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爱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歌鉴赏的技巧导学案 穿越时空的“爱恋”

穿越时空的“爱恋”

2024-06-29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情感浓烈的新诗时,应关注诗歌朗诵、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诗歌鉴赏上,本专题着重于写作手法和诗歌情感的鉴赏。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新诗中选取一篇,为同学朗诵诗歌,鉴赏诗歌,讲解新诗写作手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9位学生)

(1)诗歌朗诵:87%的学生可以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缺乏技巧。

(2)诗歌鉴赏-写作手法:70%的学生所讲诗歌缺少对意象、语言、联想和想象等手法的分析。

(3)诗歌鉴赏-诗歌情感:83%的学生对所讲诗歌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新诗,但在新诗的鉴赏上存在困难。具体情况如下:8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可以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还缺少朗诵技巧,无法通过韵律、重音、节奏等体现诗歌的感情基调;69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0%)在讲解诗歌时,没有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以及联想和想象等写作手法的运用;8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3%)对所朗诵的诗歌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上,不能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更不能真正领悟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具有一定的新诗阅读积累,基本能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是对新诗的朗诵技巧、鉴赏方法等需要进一步学习、丰富、完善。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掌握新诗鉴赏的方法和策略,关注新诗的意象、语言,以及运用的联想与想象,从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因此,诗歌朗诵和诗歌鉴赏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感受韵律、重音、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了解新诗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新诗的策略和方法,梳理意象及其寄寓的情感;

3.能选取合适的意象,采取恰当的语言陌生化,并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写一首关于“爱”的诗歌。

二、思维目标

1.分析并归纳新诗的基本特点及阅读策略,训练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2.创作诗歌,进行朗诵、班刊设计,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价值目标

1.体验并感悟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思,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等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增强用诗歌的方式表达情感、表现思考的意识。

核心任务

写一首以‘爱’为主题的新诗,进行朗诵展示,作为学校新诗社的结业汇报;同时将诗歌印制成诗刊赠给老师或同学。

第一课段 诵“爱”——言为心声

核心任务: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语调、韵律、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情思,进行朗诵表演。

一、学习任务

1.观看名家朗诵视频,标注朗读符号,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带来的美感,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3.尝试朗诵,相互评价交流,共同排练展示。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教材6首诗歌;

四、完成任务

(一)观看视频,学习朗诵

1.观看《沁园春·雪》名家朗诵视频,依示例,对《沁园春·雪》其他部分进行朗读标注。

示例: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节奏及感情基调:本节诗整齐中有变化,又押“ao”韵,声音洪亮,使得节奏高昂热烈,传递出一种奔放豪壮的情感基调。

2.观察朗诵者的吐字、神情、举止,依照朗读标注,尝试朗诵《沁园春·雪》。

(二)明确节奏,感受情思

1.通读除《沁园春·雪》之外的其余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情思美,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三)朗诵设计,集体展示

1.诗社成员根据个人喜好,从本单元任选一首诗歌,结合所学朗诵技巧,做好朗诵设计并练习,相互交流评价,修改完善,准备展示。

2.诗社中选2位主持人,拟写开场白、串词、结束语,进行新诗朗诵展示;并反思小结,做好记录。

五、学习评价

老师和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对诗社朗诵成员进行评价。

新诗朗诵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语言表达 1.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流畅;2.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语气语调; 做到一点得3颗星;做到两点得5颗星; 情感表现 1.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 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做到一点得3颗星;做到两点得5颗星; 精神风貌 1. 体态大方,得体;2. 表情动作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诗歌情感内涵; 做到一点得3颗星;做到两点得5颗星; 创意表现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配舞、配图等适当; 做到一点得3颗星;做到两点得5颗星;

第二课段 赏“爱”——立象尽意

核心任务:研读课文,了解新诗的特点,自主归纳新诗鉴赏的方法技巧。

一、学习任务

1.联系已学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概括新诗基本特点;

2.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隐藏的情感;

3.研读诗歌,赏析诗歌“陌生化”的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 核心资源:教材六首诗歌;

2. 推荐资源:《艾青诗选》《唐诗三百首》、教材“名著导读”。

四、完成任务

(一)联系已知,归纳特点

联系已学新诗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活动任务单、注释、旁批),概括新诗的基本特点,完成“气泡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完善。

(二)精读诗歌,梳理归类

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的情感,依照示例,完成五幅“冰山图”。

示例:

(三)研读诗歌,赏析语言

1.除了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之外,诗歌语言还有陌生化特点;教师示范赏析,并引导学生总结“陌生化”语言的特点。

示例: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赏析:“笑响与点亮”超出了现代汉语常规的搭配,将笑化作点亮黑夜的火焰,化虚为实,给人带来无限力量,让诗歌产生了新的意趣。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穆旦《我看》)

赏析:“红晕”“沉醉”本是形容词,这里化作了动词,将流云动态的变化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且营造了一种纯美温情的意境和氛围,让诗人的生命也跟着春一起漫游。

2.学生总结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特点,教师提供“小贴士”加深学生理解。

“陌生化”语言特点总结:

3.自主批注阅读,同伴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点 例句 赏析 精选动词 词类活用 词语超常搭配 语序颠倒 比喻 象征 ……

