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认识电影读后感1500字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2024-07-11 1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关推荐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1

  十一假期,我在家里观看了爱国电影《横空出世》。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

  这一部电影主要讲了在毛主席和政府下令研制原子弹后,众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中国科研家们研制原子弹的全过程;直至19 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型蘑菇云飘浮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时,所有人都欢跃地跳起来的故事。

  电影中也格外体现出了在科研中中国科学家们遇到的困难:装备质量低下,材料不足和科技人员稀少;食物稀缺,没有食物的时候只能喝“树叶菜汤”……但是,他们不畏困难,成功的研制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原子弹,而且研制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在看见原子弹被吊车缓缓送入空中的时候,我的心也沸腾了起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行研制出的第一颗原子弹啊!我看见原子弹爆炸的这一幕的时候,我也仿佛成了那千千万万热血沸腾的士兵中的一员,欢呼着脱下帽子向前方跑去。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为敬佩的是那些科学家们。他们不在其他国家享受条件优越的生活,而是选择了隐姓埋名、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并没有因为吃得不好、睡得不好而影响到工作,其中有一位科学家还因为积劳成疾而在工作中吐血。他们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实属伟大的爱国之举!

  相比他们人格以及智慧的光辉,某些人的'“光芒”更是“照耀四海”。有的种植出毒大米,有的配置出毒奶粉,有的专门让这些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肚子里,为中国计划生育事业做出贡献……他们的举动真是“伟大”啊!

  更有一类专门在二战时期出现的人,他们的身上也套着美丽光环。在中日大战时期,不知出了多少“大日本帝国的好朋友”。因此,不知多少英雄好汉被谋害,不知多少英雄儿女为他们的欲望而亡。前几天我去井冈山游玩,据说在以前的红四军医院旁的一片水稻田,因一个“对自己的祖国好”的人出卖,一百三十五名战士被抓。但是,在严刑拷打下,他们仍不愿说出上级所在处,最后被机枪扫射而亡。正因为那个汉奸的出卖,那一百三十五名不愿说出秘密的战士才会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也可以没有钱,但就是不能没有良知。可以列入良知的很多,但爱国必不可少。人,可以被人爱,也可以被人恨,但就是不能被别人称作卖国贼。可就是有人连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在那一百三十五个战士中,最小的仅有十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六十三岁而已。同样是中国人,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脉,为何有的人连十四岁的孩子都不如!同为炎黄子孙,为何相差那么多!

  除了这些伟大的原子弹研究者外,也有不少爱国的中国人。如最早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不畏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内忧外患,家中,他的女儿身亡;国外,英国银行不给资金。但他都扛下来了。还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国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相对抗,为回国耗费了五年光阴;还有有娃娃博士之称的同为原子弹研究者的邓稼先,为寻找原子弹爆炸失败原因而受到核辐射,患癌身亡……同是中国人,同为炎黄子孙,为何有的是见钱眼开、擅长阿夷奉承的卖国贼,有的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我们身为中国人,同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选择当哪种人,我们自己的心里应当是最清楚的。被称之为有骨气的中国人,或沦落为卖国贼,只在一念之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做不到为国捐躯、舍己救人等伟大境地。但凭心而论,只要自认为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便是。

  中国人,不是第一种人就是第二种人。我希望第一种人生活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让第二种人消失。你觉得呢?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2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是观看电影《横空出世》时最令我震撼的一句话。《横空出世》是一部反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的艰辛过程的电影,这部电影看起来不像是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因为过于真实,就算现在观看还是感觉历久弥新、发人深省。

  《横空出世》是上映于1999年的主旋律电影,其主角陆光达的原型是邓稼先,冯石的原型是当时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张蕴珏,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三兵团的参谋长。它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的电影,没有什么哲学家和精英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也没有电影人关于人性深谙面的探索,有的仅仅是一些质朴的画面,正是这些画面让人再次回忆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的那份浓烈而纯粹的爱国情怀,饱含着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热爱!他们坚定的信仰、百折不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不激励着我们去努力、去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在一列火车上,是朝鲜战场得胜归来的将士,他们没有披红挂彩、没有开庆功会,士兵乘坐的火车直接改道驶向了戈壁滩,无人开口抱怨,只是将手中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水杯握的更紧。当来到敦煌的时候,冯石看到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默默的吟诵到:

  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

  千古飞天梦,何日上九天?

