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你的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视觉感知能力不足 心理学笔记:你的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的?

心理学笔记:你的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的?

2024-07-10 2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

  1,人类学家认为有两项感觉技能是人与生具来的,比如许多高级动物都有的战斗或者逃跑机制(fight or flight mechanism),另一项就是视觉深度认知(depth perception)。

  战斗或者逃跑机制,让动物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迅速判断是迎头而上去战斗取得胜利;还是打不过就早跑,免得成为别的动物强者的猎物。这种机制,也是一种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然淘汰进化的能力。我们在许多高级动物身上,观察它们捕猎的过程中,看到过这种机制。

  还有一种能力就是本文要着重讲的视觉深度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人在捕猎或者逃跑的时候,能够视觉感觉到高度的差异,什么样的高度没有危险,人可以渡过去;什么样的高度,会对人造成伤害。通过这种感觉,人可以在捕猎或者逃跑过程中,让自己安全避免一些陷阱和悬崖的危险。

  2,老问题又来了,人的视觉深度认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

  科学家们注意到,一些婴幼儿在爬行和蹒跚学步的阶段,往往会容易从高处跌落下来,因此看护婴幼儿的成年人需要提高特别警惕,防止制婴幼儿摔伤。

  当他们逐渐开始肌肉能够协调、成熟一些的时候,他们自己就可以避免从高处跌落摔伤,似乎具有了深度认知能力。据此,大多数人得共同认知是,孩子的视觉深度认知能力是随着经历后天学习训练而成,防止自己从高处跌落和弄伤自己。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完美实验条件:视觉崖(visual cliff),来测试到底是天生带来的,还是后天学习形成的能力。

  二,视觉崖实验设计和方法

  一般人都会想到,如果想看看一个动物有没有视觉深度认知,可以把它带到一处有悬崖的边缘去看看它是否有能力避免从上面掉下来。但是,现实中难以做到。因此,科学家需要另辟蹊径。

  1,视觉崖,完美的深度认知实验工具

  心理学笔记:你的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的?

  视觉崖

  心理学笔记:你的视觉深度感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而成的?

  visual cliff

  科学家埃莉诺.吉布森(Eleanor Gibson)和理查德.沃尔克(Richard Walk)为了检验婴幼儿和其它动物幼畜,是不是具有深度视觉能力,设计出了一处人造视觉悬崖:一面是格子状的玻璃,另一处是透明的玻璃,看似一处悬崖。然后把婴幼儿放置在视觉悬崖边缘,一边是婴幼儿的母亲在召唤孩子,看孩子是不是往前爬行?还是觉察到危险,畏惧掉下去,不敢爬行?

  2,实验方法

  两位科学家挑选了36位出生6个月到14个月的婴儿,当然还有他们的母亲来参与这项实验。

  每个婴儿被放置在视觉悬崖的中心,也就是悬崖的边缘,由孩子的母亲先站在视觉悬崖的深颜色处,也就是没有危险的地方呼唤孩子;然后母亲站在浅颜色的地方,也就是视觉悬崖的深处呼唤孩子。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

  有趣的是,在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室,被带到视觉悬崖进行试验的还有许多刚刚出生的其它物种,包括小鸡,小乌龟,小兔子,小绵羊,小山羊,小猪,小猫,当然还有小狗等,如果试验继续下去,天知道科学家还会把什么动物拖到视觉悬崖边上进行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测试:视觉深度认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3,36位婴幼儿的实验结果

  9位婴幼儿被放到中心、视觉悬崖边上拒绝移动,研究者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婴儿拒绝配合,也许是天性倔强(stubborness)。

  其余27个婴幼儿,被放置在视觉悬崖边上,当他们的母亲站在对面,也就是视觉悬崖浅处(shallow side 没有危险)呼唤孩子的时候,他们全部都爬向她们的母亲。

  当着27个婴幼儿的母亲站在深处(deep side,called from the cliff side)呼唤她们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全部都是哭泣不能象悬崖方向爬行,或者爬回浅处地带(安全)。

  这个实验说明,6个月到14个月的婴幼儿,已经具备了视觉深度认知能力,能够识别悬崖的危险。

  但是,长到六个月大的婴儿,不能说明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六个月的时间养成的。那还需要找刚出生的婴儿做试验吗?

