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死因与《三国演义》有何出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诸葛亮的七星灯怎么灭的 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死因与《三国演义》有何出入?

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死因与《三国演义》有何出入?

2024-07-16 17: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概是《三国演义》太普及了,家喻户晓,把文学作品当真实历史读了,并口耳相传,对于三国,人们以为就这么回事。自易中天#品三国#之后,三国故事就更普及了,再加上某些对历史不大了解的年轻人在网上发一些有关三国人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根据三国演义来写,所以,三国人物似乎更加八卦了,很多读者很难辨别其中的真伪。

也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去读真实的三国历史书,比如陈寿的《三国志》,或者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关于三国的部分;至于读后来的历史学家写的研究三国历史的学术著作,那更是凤毛麟角了。总之,由于《三国演义》的存在,人们对真实的三国历史还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有点混乱。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于五丈原去世,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岐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

在《三国演义》以及一些传说中,诸葛亮知道他快要死了,就做法以延续生命,点燃了七星灯,如能一夜不灭,即可延续生命,可惜被鲁莽的魏延,在进来报告军情时扑灭了。诸葛亮认为天意如此,不再做法。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真实的历史,诸葛亮是怎么去世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从陈寿的记载中,诸葛亮是病死的,再从后主刘禅的诏书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遭疾病而死。诏策曰: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诸葛亮也不是被司马懿气病的,主要还是积劳成疾。

诸葛亮自己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又如《三国志》说诸葛亮:“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陈寿在评诸葛亮时候说: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劳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能又会有人说,诸葛丞相不会放权。非也,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蜀汉错综复杂的势力交错,若非诸葛亮操盘,蜀汉在刘备去世后,恐怕没人能管理好而各方势力早就乱了,蜀汉本土派也早就蠢蠢欲动。

比如益州名士彭羕就曾对马超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大惊,之后便举报了彭羕。

还有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时,留守成都的本土派占多数,若非益州人谯周等撺掇,刘禅也不会投降的那么快。

所以,诸葛亮不得不“事必躬亲”,才能不会造成方方面面的恩怨。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诸葛亮夙兴夜寐,明知劳累过度有损身体,也还是要那样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