  短短二十个字,道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面对苏联专家对靶场选址的质疑,冯石一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坚定了靠自身力量强国兴军的决心,我们更应该加快脚步,一路 向西,一刻也不能停歇。在找到合适靶场的时候,冯石又写下了:

  死亡之海得玉浆,天山为屏昆仑障。

  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日响?

  面对西方势力的核讹诈,冯石带领将士们以一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大戈壁滩中“无中生有”,夯实了核试验基地的基础。在前方如火如荼的进行建设时,1959年6月,苏联中断协议,撤走了所有专家和技术,面对各种毫无头绪的数据,陆光达说到:“就算是用算盘打也要把它打出来!”于是,在一个偌大的房间内,数百位工作者集聚,只有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堆积如山的笔记和尚未来得及食用的`午饭,就是这样我们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面对接踵而来的困境,一句“人是需要精神的”,只要人们有为之坚守的东西,只要人们怀揣信仰,就能渡过一切难关,而他们就是国家!面临戈壁滩的缺水断粮,战士们白天在红旗下唱响军歌,非常豪迈;晚上围坐观看《上甘岭》,追忆不易的过往。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在西方国家全面封锁和威胁下,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研发出了原子弹。

  19 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壮丽的蘑菇云升天,整个罗布泊都笼罩一片火光之中,风卷黄烟滚滚,能量辐射百里,剩下的就是将士们疾走欢呼的声音,赤色的红旗迎风飘扬,拂过每个人激动的脸颊,扎根沙漠近十年,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再次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特殊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以拯救祖国为使命,以中华崛起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甘愿一辈子隐姓埋名,奉献一生,他们以鲜血挥洒我们热爱的土地,在最艰难的时刻,不记得失,以知识、智慧和精力万死以赴,给我们创造了和平复兴的前景。在我们被外国势力掣肘孤立的艰难时刻,同样涌现出一群可爱可敬之人,以一阵龙吟响彻天地,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铺平道路,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将士们勇往直前,无惧生死的去战场奉献生命,又心甘情愿地置身戈壁,在艰苦环境下,一支军歌一部电影就足以支撑他们继续奋进。无论何种境地,祖国从来都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第一选择。

  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历经风雨、饱受磨难,但是那种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精神却一直没有改变,就像罗布泊打下的一颗颗木桩;就像科学家手下的一粒粒算珠,平凡而伟大,面对磨难,挺直身板,坚定前行步伐,而这步伐,正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3

  2019年春节是一个团圆美好的日子,在春节期间看一两部贺岁电影是现如今很多人过节时选择的消遣活动,我也不例外,但是今年我只看了一部1999年上映的老电影《横空出世》。在看片的同时看到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今年的1月16日在京去世。

  也许有几多人不知道于敏先生是何人。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至此,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仅余3位在世。分别是:

  王希季。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光召,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当看到这一新闻时,我想起了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去世时的情形:朋友圈的同学们或早或晚的都转发了霍金逝世的消息。为什么今日于老离我们而去时却如此安静呢?

  也许是知名度不够吧?就如电影中陈志忠将军向邓稼先院士的艺术演绎者陆光达博士说的那句台词: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这句台词让我一下子起了鸡皮疙瘩。我想我们是要有那么一点儿精神的。

  电影中有这么一段剧情:1959年苏联撤走了支援我们造原子弹的专家。他们在离开前烧毁了资料,当我们的科学家们在恢复从火中抢救回来的资料时,苏联的专家说:这一块你们用计算机也要算两年,没有意义!