五、学习评价

技巧归纳:鉴赏诗歌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与同学讨论、交流、完善。

第三课段 创“爱”——情动于中

核心任务:结合所学新诗表现技巧,抓住生活中能够触发自己情感的景、人或物,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首以“爱”为主题的诗歌。

一、学习任务

1.马上到毕业季,你所在的新诗社想借着结业汇报的机会,写一首诗歌送给教导过你的老师、陪伴过你的同学,向他(们)表达你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2.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社员相互交流评定彼此作品,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改完善自创诗歌。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学习资源

教材6首诗歌、《艾青诗选》

四、完成任务

(一)写作准备,梳理思路

1.写诗与读诗的步骤恰好相反,一般遵从“意(里)——象(中)——言(表)”的思路,以《沁园春·雪》为例。

示例:

(1)诗人情感(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

(2)意象选取(象):北国雪景、长城、黄河、群山等,或实写或虚写的,壮阔恢弘之景象;

(3)语言表达(言):声音洪亮的“ao”字韵,富于变化的句式,“望”“惜”二领字,直抒胸臆;

要求:达到“言”“象”“意”的统一

2.参照示例,整理素材,梳理写作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二)动笔创作,同伴互评

1.根据写作思路的梳理,仿照新诗示例,写一首以“爱恋“为主题的诗歌,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的祝福、感激或依恋等情怀。

提示:除了写作思路之外,也可以借鉴教材诗歌的标题和形式。

示例:

青春四季

余曼青

恰似清风,

你们的笑靥吟吟,

欢喜,酒窝盈尽,

一幅关于青春的画,你们是,

那一瞬,

我的目光,

漾起笑意。

恰似蝉鸣,

你们盛夏的笑语,

绚烂,长空流云,

一首关于青春的歌,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身躯,

滑入甜蜜。

恰似秋阳,

你们的眼眸燃起,

沉醉,古老的山岗,

一樽关于青春的酒,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心灵,

无所顾忌。

恰似白雪

你们生命的本真,

纯净,无垠大地,

一首关于青春的诗,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灵魂,

与你们,

合而为一。

2.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同伴交流评价,并修改完善自创新诗。

五、学习评价

新诗创作评价量表

第四课段 展“爱”——声形兼备

核心任务:综合实践,集体朗诵自创诗歌,作为新诗社的结业汇报,并将诗歌编印成诗刊,送给老师或同学。

一、学习任务

1. 结合第一课段学习的朗诵技巧,进行集体朗诵展示;

2. 设计标题和封面,并排版,将自创诗歌编印成诗刊,送给老师或同学。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学习资源

学生修改后的自创诗歌

四、完成任务

1.根据第一课段提供的新诗朗诵评价表,进行诗歌朗诵设计,同伴练习,准备展演;

2.将自创诗歌编印成刊,送给老师或同学。

(1)为修改后的诗歌,设计封面和刊名,并发布至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老师或同学进行评价;

(2)成立编委小组,从形式、意象、情感等维度进行排版美化;

(3)邀请社团指导老师为诗刊撰写“编者按”;

(4)交付印刷,并赠送给老师或同学。

五、学习评价

诗刊编印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1 内容贴切,能够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的情感;无错字 内容贴切,能够表达对老师或情感,无错别字,得5颗星;内容大体贴切,无错别字,得3颗星;内容不够贴切,有错字,得1颗星; 2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和谐一致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相符,得5颗星;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大体相符,得3颗星;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不符,得1颗星; 3 排版美观舒适,字号大小适中,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排版美观舒适,字号大小适中,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得5颗星;排版、字号等大体舒适,美观,得3颗星;排版粗糙,无审美效果,得1颗星;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合的六首现代诗歌,特点鲜明,均借助自然景物或特定物象,来抒发与“爱”有关的主题或情怀。核心任务定为以“爱”为主题,自创诗歌,朗诵展演,编印诗刊。在诗歌朗读和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特征,还要学习从意象组合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情感;欣赏诗歌语言,学习陌生化处理的技巧;最后能抓住生活中触发自己情感的景、人或物,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并将情感形之于声,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

本单元是诗歌“活动·探究”单元,第一课段的核心是感受诗歌节奏韵律等带来的音乐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诵时,不仅要关注朗诵技巧,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独特情思。第二课段的重点是梳理意象,赏析陌生化语言;要学习意象或意象组合的方式,来理清诗人的情感脉络;还要体会不同的陌生化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第三个课段是诗歌创作。在撰写诗歌时,教师的引导既要落实前面两个课段的训练,防止遗漏,还要提供适当的情境和支架,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意”“象”“言”之间的衔接点,鼓励学生的创作信心;在意象选取时,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选取最能表达对老师或同学情感的意象,尤其是那些新颖且独到的意象,更能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一个课段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真正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

1.积累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不少于5类),揣摩和品味意象背后的情感,并猜想诗人选取这一意象的理由;

2.发挥联想和想象,重现诗歌描摹的画面,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请你借助联想和想象,任选一首现代诗,将其中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文字描摹出来。

(二)选做

1.聂华苓在评价艾青诗歌时,说到:“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你同意吗?请你从《艾青诗选》中选取几首诗,做具体的赏析,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来证明你的观点;

2.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请你搜索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参考文献:

[2]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7.

[3]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