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安高新区2025规划:建设新西安南站,GDP翻番实力等同中型城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安新消息 重磅!西安高新区2025规划:建设新西安南站,GDP翻番实力等同中型城市!

重磅!西安高新区2025规划:建设新西安南站,GDP翻番实力等同中型城市!

2023-10-07 21: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月11日,《西安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重点阐明了“十四五”时期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重点任务,也是高新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西安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一、战略定位

“十四五”时期,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坚持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当好龙头、做好支柱、实现引领,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陆改革开放引领区和科技新城发展样板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在全市占比达到30%以上。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以上。

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突破3500亿元,汇集世界500强头部企业150家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2020年中国城市50强的门槛是4600亿元,高新区2025年定下4800亿元的目标,这等同于一座中型城市的经济规模。

2035年远景目标: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高科技园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建成全球性创新枢纽和产业发展高地。建成“一带一路”改革开放先行区。

三、优化总体空间布局

“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将坚持以“高新产业园区”向“科技创新城区”转变为指引,以区域协同、生态优先、城乡统筹、创新引领为空间布局思路,推进“多规合一、产城融合”,聚焦全域产业功能空间布局、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新格局构建、重大项目布局等任务,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1、构建“一心、双廊、三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 西安高新区空间结构图|

“一心”:为中央创新区,是高新区建设大西安都市区南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以科技金融和总部经济为主,以文化展演和休闲商业为辅,整合西太路和铁路南站地区的空间资源,打造丝路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成为引领大西安的创新服务中心。

“双廊”:为生态文化廊、创新服务廊。

生态文化廊,顺应大西安空间结构,自北向南串联昆明池、和迪调蓄水库、秦岭等生态节点,形成“水一城一田一山”景观序列。

创新服务廊,以唐延路、西沣路和西太路为骨架,联系未来各级城市功能中心,以科技创新、企业总部、国际商务、商贸会展及公共服务等为核心功能,通过市政改造、轨道建设、廊道梳理、复合功能植入,促进沿线产业转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三片区”:为都市创新片区、丝路科学城片区、智能制造片区。

都市创新片区,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抓手,补足城市功能短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环境品质,打造城市中心服务密集的无边界新硅坊。

丝路科学城片区,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为主线,聚焦前沿科技领域,优化研发和产业功能布局,大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和产业合作,培育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集高端服务业、基础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产业转化为主要功能的“科技+金融”全球创新活力区、丝路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智能制造与都市农业片区,承接高新区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外溢,发挥西安都市圈向西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灵沼都市农业特色小镇和集贤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2、8个功能组团

以产业功能为主导,坚持产城融合的原则,破解板块拼贴、协同发展不足、城市服务存在短板的问题,强化片区内部重点功能板块和园区板块之间的统筹联动发展。在“三片区”结构基础上继续细分出8个功能组团,形成统筹联动、产城融合的功能布局体系。

| 西安高新区功能布局体系图 |

唐延路一锦业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唐延路总部经济带、锦业路中央商务区,强化城市品质提升与功能完善。

丝路软件城,包括软件新城、鱼化片区和华为西安研究所等区域,将丝路软件城打造成为“万亿智慧产业高地、未来幸福生活家园”。

智能制造与研发组团,借助中央创新区、昆明池等重大区域发展建设机遇,加强与城市会客厅区域的融合互动发展,建设功能混合、服务优质的科技产业研发城区。

中央创新区,加快中央创新区核心区、国际社区的高品质宜居环境建设,吸纳全球科技、金融、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将其建设为放眼全球,高标准、高水平的城市客厅。

硬科技产业组团,包括西安科学城、综合保税区、长安通讯产业园、未来科技城、新能源汽车谷、君合小镇、草堂基地、三航小镇等区域,是高新区未来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的主阵地,也是产业增量拓展的主要空间。以科学城建设为重点,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前沿科技研究平台布局,打造中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以综保区、长安通讯产业园、未来科技城为主体,继续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谷、君合小镇为抓手,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秦岭国家实验室,推动草堂基地向高端研发功能转型;三航小镇结合优势学科,建设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生态文创组团,打造西安都市休闲新地标,营造独具历史文化底蕴和高科技魅力的郊野空间。

灵沼组团,包括西户高速以北的灵沼街道范围,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都市农业特色小镇。

周至集贤园,以集贤产业园为核心区域,构建三生融合的生态智慧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重点承接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功能疏解,发挥西安都市圈向西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3、“一核两翼”生产力空间布局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和5G等新兴产业,以及科技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关联性强、带动效应好的万亿级产业大平台,形成“一核两翼”的生产力空间布局。

“一核”:为中部生产力核心区,范围即丝路科学城片区。作为三次创业主战场,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综合城市服务、生态休闲功能。

“两翼”:即北部都市创新翼和西南部智能制造翼。

北部都市创新翼,以高新区现状建成区为核心,包括南三环以北的一期区域和韦斗路以北的二期区域,并联动雁塔、沣东新城等创新资源富集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软件信息服务、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以及都市休闲商业、创新创业孵化等现代服 务业和创新服务功能。