  事实上我们用算盘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计算了出来,并且最终证明了这组数据是错误的,或者说这组数据在最后的运用中是没有必要的,从结果来看确实是没有意义,但是计算它的'这一过程却意义重大――我们突破了理论设计的难关。

  这样的情节还有许多,细细体会无一不让人感动。

  看一看新中国的发家史,很多人都会惊呼:这简直是起点小说的剧情嘛!但这确实真正发生了,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偶然吗?不,有必然。必然就是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的“傻子”他们坚定信仰,他们忠于祖国,他们热爱人民,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战斗队转为工作队,屯垦戍边、筑路架桥。拿起枪,上战场;放下枪,修工厂。这群“傻子”,打败了“联合国军”,在雪域高原上用鲜血筑起了公路,在茫茫戈壁上用生命建成了核试验基地。更有些“傻子”,在国外优越环境中过得好好的,非要回到这一穷二白的国家,饭都吃不饱,跑到大戈壁去搞事业。他们真傻,放着好吃好喝好待遇不要。他们也最明智,清楚这些“好吃好喝好待遇”只不过是某些国家丢出的“骨头”,为的是让他们的“狗”永远当狗,千万别想起来站起来,千万别想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这群聪明的傻子,最终铸成了新中国坚不可摧的脊梁,打不垮,砸不烂。而中国的脊梁,就是亿万华人的脊梁。告诫某些人,祖国给了你坚固的脊梁,你可别非要卑躬屈膝。国家给了你人的饭食,你可别还念念不忘人家的骨头!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4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立国者,外武内文。武无双,而御宵小乱贼;文千古,方怀正骨傲气。失武则巢危,乏文必根绝。文武兼具,刚韧皆备,临飓风而不倒,逢狂水而不散,遭苦沙而不迷,立世界而不惧。

  在电影《横空出世》中,值1955年1月18日,中国成功收复江山岛,却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恐惧。一时间,原子弹威胁弥散于中国大陆各个战略城市。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之时,正所谓“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任其宰割。毛主席却面对芬兰大使说:“美国人的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了,把地球打穿了,炸毁了,对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来说也算不了什么。”毛主席胸怀宇宙,也并未因此轻视原子弹之威胁。当月,毛主席主持中央会议宣布:中国,要有自己的原子弹!

  诚然,正如影片中冯石将军朴素的话语:“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然而,时局艰难,民生凋敝,科技落后,苏联人独善其身。武衰文弱之下,中国人想要自主研发原子弹,谈何容易。1959年6月,苏联人单方面撕毁条约,一夜之间撤走专家。临走之际苏联专家莫拉索夫嘲讽道:“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个子高的人手中……”撕开了苏联人虚伪的面具。大雨滂沱,中国学者陆光达面无表情,只有坚定的一步,撤入雨中。紧随而来的,是一阵大风,将苏联专家手中的伞扫向一旁。戏剧性的一幕正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中国人唯有依靠自己,方能在时代的风雨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他国庇护,终如浮萍。

  武当兴,文不可弃。“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原子弹需造,敦煌必保。“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千年飞天梦,何日上九天?”敦煌壁画,一红一墨,是祖先低吟,是文明轻唱。敦煌若毁,罪遗千古。冯石深知如此,遂大手一挥,毅然撞入死亡之海罗布泊。黄沙万年,枯草难觅,队伍如同烂醉之人在深夜中跌跌撞撞,在不知多深的沙海中印下一个个脚印,下一秒便被自然抹去痕迹,寂寞的罗布泊如同要噬尽一个人的全部,连同影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轰”的一声,基地定桩,仿佛是与几年后那震惊世界的一声巨响遥相呼应。

  “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日响?”在这张方圆十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宣纸上,中国人开始谱写原子弹进行曲。朝鲜战争刚刚结束,不少战士刚从炮火中撤出,便再一次抵入风沙。家国有难,匹夫有责;不问年龄,唯凭志向。幼骨可支柱,苍体亦扶疆。自古忠孝难两全,男儿报国捐身躯。当冯将军嘶哑着喊出那句:“我们为何在这里?你们不应该回家吗?”黄风已在苍空中卷出了答案。

