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所大学发布文件:AI高风险、AI率超过40%或不通过毕业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论文查重格子达跟知网 国内多所大学发布文件:AI高风险、AI率超过40%或不通过毕业论文

国内多所大学发布文件:AI高风险、AI率超过40%或不通过毕业论文

2024-06-29 2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2024年的毕业生正在陆续进入论文答辩期,今年除了查重、答辩,还要通过AIGC检测。

据公开报道,近期中国传媒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正式发布了AI检测通知。其中,多数学校为毕业论文中AI的使用情况划出严格的红线,比如内容AI疑似率不超过40%。也有高校单独制定了AI情况说明表,旨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技术。”

去年8月提交审议的《学位法(草案)》拟定,用AI代写论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者可被撤销学位证书。12月,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提出不得使用AIGC直接生成申报材料,不得将AI列为成果共同完成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发现,部分高校从去年开始对毕业论文进行AI疑似度检测,旨在防止学术舞弊。学术论文查重系统格子达、知网、维普均上线了AIGC检测功能,并与高校达成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AI检测的误判率高、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是困扰教育系统的难题。

多所大学发文通知AIGC规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近期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 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随后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 

该校一位新闻学的大四学生向记者确认,学院在五一节前向发放了《新闻学院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2024 版)》文件,继续教育学院、电视学院等都接到了类似文件和表格。

根据该文件,学生必须披露毕业论文是否使用了生成式AI,要做的是在官方表格中填写模型名称和版本、使用过程、辅助生成内容,并同时在毕业论文的相应位置标注AI。除此之外,学校禁止学生直接使用AI生成论文,AI也不能成为“第二作者”。

(受访者供图)

4月9日,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布了《关于2024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和AIGC检测的通知》。文件指出,学院会统一在论文查重系统的AIGC通道单独上传检测,AIGC内容结果原则上不能超过40%,学生如果对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

湖北大学也为AI使用划出了明确边界。该校本科生院近期发布通知,将在毕业论文审核中试行AI风险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修改。

福州大学教务处文件显示,“维普AIGC检测系统”已经嵌入本科教学管理系统,要在学生答辩前、答辩后进行两次AIGC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学校指出,此举是为了“规范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生成式AI技术,杜绝人工智能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与管理”。 

福州大学AICG检测通知(图源:福州大学教务处官网)

误判率高、使用情况复杂多样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84%的国内大学生用过AI工具。在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中,多位受访大学生表示,AI一键生成的论文意义不大,基本达不到学校要求,他们现在的主要用法是总结文献、降重、润色语言。

格子达、知网等学术论文查重系统去年上线了AIGC检测功能,国内小部分高校也从那时开始检测毕业论文的AI代写情况,旨在防止学生用AI进行学术作弊。但值得注意的是,AIGC检测的准确性并不理想,在实际使用中,误判率似乎远高于官方数字。(详见:“玄学”、误判和偏见:高校检测AI论文背后)

湖南一商科学院的学生王宇(化名)此前告诉记者,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她没有用到生成式AI,但论文仍然被检测出AI高风险。王宇学校使用的是格子达查重系统,在王宇的个人提交界面,论文被评级为AI中风险。在王宇老师的界面,可以单独查看可疑文本,每一句的AI疑似度分高、中、低三档,辅写工具均判定为ChatGPT。  

通过挨个筛选语句,王宇发现原来是自己使用了翻译软件直翻英文文献,因此被判定为AI生成。 她曾经尝试自己重写这些段落,但“AI率越改越高。”提交了六次才最终通过。

从底层技术来看,AI检测器靠两个关键变量识别AIGC:困惑度和爆发性。前者指文本的不可预测性,后者指句子结构和长度变化的复杂性。这两个因子决定了,一些遵循写作模板、具有明显结构、句式单调的论文,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AI生产。

考虑到存在误差,许多AI检测工具都发布了“免责声明”。比如国外知名查重软件Turnitin建议,不把AI率当作唯一标准,希望老师综合专业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做判断。 

此次规范文件中,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天津科技大学、福州大学设置了复检通道;中国传媒大学通过发放表格,引导学生披露使用情况,没有设置明确限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则在通知中,单独确定了AI的合理使用情形:“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论文撰写。学校倡导合理使用新工具、新技术,但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知识并自己动手实践,发挥创造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在此前采访中表示,目前AIGC检测的意义,主要是监督明显的学术不端行为,比如直接用AI生成全文。他提醒,“AI应用于高等教育已经是必然趋势,需要鼓励学生正确使用,而不是一刀切的禁令。更进一步来看,人类要探索的问题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怎样构建新的学术规范和伦理规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