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研总结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方音乐史公开课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通用12篇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通用12篇

2024-07-13 2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中音乐教研总结

时间:2023-06-26 16:24:34

第1篇

摘 要:初中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范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音乐成为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初中音乐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要想搞好初中音乐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教学目标编制上,尽力保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对教学目标和进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努力做到阶段目标和长远目相匹配。初中音乐教学以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特点,结合年度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层层细化,落实到学期、具体课时,将音乐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做到协调统一。

2.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将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分解细化,使音乐元素深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完善教学过程,传递教学理念,巧妙利用多媒体、视频、影视桥段、竞技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提出一些指向不清晰的问题,使音乐老师有时不知如何解答,这类问题往往是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清晰的表现,老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这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对音乐教学的探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提高。

3.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音乐老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十五分钟对当天的音乐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大致了解,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和解决。在音乐教学与实践上,老师应该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从歌谱识别、实际唱功、后期音乐处理与制作等,根据情况对学生状态进行及时调整和跟踪。这种音乐教学方法对学生状态的调整和跟踪具有重要作用。

4.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方法上,结合故事情景、背景介绍、音乐对比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鼓励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多加提问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小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这些手段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应倩.初中音乐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施[J].英语教学研究,2009(03).

[2]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1(01).

第2篇

在教学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为手段,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以下就是我们组这学期的具体工作表现:

一、组织组内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音乐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

开学初,我们学校就会让每位老师针对一课、一单元或一个专题进行说课标说教材,从而让老师们从纵向和横向更加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在空余时间我们音乐组姐妹们也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歌唱基本功训练、钢琴伴奏的训练以及课堂乐器陶笛的训练。组内教师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深入探讨,在体验中提炼自己,并且还能在音乐课堂中来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各自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在开学初召开会议制订出个人的教学计划、本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并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

三、每周定时认真开展教研组活动、积极参加市区各项教研活动。

定时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新课标、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每位老师都能按时参加,教研中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人人都能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最佳的教学思路,互相讨论研究,共同进步。一次点滴收获总结,每位老师都收获颇丰。本学期我们音乐组各位成员认真备课,积极教研,每人上了学校规定的4节一课多磨。并且张芳老师出示了区研究课、11月份参加了甘肃省手拉手帮扶送教活动,收到甘肃与会领导的好评;曹洋老师在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我们学校是新校,组里老师基本上是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正是通过一次次听课、磨课才使得我们不断进步,每一次精彩的展现都是音乐组的姐妹们一次次听课、磨课的结果。

其次我们音乐组的每位老师也是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项教研活动,在这里要感谢纪老师提供很多机会让我们去听课,在听课中学到了很多,并能在听课中提出更多的疑惑并进行反思,在不断的打磨中进步。

四、 认真组织开展音乐活动

在这一学期中,每位老师依旧带着自己的社团(合唱、舞蹈、戏剧、管乐团、民乐团、朗诵),通过各种社团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1.2017年青岛市“快乐音乐教学”系列活动暨崂山区“多彩课程 艺润人生”教学成果展音乐情景剧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的原创音乐情景剧《我有一个梦》夺得一等奖,并在此次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优秀创作奖。

2.第四届校园个人才艺大赛,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更好更快发展,发掘音乐特长学生,2017年11月13日开始历时一个月,举行了我校 “第四届学生个人才艺大赛”。充分展示了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风采,巩固了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本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与相互促进的舞台,让孩子们的特长、自信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培养,彰显了学生阳光向上的个性,体现了我校“民主教育、五彩童年”的教学理念。

3.2018元旦合唱比赛,班级合唱比赛,全员参与,钢琴伴奏、合唱指挥分别由本班教师与学生担任,通过这种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提高音乐素养、提升自信心。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1. 钻研教材不够深。

2.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够。今后我们将会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坚持培养。

3. 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不够。教师总是不能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虽有创新,但力度不够,在本学期集体备课、说课中,发现这个问题,也加以重点补充说明与引导

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中,我们音乐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将不断学习,提升音乐老师本身教学业务,并将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也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上一新台阶。

下学期的设想

⒈ 继续加大教研力度,多探讨、多反思。

⒉ 加大听课的力度,组内教师互相听课学习反思进步。

⒊ 多走出去听区内优秀教师的课,市内优秀教师的课。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形象图谱;直观;兴趣;娱乐

我们知道,教师是高效课堂能否有效展开的直接因素,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当前国家一直大力鼓励教师要积极创新,提出符合社会及学生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美育的代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缓解学习压力。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对复杂的音乐线谱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也会对音乐学习产生懈怠情绪。这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出简单易懂的趣味教学方法。而丹麦奥尔堡大学有一位音乐爱好者曾提出了一种形象图谱的教学方法,具体就是用一种形象的图形或者图标来表达复杂音乐线谱的记谱法。形象图谱能够有效地将复杂的音乐旋律、结构、特征等用简单的画图或者符号形象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形象图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音乐暗示