  “战风沙那么,嗬咳!喝咸水那么,嗬咳!为革命那么,嗬咳!”一片混沌之中,一只队伍夹杂着沙尘而来,在杂乱的磁声中搅入了一片唢呐音,向动荡的死海砸进了一块定心石。自古以来,不断有人闯过这死亡之海,建起了敦煌,立上了丰碑。而今,这群鼓动着双臂的人,和他们的先祖一样,又似乎不那么一样,要于此地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迹,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迹。“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世界的`浩渺,自然之磅礴,区区人类怎可撼动?唯怀倚天志,持屠龙心,初能安身立命,再可豺狼不侵,终将主宰天下。

  再回首,观五十载日月,历六十年风雨。原子弹已奏响在东方大地,至今仍有余音。今日之中国,不同于往日任何时代之中国。2021年3月18日,中美会谈,以平等的身份。杨洁篪正面美方指责道:“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讲话……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失的是自己!”任有压力万分,不见屈服半点。“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中国人的开放从未消减,中国人的勇气从未衰竭,中国人的脊梁从未倾斜,中国人对平等共和世界的追求从未停止。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未来如何,世界未来如何,还需看当今少年风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如今少年,便是新中国的“原子弹”!不可偏安一隅,不可妄自菲薄,不可轻浮表面。少年凝望着世界,世界也在凝望着少年。愿一言一行皆立壮志,一人一心永在中华。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5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是出现在《横空出世》这部电影里一句诗词,出自于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1935年毛主席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了此词,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电影的主题和内涵遥相呼应,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

  这部电影以新中国成立后原子弹的研制为主线,讲述了以冯石将军为代表的军人和以陆光达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们,在茫茫戈壁滩中,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齐心协力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中华民族一声震惊世界的呐喊!

  人,是需要精神的!电影里蕴含丰富的主题,传递了很多令人震撼的精神,让观众思潮翻涌。这部电影始终未提及爱国二字,但爱国精神渗透在每个人物的举手投足间,蕴藏在一字一句中的细节里,令人敬佩而又震撼。

  什么样的力量能支撑着一群人,顶着风沙,忍着饥渴,在荒芜人烟的罗布泊,只为建造那一个不为人知的基地呢。士兵们穿过一个个沙丘,找到水源的那一声呐喊,直击人心!也许这是军人的执行命令的责任,但他们的`眼里包含的是为国家奉献的光芒,也只有爱国精神才能一直支撑他们,完成这从无到有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电影从这句话开始了科学家陆光达的故事。我们知道陆光达的原型是邓稼先前辈,但我更愿意将这个角色看作无数科学家们的化身。在他的身上,闪烁着的是中国科学家的精神!放弃美国优渥的待遇毅然回国,甚至放弃家庭和荣誉隐姓埋名,只希望用自己毕生所学报效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成百上千的科学家们靠着算盘算出了结果,并且大胆质疑,他们错了!这是对科学的敢于质疑和刨根问底,同时也是他们对于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治学。

  在电影中展现的友情和爱情,同样是令人值得敬佩的。影片在动人心魄的基调下,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写友情和爱情。陆光达和冯石将军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其实也代表了科学家们和军人们一起为了造出原子弹而奋斗拼搏的战友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因为天灾而导致基地的补给十分困难的时候。战士们愿意让出自己的食物保证科学家们填饱肚子。但是科学家们并不同意,他们愿意与战士们一起啃树皮、吃树叶。

  陆光达和王慧茹夫妇的爱情也同样令人感动。他们的爱情仿佛是那么平淡,但却并不失去激情和浪漫。从分别再到后来和丈夫一起并肩作战在核研制的战场上。他们的爱情是坚守,是志同道合的并肩作战。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却震撼人心!

  “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人手中”。苏联专家撤走时说出的这句话道出了世界弱肉强食的潜规则。是啊,我们为什么要拼命搞原子弹?为什么要拼命搞两弹一星?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够永远把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吗?当我们如今再回首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不禁感叹道这真的是一个奇迹,是无数科学家前辈和军人前辈,用他们强大的精神和意志,从无到有造出了原子弹。让中华民族从此以后有了更强大的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我们早已不是在当时那个贫瘠年代,时代一直在变化,但是有的精神却是永远不能忘却的。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之所以拥有现在如此好的条件,正是因为前辈他们舍身忘我地拼搏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传承前辈们的精神,努力为国家做出我们的贡献。

  永远记住,人,是需要精神的!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6

  《横空出世》这部电影给我震撼很大,它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20世纪50年代,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苏联同中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撤走了所有对中国进行援助的技术人员及物资,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与政治上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因为建国不久而物资技术极度贫乏。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国际国内情况下,中国针对美国的核威胁,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研制原子弹。因为只有研制成原子弹,中国才不怕美国的核威胁,只有研制出原子弹,中国人才有立足之地!

