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战后一代的时尚服饰与文化资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方服装设计师和品牌的区别 流动的盛宴:战后一代的时尚服饰与文化资本

流动的盛宴:战后一代的时尚服饰与文化资本

2024-07-12 06: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导论:

自经济学角度出发,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有形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不过,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还存在着第四种资本——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其可以通过文化商品/产品的形式以具体客观状态而存在。因此,文化资本能够以文化产品作为载体进行传递,例如书籍、音乐、电影、甚至是时尚服装。

所以,在全球化深度发展,延伸至经济、文化等维度的背景下,能通过时尚潮流在国家间的生成和传递过程,一窥文化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

而群体装束是一个文化风潮最外在的表现。二战后至今发展起来的群体性潮流发展历程,体现出一国与异国文化资本的互动过程,存在着被动接纳——整合吸收——创新输出的三阶段。变迁的动力,则来自于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派生的文化影响力,反映着国际关系和国家经济力量的发展变迁。

光怪陆离,多元丰富的全球潮流文化发展,其变迁大多肇始自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融合,构成一场流动的盛宴。

二、文化资本的输出:美国潮流的生成和输出

作为二战后的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在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同时,自然也在向外输出着崭新的本土潮流文化。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国的GDP占全球GDP比例的56%,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40%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到了世界的75%。而作为昔日世界中心的欧洲却是满目疮痍。冷战爆发后,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和来自东方的“铁幕”落下,在美国的经济资本输入和两方安全同盟——北大西洋联盟(NATO)在1949年的正式建立影响下,欧洲人对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产生了复杂又亲切的情感。正如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所言:“我们是栖息在美利坚帝国中的希腊人。你看美国人的方式,就像当年希腊人看罗马人一样:他们繁荣伟大,同时又粗鲁、嘈杂。比我们健硕、同时又更懒惰。他们有比我们更加纯洁的美德,但又比我们更加腐败。”

当这种情感移动到潮流领域,大西洋两岸的潮流文化出现融合趋势,昔日自矜的“老欧洲”们也会开始接纳新大陆的时尚。接纳以服饰为载体的美国文化资本。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伦敦,摩登族(Mods)作为一个潮流文化群体开始流行。Mods一词来自于Modern(现代),代表着特立独行的现代主义风格,与传统的英伦风范相对立。摩登族普遍是来自英国中产阶级的新一代年轻人,追求享乐和特立独行。而经典的摩登族画像,便是留着覆耳发型,穿着美国M-51军用大衣,内搭意大利窄身西服或者Fred perry牌Polo衫,骑着Vespa踏板摩托招摇过市的年轻男性。

英国曾经在展示实行“实用服装计划”和“民用服装化妆限制令”,进行服装定量配给制,在1949年方才解除。战后本土时装产业不仅恢复缓慢,也无法满足新一代追求叛逆和潮流的年轻人需要。此时,大量成为库存的美国军品以优良品质和低廉价格赢得英国年轻人的青睐,这成为了Mods族追求美国军品的现实背景。日后,摩登族的穿搭风格在英国发展演变,在60年代迎来最著名的代言人——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

对于整个因战火而一片疮痍的欧洲大陆,美国产品和服饰成为流行的代名词,而除军装外套之外,第二个也是最为成功的产品,便是诞生自加州矿井中的牛仔裤(Jeans)。

二战时,牛仔面料服装一度成为美军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航母上的地勤和舰艇上的水手们,都会穿着牛仔衬衫和牛仔工作裤。战后,驻扎在世界各地的美军士兵在休假日离开基地中休闲时,也总是会穿着这种奇异的靛蓝色工作裤——在日本,人们将这种裤装命名为“美国大兵裤”(ジ一イパン, G-pan)。

和带来胜利与和平的美军士兵联系在一起,牛仔裤开始被认为“闪耀着蓝色的胜利光芒”, 而在大荧幕上,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等好莱坞明星们穿着牛仔裤在一部部大卖电影中也给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詹姆斯·迪恩在《无端的反抗》一片中身穿牛仔裤的形象被誉为“全世界少女的梦中情人”。而1954 年,玛丽莲·梦露在《Clash By night》中穿着一条直筒牛仔裤出镜,瞬间引发热潮。