我们知道,初中生年龄尚小,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枯燥的事物上。所以教师在展开音乐教学时,要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的音乐乐律、节奏、结构、音准等进行简化、形象化。借助形象的音乐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重点发音、乐理等地方进行提前标注。然后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形象图谱的标识进行预判。这样可以大大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这种借助形象图谱的音乐暗示,还可以减缓学生演唱压力,舒缓学生的演唱节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2.借助乐律创造意境

音乐创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意境,要演唱出音乐的精髓,必须深刻感受音乐的意境。只有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意境,才能表达出音乐的真实情感。但是,很多学生根本不懂音乐的乐律,只是生硬地研读音乐的乐谱,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而形象图谱在音乐意境的表达方面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丰富的音乐意境。

二、形象图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基于形象图谱,加深歌词记忆

刚刚入学的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得他们对于枯燥文字类的记忆很难提起兴趣。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歌词的记忆十分重要。例如,学习《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对于生硬的歌词很难记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蔚蓝的大海,海边是渔民们在愉悦收网的和谐景象,让学生不由得投入其中,使歌词根据音乐的音律上下跳动,并在歌词中利用形象图谱标示重点。这种意境的冲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歌词的记忆。为有效音乐教学做铺垫。

2.基于形象图谱,鉴赏音乐

音乐的创作大多具有很强的故事背景。学生要真正学习好音乐,就要具有基本的歌曲鉴赏能力。但是,初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认知发展本能迫使他们很难对音乐背后的意境进行感受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借助形象图谱引导学生去主动地鉴赏音乐,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水平。例如,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图谱,在重点音节上标示出来。再结合多媒体技术,选取符合时代背景的《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结合歌曲播放出来,可以极大地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做到音乐情感和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挖掘音乐的内涵,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敏感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可知,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的美育的代表,需要一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形象图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复杂的音乐旋律、结构、特征等用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形象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3(10).

第4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述职报告哦。怎样写述职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老师参加魅力课堂屏蔽,受到听课老师和教研员的认可和好评。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兴趣小组开设了舞蹈、合唱、鼓号队,各兴趣小组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组教研工作总结,我组会不断努力,提高本组的教学潜力,争创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队伍。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的指导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备课格式,认真备课,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低年级的音乐课资料丰富、充满情趣,教师能做到用语言优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歌曲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中高年级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突出欣赏和乐器—口琴进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4、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家长开放日任务。李善意、陈丽静、施榕几位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认真备课。音乐组安排了开课老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公开课进行质量把关,几节课在家长开放日上都受到听课家长的好评。

5、抓好培训学习。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用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抓好本组的师德建设。本学期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组员进行师德规范学习,要求组员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带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身心的话;正确对待特殊生,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对待,理智解决,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素质。

二、课改教研工作

1、用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本组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实践,本学期全组有4位青年教师上了探讨课,受到听课老师的认可和好评。此外,由夏青老师指导、陈晓华老师执教的综合音乐课——《我的家在日喀则》,还参加了福建省新课标录像课比赛,由于课程设计新颖,贴近课改精神,该课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都组织组员撰写有关课题的阶段小酷,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2、开展校本课研工作。今年音乐组的小本课程开设了舞蹈、合唱、号队、京剧、越剧班,各个校本班教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好每节课。此外,京剧班的同学的节目还走出校门参加了多项交流演出,如:开学初九月份,学校京剧班的同学参加了福建省庆祝教师节大型文艺晚会演出;11月份参加了福州电视台“酷酷小童星”才艺展示节目录制;12月份参加了第xx届全国“华夏园丁大联欢”代表欢迎晚会演出。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音乐组的教师加班排练,组织了多场专题会议、走场、彩排,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几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小演员们精湛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受到领导、来宾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路子。

3、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尝试。根据上学期制订的音乐组考试评价改革方案,全组教师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尝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举办学生特长展示音乐专场比赛。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舞蹈,音乐组配合学校德育处,在本学期十一至十二月份举办了舞蹈、器乐、声乐三个门类的音乐才华展示比赛,透过组织报名、预赛、决赛,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获得好成绩。透过活动,让学生额树立了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音乐教研组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学期又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是极其繁忙而又琐碎的。这半年来,音乐教研组在校长室及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定的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认真组织音乐教研活动

本学期,音乐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继续认真贯彻《艺术课程标准》,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组织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教研活动。如学习《让音乐课堂成为充满艺术灵动的音乐之旅》、学习研讨《静悄悄的革命》等教研资料,让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

刻研组内还透过公开课、研讨课、参赛课等活动来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教学潜力。本学期戴俊老师率先带头,在学期初的句容市音乐教研活动中执教了示范课《绿叶》,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冯丽老师结合音乐教研的目标,送教石狮小学上了音乐研讨课《颠倒歌》,在向家长开放活动中,开设了《大鹿》,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韩利、孙君老师也分别在组内上了《共同拥有一个家》和《买菜》的教研课。在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冯丽、韩利获得一等奖,孙君、戴俊获得二等奖。冯丽老师还被教育局评为“教坛新秀”。在对华阳片教学开放活动中,韩莉老师的《神奇的节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认真参加了镇江市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比赛活动,透过参赛,使她在教学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教育教学研究硕果累累

