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8期 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鉴赏怎么写范文 第3258期 教学设计

第3258期 教学设计

2024-07-14 1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诗词鉴赏短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古诗词原文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本探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短评。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 技巧感悟:你认为这段文字的问题在哪儿?

片段一: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是满头白发的一对老人,在相互逗乐取笑。 大儿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正忙于把鸡笼编好。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调皮的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明确】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2. 技巧感悟: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片段二: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代,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作者却躲在乡下,和村夫野老打成一片,淡忘了国仇家恨,松懈了斗争意志。描写自然风光的美好,也是在粉饰太平。

【明确】曲解作品——错评。 作者晚年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只得在乡村闲居。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在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也可以说乡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更激起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3. 技巧感悟:这样读来,这首词就寡淡无味了,你认为造成这“淡”味的原因是什么?

片段三: 这首词描写了一家人的形象,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能劳作了,只能喝点酒,谈谈心。而大儿、中儿十分勤劳,一个在锄豆,一个在编织鸡笼。小儿子还不懂事,在溪边玩耍。

【明确】蜻蜓点水——浅评。 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深入体会,我们就能感受到词中的妙趣——“醉里吴音相媚好”,体现出老年夫妻之间的和谐、温暖、惬意;“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一个“卧”字,使全词生辉。4. 技巧感悟:鉴赏短文写作要注意精要,你认为下面的片段应如何改进?

片段四: 这首词有环境描写,“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了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场安排了广阔的背景。

这首词人物形象鲜明,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两个大孩子勤劳而朴实,而小儿子却天真可爱。

这首词语言简洁,没有浓墨重彩,只是用白描手法,写农村某人家的环境和一家老小五口人的生活画面。

这首词还表达了作者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审美观点。

【明确】面面俱到——散评。 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精雕细琢。

方法总结——古诗词鉴赏短文技法

1. 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手法,读懂诗人的情感,明确主旨,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2.选准角度,找出鉴赏点

要想写好这种短文,首先选择一个好的突破口,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鉴赏方向:

(1)分析表达什么情感主旨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行文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技巧,比如写作思路、结构方式、选材特点、行文线索等。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 分析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以及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

(4) 分析作品的语言,包括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

3.注意技巧“题”:突出鉴赏角度,题目即观点。

“点”:首先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你鉴赏的角度是什么。

“引”: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

“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诗句,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评”相结合。在写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短评的结构要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

范文赏析——《声声慢》开篇的叠字赏析

《声声慢》开篇的叠字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14个叠字,创意新奇。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反映了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可能是椿萱在堂的幸福,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一种沉痛乃至凄厉的感情氛围已笼罩全诗。

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当堂写作训练——以2019年高考新课标II卷

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为例,

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从人物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四个角度出发,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300——500字古诗词鉴赏短评。

老师下水文——以2020年海南高考诗歌题为例赏析

《赠赵伯鱼》宋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学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贵在厚积,方有感悟

这首诗在内容上写了作者向勤奋好学的后生赵伯鱼阐述学诗的途径:贵在厚积,方有感悟(点)。颈联正面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学诗的看法。“学诗当如初学禅”(引),一方面可以看出宋诗的特点。与唐诗相比,在整体风貌上,宋诗虽然少了几分热情、外向和气宇轩昂的气质,但也竟自以其淡远、内敛、高逸清劲而著称于世。宋代诗歌的这一风格是与宋朝文人普遍的倾慕禅风的时代风气紧密相连的。宋诗也因此好以“议论为诗”,诗中多爱说理,理趣与诗意、人生哲理与景物意象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另一方面说明了学诗即重在妙悟(析)。

学禅是为了感悟人生。禅有两个方面,定和慧。定就是指专注在某个东西上,慧就是感悟人生的哲思。那怎么达到参透禅机,得到定慧自悟的境界呢?我们看诗人紧接着说,“未悟且遍参诸方”(引),在还没开悟之前,就需要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专注学习、不谢学习、反复的练习。当学习达到一定的量,自然有了量变,才会潜移默化生出质变,也即有了对写诗读诗方法的感悟(析)。

学后有所悟,“一朝悟罢正法眼”,正如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禅道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引)。学诗写诗过程中产生的犹如学禅领悟真如佛性一样的认识上的飞跃,从而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质及其神韵趣味(析)。

学习的过程就是厚积薄发,厚积才有感悟。当不断积累、坚持学习、假以时日,方能修得一颗禅心,练就一双慧眼,自然就有了“信手拈来皆成章”的高度境界(回扣观点,总结)。

课后资料研习

名家诗词鉴赏美文——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评李清照)

梁衡把栏杆拍遍(评辛弃疾)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评苏轼)

高考满分作文——

刘志然《乱世美神,易安居士》

福建一考生《苏轼的赤壁》

《辛弃疾的剑》

《评柳永》

【课后作业】

(二选一)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找准角度,课下查找资料,写一则古诗词鉴赏短文。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找准角度,课下查找资料,写一则古诗词鉴赏短文。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作者简介

吴小清,海南省骨干教师,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南日报》《新教育》《教师报》《语文报》《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作文素材》《意林》等多处。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省、市多次一等奖,本人教育教学论文和征文比赛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当苏轼变成苏东坡》一课获得教育部“优课”。编写诗意语文工作室大夏书系《课堂创意管理实用技巧》《教师临场应对实用技巧》等书,喜欢纯粹的教书,躬耕语文的诗意大地。

本期编辑:刘萍 

执行主编:崔卫东

栏目负责:由春秋 刘银星

投稿邮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