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许攸自己想死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2023-06-21 03: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5)

5

傲曹取祸

被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有句名言,“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意思是批评别人最好在私密场,表扬别人最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职场混饭吃,公开让老大不爽的人是缺心眼的蠢货,其后果将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许攸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货色!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陈胜年轻时,给人帮工务农,他曾对自己的工友说:苟富贵,无相忘。后来他与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称王建政于陈县,这时他的故人们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宫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陈胜与他们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出宫门比较随便,这样就不免讲了一些陈胜在家乡的陈年旧事。很快有人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感到很没面子,一怒之下就把“妄言”的故人杀了。陈胜其他的老朋友听说后,怕因自己也清楚陈胜未发迹前的老底儿而被陈胜“惦记”上了,也都纷纷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陈胜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陈胜杀害故人的做法当然不对,应该予以批评和反对,但他的旧友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称王后的陈胜与之前跟他一起当帮工的陈胜已经大不相同了,他的尊严和权威对于维系政权的稳固大有关系,揭人老底、说人糗事的做法换做任何人都会不快,轻则反击甚至恶语相向,重则可能拳脚相加乃至出手伤人。

许攸这个人称“智计之士”的“聪明人”,因为在官渡之战中向曹操建议火烧袁绍囤积粮草的军事重地乌巢,为战争的胜利立下大功。应该说,最初曹操还是非常感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的,曹操历来以赏功罚过,执法严明而著称的,如果不是许攸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揭曹操的老底儿惹他不痛快,让他丢面子,曹操也不会对许攸痛下杀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一向为国人所不齿,坏自己声誉的事情曹丞相是不会做的,即使他想做也会找个白手套假别人之手去做。当初,狂士祢衡曾经当众击鼓骂曹,曹操也是怕落个“害贤”的骂名强压怒火没有杀他,把他送到了刘表处,想借刘景升的刀取祢衡的命,没想到刘表看破了曹操的小算盘,也强压住了祢衡羞辱自己的怒气,转手又把祢衡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部将有勇无谋的黄祖,借黄祖的刀砍下了祢衡的头。

再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袁绍处混饭吃时,为了拿工资挣奖金养家糊口,曾经为袁绍写过一篇著名的讨曹檄文。陈琳不愧是大才子,文章有名,檄文写得好,文中把曹操的祖宗八代骂了个底朝天,让曹阿瞒这个脸皮比城墙厚的人都坐不住了。当时曹操正感冒打摆子头疼不已,一看陈琳的文章当时就连惊带气出了一身大汗,头疼病也因此痊愈。后来,袁绍败亡,陈琳归附曹操,曹操责备他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谢罪,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文艺青年,爱屋及乌,因爱惜陈琳其才而不咎。

曹操能容忍敌人,容忍仇人,容忍背叛自己的人,但即使像他这样心胸已经足够宽广的人,也有忍无可忍、忍不下去的时候。曹操能容忍弥衡,虽然他很狂傲;曹操能容忍仲长统,虽然他说话比较耿直,但他却不能容忍挑战他权威的人。他容不下对自己的功臣、旧友、发小许攸,我想除非是许攸做得太过分了,一定是严重挑战了曹操的底线,超出了他的耐心。《资治通鉴》记载说,“许攸恃功骄嫚,尝于众坐呼操小字曰:‘某甲,卿非我,不得冀州也!’操笑曰:‘汝言是也。’然内不乐,后竟杀之。”说明曹操大破袁绍夺占冀州,许攸所起作用巨大,即使曹操本人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魏略•许攸传》记载:“(许攸)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上述孔融、许攸、娄圭这几个人,名头很大,智谋过人,又都与曹操熟识,但结局都不好。可见,即使是对故人、老友,一旦挑战了曹操的权威,逆了他的龙鳞,也一样难逃一死。

老子有句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许攸之死的实情正如杨修、孔融、娄圭等人的下场一样,虽然这些人确实都是有可取之处的人才,但又都是不善于保全自身的蠢材庸才。他们死于无知,死于自大,死于狂妄,死于不懂得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出路的道理,死于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保持低调的道理。

