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初中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4-05-27 2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

【考点聚焦】  

议论文阅读考试常见的考点有:  

①议论文三要素的辨析和运用。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概念及其分析和归纳是阅读议论文的基础,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论证方法的分析与辨异都是重要考点。②议论文的结构和行文思路。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③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④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及作用的分析。⑤依据文章内容而进行的必要迁移、渗透、积累、拓展、联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解答此类题目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和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复习要点】  

1、辨析、归纳和提取论点。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的必考中心题型。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文章为什么事发表议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适合直接做中心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归纳中心论点时,一定要注意三点:语言要简洁,要顾及全文,表达要准确完整。  

2、辨析论据类型,按要求补写论据。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和经过事实证明了是正确的道理定义等。补写论据是近两年来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还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3、分析论证方法、论证方式和论证过程,辨识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过程就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一个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在这个过程当中,文章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阅读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重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也叫例证法和事实论证)、引用论证(也叫引证法、理论论证)、比喻论证(也叫喻证法)、对比论证(也叫对比法)。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立论,二是驳论。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如:事实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论据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论证方式有时候也是彼此包容的,立中有驳,驳中也可以有立,立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不明确的;而驳论则是摆事实讲道理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  

4、理解并划分论证层次、分析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层次和论证思路须要抓住文字中的显性标志和隐性标志。文章的显性标志可以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得到提示,因为有时候这些标点符号可以标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还有那些起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串以及过渡句、小结句等,我们可以从这些词句中得到提示。因为这些标志既是层次标志,又是文章的组合手段。隐性标志主要指文章的内容,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生活、个性和阅历有关。有的简洁平实,有的含蓄幽默,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清新自然。  

【实战演练】         

(一)人贵敢说“吾不知”      

文∕李隆汉  

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知者能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势、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用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用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知”。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而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数字,掷地而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绋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尽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时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捐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都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用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契机(     )   馈饷(      )  运筹帷幄(      )(     )   笃于朋友(     )  

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文中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举出具体实例说明吗?  

4﹒ 文中开头引用的一首小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5﹒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读罢全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谈谈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                          

(二)带着梦想上路  

①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意大利男孩在那波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②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也许根本没有指望过靠她的三言两语去改变儿子的一生,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③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明星梦。一天,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并且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纸杂志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建议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便于与偶像们朝夕相伴。  

④同乔丹、卡罗素一样,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计。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美不胜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常常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甚至大泼冷水。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曾对母亲说,长大了要去当舰长,而母亲却说:“瞧你那糟糕的成绩,打扫军舰都轮不到你的份儿。”孩子的梦想被母亲的讥讽伤害了。如果这位母亲能像乔丹、卡罗素的母亲那样认真对待孩子的那份梦想,孩子日后没准真会成为一位出色的舰长呢。  

⑤人类需要梦想。梦想是对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对人生深深的企盼。一个人可以失败,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独和不幸,但不可以失去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鸟失去了双翼,船失去了双浆。对孩子来说,梦想更有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梦想能使孩子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创造不辍,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⑥面对孩子的梦想,哪怕有些不可思议,父母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想办法去克服。  

⑦在孩子追梦的过程中,父母还应予以多方面的关注。比如,帮助孩子寻找梦想的偶像,和孩子讨论偶像的成长史、奋斗史、成就史,明确成功必须付出辛劳和汗水,让偶像在孩子心里生根;给孩子的圆梦计划提供建议和支持;经常提醒孩子践诺,在孩子怀疑梦想时给孩子鼓励。   

7、卡罗素的母亲与乔丹的母亲教育子女的做法有何异同?  

答:同:                                  异:                                   

8、全文的观点是什么?卡罗素、乔丹的故事与文章的观点有什么联系?  