冯丽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在获得镇江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基础上,又送江苏省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镇江市中小学“新课程、新课堂、新走向”优质课评比中,韩利老师获得一等奖,樊国娟老师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樊国娟在镇江市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戴俊老师还获得“句容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称号。

四、用心开展兴趣活动,参加小学生文艺汇演。

在认真开展好教研组工作的同时,音乐教研组还配合学校工作,用心举行校园艺术节,透过各项文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我校挖掘了一批艺术新苗。活动的成功举办和音乐教研组的各位老师的努力协作是分不开的。在句容市“新苗杯”器乐比赛中,韩利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她本人也获得了指导老师奖,同时还被授予“江苏省音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华阳中心小学首届教师故事讲述大赛”中,韩利老师也荣获一等奖。

本学期的活动,是参加了句容市小学生文艺汇演。各位老师利用自己带领的兴趣小组的成员,经过精心的策划,充分的准备,刻苦的排练,精选了四个节目参加比赛。在汇演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鼓风》《快乐的小猪》还获得了创作奖,孙君等五位老师也获得了指导奖。其中,拉丁舞还被选中在镇江市文艺展演中演出,并录制了光盘参加江苏省的比赛。

第5篇

01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研究课改,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同时,更具有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操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本年度,我担任初一、初二年级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认真做到八认真,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注意搞活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不体罚学生,并开展结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平时,关心爱护学生,既做到严格要求,又耐心引导,按教学规律办事,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期初能认真制订好所任学科的工作计划。另外,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

积极参加课改活动,采用分组分框讨论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认真贯彻学校计划,要求和教纲要求,并结合本学期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教学,本学期工作任务都能按质按量顺利完成。继续实行奖分积分制,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衡量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年段优化课堂教学。如录像、录音、图片等,大大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提高限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第二课堂的声乐小组辅导,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了歌唱的技能,理解了歌唱的目的意义同时也体会了歌唱乐趣。

二、学生情况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视唱乐谱的技能,能够有感情、有方法地演唱歌曲;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扩大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提高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学习观念有所转变,学习兴趣日渐提高。

三、今后方向

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我始终是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能努力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在教改方向仍需努力,不断进取。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业务上能认真学习教育和理论,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补充新的“营养”,增添做好工作的后劲,继续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培养下一代出力!

02

作为专职音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三、高一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宝贤初中组建了合唱队和器乐队。合唱队的队员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没周一、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器乐队的队员则是由具备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每两周的周末排练。

