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反思(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明文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文教学反思(八篇)

说明文教学反思(八篇)

2024-06-26 09: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做搬运工

――说明文教学反思

初二语文科组 唐运芳

1、了解生物入侵者的知识。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3、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较低层次为“再现知识和复习知识”。就是把以前的旧知识在新的文本上再“过”一遍,再“应证”一遍。实际上做的基本上是搬运知识的工作。

中等层次为“应用知识”,就是灵活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让旧知识成为一种工具,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较高等层次为“创造知识”。在这堂课上,形成了新的知识,形成了新的能力训练点。

一般而言,一堂课,三个层次的知识都应该有所体现。一般而言,如果仅仅只停留在“再现知识和复习知识”层面的语文课,给人的脑力激荡会比较少,味道会不够。一般而言,如果在“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上有所探索的语文课,学生会有比较扎实的收获。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

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等可怜的知识外,能够给予老师们作为教学工具的,着实太少。老师们没有工具,只好在教学中做搬运工,每一篇说明文,都拿这些东西去套。如果处于说明文教学的起始教学阶段,这样教尚可,但是如果到了初二初三还这样教,就无什么趣味了。有些老师会说,但是中考会这样考啊?事实上,考试研究者们也意识到了这样死搬说明文知识的害处,也开始进行改革了。起码在北京的中考中,几乎不再出现死考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试题了。至于那些穿靴戴帽的答题模式,更是耗子过街,人人喊打。我看,它们很快就会被清理出考试的。

有些老师问,那怎么办?如何才能有突破呢?

我说,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说明文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意识到了就要主动去改变。主动去改变就是要去研究课文,研究文本特质,发现“这一个”说明文文本的独特之处, 努力跳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桎梏,要有自己在这一个文本的语言上的创造性处理。

说明顺序也是如此。同样是教逻辑顺序,你可以进入到不同的层面:一是判断,这是最简单的。二是应用。在知道了是逻辑顺序的前提下,让学生灵活用。比如抽出一个段落,让学生判断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打乱一些段落,让学生重整。三是创造。就算是逻辑顺序,事实上也有多样的排列组合,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比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如果把“危害”放在开头,我看也很精彩,并不是非要从概念和定义说起。当然,这些并不是都要教给学生,而是教师自己一定要先独立思考,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教法,更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做语文老师,必须要做一个课程开发者,教学内容开发者,否则,会活得非常无聊。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