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昏君配贤王,选帅打擂撕人,“刀下留人!”(杨家将 长篇评书 刘兰芳播讲)乐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评书刘兰芳秦琼打擂是哪一集 《杨家将》:昏君配贤王,选帅打擂撕人,“刀下留人!”(杨家将 长篇评书 刘兰芳播讲)乐评

《杨家将》:昏君配贤王,选帅打擂撕人,“刀下留人!”(杨家将 长篇评书 刘兰芳播讲)乐评

2024-06-26 16: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昏君

凡评书,必得有一昏君。《杨家将》开头,就说二帝太宗赵光义,是个软耳朵根子,全然无用之人。其实赵二祖野史里敢烛声斧影杀大哥,现实中能亲劳御驾灭北汉,比起肉糜代言人司马衷,高了不知多少。其实源头是这样的:评书就得讲打,文绉绉的家长里短,茶钱都不免短缺。既然得打,那么一则乱世,英雄们搞内战;一则治世,英雄们抵抗外侮。凡内战,必得有一个隋炀帝类的昏君来把江山玩翻,才容得诸天魔王下界厮杀,不然就成山贼打架,七侠五义去也;凡外战,必得有个昏君把江山倾覆得差不多,由英雄前来“XX江山一千斤,X家手托八百零”,挽狂澜,扶玉柱,驾海紫金梁。您看有谁写个《平陈英雄传》,把史杨高贺们灭陈叔宝抓张丽华搞得繁复无比没?对手愈强劲,昏君越卧底,英雄抗争起来才五光十色,有滋有味。所以,《说唐》里隋炀帝是昏庸的,李世民是文弱的。《薛家将》里,李世民更是全成昏君,可怜他历史上万军中率玄甲骑往来如飞的李广级射将,在诸家演义里只好拿两把短刀效个姑娘家形象。《水浒》里说,宋仁宗是上天星宿下凡,如何圣明,结果《呼家将》里为了给呼家造冤案,立刻把他说成一个赵光义翻版。简短节说,您看了历朝评书演义,人人都是宋高宗转世,每天大清早上朝不干别的,专门动不动把名将们绑上风波亭、把谗言偏当蜜糖咽。连带着我们就会产生疑问:这人都弱成这样了,英雄好汉怎么还一提主子就感佩:哎呀,得遇有道明君,真该以死相报?

贤王

有昏君当然得有贤王或者贤相。贤王的作用很简单,昏君要做点普通的祸国殃民事,他不出面;生死存亡关头,他闪亮登场,拿着先皇所赐上方宝剑,上斩君、下斩臣、中间斩奸佞,扭转乾坤。(请参考周星星《九品芝麻官》中那条咸鱼)《杨家将》里,赵光义身旁一个赵德芳,八贤王,这就是忠臣良将的护身符。手里拿一杆王命金锏,吓唬皇帝管用。话说先皇大多高瞻远瞩,给辅政大臣一个制约皇帝的东西,非常有伪共和感。可是跟腌火腿似的,加两层大粒子盐正好,再往上糊盐这猪腿自己都得叫过分。《薛家将》里,程咬金吓唬李世民:咱这斧子受过皇封,上砍君下砍臣,你错了就得伸脖子让我抡三抡。接着尉迟恭也亮鞭子:我这铁鞭如何如何,今天打死你个昏君。让人感觉皇帝了无生趣,成日里被几个大老粗鞭子斧子的挂在头顶。当然了,这些贤王金锏的,也不是随时发挥监督权。皇上要干啥了,他就谏,苦谏不从;真要杀良将了,譬如,《杨家将》里君王要杀杨家的人了,八贤王嗖的亮了锏,自然迎刃而解。这金锏如此好用,以至于《呼家将》里也有个八王,连带着亮金锏挟制宋仁宗。我暗想宋家二帝到四帝天天在八王爷金锏阴影下生活,真是哑子见了妈,说不出的苦。当然,贤王也是有选择的出现。像杨家、呼家那种历经苦难还死不绝的,就是有贤王保本;岳飞那种一杀就死的,就是朝里全没有人当家做主的缘故。