第6篇

1通过教学实践把握教学现状,指导教材编写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等国外优秀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其编著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去粗取精并对教育相关学科领域充分研究之后的结晶,因此要把钢琴教学实践活动看作为我国钢琴教育者及教材编撰者的必经环节,首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当前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不足,了解当前我国学琴儿童及家长的总体需求。业余钢琴考级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20余年,这一度造成中国钢琴的“考级热”,许多钢琴教师及教材出版商受到功利化影响在教学与教材出版上急功近利,因而导致严重偏离了业余钢琴考级制度为了使业余钢琴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初衷。近年来随着考级问题的日益显现,众多钢琴教育者及琴童家长开始重新审视教学目的,不再盲目跟风考级而更注重教师教学及教材的全面性、趣味性及科学性等方面,促使我国钢琴教材编写开始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教育者积极开展儿童钢琴多样化教学模式如钢琴集体课实践,及时更新教学思维并指导教材编写的发展方向。总之,钢琴教材作为钢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钢琴教育者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兼容并蓄并结合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学等理论知识所编写出来的集合。 2注重学习兴趣培养及教材的趣味性导向 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个体差异性、浮潜易变性等特点,并且以直接兴趣为主。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教程》等国外优秀儿童钢琴初级教材均将学习趣味性与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以“快乐”学琴为教材编写出发点,并利用儿童阶段对外界事物视敏度及颜色视觉的感知特点从教材印刷排版等直观上引起儿童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相较之下,目前我国的钢琴基础教育模式更注重弹奏技术的训练,教材形式较为呆板,学生通常采用机械性的模仿与不断练习的学习方式而缺乏主动思考,导致其学习兴趣在学琴初级阶段便急速下滑。因此,我国在钢琴教材编写方面应首先将教学思维从培养“钢琴匠”向培养具有活跃思维能力的“钢琴演奏者”转变,如在初级教材的编写上增加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发现的教学环节,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并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其次,针对儿童阶段主要以感性认识与直接兴趣为主的特点,教材排版可以更加色彩化与卡通化以符合儿童审美观,吸引其注意力;在曲目选择上,除了熟悉的儿歌以外,还可以将儿童喜爱的卡通片主题曲等纳入其中,从而保持儿童对于钢琴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语言上,尽量使用儿童容易接受与记忆的语言,避免语言表述上过强的理论性。再次,一些儿童在学琴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稳定性不够等现象,在教材编写与教学活动进行中可以设立一些具有奖励机制的教学模块,以此达到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并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3注重教材教学进度与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 近年来我国儿童钢琴学习方兴未艾,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钢琴教材的最大市场之一,国外经典优秀教材的不断引进占领了钢琴初级教材的主流市场,与此同时我国钢琴教育者和一些出版商也争相出版各类打着“自主编写”旗号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但通过对市面各种本土儿童初级钢琴教材的考察发现,相较国外成熟的钢琴教学体系及教材编写模式,本土儿童钢琴初级教材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普遍不够科学且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一类是受到各类钢琴考级制度的影响,以训练手的弹奏技术为纲,在教材进度安排上一味急于提高儿童的弹奏技术,忽略了儿童在此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拔苗助长;另一类教材则空有其表,华而不实,过分追求教材的纸质、排版等教材外在层面,忽略了其作为传授知识媒介的内在本质,教学内容空洞且过于拖沓,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逐渐丧失对于自主教材的信任度,不得不转而选择经过各国教学实践验证较为成熟的外国教材,最终导致我国在自主教材编写发展道路上的恶性循环。当前我国儿童开始学习钢琴的年龄段集中于4~7岁,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认知能力尚处于“前运算阶段”①①,其生理条件处于骨骼发育阶段,手掌大小以及手指力度都远不及成年人,不能承受过度的钢琴弹奏技巧训练。因此,我国钢琴教育者在自主编写儿童初级教材时应充分考虑教材的循序渐进性,借鉴国外优秀教材在教材进度安排上的优点并结合我国当代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加以考量。 4加强对于钢琴民族性的教学 上下五千年丰厚历史底蕴积淀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传统民族乐器百花齐放的同时,还形成了以宫、商、角、徵、羽为主的民族音乐调式,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独具魅力。但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愈来愈密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逐渐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制约,促使众多音乐教育者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与外来音乐文化交流共融上达成了共识。1995年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研讨会中“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论题被提出,加强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成为了众多音乐教育者更加关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个论题的内涵不仅包涵了对于我国传统器乐、声乐等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民族化教育,还包涵了另一层面即对于诸如钢琴等外来器乐的民族化教育问题。钢琴作为“舶来品”在进入中国的百余年历史中,《二泉映月》(储望华改编)、《粤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陈培勋)等民乐改编成了钢琴曲,《春思曲》(黄自)、《牧童短笛》(贺绿汀)等用西方作曲技法来表达中国音乐魅力的钢琴曲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音乐家们将钢琴“洋为中用”的意识。但中国钢琴教育尤其是中国儿童初级钢琴教育中,对于中国民族化音乐思想的教学却始终发展缓慢,我国现行自编的儿童钢琴教材在编写定位上较为模糊:有以西方七声音阶等教学模式写作的基础教程,如《儿童钢琴初步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也有以综合类曲目形式出现的教材,如《钢琴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众多音乐教育者尚未对中国化的儿童教材风格有明确把握,我国仍缺乏较为完善且具有中国音乐民族性教育思想的儿童钢琴初级教程及教学体系。诚然,编写一套符合中国民族化需要的儿童钢琴初级教材是我国钢琴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西方社会经过300余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其较为完善的钢琴教育体系与教材编写体系,说明建立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钢琴教育体系及教材体系也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有步骤地逐步建立。首先,在各方面鼓励我国作曲家创作出更多既符合我国儿童身心特点又能引导其了解中国民族调式及民族意识音乐思维的基础钢琴作品,使中国儿童能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便奠定一些具有民族意识及乐感的音乐基础;其次,在教材民族化编写中除了乐曲经典性、地域性有机合理选择以外,中国钢琴作品基本演奏技法的教学在教材中也应有所体现。 5重视教学法在钢琴教材编写中的运用 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儿童钢琴初级教学仍以一对一为主的小课方式进行,通过一周一次的上课,老师对上一周作业进行回课检查、指出问题并布置新的作业,以此循环往复,单调乏味,缺乏对儿童的吸引力。在我国自主出版的儿童钢琴教材中,也体现为老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做的传统讲授法与练习法。儿童对于音乐其本身尚处于不了解不熟悉的阶段,在初学阶段一味地为提高某种演奏技巧进行一对一“精细教学”对于培养儿童钢琴学习兴趣及真正理解学习内容帮助甚微,在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中更关注教学法的多样性势在必行,国外音乐教育领域已有铃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从音乐行为习惯、节奏旋律与基本动作形态、音乐素质、情感表达等不同方面培养儿童对于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教材内容对于教师的教学有引导及指向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结合适当的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活跃。另外,通过定期组织小型音乐沙龙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促进,也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总而言之,儿童钢琴初级教学与教材编写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发现,这其中不仅包括单一钢琴演奏技巧的传授,还包涵了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对本民族音乐的融会贯通、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及时掌握等各个方面。通过更多深入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在日后我国自主编写儿童钢琴初级教程的道路上,应从培养儿童音乐素养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编写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初级教材为目标,不断提高儿童初级钢琴自主教材的编写质量与教学水平。 作者:邓璞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第7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一、培养课堂器乐的学习兴趣