许攸过去跟曹操是很熟识,关系很好,年少时也许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逐兔驱鹰、吟诗作文,可能平时“阿瞒、阿瞒”的叫习惯了、顺嘴了,也觉得倍儿亲切。但时过境迁,时移世易,虽然许攸曾为曹操立下大功,但今日之曹操早非昔日之阿瞒了,他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实际上那所谓的“一人”——汉献帝刘协见他都如芒在背,吓得心里只打冷战。你许攸是官渡之战献火攻烧粮之计,为攻克邺城又献决水灌城之计,为曹操战胜袁绍夺取冀州立下大功,但这些都过去了,你整天念念不忘的,像祥林嫂说阿毛的故事一样,听久了只会让人心烦让人讨厌。况且你许攸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放肆无理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呼小叫地叫老板的小名,你不掉脑袋谁掉脑袋!

《三国演义》里讲,许攸是因为触犯曹操手下大将许褚而被杀死的。一日,许攸遇许褚于东城门。又耐不住旧事重提:没有我,你们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反驳说: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敢这样夸口呢!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不值一提。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

看曹操许褚杀许攸的反应——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曹操“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

毛宗岗认为:“杀许攸者,曹操也,非许禇也。许攸数侮曹操,操欲杀攸久矣。欲自杀之,而恐有杀故人、杀功臣之名,特假手于许褚耳。”许褚杀许攸的后果仅被曹操“深责”,这也不过是表面文章,做给外人看的。至于说对许褚有其他什么处罚,史籍无有记载,我们这里揣度应该是没有。没人为许攸之死承担责任,接受处罚,甚至没有为许攸之死而惋惜、打抱不平,大家异乎寻常地一致认为他是咎由自取,自寻死路。

罗贯中老先生也讥讽许攸不通人事,幼稚可笑:

堪笑南阳一许攸,

欲凭胸次傲王侯。

不思曹操如熊虎,

犹道吾才得冀州。

许攸为他的狂妄无知付出了代价——生命的代价,贻笑千年,无人怜惜!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2)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3)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4)

展开全文

5

傲曹取祸

被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有句名言,“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意思是批评别人最好在私密场,表扬别人最好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职场混饭吃,公开让老大不爽的人是缺心眼的蠢货,其后果将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许攸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货色!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陈胜年轻时,给人帮工务农,他曾对自己的工友说:苟富贵,无相忘。后来他与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称王建政于陈县,这时他的故人们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宫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陈胜与他们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出宫门比较随便,这样就不免讲了一些陈胜在家乡的陈年旧事。很快有人对陈胜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胜感到很没面子,一怒之下就把“妄言”的故人杀了。陈胜其他的老朋友听说后,怕因自己也清楚陈胜未发迹前的老底儿而被陈胜“惦记”上了,也都纷纷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陈胜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陈胜杀害故人的做法当然不对,应该予以批评和反对,但他的旧友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称王后的陈胜与之前跟他一起当帮工的陈胜已经大不相同了,他的尊严和权威对于维系政权的稳固大有关系,揭人老底、说人糗事的做法换做任何人都会不快,轻则反击甚至恶语相向,重则可能拳脚相加乃至出手伤人。

许攸这个人称“智计之士”的“聪明人”,因为在官渡之战中向曹操建议火烧袁绍囤积粮草的军事重地乌巢,为战争的胜利立下大功。应该说,最初曹操还是非常感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的,曹操历来以赏功罚过,执法严明而著称的,如果不是许攸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揭曹操的老底儿惹他不痛快,让他丢面子,曹操也不会对许攸痛下杀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一向为国人所不齿,坏自己声誉的事情曹丞相是不会做的,即使他想做也会找个白手套假别人之手去做。当初,狂士祢衡曾经当众击鼓骂曹,曹操也是怕落个“害贤”的骂名强压怒火没有杀他,把他送到了刘表处,想借刘景升的刀取祢衡的命,没想到刘表看破了曹操的小算盘,也强压住了祢衡羞辱自己的怒气,转手又把祢衡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部将有勇无谋的黄祖,借黄祖的刀砍下了祢衡的头。