  看到那些原子弹研究专家们需要研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一辈子,却坚定的说出为国奉献在所不辞的壮志豪言。看到需要计算的庞大数据而他们打着算盘一笔一笔来的"干革命"。看到核试验基地没有粮食了,大家无所顾忌,毫不在意,任凭肚子咕咕叫也要继续,全把粮食让给了科研人员,大唱军歌同抵饿。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当凝聚着中国人民血汗的原子弹被数十名战士推着缓缓前进时,我的心就像一张绷紧的弦,七上八下、汹涌澎湃。那些工作者就更不用谈了,有好几位戴眼睛的领导为了看清这一幕,都把眼镜取下来擦了又擦。终于,一声惊天动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了。台上台下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科学家们,战士们笑声伴着默默滚下的泪水,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这场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电影里的每一幕都时时在我脑海里回荡。中国工作者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有舍声忘死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是何等难得、何等珍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磨练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以此为镜,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啊,有了理想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为了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才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同事推荐我观看了电影《横空出世》,影片以史诗般的描述带领观众回顾了我国知识分子和部队官兵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过程。掩卷沉思,夜不能寐。心中久久激荡着豪情和深思,老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这样铸就着辉煌和胜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地奋起;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为什么能够至今还傲然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因为我们有一种民族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不畏艰险,那就是严谨求实、团结合作。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解释历史,更无法展望未来。

  人生总是有限的'。需要做的事情固然很多,但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做的却很少。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值得我们付出生命;为了强大我们的科学技术,一样值得我们付出生命。事实上,我们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相当落后的。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在有些领域、有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原创性的成果。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我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就单单我所在的这个领域而言,有相当多的技术我们中国人没有发言权,我们还在吸收、消化别人的成果,甚至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还以此沾沾自喜。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有许多的想法和理想其实并不能实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诱惑的确很多。那么,我们能不能穷其毕生,就做一件事情呢。在自己耕耘的这片小土地上,收获一些前人没有收获过的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我们不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看到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也能为后来人垫一块石头,多加一块砖,让我们的后来人能踩的地方更多,走的弯路更少。我想,这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里,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生活的质量并不直接影响生命的质量。那些科学家没有因为吃的不好、睡得不好而影响科学研究的不好。因此,可以说,物质的客观条件不影响科学研究的成功。我们如果天天叫着要房要车,也并不能说明我们一定能够成就大业。二是,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也可以没有很高的素质,但是不能没有良知。可以列入良知的当然很多,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就是爱国。我们可以被人爱,也可以被人恨,但是不能被人瞧不起。回头看看历史,如果我们不好好努力,把的实力搞上去,我们连祖宗都对不起。我们的前人及其所做出的成绩,当然是已经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我们应当在新的时代,垒起新的高峰,不是吗?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我要用有限的光阴,做一件事情,不要做那么多。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7

  近日,观看了《横空出世》这部红色影片,电影讲述了冯石将军和科学家陆光达带领着科研部队在“死亡之海”罗布泊战天斗地、克服万难,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影片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忠”“韧”“简”的科学家精神。

  以身许国,无怨无悔,是他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忠”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影片中陆光达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毅然归国,在漫天黄沙的罗布泊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新中国成立到1955年底,先后有一千五百多名高级知识分子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突破重重阻挠回到国内参与科学研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代表。1955年,在洛杉矶港口,即将启程回国的钱学森告诉记者:“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立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一大批科学家甘愿用青春谱写忠诚,为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却没有一丝怨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舍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数十载,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核潜艇事业,归家已是花甲年,有人问黄旭华“忠孝是不是不能两全”,他回答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大年放弃天价年薪归国,急国之所急,归国后用五年时间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科学家们秉持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将国家需要当作个人追求,心怀国之大者,至诚报国,甘当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是他们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