至此,本是普通工作服的牛仔裤成为全世界的流行时尚,这股经久不衰的潮流延续至今。在50年代的日本,商人们会以300-500日元的价格买进美国牛仔裤,并以3200日元价格卖出,此时牛仔裤甚至来不及贴上价格标签。

而且,牛仔裤因其材质和造型,天然承载着自然和性征的涵义,所以它自带自由平等、身体解放、张扬个性的属性,为其加速发展叠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战后的多股社会运动向叠加,彻底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从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嬉皮士到巴黎街垒的大学生,再到东京街头戴着安全帽着牛仔裤的左翼团体,反叛的年轻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牛仔裤作为自己的标志裤装。以蓝色为基底的牛仔裤,在60年代的社会运动中泛红。

以身着美国军装的英国摩登族和牛仔裤浪潮切入,可见二战后,美国的文化资本伴随着美国权力和经济影响力的扩张,渗透到整个世界。

三、文化资本的输入和转化:从吸纳到创新的日本潮流

而在世界岛东端的日本,在二战后漫长的昭和时代中,其潮流文化产业也经历了漫长且深刻的变迁。随着经济复苏和国际地位变动,日本也从被动接纳美国潮流文化的输入,到最终融会贯通,整合和向外输出本国潮流体系,最终成为亚洲最大的潮流大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正式宣布投降。随之而来的美国驻军和美国文化冲击,深刻影响到了日本潮流发展。1952年《旧金山和约》的签署和日美同盟的建立,让日本彻底地在安全和经济上嵌入到美国的亚洲同盟体系中。日本的潮流时尚也开始随之接收美国冲击。朝鲜战争期间,第一个经济复苏周期——“神武景气”到来,1956年的政府经济白皮书以“战后已结束”这样鼓舞人心的句子作为开头。经济起飞也激励了都市中产阶级更新自己的衣柜。

此时,日本战后第一批时尚从业者们将当时美国流行的“常春藤”/Ivy风格引介到日本。Ivy风格的穿搭源自美国藤校联盟的大学生们。彼时的年轻美国学生们虽然普遍穿着西装,但充满着反叛精神——他们以传统风格为基底,采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衣物搭配,展现出休闲利落、不拘一格的气质。穿梭于普林斯顿大学哥特式建筑中时尚的大学生们给当时旅行至此的日本服饰从业者留下深刻印象,将这种风格在日本进行推销。

作为日本退休Ivy风格的最大推手,VAN品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而Ivy风尚也甚至“上达天听”:昭和天皇的侄子成为疯狂的Ivy爱好者,习惯穿着高袖孔三扣式西装出面,被杂志称为“皇族常春藤”。日本潮流终于迈稳了自己的第一步。本土时尚产业链开始形成。

步入昭和时代末期,日本早已经不再是战后初期百废待兴的废墟。经济极度发展,让人们可以自信地说“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在浮夸的泡沫经济时代,经历几十年吸纳海外潮流特别是美国潮流文化后,日本的本土潮流终于在此时开花结果。

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先锋设计师们的品牌和作品得到了欧美消费者们的认可,日本时装品牌开始成为巴黎时装周的重要成员。

而在整合方面,日本时尚产业开始彻底消化此前几十年中的美式潮流,本土企业开始向外输出日本风格的美式休闲风格——其中最为出众者,便是成立于1984年的优衣库(UNIQLO)。以售卖价廉物美的美式休闲服装为特色,优衣库成功将美国潮流内化、整理和创新,获得了商业成功。无独有偶,类似通过消化和创新美国时尚达到成功日本潮流品牌还有Beams,Bape,Evisu等,从传统的Ivy风格到街头潮流等,全方位地进行商业扩张和文化影响力的输出。在1991年,日本的时尚产业额也达到最高峰,创下19.88兆日元的记录。

走出国门的日本时尚也深刻地影响着邻国。中国现代的潮流文化最早发源自香港,而在八、九十乃至零零年代的香港,最紧俏的时尚单品永远来自日本。香港也作为中介,将日本潮流介绍给大陆——在零零年代的北京街头,穿着Evisu牛仔裤或者Bape卫衣的“潮人”总是会吸引最多目光。

从被动接纳输入,到整合消化,甚至输出自己的特色潮流文化,日本的文化资本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国际地位同步变迁。在保罗·肯尼迪将未来世界划分为“五大轴心”时,日本的潮流文化产业也逐渐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的潮流与和异国文化资本的互动

