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初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先驱者 【笔记】初看

【笔记】初看

2024-05-08 16: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早期美国电影史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主要是制片厂制度和类型电影。写实主义传统中的早期纪录片发展(包括主要代表人物和两大纪录片运动)、让·雷诺阿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电影史的分期问题,从不容的方面有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方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技术传统和写实传统:

技术主义传统:为了娱乐观众或达到某种教育或宣传目的而制作影片。 重视技术上的精美完整。因为这是通过电影的独特表现能力来反映和改造现实生活,美化和塑造理想人物的必要条件。 通过蒙太奇等技术手段来重新组织生活景象,删除一切对故事情节没有直接推进作用的细节,加上以假乱真的布景和惟妙惟肖的表演来在观众意识中造成完美的生活幻觉,导使观众去景慕或厌恶某种典型的生活境遇,追求或摒弃某种生活方式。

写实主义传统:强调对真实生活的原样重现,为真实而追求真实,不重视电影的娱乐价值,否定主观的教育或宣传意图。 反对人工编造故事情节和类型化的人物性格,鼓吹到生活中去,发掘真实事件,尽量全面细致地表现事件的各个方面的细节。并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发现事件的戏剧性元素。 反对精巧雕琢的蒙太奇。

现实主义被人作为是技术主义还是写实主义取决于创作者的思想立场和观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倾向也大相径庭,如三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和苏联电影属于技术主义,但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不同;写实传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也如此。

一、技术主义

好莱坞电影是技术主义传统的最典型的的代表。

1913年是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城的诞辰,派拉蒙影片公司建立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摄影棚。

(1)乔治·梅里爱技术电影的先驱者是法国人 乔治·梅里爱:

他用手摇摄影机制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停机再拍、叠化等一系列原始的技巧镜头; 第一次有系统地把绝大部分属于舞台剧的东西,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分幕分场等搬到电影

1896年乔治·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在电影史上的贡献,主要以其讲究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以及所拍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于世。于1897年建造了电影史上第一件摄影棚。

(2)大卫·格里菲斯

美国人 大卫·格里菲斯1915年在好莱坞开始了《一个国家的诞生》的拍摄,是一部充满了种族主义的恶劣气味的影片,是好莱坞推出的第一部高成本的影片;技巧上有许多新创,也为好莱坞后来的“豪华巨片”开创了先例,使格里菲斯成了好莱坞技术主义传统的真正代表。

“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触目的矛盾”

《党同伐异》在技巧上更胜一筹,但商业上的失败归咎于导演个人的思想混乱

格里菲斯在电影书的真正贡献是改变了影片的构成单位:镜头。

格里菲斯的蒙太奇只是用来处理场面和两个戏剧性场面之间的关系,只是创造了剪辑,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太奇。

在1908-1913年期间,拍出了在电影史上得到很高评价的西部片,如《最后的水滴》(1911)、《战血》(1911)、《艾德尔布什·左尔什之战》(1913)等,首创了东部淑女的类型人物,但同时也开创了印第安人的凶残形象的恶例,反映了他的无可救药的种族主义思想。

备注:

·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根本元素是摄影机的运动性

·蒙太奇和剪辑是两回事,蒙太奇理论的真正确立和深化,要到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3)制片厂制度

麦克·塞纳特于1912年建立了启斯东制片厂

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并由制片人决定一切。

由塞纳特开创的制片厂制度后来在好莱坞的全盛时期里成了美国唯一的制片方式,其影响十分深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发展大而全的垄断性企业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个人的作用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

3、制片人专权

4、突出演员的作用,形成明星制度:明星制度产生的原因、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充分显示出好莱坞技术主义电影的某些本质性特点。

1910年前后,电影演员并不光彩,率先打破的是环球的卡尔·莱默尔,打造“弗洛伦斯·劳伦斯”,第一个明星。

明星制度对于演员而言是十分有害的东西,是制片厂蓄意制造出售给大众的产品,除了少部分有才华的演员才能幸存下来。

制片厂制度(20世纪50年代逐渐解体)的优/劣:

对于强调个人化创作的欧洲写实主义电影来说格格不入,对好莱坞电影的责难和批判都来自这类艺术知识分子,他们猛烈抨击好莱坞电影的商品性质,把好莱坞描写成一个大量吞噬人才的地方。个人化创作和技术主义之间的矛盾显得极其明显。另一方面,好莱坞对于能够拍出既有艺术特色又能吸引广大观众的影片的导演是放手的、不惜工本的。在三四十年代里,好莱坞为许多确有才华的导演创造了十分理想的工作条件,使他们有可能拍摄出一些具有相当艺术价值并表现了一定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倾向的影片。