  不畏艰苦,排除万难,是他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

  “我们没有别的窍门,就是用算盘打,也要把它打出来”,片中陆光达的原型――“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面对当年苏联的技术封锁,带领一众科研人员自力更生,从零开始,在极其简陋的`研究环境里,凭借四台手摇计算机,一天三班倒,日夜连轴转计算数据。今天用电脑一秒钟都不到的运算,在六十年前,需要七八个人连续加班三个月才能完成,可科学家们却凭借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坚持了下来。罗布泊恶劣的自然环境是科学家们面临的又一大考验,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罗布泊本就植物稀少,所有能吃的像榆树叶子、骆驼草都被人们拿来充饥,以至于参与拍摄《横空出世》的李雪健都忍不住感叹,“交通也不方便,火车来不了,汽车过不来,怎么办,土豆什么的发了霉了变黑了,那也都宝贝,真是难,不容易。”搞科研是非常辛苦的,做很多事情不一定马上有成果,需要攻克种种难关,突破层层技术壁垒,但正是因为无数科学家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使得我国科技创新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新阶段。

  心无旁骛,虚怀若谷,是他们“非淡泊无以明志”的“简”

  “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殚精竭虑研发原子弹,在一次试验失败中为查明原因,亲身涉险寻找弹体,接受致命的核污染,最终身患绝症。离去世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邓稼先依然在病床上坚持工作,老同学杨振宁来看望他,“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搭上。”邓稼先回答:“二十块。”无数像邓稼先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们,他们既不贪功,更不喜个人吹捧,他们只是一心一意地将自身的科技研究同国家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王大珩功勋卓著,但始终把个人名利看得很淡,他谢绝“中国光学之父”称谓,认为工作都是大家做的,不该系千万功劳于一身。“海防长城”铸造者刘永坦说到:“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时期的梦想付诸现实,是很幸福的。”科学家们淡泊名利,忘我地投身科学事业,他们身上的“简”使他们能“乱云飞渡仍从容”,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专心致志开展科学研究。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8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折戟沉沙铁未销,又一部同题材动画《花木兰:横空出世》即将登陆大银幕,不同的是,这一次是纯国漫,影片不但适合成年观众群体,也适合带小朋友一起观赏纵横沙场的勃勃英姿,中国故事的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遥想王菲和那英唱响《相约一九九八》当年,迪士尼从我们汉乐府诗《木兰辞》中吸取给养,拍摄了动画版《花木兰》,影片最终起获了三亿美金的票房。这也是这个中国故事第一次以视听语言的方式,登陆欧美主流市场。想当年花木兰的故事被迪士尼翻牌子,多少让我们小感激动,毕竟那时候的中国电影工业还很落后,市场化的运作也还未有起色,对于好莱坞大佬输出的一切,多为习惯性的仰视。

  20年后,迪士尼斥资两亿美金再启花木兰真人版,由刘亦菲、李连杰、巩俐、甄子丹、郑佩佩等组成的全华阵容,可谓奢侈。可惜重金和众星双管齐下的迪士尼,这次没能续写当年动画版的佳绩,登陆中国市场后不仅票房折戟沉沙,口碑更是铩羽而归,甚至还收获了好莱坞对中国故事“水土不服”的综评。这也无怪,20年过去,国产电影早已从仰视他人的小学徒,脱变成为比肩欧美的壮汉。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十强中,仅有《复仇者联盟4》位列第四,且和国漫《哪吒》还隔着一部《流浪地球》。有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的高热话题开路,让我们对国庆档接力的国漫《木兰:横空出世》陡增期许。

  故事之源的《木兰辞》全诗392字,勾勒了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的传奇人生,其中关于木兰十年征战的描述,仅有30个字,留白和想象空间巨大。和以往海内外各版本的木兰故事不同,《木兰:横空出世》并没有全景式的讲述木兰生涯的始末,而是截取了她十八岁军营生活的一个断面,由点及面去重塑这位女英雄的.崛起或说成长。这个创作的切入口不仅避免了故事脉络的雷同化,以及流水账式的线性叙事套路,还让人物的纵深向和细节创作有了无限可能。一次孤身潜入敌营的任务,一场不知敌友的邂逅,一个不期而遇的阴谋,给我们熟悉的《木兰辞》开启了一个全新而神秘的维度。

