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讲稿(第五章 讲解技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微格教学讲解技能教案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讲稿(第五章 讲解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讲稿(第五章 讲解技能)

2024-06-22 20: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五章   讲解技能

第一节     讲解技能定义

 

讲解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口头语言及手势、板书和多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解的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讲解的手段:口头语言及手势、板书和多媒体等

讲解的任务: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

讲解的目的: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指导学生学习

课堂上为什么需要讲解?觉得好学(铺平道路)

通过教师教学技能的应用让知识变得

好记一些(解决“知道”的问题)

好懂一些(解决“理解”的问题)

好用一些(解决“应用”的问题)

 

第二节     讲解类型

一、          知识类型

1.        事实性知识

2.        概念性知识

3.        程序性知识

4.        元认知知识

二、          讲解类型

1. 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讲解

(1)叙述性讲解

教师有条理地向学生叙述科学事实或事件的过程,也可用于中学阶段的各科教学。

运用这种方法讲解的要求是调理清楚,对于过程的顺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做具体的交代。语言宜节奏舒缓,遣词造句通俗易懂、清晰明了、最后要总结归纳,以使学生对事件、现象建立整体的认识。

(2)描述性讲解

它是在叙述性讲解的基础上增加许多修饰的成分,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

这种讲解方法要求语言条理清楚,语言丰富并带有感情色彩,用生动活泼的词语、声调以及表情、手势的辅助等,把事实、事件、故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语调、语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紧扣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启发性讲解

启发性讲解是指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提供启发性材料是学生理解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而通过引导使其和问题建立起联系。

教师把解决某个问题的某一种具体的思路,变为一连串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给学生提出来,就在这条思路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前迈进;问题全部回答完了,学生也就达到了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教师的启发也就完成了。

(4)解释性讲解

解释性讲解是对字、词、句或方法、事物意义以及学生认识的困难进行解释和说明,也有人称为诠释性讲解。讲解内容分为意义解释、结构和程序说明以及翻译性解释等,是在师生互动的讨论与质疑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解释说明,并把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没解决学生疑难。

2.概念性知识的讲解

(1)归纳法讲解

第一步:提供感性材料

第二步:分析综合,认识本质

第三步:概括抽象,形成概念

第四步:练习运用,巩固概念

第五步:进行分化和泛化

(2)演绎法讲解

第一步:提供抽象概念

第二步:阐明术语

第三步:举出实例

第四步:学生举例运用

第五步:分化、泛化(深化)概念

(3)类比法讲解

在讲解复杂的概念、原理、定理等概括性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难于理解,所以首先选择一个与复杂概念相似的、较为简单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概念或事例,学生通过对简单概念或事例的理解,从而得出结论,使得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复杂的概念或原理。

 

第三节     讲解技能要素及其实现方法

一、讲解技能要素

1.        讲解目标

2.        讲解结构

3.        讲解语言

4.        普遍联系

5.        共同思维

6.        得出结论

二、讲解技能要素实现方法

1.讲解目标确定的方法

(1)根据教学活动确定讲解的内容

(2)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讲解目标

什么时候需要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而学生又缺乏对新知识背景的了解时

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通过讨论不能解决时

有些知识学生只了解表面现象,或某些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容易混淆时

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衔接、联系缺乏认识或难以理解时

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时

什么时候不需要讲解?

教材中已经阐明,学生自己可以看懂,或通过讨论能够解决时

教材虽然未阐明,但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可以理解时

课后补充的事实材料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时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为新学知识打下基础时

2.讲解结构的设计

(1)确定讲解内容的知识类别

(2)根据知识类型确定讲解方法

(3)设计讲解结构

例:《风筝》讲解结构

①简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②作者的“惊异和悲哀”所为何来?

③如何看待那“精神的虐杀的一幕”?

④如何看待“我”和“小兄弟”?

⑤如何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语句?