选帅

评书里,朝廷经常派不出将军。理由简单:开国元勋们老的老死的死,上不了阵啦。于是皇上就得选帅选先锋。皇上选帅非常有意思,不会从基层提拔有经验的青年军人,专干些朝民间要人的勾当,于是我就常疑惑:有事就搞超男民间海选,朝里养这些人算干嘛地?却说选将帅时,一般分两种。或者校军场上,比武射箭;或者街头闹市,设下擂台。校军场那个起源不明,大概《水浒》里杨志大名府玩周谨、战索超是这一行的祖师爷,此后萧规曹随罢了。街头打擂台,就非常傻气。按说朝廷皇家气度,选的或是连师百万的大将,或是开山渡河的先锋,怎么也用不着江湖上耍功夫的,难道是要为番邦卖大力丸?只好说打擂台比较热闹罢了。

回头多说一句,校军场演武,一般是比力气、比箭、比武。比力气千篇一律:举石狮子什么的。当年武松孟州城听施恩说他力气虚了,赶紧举个石礅吓唬人家。江湖好汉,大多“不近女色,打熬气力”,大概觉得力气这东西一遇到性行为就会飕飕猛跌,按照这定律牛鼻子和秃驴们应该最是力大,可怎么都面黄肌瘦呢?《说唐》里,宇文成都和李元霸就是玩石狮子。说书人总爱加一句“气不加粗,面不变色”,显示说人举这石狮子就像拿油灯草,抓小白猫。可是秦琼就死在举石狮子上。貌似《薛仁贵征东》里,秦二爷和尉迟黑子举石狮子玩,人老不以筋骨为能,马跨黄河两岸拳打山东一省神拳太保赛孟尝胜专诸天下无双的秦二爷,就这么一口血吐出死在这上头了。中国评书信奉力大降十会,李元霸两杆锤八百斤,横扫天下略无敌手,一百八十万反军被他搞到只余六十二万,比特洛伊那几位半神强远了。一巧破千斤的也有,少,蛮力、神力、怪力还是各大评书的头牌神兽。包括孙大圣,没提他武技多高,专讲“一万三千五百斤”,还不时让天篷元帅叨咕“他那棒重,擦一擦破皮”什么的,让小猴子们试举,吓得只吐舌头。金庸老爷子大概也信了这个,回头一个“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把蛮力使大锤给巴洛克化了,正如山东菜馆里有把砂糖撒黄瓜起名叫“青龙卧雪”一样。明明是杨过吃蛇胆长力气,抡铁剑当定海神珍铁使,非要“大巧不工”。和20世纪某些概念先行、内容欠奉的主义流派开山相似乃尔。

打擂台

前头说了,打擂台是个江湖活,而且挺不上台面。中国武功讲究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至于虚完之后咱就不知道该干嘛了,只好上仙山不问世事,白云生处有人家去也。大仙级如张三丰,当然看不上擂台。评书里,举办擂台的没一个好人,都是恶霸土匪,奸男霸女,鱼肉乡里,人人都知道,惟独圣上不知道。《杨家将》里,潘仁美想要先锋印,让潘豹去设擂,打死无数人。擂台一般设置得都很反派。比如两边一定要有组“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对联。我听过某评书里两边对联是“拳打少林秃驴,脚踢武当牛鼻”,不用问这位擂主最后被武当道士给拆了。

擂台下面站着的,非常不巧,一般就是主角了。但主角还不会第一时间飞上去,一定得看看热闹。反派设擂,一定还暗藏机关。比如鞋里藏铁,腰里藏针。一定有条好汉上去,着了道儿,吧唧滚倒,被主角看到,怒火中烧。本来不想打擂的(不想打擂您站那儿干嘛……),也一时起了义愤,飞上擂台,义正词严。杨七郎上去揍潘豹,实力过于悬殊,一顿打就解决问题了。