  有趣的是,两个新标签刷新着我们对花木兰的思维局限。一个是“痞”,一个是“侠”。你没看错,花木兰人物定位首先是痞。 “痞”已然是不羁和洒脱的指代,木兰所谓的“痞”,亦是豪放和洒脱的指代。无独有偶,去年中国影市的当红辣子鸡《哪吒》,也是“痞”的新代表,而且这一“痞”就“痞”出了国漫业绩的新高度――年度票房冠军和历史票房亚军。然而木兰的“痞”和哪吒的“痞”气质上多有不同,哪吒的“痞”那是“人之初性本恶”,用来实现“性本善”的乾坤大挪移,而木兰的“痞”,主要是她的江湖气。不管是哪种“痞”,两个人物都在释放同一个信息素,那就是,杜绝高、大、全和扁平化的人设。

  木兰江湖气的“痞”,又引出她的另一个标签“侠”。木兰从小就有一个大侠梦,故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木兰替父从军事出无奈,行侠仗义才是她的本性使然,故她在军中行素跋扈,且敢于挑战最危险的任务,在营外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凭一腔热血行事。这一卦,显然是功夫电影的诉求。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通过迪士尼动画,已经打开了国际认知的大门,成为世界级IP,而中国电影通行全球的另一把钥匙,无疑是功夫电影。《木兰:横空出世》手握人文遗产和武侠情怀这两张牌,目标显然不仅止中国本土市场那么简单。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的败走告诉我们,好莱坞虽然有最好的技术,最擅长“拿来主义”,然而民族的东西谁拿不走的,中国人的故事,还得中国人自己去讲述。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9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教师推荐我们看国产片而高兴,可能教师的意思是想让我们明白,在应对重重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坚持梦想而不动摇,可是我觉得这不仅仅体现了这一点,从演技方面来说那时候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他们把当时人们对原子弹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表现的那么真实直观,是此刻演艺界所不能到达的。

  首先我想交代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1954-12-2朝鲜战争结束,美国和台湾制定了美台共同防御体系,在随后中国收复依江山岛的背景之下,美国那些将军提议总统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要么就是技术的封锁。原本打算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忙之下搞原子弹,可是因他们选择的地方不贴合我们的要求,所以他们一气之下走了,从次我国开始了自己研发原子弹的计划。我计划从一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为什么和苏联不协作。首先来谈谈实验基地的选择,苏联专家选择的是敦煌,是个中国人都明白敦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从古至今人们怀揣飞天梦的见证,可是他们居然会选择在这地方,其目的在我看来很值得怀疑,鞋子合不合脚仅有自己穿上才明白。在自己的国家搞实验,自己不能选地方自己又有什么脸面说是自己的研发成果呢;其次就是当苏联撤走时我们从火炉里抢来的资料,我还清楚的记得那位喝醉酒的苏联人说:“这些数据你们就是用计算器算都要两年,我看还是算了吧”还有就是他们说:“伞是由高个子的人来撑得”这些话深深的刺激了每一个中国人,一个人的尊严尚且不能受到侮辱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呢。我们做企业也是一样,我们能够高技术的企业合作可是我们要学到的是打鱼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给我们鱼。

  第二、志愿军的泪。冯石带领自己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部队转战隔壁战士们没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服从和执行。其中有两个镜头让我很感动。镜头一:一分队去找水结果就这么永远的消失在沙漠中了,找到的仅有一只破鞋,这就是军人,军人为祖国而生,为人民的安全而生,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需要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镜头二:在冯石的号子感染下,部队的热情空前高,干活的热情犹如当年的北大荒生产。总结一下就是: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不仅仅表此刻工作上庚重要的是体此刻对公司文化的忠,那就要求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文化时要研究周全;作为企业领导人不仅仅要以身作则并且还要具有号召力,容易调动大家的进取性和激发员工的热情,在这一点上冯石就做的`很好。