答:观点:                                                                      

联系:                                                                      

9、第⑤节运用了                             的方法从道理方面进行论述,其作用是  

10、“对孩子来说,梦想更有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巨大的牵引和激励作用。”根据这一观点,为文章补充一个例子。  

答:                                                                             

(三)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⑧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变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生活的“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便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  

12、从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来看,本文的分析问题部分是           两段。  

13、从论据的基本形式来看,第③段属于                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        面论证,后从         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14、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四)简单的意义

①自古以来,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不自由。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②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更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成了你惟一的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它的和你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隙,否则会消化不良;多么勤奋的登徒子,他的床第之乐也必然要节制,否则会肾亏。每一种生理欲望都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过犹不及的法则。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万贯家财带来的最大快乐并非是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痛快。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④人活在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让你受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⑤因此,我已经会开汽车,却仍然喜欢步行、骑车(倘若路途不太远的话),或者搭乘公共汽车(倘若不太挤的话),觉得那样是更加自由自在的,可以不必过于注意交通状况,让头脑继续享受沉思和遐想的快乐。

(选自《读者》2005年第18期,有改动。作者周国平)

15、通读全文,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计6分)

(1)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2)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

(3)作者认为只有“                          ”才能算“活得简单”、“活得自由”。

16、第3段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它阐明了                          。(4分)  

17、第5段作者讲述自己的生活,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8、你对文中哪一句话感触最为深切?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悟。(4分)

(1)句子:                                             

(2)感悟:                                                

19、读了本文后,你对“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有了哪些打算?(3分)  

(五)平和的心是金  

①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第一个作出这种预言的,是瑞士钟表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游历时,便作出了这种预言。  

②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

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他们开始搜集布克的有关资料。最后,他们发现布克是从钟表的制造来预知那个   

结果的。

④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前的情形却不是这样,那时,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都能使自己的钟表误差低于1/100秒。

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起初,布克把它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

⑥对金字塔的建设者,他之所以能得出自由人的结论,就是基于他对钟表制作的那种认识。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在塔·布克的文字记录中发现了这么两段话:    

⑦“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  

⑧“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真难想象,一批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个刀片都插不进去?”

⑨塔·布克是第一批因反对宗教统治流亡瑞士的钟表匠,是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据说,瑞士到目前仍然保持着塔·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工作采取强制性、有克扣工人工资行为的国外企业联营。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造不出瑞士表。

⑩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选自《读者》2005年第16期,作者:刘燕敏)

20、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四处加点的文字所指代的含义。(每空2分,计8分)

(1)第③段中“这个问题”指的是“                                            ”;“那个结果”指的是“                                            ”(均用原文语句填空)。

(2)第⑤段中塔·布克所认为的“制作钟表的心情”指的是                           ;第⑨段中所说的塔·布克的“制表理念”指的是                                (均用自己的话概括)。

21、作者通过讲述                               的事件,阐述了“              ”的观点。(每空2分,计4分)    

22、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这一观点?为什么?(4分)  

23、目前,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弊端。请你根据本文,说说怎样才能克服和消除这种弊端。(4分)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qì   xiǎng   wéiwò   dǔ      2、人贵敢说“吾不如”      3、举例论证  如:子贡、刘邦、顾炎武、瞿秋白等敢说“吾不如”,谦虚好学,最后都有所建树。道理论证  如:开头引用的古诗。    4、引出论题,为行文作铺垫。   5、不能调换,这几段的事例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6、有区别,这里所说的“吾不如”是一种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的积极态度,而后者则相反。7、同:对孩子的梦想给予肯定、鼓励;异:乔丹母亲多方面帮助(意思对即可)8、①观点:教育孩子要多赏识、鼓励,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要讥讽打击。②联系:自然引出观点,同时也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意思接近即可)9、对比(或比喻),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或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意思对即可)10、所举事例能证明观点,合乎事理,语句通顺、连贯即可。11、万里迁徙,不畏艰难。12、③④段 13、道理(或理论、事理) 正 反 14、B15、(1)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1一切圣贤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2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不自由3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4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 (3)肯约束自己的贪欲,远离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将自己的好心情和好光阴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和真正感兴趣的事(每小题2分,计6分。其中第(2)题任选其一即可) 16、事实论证(或:反面论证)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4分) 17、不能。因为作者这样说,使其观点更具有典型性,令人信服,更能突出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18、(4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9、(3分。答案为开放性) 20、(1)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的由30万奴隶所建造的 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 (2)没有不满和愤懑,没有对抗和憎恨的虔诚之心 只有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才能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瑞士手表(每空2分,计8分)  21、塔·布克制造瑞士钟表的心情和制表理念(或:探寻“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自由人而非奴隶”这一结论的过程) 平和的心是金(或: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在过分指导和监管严格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每空2分,计4分)22、(4分。答案为开放性,无论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3、(4分。答案为开放性,可以从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来提建议,策略具体可行,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