如今,尽管囿于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局限,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潮流发展相对依旧处于被动接纳时期。不过在经济得到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进入到整合吸收的新阶段/

尽管拥有被比利时殖民沉重历史,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刚果,其本土也有着独特的潮流文化——贫民窟中存在着自称为“Sapeurs(萨普尔)”的群体,他们对潮流和服装品质要求严苛,相约组织潮流聚会。

其实,“Sapeurs”群体也不过是从事着普通工作的农民,出租车司机,工人等。但着并不会埋没他们对潮流的热爱。

不过,“Sapeurs”的流行也和刚果的历史息息相关。

一战期间,大量刚果人加入法军作战,回国的士兵们带回了“作为文明标志”的西服,为刚果日后的时尚奠基;到60年代,刚果危机之后的蒙博托军政府禁止国民穿西方服饰,只能穿传统的长袍,居住在金沙萨的Sapeurs因穿西装遭到了毒打。刚果最有影响力的歌手Papa Wemba挺身而出,带头反抗政府,他不仅在表演时身穿西服,还发起了“优雅穿戴”运动,建立了一整套行为准则:一个合格的Sapeurs可以没有多少名贵的衣服,但必须衣冠整洁、懂得搭配、彬彬有礼、不酗酒不吸毒、自食其力,并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改变别人。如此扎根于这个GDP仅580亿美元的国度(刚果(金)2022年数据),“Sapeurs”群体在追去时尚的背后,也展现了该国沉重的历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像一位“Sapeur”说道,即使每天粗茶淡饭,我也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穿着合适的衣服可以滋养灵魂,给身体带来快乐。”对于完全来自异国的文化资本——西服,刚果人显然在互动过程中融入了深刻意涵。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潮流文化发展同样深厚而与其经济发展关联密切。不过,从改革开放时的全球第11位到如今的世界第二位经济大国,中国在近50年间面对作为潮流的外国文化资本时,整体已经走入了整合吸收,以及创新输出阶段。“国潮”品牌的诞生成为重要标志。

更为显著的体现,或许是最近流行的所谓“精致白领”穿搭:“今天是Gapday,穿上lululemon瑜伽裤,戴上Applewatch,搭配salomon鞋,很chill地citywalk……”尽管这样的描述中出现的全部是来自外国的消费品牌,但脑中勾勒出形象却只属于穿行于一线大城市的“精致白领”群体。或许这种“精致白领”穿搭的流行,类似以往日本对美式休闲文化的吸收,会最终经过整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风尚,最终向外输出。

毕竟,潮流领域最具特色的文化时尚似乎往往不被本国文化创造者所影响。恰如美国潮流对全世界的最大贡献是牛仔裤,日本最大的时尚品牌优衣库销售的却是美式休闲服装——日后人们回忆起最具代中国潮流时尚,或许将会和历史上的传统衣冠服饰相去甚远。

五、结论

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潮流时尚可以成为观察在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窗口。通过对一国对于异国文化资本被动接纳——整合吸收——创新输出三阶段的观察,也能分析出该国经济力量和文化影响力的发展程度。

随着全球化从昔日新自由主义主导逐渐迈入到新阶段,世界各国的潮流时尚也许会展现出“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新向度。世界范围内的潮流文化虽然会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众传媒、商业营销等媒介影响下走向同质化,但各国也会结合各自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本文化的独特风格。这样的过程,或许也将会和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力量增长息息相关。

日后,这场全球潮流文化的“盛宴”将会朝何流动?或许,来自亚非拉的新“菜肴”将为其增添色彩,增长的中心会朝着新的地区移动,向东,向南。

 

参考文献:

1.  W. David Marx: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 2015.

2.  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6):137-138.

3.  韩怀珠,韩志伟.从“底层文化资本”到“底层的文化资本”——基于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03):90-95+102.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1.0028.

4.  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06):117-123.

5.  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01):8-12.

6.  戴维·思罗斯比,潘飞.什么是文化资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1):50-55.DOI:10.15894/j.cnki.cn11-3040/a.2004.01.005.

7.  刘欣.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3(06):33-42.DOI:10.19934/j.cnki.shxyj.2003.06.004.

8.  李克建.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

9.  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      澎湃网.【牛仔裤百年进阶史:从矿工服到时尚大咖和反叛青年的心头爱】(2023-10-08).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62638

 

(作者:熊卓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