1、激发对乐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旦面对新奇的、新鲜的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感官、行动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学生对于器乐学习的情感激发起来,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纵即逝。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学的实验性观察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刚接触课堂乐器时候,又热烈又迫切,恨不得马上能够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旋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乐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便会陡然下降,心理上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师先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随后也要花功夫去呵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减退。

具体做法上,老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抓住学生最初的好奇心理。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接触乐器的时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发放乐器之前,抓住学生迫切拿到乐器并探个究竟的心理;运用简短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让学生一下子被乐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这样学生的会被枯燥的训练和复杂的技术吓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③创造新鲜兴奋地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周围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新鲜的兴奋的器乐学习环境,良好兴奋的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之努力学习,提高技术。

2、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器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都会在备课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了解,由于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器乐课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演奏。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直接,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每节器乐课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器乐课堂哪有乐趣可言?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加以结合;通过欣赏来丰富感受,模唱来熟悉旋律,节奏来加深理解,形体来综合表现。

这样的器乐课堂形式丰富,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既显得丰富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现状进行分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演奏差异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当前学生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聚焦学生的差异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先要关注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乐器,音乐基础较好,乐器的掌握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面对课堂乐器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学习的效率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错。这只是音乐基础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对课堂乐器还是很陌生,有的学生小学时候学习过乐器,初中学习了完全不同的新乐器,对他们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不够学,弱的学不好。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兴趣都有异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分层教学开始,先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器乐基础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演奏差异,从而指导分层教学。

2、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学。

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样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学中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初中课堂器乐教学,力求解决这些难题。争取在把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音,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J].学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使用器乐的重要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10

[3]邱健,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J].成才之路,2011.09.25

第8篇

一直以来,道教音乐研究的重心都集中在汉族地区。发端于本世纪50年代的近现代道教音乐研究,即是始于汉族地区的,这从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几项对道教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均可以反映出来,例如:50年代以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学者组成的湖南音乐普查小组,对湖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普查,其中对湖南衡阳地区的道教音乐等作了调查,并与以文字、记谱方式和佛教音乐等的调查结果一起登载于《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宗教音乐》中;其后,相继有《苏州道教艺术集》、《扬州道教音乐介绍》等汉族不同地区道教音乐资料问世(注:《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宗教音乐》民族音乐研究所编,该所1958年油印,音乐出版社1960年出版《苏州道教艺术集》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1957年油印《扬州道教音乐介绍》扬州市文联编,1958年油印)。自70年代中后期,中断了20余年的道教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又重新复苏和兴起(仍主要集中于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研究者陈大灿等开展对上海及其临近地区道教音乐的录音录像工作;武汉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对武当山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中国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一些学者,分别对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四川青城山等宫观的道教音乐进行的收集整理等。此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资料馆先后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圆玄学院和《人民音乐》编辑部等联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在香港召开了“国际道教科仪及音乐研讨会”和“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199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道教协会等单位在北京白云观召开了中国道教音乐学术研讨会;1991年香港圆玄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研究》编辑部和沈阳音乐学院在香港联合召开了“第二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这一切促使以收集整理为基础的对道教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面正式形成(注:参见曹本冶、史新民《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现状与展望》载《音乐研究》1991(4),页65~66)。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研究地区和范围有所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出。这些成果主要来源于伍一鸣的《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甘绍成的《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陈天国的《潮州道教音乐》、曹本冶的《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和《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吴学源的《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潘忠禄的《巨鹿道教音乐》、张鸿懿的《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史新民的《论武当道乐之特征》、刘红的《“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张凤林的《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蒲亨强的《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王忠人和刘红的《龙虎山天师道音乐》、曹本冶和蒲亨强的《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王纯五和甘绍成的《中国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周振锡和史新民的《道教音乐》(注:伍一鸣《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载《中国道教》1989(1),页40~44甘绍成《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载《音乐探索》1989(3),页37~47陈天国《潮州道教音乐》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页26~27,25曹本冶《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载《人民音乐》1989(8),页26~29吴学源《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发表于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载《中国音乐》1990(2),页17~20,10张鸿懿《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载《中国音乐》1990(4),页31~34吕锤宽《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载《中国音乐学》1991(3),页21~33曹本冶《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载《黄钟》1991(4),页4~7史新民《论武当道乐之特征》载《黄钟》1991(4),页8~14;刘红《“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载《黄钟》1991(4),页15~24张凤林《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载《黄钟》1991(4),页110~114蒲亨强《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载《黄钟》1991(4),页36~43王忠人、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载《黄钟》1993(1~2)合刊,页65~74曹本冶、蒲亨强《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王纯五、甘绍成《中国道教音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吕锤宽《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台湾学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周振锡、史新民《道教音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出版。)等。此外,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曹本冶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将道教音乐的研究推向了中国境内更广阔的区域,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温州、湖北、江西、山西、冀中、云南、四川等地,并有计划地对包括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庙观、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在内的全国主要道教宫观和道教胜地的道教音乐进行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系统研究。全国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计划第一阶段有关道教音乐的20余个子项目的研究。1982年2月在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入尾声之际,他们聚集于香港,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项目作了总结,并对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讨论。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共有20余项成果问世,目前已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论著有《中国道教音乐史略》、《龙虎山天师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巨鹿道教音乐研究》、《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和《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等(注:《中国道教音乐史略》曹本冶、王忠人、甘绍成、刘红、周耘编写,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曹本冶、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曹本冶、朱建明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巨鹿道教音乐研究》袁静芳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王光德、王忠人、刘红、周耘、袁冬艳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以上所述的各项研究成果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然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不独为汉族所有,除汉族外,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22个民族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注:据覃光广等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2年版)提供的资料反映出,在满、朝鲜、蒙古、达斡尔、土、羌、彝、白、布依、侗、水、壮、瑶、仫老、纳西、毛南、京、黎、土家、苗等22个民族中,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其中道教对云南的彝、白、瑶、纳西等民族的和音乐文化的影响尤为广泛。

