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回忆+图片!这位著名摄影师记录下了南京解放的样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放战争图片精选高清 珍贵回忆+图片!这位著名摄影师记录下了南京解放的样子

珍贵回忆+图片!这位著名摄影师记录下了南京解放的样子

2024-07-16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著名摄影家邹健东以《我送亲人过大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等摄影作品为人熟知。渡江胜利后,邹健东所在的新华社第八兵团分社在南京集体转业,参与筹办恢复出版的《新华日报》。邹健东是当时新华日报社唯一的摄影记者,既是组长又是记者。他的镜头里,既有颜红英这样的个体,也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宏阔时代。邹健东之子邹毅先生独家向新华日报·交汇点提供了他父亲关于1949-1952年在南京新华日报工作的回忆,以及在此期间拍下的有关南京解放的珍贵画面。

南京解放初期新华日报社的摄影工作

文 邹健东

1949年1月雄壮伟大的淮海战役结束了,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主力军55万人,国民党政权垂危待毙。4月20日晚,在人民解放军过大江的炮声、英雄战士登岸的呐喊声、南京人民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南京解放。

战士们登上了南京“总统府”,大家尽情地欢呼、高歌,蒋家王朝统治了22年的政权终于被人民倾覆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统治阶级被人民推翻了,人民走向了自由、幸福的新纪元。

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司令部进入了南京。6月,新华社八兵团分社全体同志转到新华日报社工作,摄影记者只有我一个人,既是组长又是记者。我住在原国民党中央社的三楼,暗房在楼上,郑昌义未跟国民党撤走,于是安排他在暗房工作。那时的新闻采访工作很紧张,举目有激动人心的镜头,静听有感人的事迹。

社长石西民同志对新闻摄影报道很重视,他要求摄影记者要充分发挥图片的特点来表现南京解放。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10年,日本投降后进攻解放区内战3年,都是在这——南京发号施令。战争胜利后要在报纸上揭露他们的罪行,展现人民的喜悦之情和积极恢复生产的热情,每星期出一版画刊,并在各版面刊登新闻照片。

工人们列队欢迎解放军进入南京接管工厂,帮助工厂恢复生产;国民党市政府留下的职员拆下原来的牌子,换上了欢迎解放军的红色大横幅;学校里的师生们更加活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欢乐……这一切都拍进了我的镜头。

值得大书特书的镜头还有很多。例如,刘伯承司令员在原为蒋介石祝寿的介寿堂里会见南京市的工人代表,工人代表亲眼看到了这位常胜将军,聆听了他的演讲,无不群情激昂;刘伯承司令员在“总统府”会议室接见了国民党起义的各级海军军官,进行了1个多小时讲话。那些军官深感荣幸,如果不是通过起义回到人民的军队中,是聆听不到刘伯承司令员的教诲的。

我还记得,1949年初冬,法捷耶夫率领苏联文化代表团来南京访问,在“总统府”礼堂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指出他们在会议室发现日历停留在1949年4月22日。有的团员风趣地说,这天是蒋介石反动统治阶级的末日,现在灿烂光明的日子属于新中国的人民了。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9月30日的晚上,南京被服厂的工人紧张地赶制五星红旗,这是他们第一次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一面面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繁荣、幸福的新中国,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由烈士的鲜血凝结而成,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1949年冬季,南京市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董必武副总理代表中央前来祝贺。

有关南京的一切事情,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在报纸上及时地进行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市民在新社会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

中国人民胜利了,帝国主义仇恨我们,在经济上对我们进行封锁,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制造市场混乱。我们跟踪报道了南京人民恢复发展生产,度过困难时期;法办投机商,镇压反革命;郊区农民进行土改;抗美援朝;宣传爱国主义,反对崇洋媚外思想,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新华日报社的摄影组逐渐壮大起来。吴嘉文是在南京解放后参加工作的青年,二野来了一位青年,在摄影组帮忙,也是实习。从三野调来了王平,以后王平和二野的同志都回原单位了。夏末,由吴越人介绍华谷平来工作,当时新参加工作的几位同志都没有当过记者,遇有重大事件,如解放军入城式、国庆节的活动就和二野摄影记者合作,胶卷都在报社冲印放大,照片选好的用。我们都有战友之情,亲如一家。用的器材较为落后,我用的德国徕卡相机还是30年代前出产的,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没有闪光灯。暗房的放大机是国民党中央社遗留下来的。为了适应拍摄城市新闻,报社打报告给军委会申请到了300元,到上海买了一台美国产的五吋新闻照相机和闪光灯,还有几台普通相机。

1950年,江有生从上海调至报社,之后改为美术摄影组,他任组长,我任副组长,还调来了高马得同志。1951年,从华中师范大学调来徐春芳,南京大学调来王世杰。1952年8月,我调至北京新华社摄影部,临走之前,我从三野政治部调来了晓庄当摄影记者。美术摄影组增加了新生力量,新华日报社的摄影工作在推进,大家都为党的工作作出了贡献。

1999年4月

特别感谢邹健东之子邹毅先生

编辑: 刘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