(4)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在好莱坞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A、喜剧片1912-1930

B、西部片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荒原的大规模进军,西部片实际上并不是历史的再现或西部生活的写照,而是反映了某种道德理想的神话或寓言,体现着善必胜恶的中心思想。

约翰·怀恩是牛仔角色的终生演员

最兴旺时期在1926年达到了顶峰

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1904年)是最早的西部片;鲍特在影片的结尾让匪徒把枪口对准观众,创造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特写镜头。

格里菲斯在1908-1913年期间,拍出了在电影史上得到很高评价的西部片,如《最后的水滴》(1911)、《战血》(1911)、《艾德尔布什·左尔什之战》(1913)等,首创了东部淑女的类型人物,但同时也开创了印第安人的凶残形象的恶例,反映了他的无可救药的种族主义思想。

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1938)则是第一部在艺术上趋于成熟的西部片。

1924年约翰·福特(29岁)导演的西部剧情片《铁骑》,是一部典型的史诗式西部片,描写上世纪下半叶美国铁路资本家在西部兴建铁路过程中同印第安人发生冲突和战斗的史实。拍摄期间,使用了5000多人都完全按照上世纪西部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这可以说是技术主义的“真实性”的一个典型例子。

《铁骑》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中是摄影机的运动性,加强战斗场面的效果,使得摄影机的位置出现在行进中的多处位置上。

《关山飞渡》在动作性上比不上《铁骑》强烈,但在艺术构思上则更精深,外景地的选取,高耸入云的碑式山岩几乎成为了福特影片的标志,它象征着福特心中的西部,象征着那些开发者的拓荒精神。 福特在《搜索者》里从印第安人的观点去探讨印第安人的问题,这是对历来西部片无端仇恨印第安人的殖民主义心理的严肃批判。

C、犯罪片

犯罪片的核心是强盗片;故事来源是社会新闻。 通常以城市为背景,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内容,以一个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

视觉形象图谱: 演员的服饰和外表、城市的环境、三大现代工具——枪、汽车和电话

最流行的时期是30年代初期;热潮只持续了三年。

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犯罪率上升,民众对于谈情说爱上流社会影片不感兴趣,更关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声片的出现,电影表现的真实感大大加强,更有利于在银幕上描绘现代生活中的事件。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40年,拍出来了他的第一部美国片《蝴蝶梦》

D、幻想片

含有科学幻想片和恐怖片;

具有最浓重技术主义色彩,一般被称作第一部恐怖片的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卡里加里博士》其实带有明显的科学色彩。

幻想片的始祖是法国人乔治·梅里爱;

鼎盛时期是三、四十年代

环球 卡尔·莱默尔 《弗兰肯斯坦》(1931)是好莱坞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科幻恐怖电影。

(5)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衰弱

好莱坞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代里开始逐渐衰弱,这主要是由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原因。

西方电影里最自相矛盾的事情,是战争的严重破坏给西欧电影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却促成了西欧写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然而在战争中坐享其利的好莱坞且烽烟四起,在战后年代里几乎断送了自己的生机。 电影为应对电视引起的恐慌,而几度向技术乞灵。

宽荧幕;但由于经济危机,放映商无多余的钱来添置宽银幕设备 尽量模仿电视演出的风格巨片风格

二、写实主义

娱乐性是技术主义发展的温床,写实主义电影必须要在电影的社会性和艺术性开始受到注意。

(1)弗拉哈迪

弗拉哈迪是公认的纪录片的创始人。

在电影艺术的形成期里,写实主义的传统主要是表现在弗拉哈迪的作品上。

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的精确记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约翰·格里尔逊表示纪录片的根本功能在于“创造地利用现实”。

1926年拍摄《蒙阿那》改用较难于掌握感光度的全色胶片,实验成功是而使得全世界的摄影师从此全都改用了全色胶片。

1931年拍摄的《亚兰人》同样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记录”概念。

1948年拍摄《路易斯安那故事》,技巧上完全不追求人工的“艺术味”,而唯求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的享受。

(2)英国纪录片运动

20世纪30年代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理论。不主张在纪录上追求诗意(弗拉哈迪的那种原始生活的诗意),而是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 大体上有两个方针:

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 纪录片应当更直接地用做宣传手段

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功绩:以实际作品显示了电影作为直接反映生活的手段的巨大能力,同时也使人们更习惯于在写实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技巧来增加影片的艺术力量,这对战后写实主义电影的高涨起了先导作用。

(3)好莱坞反对写实主义

埃里克·冯·斯特劳亨的“《贪婪》事件”追求写实主义,一切都需按照真实发生和剧本的细节拍摄,导致“浪费”,致使被驱逐,这一事件意味着从此好莱坞真正建立起来了。

(4)让·雷诺阿

代表作:《幻灭》(1937)、《游戏的规则》(1939)

让·雷诺阿的创作活力对西方电影中写实主义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1924年进入电影界,拍摄了第一部影片《水上姑娘》,初始感兴趣的电影特技,但在他的早起电影中富有诗意的写实风格已初显。

1934年《托尼》第一次最集中地表现了雷诺阿的写实主义的风格特征。 深焦距镜头、移动摄影和同一画面的多层次动作都起着赋予空间以社会内容的作用;这些手法都同蒙太奇手法截然对立。

在雷诺阿的影片中,镜头间的外部蒙太奇已被转换成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而这一点正是写实主义方法与技术主义方法的根本分界线。

特点:

尽量使用外景。摄影机运动性强。经常使用长镜头以表现场面的连贯性。 使用深焦距镜头,以求表现场面的全貌。 注重演员的作用,根据演员的特点去塑造角色。注重演员的自我发挥,鼓励即兴表演。 常搞即兴创作,拍片时只有大致的提纲。

(5)战后的勃兴

战前:自发的实验行为; 所谓艺术欣赏活动,就是不断地把艺术形象同现实原型进行比较的过程,写实主义试图再现客观事物的原样,在不同程度上否定对生活现象的加工和改造,就更需要理论的支持。

直接原因:经济

战争触发了对新闻片和纪录片的需求,使许多导演走出摄影棚战时人力紧张,同时好莱坞在西欧的扩张,使得西欧电影从业走寻求更经济的手段拍摄电影战后人们的贫富差距加大,更注重表现真实反映生活的题材

其他:电视的影响电视在西欧的发展速度并不如在美国一般,并且对待电视的看法也与好莱坞不同。

六十年代确立了电视写实主义流派:英国导演彼得·华特金斯《坎尔鲁登》,在故事片中频频插入“访问”场面。

(6)理论的作用

A、安德烈·巴赞

法国电影理论家,1951年创办《电影手册》;其代表作《电影是什么?》

西方电影美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照相本体论”,宣称电影离不开真实,其真实表现在空间的真实 他认为蒙太奇是文学性和最反电影的手段。深焦距和长镜头的最大功用是保存空间的真实性

B、克拉考尔

德国《电影的本性》写实主义电影美学著作;理论来源于巴赞,走得更远但更狭隘

电影不是剪辑的或其他形式的产物,它是照相的产物,所以照相的特性也是电影的基本特性。技巧特性;电影首先应当纪录物象,但并不能停止在纪录上,因为他具有揭示现实世界本身固有意义的功能。 应当追求形象的真实,所以一切抽象的真实,包括内心生活,思想意识和心灵问题都是非电影的。

巴赞和克拉考尔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电影美学理论是一种有创见的理论,他值得我们有批判地加以吸收。 他们的理论也有其严重的缺陷,根本的一条:他们都不加区分地反对创作者的一切“主观意图”,把旨在逃避或弯曲现实的虚构同揭示生活本质的典型化努力混为一谈,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阻塞了电影在反映生活真实上的从表面走向深入,从现象触及本质的道路。

克拉考尔把摄影作为其电影理论的基础,他的理论有两个特点:

列出特别适于电影描述的题材强调电影与摄影的近亲性

电影与摄影的联系以及它们与戏剧的对立促成电影媒体的一系列特点,称为“电影的”——记录和揭示现实。实验电影是克拉卡尔推崇的电影的对立面。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942~1956年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真正历史开始于1945年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城市》 不同的倾向、立场、观点、文化修养和个性的人因共同的反法西斯而形成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种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其统一性在于它是在战后意大利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新现实的“新”指的是“意大利电影中心题材的人民大众在抵抗运动中的生活现实。

—内容上:它体现在为影片中愤然揭露法西斯分子的战争罪行和真实反映法西斯统治时期、特别是大战时期意大利人民的英勇斗争

—形式上:作为影片创作方式,体现并发展了西方电影中写实主义传统,作为技术主义的对立物出现

根据影片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方法上,阿里斯泰戈曾主张把全盛时期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明确分为两派:德·西卡和柴伐梯尼为代表的“纪事派”和维斯康蒂为代表的“故事派”