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与汉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不尽相同,它往往是本民族固有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既蕴涵着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质,也不乏汉族传统文化风貌,内涵甚为丰富,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但与汉族地区的情况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开始仅主要集中于云南地区特有的具道教性质和色彩的洞经音乐。就笔者目前所知,有关少数民族洞经音乐的调查,最早的是1962年“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对昆明、下关、大理、丽江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调查的起因是:当时传闻丽江保存有宋词乐调。于是,在云南省委有关部门领导下,由曹汝群、周咏先、黄林、和鸿春、倪立跟等五人组成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于1962年9月中旬赴丽江进行调查,经反复搜寻查找,初步证明此传说实属讹传。转而他们确定以丽江四个古老乐种之一的洞经音乐作为进一步探寻宋词乐调的主要对象,并相继对丽江、下关、大理、昆明等地的洞经音乐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直至同年11月中旬方告一段落。事后,他们分别撰写了《关于宋词乐调的调查报告》和《丽江、下关、大理、昆明洞经音乐调查记》(注:参见周咏先、黄林《洞经音乐调查记》载《民族音乐》1983(2),页78)。作为该次调查地之一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大理则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县(现已与下关一起合为大理市)之一,因此,该调查组对丽江和大理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可视为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早调查。从起因看,这实为学术界一次“无心插柳”的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初调查。

此后,有关调查和研究停滞至80年代初,才见有相关文章发表,上述调查所写的《丽江、下关、大理、昆明洞经音乐调查记》在初稿完成20年后更名为《洞经音乐调查记》(注:见《民族音乐》1983(2),页78~96)。该文结合丽江、下关、大理、昆明四地洞经音乐的有关情况,以文字形式介绍了洞经音乐的曲调、洞经乐队和洞经概况,并对洞经的历史源头和“谈经”等进行了探讨。此外,最为突出的是,该文的注释中辑录了有关文献、笔记等对洞经的记载,附录中有洞经的重要书目。这是该文有别于其它洞经音乐文章的最大特色,亦为其最有价值之处。总的来说,该文不失为初步了解洞经音乐的好资料,但作为调查记,甚感其记实性不强,而从对丽江和大理的洞经音乐的介绍来看,该文对这两地的洞经乐队特别是大理的洞经乐队只略有涉及,因此,该文不是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和大理白族洞经音乐的专门介绍或研究文章。

第9篇

当前新课标的改革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及教研活动的展开,极大地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但是,我国总体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是不均衡的,很多地方学校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对于音乐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没有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知识。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及地方的共同努力,这里不过多论述。本文主要谈一谈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是什么样的。在学校方面,学生阅览室都能配置一些音乐书籍和杂志、乐谱等视听资料,音乐教师也能够有音乐软件和教学设备进行音乐教学,硬件配置已经相对完善,比如电子琴、钢琴、多媒体设备等。但是专业音乐教室的使用率极低,大部分教师都是带着教材去班级上课,很少到专门的音乐教室中去。另外,因为音乐课程与升学考试无关,到初三基本已经没有音乐课程的规划了。学校、家长、教师、学生这四方面都对音乐教学不甚重视,音乐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要让步文化课。学校的音乐气氛也很弱,很少举办音乐方面的活动。在音乐教师方面,有一些地方音乐教师较少,专业素养也不高;有一些地方师资力量足够,教师也都是音乐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地方差距明显,但都存在对音乐教学认识不深,受学校、家长影响,对音乐教学不甚重视。在音乐教育科研方面,对于《音乐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研究方面功利性比较严重,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课表解读方面都有所不足。从学生方面来说,喜欢音乐的有不少,但喜欢音乐课程的少之又少,对于自己音乐课程的考试成绩也漠不关心。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调查也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对于简谱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分辨通俗、美声等不同唱法了。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前对于音乐课程的不重视、忽视音乐的本体性、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所致。

