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劝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什么是论证方法 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劝学》

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劝学》

2024-06-29 0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师:对!就是“学不可以已”,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

师:A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手法,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作者在文中一共运用了几处比喻手法呢?用这几处比喻手法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呢?

师:B同学回答得太棒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全段一共运用了五处比喻,用“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了,就不会变回原来的状态了,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以“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哪几层内容?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师:C同学回答得很准确,第三自然段分三层。第一句为第一层,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三句为第二层,具体阐述“假于物”的重要性。

第四句为第三层,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本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分几层?

师:D同学的回答很准确。第四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共分两层:

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第二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

根据文章结构,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

师:E同学回答得非常好!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各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呢?

师:F同学总结得太好了!

第二段:论证了学习的意义。从论证方法来看,属于比喻论证。

第三段:是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论述学习的作用。

第四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且中心论点一直贯穿其中。

04

拓展延伸

师:《劝学》是整个《荀子》这本书的第一篇,这与荀子的思想有什么联系呢?老师来给大家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孟子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而“性恶论”是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05

课堂小结

师:本文论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晰,正反两个方面比喻的论证方法灵活生动,结构非常明了。

另外本文的语句整散结合,语势铿锵有力,逻辑严密,雄辩而富有说服力。

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只要大家坚持学习,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就会离不优秀的自己越来越远,而离优秀的自己越来越近。

请同学们课后学习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写一篇有关学习或加强修养的小短文,300字左右。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06

板书设计

劝学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提升自我

学习的作用:善假于物

学习的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学完记得 打卡点在看哟

别忘了分享给一起学习的小伙伴~

*如果你对当地考情有任何疑问,或者备考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喔~

温馨提醒

● 扫码 进行在线咨询

更多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更多备考福利

面试试讲︱初中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1-07-07

面试试讲︱初中语文:《孔乙己》 2021-07-06

面试试讲︱高中英语《Life in the future》 2021-07-05

回复 1分获取 870min考编课程

回复 笔试获取招教考点干货汇总

回复 面试获取各面试形式备考指导

回复 视频获取知识点讲解视频

回复 咨询召唤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