《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程与教学论笔记苏峻笔记摘抄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2024-07-17 1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

先讲一个穿越玉米地的故事,穿越玉米地,比的是谁穿的快,谁掰的玉米多,在穿越过程当中,谁是最安全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好比要穿越玉米地。

从学与教两方面去说。

先说说有效的学,有效的学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速度,第二是学习结果,第三是学习体验,。

关于学习速度,我们要确立节约时间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儿童。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所谓的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这是非常不值得的。

关于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面,还要表现在他的智慧价值上。即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强调一下成本意识。

学习体验。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变成,你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品质。

因此在保证学习速度和学习,收益的前提下,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有效的教,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技能,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二,就是要瞄准这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不断的把学生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能的转化为能的。

第三,教学相长,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生变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综合素质提高了。

二教师变了,教师观念变了,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教师角色变了,教师同时还是一个研究者。

三课堂教学变了,课堂变得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的五个维度,分别是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判断教师是否在进行优质教学,也有五个维度,分别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

教学的生成性

也先从一个故事说起,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是却有一个坏习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符合实际,八头牛也拉不回,将错就错。

有一年春天,他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誓,出海只捕墨鱼,但不幸的是,他碰到的都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回来后才知道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于是他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捕捞螃蟹,可是第二次出海,看到的却全都是墨鱼,不用说他只能又空手而归了。于是他,又立下誓言,下一次出海,无论螃蟹还是墨鱼,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按照誓言捕捞,可是这次螃蟹和墨鱼他都没有遇到,碰到的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他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的死了。

世上没有如此愚蠢的渔夫,但是却有这样愚蠢的誓言,借这个故事,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预设过了头,就影响了课堂的生成,人生也是一样的。有人非要这样,非要那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就像故事中的渔夫。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有颇多感慨,表面上是誓言害了渔夫,实际上是僵化的思维害了渔夫。明明错了,却不知悔改,自己是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在课堂上,在生活上,肯定是有的,实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实际,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要通过读书丰富自我。要与别人沟通交流,向别人学习,要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改变发生。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第二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特别要慎重对待学生的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我们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学生的狂妄,理解学生的可笑,理解学生的单纯。

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只有出了错,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教学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让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展示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学生,更应该学会欣赏学生,挖掘学生和捕捉学生的智慧,向学生学习。

第二,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由传统的讲解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信息的重组者,面对大量的信息要学会梳理,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成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并把它转化为学生智慧发展的火种,同时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排除,使教学纳入原有的预设的轨道,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方向。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渡的预设,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这种预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此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解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唯有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

在生成过程当中,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我们的生成不能是随意的,一定要了解文本的特质和编者的意图,这样教学才有底气,生成才会有效。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生成的前提,

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内化为,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做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清晰的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准确的洞察把握学生学习的,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本意,尊重假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与拓展,以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化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

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教师要确立生成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内容,把握课堂教学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目前许多优秀教师都倡导和实行粗线条的版块或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关于三维目标的两个观念

对知识来说,如果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的话,知识就都只是纸上谈兵,你自己要在海风海浪中搏击,要自己经历,自己体验,才能积累经验,是你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对你来说都只是知识,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学生学习也是一样。

只有多元的过程,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只有学生自己思维参与了,才能真正领悟文本思想,才能掌握思考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大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的加温,那么这种知识传授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来越冷漠。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有热情,有激情,有真情,爱学生是教学的原动力。

教学情境

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先从一个比喻说起,德国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加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或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朗读,描述,比喻;借助新旧知识的和观念的关系与矛盾创设出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基于生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注重形象

体现学科特点

内含问题

融入情感。

第斯多惠说的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学关系之师生关系

教师态度如何影响学生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的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办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

教学关系之教与学的关系。

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认为,教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过程。

并且根据此观点,把教学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依靠教师阶段,第二个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第三个阶段,相对独立阶段,到了初中就进入相对主义阶段了,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高中就进入基本独立阶段了。第五个阶段就完全独立阶段。高中毕业,学生就走向了完全独立。

作者跟自己的科研伙伴搞了一项教改试验。从初中阶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开始的时候是手把手的教学生读教材,概念怎么读,原理怎么读,例题怎么读都是手把手的教,教得很细,教了半个学期,到期中考试的时候,这个班级第一单元都没有教完,但是到了初二,这个班级基本上把初三的内容都学完了,初三上学期就开始复习。复习完以后,学生就比较有想法了,后来一直到高中,成绩都非常好。高考成绩也相当突出。

总之,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教学方式和方法严重滞后于教学过程的发展阶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严重阻碍教学阶段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体现。

为什么要强调师生对话?

古人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英国文豪萧伯纳说得好,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

对话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观点,奇特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第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

第二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思就是说,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实践中,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分为教读、导读和自读三阶段。

教读阶段的特点是,教师教读,学生仿读。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思路,读懂,即阅读后弄清教材每个术语、每个符号,每个公式每句话的含义,理解例题,解证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第二阶段研读阶段,教师引导,主要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重点,顺利通过难点。

阅读思考题一般可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字面理解层次的问题,解释层次的问题,批判和创造层次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这个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基本可以独立进行学习了。学生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那么就标志着他进入了独立学习的阶段。

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要么是在旧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有以下三条:第一目标导向,第二反馈纠正,第三循序渐进。

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这些策略的精神实质与掌握学习是相同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