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证明我爱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许你青丝至华发22 时间证明我爱你

时间证明我爱你

2024-05-15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为樊锦诗始终舍不得敦煌,终于在1986年,年近五十的彭金章妥协了,他放弃了自己在武大的商周考古事业,追随樊锦诗的脚步,来到了敦煌,一切归零,重新开启自己从未涉猎过的考古方向。后来在他的主持下,莫高窟有编号的洞窟数量从492个增加到735个,还在莫高窟北区挖出了景教十字架、波斯银币、回鹘文木活字……为世界瞩目。

在樊锦诗和彭金章携手走过的大半生里,其实两人真正能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多少浪漫的情话,也不会频繁的联系,但在每个出差的日子里樊锦诗总会在火车开动或飞机降落时报一个“平安”,而彭金章总会让她到家后就能吃上一口热饭。他们就这样在岁月的长河里用生活细节慢慢描摹出一幅极平淡却也极美的生活画面:“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择一事,终老

中学时期因为一篇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课文而心生对敦煌和考古兴趣的樊锦诗,绝对想不到,以后自己会和这个地方有着牵绊一生的缘分。

1962年,由于想见识下曾在无数资料中、教授口中熠熠发光的莫高窟,樊锦诗报名到敦煌研究院实习。敦煌灿若星汉的壁画艺术让她流连忘返,但那里的苦也让她尝了个够:住土房、吃杂粮、没有水、不通电、上厕所都要跑很远的路。

可当第二年敦煌研究院过来要人的时候, 她还是选择了去。后来樊锦诗在采访中坦诚:“说没有犹豫动摇,那是假话。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环境的艰苦和寂寞,很多人选择了离开,但她还是在纠结中留了下来,并且一留就是无怨无悔,从青丝留到了白发。

刚到敦煌的几年里,樊锦诗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断代的研究工作,解开了多年来早期石窟分期的疑团,这一批学术成果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敦煌石窟考古的研究领域。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环境的破坏,莫高窟内的壁画也在发生着变化,她不得不加快带领团队抢救文物的速度,可这似乎远远赶不上自然界风沙对石窟的摧残。

樊锦诗曾说过一句很朴素的话“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它。”就在65岁时,她偶然接触到电脑技术,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2014年9月,在她的推动下,包括游客接待大厅、数字影院、球幕影院等在内的数字展示中心投入使用;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个经典洞窟、4430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游客在电脑前,既可以看到整个石窟全景,也可以切换成在石窟中游览。

记忆让我们永生

2017年7月29日,“敦煌的女婿”——彭金章先生走了。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说得好: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所以彭先生肯定会永远活在樊锦诗的记忆中:记得北大燕园里,那方绣着花花草草的手帕;记得他们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这个男人挑着行李、火车转汽车再靠双腿,来看她和他们的孩子;记得这个男人为了她的事业,独自在武汉带着两个半大的小子;记得这个男人年近半百时,再一次为了她放弃一切,来到她身边重新出发。

我们也知道,总有一天,“敦煌的女儿”也会离开我们。但是有关于她的记忆,敦煌的一草一木记得,敦煌的石窟、她一手创办的“数字敦煌”记得,还有我们也会记得。正如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的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而这批守护历史真实的人同样永不会磨灭。这也是《国家记忆》传薪者节目的初衷,给国家、给民族,留下这些珍贵的记忆,让这些奉献了一生的人知道,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千秋功业,也会记住他们的精神,并会通过记忆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