德·西卡和柴伐梯尼合作的《屋顶》,新现实主义基本宣告结束。

新现实主义电影走向衰弱的直接原因是政治性质。

战后意大利到50年代初,反法西斯主义的问题已缓和,失去了团结不同政治倾向的艺术知识分子共同战斗的作用。

资产阶级政府开始攻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史对意大利形象的损害并且于1949年开始对电影实行全面管制。

(8)真实电影

或称“直接电影”;这种电影的基本特点就是主张只以真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为拍摄对象,但又不是在事件发生过后通过文献资料或搬演来再现。

“真实电影”从1958年开始出现于法国和美国。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让·卢什和美国的理查德·利科克。

真实电影的灵感来自于苏联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真实电影的主张可以实践是由于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轻便的摄影机和同步录音机使摄影师可以行动自如地紧跟着真实事件中的主人公。

用这种方法拍摄影片,不仅要求导演的有准确的发现事件的戏剧性,但他又以商业性演出为目的,所以要求动作要敏捷,当机立断。所以这种方法给影片的题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就是为什么真正符合真实电影概念的影片非常少。 他作为一个流派的更大意义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供写实主义的电影在拍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真实电影的影片时相机采用。

从写实主义传统的发展来看,最有意义的毕竟还是战后在欧美一些国家里出现的既力求反映生活真实又不完全排斥虚构的电影。

三、现代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陆续出现的以现代派相标榜的中文艺流派的一个统称,其名目众多,但影响较大的且与电影有密切关系的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主张以非理性原则主宰创作活动的文艺流派才应列入现代主义的行列。

(1)兴起

现代主义主张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摆脱理性的束缚。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思活动、意志等“原始力量”在作品中体现出创作者的真正的“自我”。现代主义强调创作者要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直接的原始的感受,不要经过理性的综合概括达到这个目的,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便逐步地,最后是彻底地否定了情节结构,人物行为动机,性格发展逻辑、形象的比例尺度,色彩的合理配置的一切“旧文艺”公式。

西方文明中的现代主义一般都把英国人詹姆斯·乔埃斯的意识流小说、俄国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和奥国认旬贝格的无调音乐作为现代主义文艺的开端。

艺术角度:艺术上突破窠臼的强烈愿望;对艺术的模仿人生的能力发生了怀疑

19世纪末,关于人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方面,新的学说风起云涌,使人们对旧的价值普遍发生了怀疑,特别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活动的研究,第一次在科学上揭开了人的潜意识活动的奥秘,这对西方文艺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虽然看到了传统文艺技法的局限性,虽然善于吸收和和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但是这种极端强调文艺创作的个人化、创作过程中我的作用为武器来开辟新路。

唯我主义的非理性倾向是从主观唯心哲学那里吸收了思想养料。但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学说和存在主义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A、弗洛伊德学说

弗洛伊德学说应当是一个正确与谬误并存的复杂体系。

科学方面:作为一种治疗精神失调病症的特殊方法。诱导病人回忆生活中某些仿佛已淡忘但沉积在潜意识中的事件,从而找到精神失调的病原。作为一种对潜在精神过程进行研究的科学,即探索潜意识的过程对意识和行动的巨大影响,探索精神冲突在病态心理和正常心理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尤其是某些本能冲动,在受到理性抑制或升华后对行为产生的后果。弗洛伊德作为一个精神病学家,以及毕生精力用于探究人的精神机器的结构和在其中起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力量,并在长期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创见,这是不如忽视的。

文艺创作:把文艺归结为研究和表现潜意识的工具。这种文艺即梦幻的观点对西方文艺的直接影响,就是在文学上首先促成了所谓意识流小说。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超现实主义文学是对潜意识——梦幻理论的另一种运用。 主张在文艺中重新考虑和揭示人的行为及其潜在动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极其强调人的性欲问题。这种强调从性的角度来描绘人物的主张,西方文艺从三四十年代起,越来越热衷于采用各种性爱题材。文艺的堕落仿佛获得了科学的根据。弗洛伊德文艺理论在这点上的影响极其恶劣。