最后涉及到怎么处理擂台上反派的问题。把他一脚踢下去是不行的,因为打擂一定要闯祸,祸还得大,不然不足以引动官府,上达天听。所以可怜的擂主啊,您老一定得死。至于为什么先头被反派打死了N多人圣上不知,反派刚死圣上立刻就知了,这就不好细究了。鲁达打镇关西那种简洁型死法当然不行,学武松玩西门大官人那样举起来摔下去,也不够气势。评书讲究个视觉冲击,哪怕看不见,咱得把气势做足。怎样让反派痛恨呢?回忆《三国演义》,黄忠一刀斜肩把夏侯渊分了两半,把曹阿瞒气得咬牙切齿;《天龙八部》里萧峰他爹在雁门关前把人随手撕两半后乱挥,赵钱孙就吓得晕过去。阿喀琉斯杀掉赫克托耳,倒也罢了;把人尸体绕城乱拖,才让普里阿摩斯肝肠寸断,夜半前来舍命要儿子。作践身体,中西都忌讳,所以凌迟和檀香刑才那么触目惊心。评书里打擂台,当然要来个猛的。杨七郎就是抓潘豹俩腿,喀嚓把他劈了。这种处理方法还真多,《说岳》里岳霖,《薛刚反唐》里薛刚,貌似都是这么动的手。当然,这事只能杨七、薛刚这种黑脸蛮汉干,杨六这种典型的白面郎君就没法暴力美学。至于李元霸撕宇文成都,反而让人觉得相当得宜:鱼找鱼虾找虾,绿叶专配大红花。拿把小刀把成都给寸剐了,这也不像是雷公下凡李大神的气势。

“刀下留人!”

历读所有评书里,有这么一定律。《呼家将》《薛刚反唐》里那几大家子绑法场,是大规模被杀。相比起来,如果只是那么一两个人上法场,除了风波亭归神了岳元帅,还真没一个是死的。法场的刽子手大概也专业了,磨刀也不积极,心想着追魂炮响几下,一定有人匹马杀来,大吼“刀下留人”。所以奉劝诸位上法场看热闹的百姓,如果是一两个人绑去,大半是死不了的;赶上一大家子一起去时再抱瓜子捧薯片围观吧。

杨七郎劈潘豹,回头连爹带哥一起被绑。昏君之昏在于,杀奸臣时左右舍不得,一副妻管严的软模样;杀忠臣时往往“气往上撞”,不听谏言,谁劝几句就竖眉毛:“嘟!难道你也要谋反?”这就属于不讲道理,很有些红卫兵的味道。可见手段无论高低,全看您手里是不是掌权。奸臣都有资格被审,忠臣就得立推午朝门。当然,昏君也比较笨,不懂得改革追魂炮系统。追魂炮轰轰的响,外头就有机会斡旋。忠臣要被杀时,那才是一朝忠良显本事的时候。什么贤王金锏,密旨口才,什么都出来了。举凡法场响炮,。要么“诸将苦苦告免”,那时就得看您家的人缘了。一旦昏君还没有“气炸心肺”,就会考虑群众意见。另一种就是以威凌之,《呼家将》《杨家将》里,八贤王和金锏是救命的秘宝,可怜昏君也弱智,不知道趁八王爷生病或者出差时杀人。《薛家将》里,牛鼻子徐茂功袖里亮旨,是李世民答应不杀薛仁贵的承诺。可怜《薛》本里英明神武的秦王已成昏迈呆傻的李二,翻脸不认人。《红楼梦》里头,宝二爷和蒋小官人偷换了汗巾,又加金钏儿跳井,被爹爹扯来狂揍,幸亏有太夫人出来调停,也算是“刀下留人”一例。

印象里“刀下留人”还真只有一个失效的,诸葛亮要斩马谡,成都蒋琬杀到,规劝,然而诸葛丞相既然不是昏君,蒋先生当然扮不了谏臣角色,只好做个被教育的人,被丞相一番道理调停得连连点头。

“刀下留人”之后一般连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充军发配是一般规矩,杨七郎运气好点,一家去雄州驻扎去了。反正一般“刀下留人”前后,是一个双方得益。奸臣是琢磨害死英雄,以便窃取国家军权;英雄又不会死,只是被赶出去,奸臣还是会洋洋自得一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