  困难在于,不足6个月的婴幼儿,没有足够的移动能力(locomotor abilities),因此不能用来进行试验检测。

  4,小鸡和小羊,以及其它小动物的视觉悬崖实验

  小鸡刚出生就能够自己扒拉食物,因此在实验中出生不足24小时的小鸡,都具备这种视觉深度认知能力,没有一只参与实验的出生24小时以内的小鸡掉下悬崖。

  刚刚出生的小山羊和小绵羊,就能够站立和行走;当它们第一次站立起来后,它们就像小鸡一样具备了深度视觉认知能力,没有一只出错。当实验者把刚出生一天的小山羊放到悬崖下(deep side),小山羊立刻变得惊恐、出现一种僵住的防卫姿态。如果把它放到浅处(shallow side),它立刻就显得放松起来,然后向前跳跃到安全地带。

  用老鼠做实验,结果就不同啦。老鼠好像对深处、浅处无所谓。两位科学家解释,老鼠不是靠视觉来生存,而是靠在暗处闻嗅,用它们的触须去发现食物。

  用小猫做试验的结果,虽然和老鼠一样都是夜视动物,但是小猫属于捕食者,因此需要有好的视力。大约出生4周的小猫,具有良好的视觉深度认知能力。

  小乌龟由于天生来自于深海,原来实验者期望看到小乌龟喜欢深处(deep side)。但是参与饰演的小乌龟显露出了聪明之处,76%的小乌龟选择爬向安全之处(shallow side),24%的小乌龟选择奔向大海(deep side)。

  5,吉布森和沃尔克的进化论解释

  参与实验的小动物,包括婴幼儿的反应,符合物种进化的理论。所有在自然进化中胜出的动物,为了生存,都必须在它们独立生存之前发展出深度认知能力,来达到独立行动。

  作为人类婴幼儿来说,是到6个月大,具备爬行移动能力的时候,因为6个月前有人充分照料、自己不会动、不会有危险;作为小鸡和小羊来说,是出生一天的时间,就要具备这种能力;老鼠、小猫和小狗,是哺乳动物,需要在满月的时候,大约4周的时间,具备这种能力。

  因此,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是:这种视觉深度认知能力,是天生的,从基因里带来的。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如果这种能力需要小动物从出生才开始用试错的方法(trials and errors)来学习的话,会让刚出生的小动物面临灭顶之灾。

  6,既然是天生具备的能力,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因为跌落而受伤呢?

  两位科学家推论,也许是婴幼儿的深度认知能力,是随着孩子移动技巧能力的发展而逐步成熟。这是孩子成长的代价,需要付出努力,让藏在基因里的能力,变成身体的技能。

  在实验中发现2个月到5个月大的婴幼儿,放在深处或者浅处,心跳都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感觉到悬崖的危险。这也可以理解,由于尚不具备活动能力,一般都是严加看护,还没有独立行动能力。也就没有行为危险,因此此时不需要这种能力。

  三,相关研究和应用

  1,社会性参照的发现(social referencing)

  1985年的实验中,改了方法。把一岁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中间地带,既不在深处(deep side 危险),也不在浅处(shallow side 安全)。

  中间地带有30英寸(inches),孩子可以爬向视觉悬崖,可以停止然后向下看。另外一边,就像吉布森和沃尔克的实验一样,婴儿的母亲等在另一边。

  有时,实验者要求参与实验的婴儿母亲,在脸上保持害怕的表情;另外一些母亲,需要脸上表现出幸福和兴趣盎然的样子。

  当婴儿看到母亲的脸上显出害怕的表情时,婴儿拒绝向前爬;当大多数看到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模样的婴儿,他们选择再三检查悬崖、然后爬行穿过去找母亲。当掉下变平的时候,这些婴儿没有再在母亲的脸上寻求验证,就爬过去了。

  这种婴儿与母亲之间的非语言交流沟通,通过看母亲的脸色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现象,叫做社会性参照。

  从婴儿时期的社会性参照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母亲的脸上显露出安全的暗示,即使前面有悬崖,婴儿还是会穿过危险。这可以联想起许多人类的从众效应,随大流心态,以及宗教信仰活动中信徒的互相影响。

  写到这里,我猛然想起,我女儿一两岁的时候就很会看我们脸色,来决定自己行为。比如,我和她单独在一起,问爸爸好不好,她一定回答爸爸好;如果是单独和她妈妈在一起,她妈妈问,她一定会说妈妈好;但是,如果我们两个把她围在中间,爸爸一句,妈妈一句,问到底谁好的时候,我姑娘一定是看看爸爸,再看看妈妈,然后拒绝回答。我当时就觉得惊奇,这么点小孩,就知道看脸色,决定谁也不得罪!

  2,视觉悬崖为治疗恐高症提供了方案

  据说,与恐高症的人很多,占到5%,1/20,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恐高症。治疗恐高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在高处锻炼,慢慢就减退了恐惧感。但是,许多有恐高症的人,由于太过害怕,拒绝尝试。甚至有些人,有恐高症就掩藏起来,回避到高处的情况。

  治疗恐高症(acrophobia)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用虚拟下落(virtual drop)来模拟治疗,可以根据恐高程度设置不同的高度,来让患者逐步适应,慢慢减退恐高症患者的不理性的恐惧感。

  四,结论

  关于人的视觉深度认知能力,到底是与生俱来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习培养训练而成的,仍然争论不休的问题,没有定论。

  我的倾向结论是:为了人类生存,基因里天生带有深度视觉感知能力,是天生基因里就带有遗传表达,但是需要在后天训练培养以至于成熟起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