B、存在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为现代主义文艺的非理性主体提供“科学依据”,存在主义则提供了哲学基础。发源于19世纪末,从20世纪30年代盛行于欧美国家。 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首先回答了关于人的存在的性质和意义;存在主义鼓吹把生活的重点放在眼前,这就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并且也把资本主义社会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合理化。其次存在主义探索“人的处境”的真相。他提出人的自由意志的两大敌对力量是自然界和社会。自然界是残酷的,人为了生存就必须联合起来对抗自然,因而形成社会。

当社会形成又成了压迫个人存在的敌对力量。存在主义看来,一般为了得到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屈从于社会的压力,它就丧失自我,丧失了个性。大批丧失个性的人就构成了群众。这种愚蠢的力量使社会变得更加荒谬。所以存在主义对人的处境的探究实际上道德观、社会观。存在主义提出唯一出路就是在活着的时候,鄙视人生,鄙视权威,鄙视一切。

存在主义在西方社会风主要原因是高度物质文明社会使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的缘故。

(2)历史

A、法国先锋运动

20世纪20年代;无理性、无情节和无人物性格

兴起的原因:电影的商品属性使得创作者缺乏艺术性,但电影本身具有造型和虚实的元素,电影中商业与艺术的矛盾。

当时一部分人对无声电影的艺术前景抱有虚妄的幻想。它的绘画和节奏元素,由无声的活动和黑暗的环境引起的梦幻感觉,吸引了现代主义艺术家,他们看到了符合现代主义的抽象化和抽象化要求的东西。

B、实验电影

20世纪20年代末有回响,“实验电影”,是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处在低潮时的存在形式。40年代末在美国兴盛,四五十年代的先锋派电影的中心便从巴黎移到了纽约。实验电影是西方电影中现代主义的二次兴起的序幕。

抽象主义的形象倾向减弱,而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大大加强,存在主义的绝望情绪和弗洛伊德式的象征手法成了美国实验影片中最流行的东西。

C、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诞生于1958年,1959~1961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黄金时代)真正标志着西方电影中现代主义的再次兴起,其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的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现代主义影片带进了商业放映网。

代表人物:让—吕克·戈达尔、特吕弗、夏布罗

代表作品:《精疲力尽》、《四百下》、《广岛之恋》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由此触发了美国新电影运动

20世纪50年代出现商业性的现代主义电影的原因:

1、出现了更标榜现代人的电影,不再以抽象和破碎面向人

2、电影开始进入了大学课堂,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成为学术研究对象。电影观众中的年轻人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于过去商业电影的程式化的内容和形式。

这就使现代主义电影的晦涩暧昧、以高级思辨相标榜的东西有了更多的欣赏者。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骨干是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的一批青年影评家,他们努力宣传“作家政策”,他们的“作者电影”理论规定了“电影作家”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具有最低限度的电影技能。影片中明显体现出导演的个性。影片必须有某种内在的含义,导演必须通过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出他的某种个性,并且这种个性应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

“作家电影”理论实际上就是导演中心论,导演创造一种真实的现实,需要观众自己决定对待它的态度。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本质在《表象的电影》中得到阐述。

(3)技巧特点

个人化的现代主题影片开始出现,尤其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提出的“作家电影”的明确主张,更是同“类型电影”的观念形成明显的对立。西方电影现代主义者表明他们的技巧观念同样带有明显的为我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不过,现代主义被认作是当代西方电影中的一个流派,在技巧上还是有标志性的特点:

一、用事件的无逻辑组合(生活流)或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意识流)来代替或打乱逻辑的情节结构。

事件的无逻辑组合(生活流)

特吕弗《四百下》、埃尔曼诺·奥尔米《未婚夫》(1962);安东尼奥尼把现代主义的生活流技巧发展到极点

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发觉哲学观念复杂缓慢的长镜头,很少使用特写或其他电影化技巧缓慢的叙事速度极短的对话,中间有长的停顿对表演的高度控制,迫使演员用最小限度的外部效果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看法不重视传统的辅助元素如音乐或光学效果,倾向信任场面本身

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意识流)

重点放在“错乱”上,包含时间错乱、空间错乱、音画错乱和真假错乱。

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1957)、阿伦·雷乃和阿伦·罗勃——格里叶《去年在马里昂巴》(1961)是现代主义意识流电影的“高峰作品”。

二、用跳接、自我介入或其他主观随意手法来破坏传统的技法。

戈达尔是“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破坏性技巧

1、跳接

2、多余镜头

3、“自我介入”和“乱发议论”,企图在影片创作上希望观众保持清醒。

戈达尔的影片反映了存在主义思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