  第三、科学的力量与人民的力量。在陆光到达达罗布泊的时候,有一次在建试验基地时士兵们用的是盐碱水,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能找到的仅有盐碱水,可是被陆光达给否定了,基地的质量不能有误,必须用淡水,结果全运输队日日夜夜奔走在环境恶劣的隔壁上只为那工程的质量。对于我们做企业,“差不多”、“凑合”、’还行吧”这些词永远不能出此刻我们的字典里,我们要用数字说话,那里的数字不是简单的阿拉伯符号,是一种态度,对企业的态度,这是容不得丝毫马虎的,不管作为企业的员工还是管理人员这些都是必须的,肯德基、麦当劳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感情。在陆光达和王茹慧的感情问题中我们能够看到以下几点。第一,学长和学妹的感情,第二感情因外力的作用而受伤(因王茹慧她父亲的身份她没法参加原子弹的研制甚至是和爱人的交流都有警卫在场)第三,爱是相互体贴和相互理解,当陆光达在戈壁对王茹慧说:“我们该有个孩子了”我感觉那时的王茹慧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总之,看完这部片我很激动,激动的是我们中国因为原子弹迎来了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我也很满足,因为当我带着目的和思索去看电影时我能够体会到电影给我们在其他方面更加丰富的启示,那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 篇10

  不同的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内涵,当我看完《横空出世》后,我感到自己背负的责任非常重大,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指望我们这年轻的一代,难道指望我们的老一辈?答案必然不是。

  很多人评价我们90后有活力有个性、活力,个性有当然好,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运用起来,这些便成为我们这些90后感到自豪的资本,我们应该利用这些资本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永远充满激情和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要培养自己的民族认同感,要以自己的祖国为荣,也许我们的国家在很多领域还比不上一些发达国家,但这不是永久的,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坚信在不就的将来中国也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均位于世界前列,而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努力……

  当影片中放到1959年6月苏联撤走研究人员,以陆光达为首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对原子弹的研究,虽然当时社科院里只有一台计算机,但凭着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研究人员用笔算,算出来的草稿纸都可以堆成楼房那么高,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们不辞辛劳,奋斗在研究的第一线,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无论何时何地,当自己的利益与整体利益相冲突时,我们应该以整体利益为重。

  1959-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这无疑给原子弹的研究雪上加霜,研究原子弹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就应该享有高的待遇,而是和普通人一起吃大锅饭,吃完继续工作,这些都体现里中国人身上的那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当今这些仍需我们传承下去的,全国人民是一家人,大家之间是平等的,不应该搞特殊,而是互相尊重,团结起来。全国应该人民齐心合力。就拿最近的一个例子来说,日本发生地震,海啸以及核工厂爆炸,中国连续不停地派客机往返于中日两国,去接在日本的华人,留学生们,我想当这些华人们看到祖国去营救他们,他们心里除了感激外,应该还明白个人的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在支撑他们,这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因此留学生们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知识或技术,应该奉献给自己的祖国,而不是看重国外的丰厚的待遇,就不想回国。也许国外的各个方面是比国内强很多,但祖国永远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我们不能忘本,尤其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祖国需要人才,祖国的强大靠我们这一代去拼搏。

  1961年原子弹轰炸成功,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心情非常激动,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国终于自己研制出了原子弹,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些在军事上成就明显提升了我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以至于在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中国开始走上国际舞台,70年代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国与国之间的建交无疑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当相互之间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两国便变成了敌人,虽然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军事国防方面仍然至关重要,信息战在当今为主流,我国应该在信息技术方面加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无论是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是适用的,而作为国人,我首先要从心底产生一种民族认同感,要以祖国为骄傲,其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在不同的领域为祖国作贡献,这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作为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它学精,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强化自己,这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横空出世》这个影片让我更深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同自己的祖国,以祖国为骄傲,并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时刻奋斗着…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03-16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作文02-01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精选21篇)07-18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5篇11-09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通用10篇)04-12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6-19

最新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精选16篇)10-27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11-08

看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精选6篇)11-08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11-0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