二、如何进行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采用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式,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教学实践后使学生获得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学习效率,在一定时间内提升音乐知识与音乐素养,促进音乐欣赏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共有四点:

1.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感悟音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注重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做好基础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那么,做好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按照新课标的标准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一切课程进行都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其次,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后,我们要尊重教学规律,关注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参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影响音乐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包括学校、相关政策等,内因就是教师和学生。有人说,要想

5年内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把音乐考试加进高考中就好了。的确,高考的威力是无穷的,这也说明,没有外部机制的监督和功利化目标的制定是很难真正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那么这就要求学校首先在课程安排、学生考试、教师考核中给予一定的重视和改变。内因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备课阶段,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要与新课标的课程标准相一致,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音乐课程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爱好、世界经典乐曲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教学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结合。在课程开端设置教学情境,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比如《月光曲》,就可以把贝多芬创造《月光曲》过程进行故事讲述,描述具体情景,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欣赏音乐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询问学生开放性问题并进行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分小组进行讨论,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适当的课程活动也对教学有所帮助。新课标既然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没有课堂活动的安排这些是很难实现的。进行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及知识水平。最后,一定要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中包括课堂纪律、教学效果、学生成绩等。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包括功利目标的制定、学习兴趣、认同鼓励等。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总体教学规划时注意,既要有动力,也不要忽视压力的作用。

三、结语

第10篇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究,我发现许多音乐课堂教学往往片面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素养的培育。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我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这一尴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过。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欢流行音乐,书上的歌曲太老土。”“音乐课纪律太吵,我不喜欢。”有的同学干脆说:“我唱歌不好听,所以不喜欢唱歌。”很多学校到了期中考试,音乐课干脆变成了语文、数学课……总之,原因很多,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是否思考过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也让学生真诚地说一句“我喜欢音乐课”呢?郭声健教授在《音乐教育论》这本书中提到,学科综合是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最佳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艺术元素,会给音乐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目标。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立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的“体态律动学”就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节奏的因素,向学生介绍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能够掌握一种音乐和表演的即兴性,并且带有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创造性。

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身体的各部分都是他们进行体态律动训练的工具。

他把孩子们的身体形象的比作一个管弦乐队,身体的各部分代表乐队中的各种不同乐器。

手指、脚趾、手、手臂、脚、足跟等就好比是乐队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可以分开独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经过训练,孩子们都可以指出哪种工具表达哪种节奏效果最好。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两难局面。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社会的发展应“不法先王之法”因为 “事异时移”,而墨守成规的 “守法弗变则悖”。

那么今天,同样面临着知识更迭大潮的冲击和严峻的社会形势,音乐教育如何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在传承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外来艺术的滋养,更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目前社会上用人制度相对的不成熟,客观上造成了各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校要创牌子,升学率必须抓上去,主课成绩就必须提高。

于是出现了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去抓学生主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成了其它主课的“附属品”。

同时学校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与学生素质增长的需求相比也明显滞后。

然而“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的重要性在于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乐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是很多知识的载体。

它可以潜移默化的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如何努力争取上好每节音乐课,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下子给音教园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确立,到教材内容的重新选编;从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围绕着激发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获。

在艺术教育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得见舞蹈。

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乐记,师乙篇》记载:“故歌之为言也……磋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

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

舞蹈是以发展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中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活动。

(二)理论依据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

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教育日益走向综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而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等一身,被人们称之为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从感知方式的角度划分,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

然而二者又相互结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情感。

而人通过欣赏舞蹈画面或亲身参与舞蹈实践表演,则更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内容

1、用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2、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4、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

强调规范性系统性,创设音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所描绘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审美体验,加强舞蹈成品赏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3、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阶段的学生反映。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

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

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5、考核法。

采用公开课形式进行,检查各研究阶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年12月-20**年1月):规划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确定实验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习的歌曲和舞蹈;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5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对研究方案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别制定整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汇总,定期考核。

3、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问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级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对音乐的理解;统计调查问卷;根据摸底调查结果。

分析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并对阶段性实施方案进行细化;按阶段性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4、收集网络视频资料;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按阶段性计划,汇总资料,整理实施过程资料。

5、撰写阶段性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20**年6月):研究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点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

在情感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学生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动,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捷过人。”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舞蹈教育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良。

中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

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的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出音乐课堂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专业支持:研究者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十多年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与本校及所在县区同专业的同仁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邀请了前辈进行专业指导。