3.讲解语言的设计

讲解语言包括教学语言的基本构成(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调和节奏以及词汇和语法等),这是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语言技能。

讲解语言设计的重点是:何时用描述性语言,何时用叙述性语言;何时使用强调,是音量变化、语调变化、语速的变化还是肢体语言的变化;何时使用沉默,沉默的作用,沉默的时间;语言与肢体语言、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讲解概念、规律、法则和事件得出结论时对语言的提炼,使语言表达精练、精辟,一针见血地道出问题的本质,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普遍联系的设计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

(2)学科之间知识联系设计

(3)学科内知识联系的设计

例:《济南的冬天》 “响晴”的讲解

济南冬天的特点其实并不是冷,而是它的晴和干,即使下了雪,只要太阳出来了,也不觉得湿,而且太阳光总是挺多的。于是,晴、干和冷共同组成了一个响晴的冬日世界:地冻得结结实实,厚底板鞋踩上噔噔作响;屋檐上挂着的冰溜子不时地掉下来,噼啪作响;那时室内没有暖气,不点炉子的人家早上醒来,脸盆、餐具遗留的水滴结成了冰,一动叮当作响;出到门外,一晃眼看到灿灿的大太阳,心中也是快快乐乐蓦地咯噔一响……

激情在希望中等待的BLOG.响晴的济南的冬天[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4929801008fme.html,2008-01-26

5.共同思维的方法

讲解中指导学生思维的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语言配合板书有条理的讲解。

(2)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归纳、演绎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规律,认识事物。

(3)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认识的模糊点等提出问题进行强化。

(4)使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或媒体等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5)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使讲解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设计讲解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讲解的线索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2)以多种各媒体辅助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视、听)活动。

(3)为使内容易于理解,讲解中适当地组织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活动。

(4)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5)为有效地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展示活动等。

6.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完成一个教学活动时,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应有效地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建立起整体印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最佳的方法是在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讲解结束时,将问题的论点与要点简明地交代给学生,以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好的结束能版主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使知识趋于系统化、条理化。

 

第四节  讲解技能原则

一、讲解要有精通性

1.“精”包含三个意思

精细

精辟

精练

2.“通”包含四个意思

通晓、广博

融会贯通

通俗易懂

代换变通

二、讲解要有启发性

在教育工作中启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诱发作用

定向作用

指导作用

如何做到启发呢?

“该有而没有”,启发就是形成“空穴”——“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三、讲解要有自己的见解

首先,在讲解中不要讲空话,要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要有所指;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要有明显的倾向,要有鲜明的态度。不是为了讲解而讲解,而是真想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指导学生思维才进行讲解的。

其次,在讲解中要有自己的东西。可以是通过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或解释出一个新的问题;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独到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是对某一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践,有自己独到的体会,总结出一套独到的方法等。总之,“讲解”二字要有创造性。

再次,讲解要对学生真有用、真有效,真能解决问题,或真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以启发、指导、帮助和支持,学生听了有用、有效、有收获、有启迪。

四、讲解要有吸引力

首先,教师要注意展示讲解内容的价值、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学这部分内容。

其次,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要有真情实感。

再次,在讲解的时候,要寻求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在创造性地加以说明。

 

讲解特别受到教师的偏爱,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长用不衰,是因为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有其独有的优点。

首先,使用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只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掌握得好,就能灵活方便地运用讲解技能。操作简便,不需要其他教具。

第二,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讲解,教师最容易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最易把学生的思维引导着沿教师的教学意图进行,从而最易实现对教学进程控制,把握教学进度。

第三,信息的传输量大,省时省力、高速高效。由教师精心组织,可将大量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出来,可使学生认知过程减少盲目性,从而使学生高速高效地获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很愿意运用讲解技能。

第四,系统性强。教师可以把知识分成几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概念、原理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完整的理论。

第五,重点突出,抗干扰性强。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反复强调、大量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避免了枝节问题的干扰。

单纯地使用讲解技能,也有明显的缺点。

第一就是其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时,学生处于单纯地接受信息的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长时间的讲解易使学生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主动地进行思维。

第二是单纯的讲解信息通道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信息的保持率不高,记忆时间不长。

第三是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因材施教。因为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在讲解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对于尖子生和差等生照顾不够。

第四是不能使学生形成技能。技能的获得只有通过练习,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只“听”不练,讲是无法形成技能的。特别对于数学认知识结构的建立来说,学生没有独立的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是难以建立正确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第五是教学反馈不易掌握,反馈信息把握得不全面、不准确。尽管教师力图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但所获得的信息毕竟是不全面、不准确的。显然,单纯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学习。长时间单纯地运用讲解技能会使课堂教学走入满堂灌的歧途。

有研究表明:满堂灌讲15分钟学生只记住41%,讲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的23%,讲40分钟只记住20%。

为了避免上述缺点,提高讲解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同时运用提问、板书、演示、电教等多种技能,使这些技能与讲解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技能群,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