再比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袁绍处混饭吃时,为了拿工资挣奖金养家糊口,曾经为袁绍写过一篇著名的讨曹檄文。陈琳不愧是大才子,文章有名,檄文写得好,文中把曹操的祖宗八代骂了个底朝天,让曹阿瞒这个脸皮比城墙厚的人都坐不住了。当时曹操正感冒打摆子头疼不已,一看陈琳的文章当时就连惊带气出了一身大汗,头疼病也因此痊愈。后来,袁绍败亡,陈琳归附曹操,曹操责备他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谢罪,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文艺青年,爱屋及乌,因爱惜陈琳其才而不咎。

曹操能容忍敌人,容忍仇人,容忍背叛自己的人,但即使像他这样心胸已经足够宽广的人,也有忍无可忍、忍不下去的时候。曹操能容忍弥衡,虽然他很狂傲;曹操能容忍仲长统,虽然他说话比较耿直,但他却不能容忍挑战他权威的人。他容不下对自己的功臣、旧友、发小许攸,我想除非是许攸做得太过分了,一定是严重挑战了曹操的底线,超出了他的耐心。《资治通鉴》记载说,“许攸恃功骄嫚,尝于众坐呼操小字曰:‘某甲,卿非我,不得冀州也!’操笑曰:‘汝言是也。’然内不乐,后竟杀之。”说明曹操大破袁绍夺占冀州,许攸所起作用巨大,即使曹操本人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魏略•许攸传》记载:“(许攸)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上述孔融、许攸、娄圭这几个人,名头很大,智谋过人,又都与曹操熟识,但结局都不好。可见,即使是对故人、老友,一旦挑战了曹操的权威,逆了他的龙鳞,也一样难逃一死。

老子有句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许攸之死的实情正如杨修、孔融、娄圭等人的下场一样,虽然这些人确实都是有可取之处的人才,但又都是不善于保全自身的蠢材庸才。他们死于无知,死于自大,死于狂妄,死于不懂得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出路的道理,死于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保持低调的道理。

许攸过去跟曹操是很熟识,关系很好,年少时也许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逐兔驱鹰、吟诗作文,可能平时“阿瞒、阿瞒”的叫习惯了、顺嘴了,也觉得倍儿亲切。但时过境迁,时移世易,虽然许攸曾为曹操立下大功,但今日之曹操早非昔日之阿瞒了,他名义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实际上那所谓的“一人”——汉献帝刘协见他都如芒在背,吓得心里只打冷战。你许攸是官渡之战献火攻烧粮之计,为攻克邺城又献决水灌城之计,为曹操战胜袁绍夺取冀州立下大功,但这些都过去了,你整天念念不忘的,像祥林嫂说阿毛的故事一样,听久了只会让人心烦让人讨厌。况且你许攸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放肆无理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呼小叫地叫老板的小名,你不掉脑袋谁掉脑袋!

《三国演义》里讲,许攸是因为触犯曹操手下大将许褚而被杀死的。一日,许攸遇许褚于东城门。又耐不住旧事重提:没有我,你们能这样出入此城门吗?许褚反驳说:我们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夺得城池。你怎么敢这样夸口呢!许攸不知死活,骂道:你们都是匹夫,不值一提。许褚大怒,拔剑把许攸杀死。

看曹操许褚杀许攸的反应——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曹操“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

毛宗岗认为:“杀许攸者,曹操也,非许禇也。许攸数侮曹操,操欲杀攸久矣。欲自杀之,而恐有杀故人、杀功臣之名,特假手于许褚耳。”许褚杀许攸的后果仅被曹操“深责”,这也不过是表面文章,做给外人看的。至于说对许褚有其他什么处罚,史籍无有记载,我们这里揣度应该是没有。没人为许攸之死承担责任,接受处罚,甚至没有为许攸之死而惋惜、打抱不平,大家异乎寻常地一致认为他是咎由自取,自寻死路。

罗贯中老先生也讥讽许攸不通人事,幼稚可笑:

堪笑南阳一许攸,

欲凭胸次傲王侯。

不思曹操如熊虎,

犹道吾才得冀州。

许攸为他的狂妄无知付出了代价——生命的代价,贻笑千年,无人怜惜!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2)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3)

《历史的搅局者》之 许攸 ---- 恃功亡身 (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