第11篇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三、高一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音乐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在音乐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四、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组建了学生乐队。每周都按计划进行训练。

五、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充分利用展示音乐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音乐教学的改革

第12篇

建国后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也被称为现代西方音乐史的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等历史原因,我们在建国以后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走了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它的发展与当时所处的哲学思想的变迁,历史文化的介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对这段时间的分析有助于对以后我们在研究西方音乐史的时候能够总结教训,建立完善的研究体系。我们对建国以后的西方音乐史研究历程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对历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完善体系结构,对今后我们的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有了一个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初期阶段是从1949年建国开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止

这段时期经历了新中国从成立开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针和政策。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它极需要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革新和研究。而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可谓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1949年到1966年经历了17的时间,在这17年间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历程也是非常曲折的。前7年即1949年至1956年,党的方针和政策基本上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特别是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安定了国内的政治,这一切好的外部环境都对我们研究西方音乐史具有良好的保障。这在期间,我国创造了健康的学术氛围,建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及专业的音乐团体,如在1949年筹建中央音乐学院;1951年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正式成立;1952年中央歌舞团在北京开始首演。对于地方院校及乐团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如在1953年于沈阳建立东北音乐专科学院等等。专业院校和乐团的建立为培养大批专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具有的贡献,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建国以来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另外,我国还外派的一批优秀的留学生,他们前往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具有良好外交的国家进行音乐交流和学习,他们对西方音乐史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1956年后期至1966年期间,经历了大规模的“反右”、“大跃进”以及“右倾机会主义”等运动后,人们的思想僵化,特别是发生于1963年的“德彪西风波”对研究西方音乐史的影响尤为巨大,让“德彪西和德彪西以后的欧洲音乐在中国的外国音乐研究中几乎成了禁区,这种不正常状况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可以说没有什么成果可言,虽然还有一些人在坚持着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是微乎其微的。

总之,从建国后到文革前的这段时期,是我们新中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初期,也是对后来音乐史研究的一个积淀。无论是前期的积极的学习和发展,还是后期的停滞不前,我们都不能否认这段时间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

二、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沉寂期是1966至1976年

这期间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可以从孙继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音乐大事记》中可以看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此后全国音乐院校陆续停课‘闹革命’,机关团体停止正常工作,音乐刊物停止出版。大批音乐工作者开始陷入灾难。”只是几句短短的介绍,就把当前的形势表述出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对文化研究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这十年间,我国几乎没有写作过一本西方音乐史的书籍,甚至连译著或是译文都没有提到过,所以至今,我们在谈到这个时期的西方音乐发展史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采用了不提或是一笔带过的状态。由于这种特殊的原因,导致了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发展畸形,这也是在这种特殊形式下产生的特殊文化,我们应该看到这段时间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影响也是对以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对西方音乐史研究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三、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苏醒期是1976年至1989年

1976年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从这时开始,人们又开始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探索。音乐工作者也怀着热烈的情怀重新投入了对音乐进行研究的工作之中,这也包括了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工作,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这个新形势下蓬勃发展起来,这也是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我们在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中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对重要的音乐期刊恢复了发刊。让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们能把最新的研究情况通过期刊传递出来,还为我们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活跃了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术氛围。其次,是恢复高考。恢复专业音乐院校的招生,这对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有着巨大的贡献,并让这些新生力量渐渐地成为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生力军,对西方音乐史学习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有了更好的研究和发展。最后是学术研讨会的广泛召开。这更是促进了对各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讨开辟了新的天地。总体来说,这是我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苏醒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已经逐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了明确的西方音乐专史的研究,为日后的音乐史研究铺上了重要的奠基石。

四、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最后一个时期就是繁荣期,即1990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最大的理论焦点就在于“新潮音乐”与“流行音乐”为中心展开的讨论。“新潮音乐”是指采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的现代新型音乐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从音乐作曲技法开展的,还从更深层次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等视角来对“新潮音乐”展开讨论。自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就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成为了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后,政治环境进一步得到了开放,经济也大幅度的提高,这为我们的西方音乐史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启了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新篇章。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术队伍已经壮大到专业的音乐院校教学人员、具有专业研究的研究生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西方音乐史教师等等。这些研究人员都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培养出来的专门研究西方音乐史研究人员,大批的新生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研究和传播的工作,从1990年至今,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其研究成果也是这几个时期以来最多的,论文、专著都具有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并开拓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专业性的著作类成果。其次是由高等师范院校的关于西方音乐史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而自行编写的具有实用性的西方音乐史教材,这一类的著作具有全面的,系统性的撰写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和对史料性材料的认知。最后是关于对外国优秀的西方音乐史专著的翻译类成果,这是对以往音乐史的一种重大补充,丰富了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成果。

总之,我们在总结和探讨建国后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研究历程的探索,不仅能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音乐史进行总结,还可以从中吸取以往的错误和经验,并能够让我们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走的更远更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