西南部智能制造翼,以集贤园为核心,辐射带动鄠邑、周至等区域,承接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外溢的产业和创新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做好产业升级和服务配套,加大研发创新和孵化培育。

四、建设丝路科创中心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成为丝路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引擎。

为此,高新区将加强“硬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相关企业、平台、项目的进展,吸引高端创新人才资源,加速金融资本聚集流通。

高能级创新要素集聚工程

|西安科学园|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大科学装置建设,谋划阿秒光源、临近空间高速目标等离子体电磁、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测试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与陕西实验室建设。申建国家大秦岭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国家植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中心。在第三代半导体、生命科学、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程。创建国家光电子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中电科西北总部暨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金属增材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工程。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推动硬科技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分中心落地,谋划集成电路中试基地、P3实验室、智能制造共享中试车间、新材料检测应用平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检测基地、电子信息创新服务综合体、高端装备服务综合体等项目。

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动海归小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人才大厦、人才房、人才公园等项目建设。

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推进丝路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建成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支持设立硬科技支行。

并继续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研发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

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工程

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西安)试点平台建设,搭建知识产权信用系统。

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工程。推动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瞪羚谷创业社区等创业载体申报国家级平台,加快嘉会坊创新创业生态综合体优化提升、科创园、独角兽基地、硬科技企业培育基地、硬科技企业社区、综合保税区标准厂房、航天星控军民融合孵化器产业园、西安传化科创中心、新物种培育中心等项目建设。

国际化平台建设工程。加快美国波士顿离岸创新中心、以色列海法离岸创新中心、瑞士苏黎世离岸创新中心、新加坡海外科技服务站、加拿大多伦多海外科技服务站、意大利米兰海外科技服务站、新通药物美国旧金山海外研发中心、诺瓦星云美国拉斯维加斯海外研发中心、中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五、构建高端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构建高端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1、做强先进制造业

按照西安对高新区“当好龙头、做好支柱”的总体要求,聚焦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到2025年,千亿级制造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200亿元,力争占全市先进制造业40%以上。

打造以半导体为核心的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光电子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打造全球光电子技术原始创新高地和光电子产业发展主阵地。

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

到2025年,汽车产值达到800亿元,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打造以智能电力和航空航天为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到2025年,智能制造产值达到350亿元,打造特色凸显、生态完备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打造以高端医疗器械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值达到350亿元。

打造以氢能源和光电材料为特色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值达到400亿元。

先进制造业重点工程

光电子制造业。重点实施三星三期项目、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二阶段项目、8英寸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中兴通讯(西安) 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诺瓦光电显示控制系统产业化研发基地项目、西安派瑞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及新型功率器件产业化项目、中科光电子建设项目、中航富士达产业基地项目,谋划先进晶圆代工、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智能终端零部件配套、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项目。

智能制造业。重点实施中交智慧交通产业园项目、西电集团产业园项目、中航电测智能测控产业园项目、高原无人运输机产业项目、晨曦航空产业基地项目,谋划新型轨道交通等项目。

汽车制造业。重点实施三星环新二期项目、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比亚迪年产20GWh动力电池项目、草堂基地新能源汽车项目,谋划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电子、高端汽车零部件、氢燃料电池等项目。

生物医药制造业。重点实施陕药集团产业园项目、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幸福药业产业园项目、巨子生物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康拓医疗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业基地项目、大勤医药生产基地项目、天承生物综合开发 建设项目、陕西天宇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谋划高端医疗器械、生物药等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重点实施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海创园半导体材料项目、华秦科技新材料园项目、荣民天众高性能航空新材料项目、高瓷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谋划氢燃料电池、氢能源商用车项目。

2、做大新兴产业

“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将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新技术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突破100家。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优势

到2025年,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00家,形成“基础支撑一关键技术一场景应用” 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提升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能级

到2025年,聚集大数据与云计算企业100家,打造“数据管理一存储计算一行业应用”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生态。

发展壮大增材制造产业

打造国内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积极构建5G产业生态

到2025年,新引进100家5G研发制造与应用创新企业,打造“5G设备—5G网络一5G应用”的5G全产业链生态。

加快培育卫星应用产业

推动“北斗+”和“+北斗”应用双向发力,打造西部卫星应用产业创新集聚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程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实施鹤鸣湖华为生态产业基地、大华西安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谋划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项目。

增材制造产业。重点实施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区项目、铂力特金属增材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基地项目,谋划增材制造核心零部件、建筑3D打印装备、生物3D打印设备等项目。

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重点实施浪潮西安产业园项目,谋划城市大数据中心、工业云平台等项目。

5G产业。重点实施天和5G通讯产业园项目、中兴科创园三期项目。

卫星应用产业。重点实施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陕西省分中心项目、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中电科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谋划北斗导航应用终端与服务项目。

3、做优生产性服务业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对先进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服务支撑作用,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

做大现代金融业

到202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5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5000亿元。

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出口突破15亿美元,规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超过300家。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产业

到2025年,聚集各类研发设计机构100家以上。

提升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

到2025年,聚集各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00家,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升级

到2025年,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

培育发展商务服务业

到2025年,聚集人力资源、会议会展服务机构超过500家、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工程

|丝路软件城|

现代金融业。重点实施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项目、金控大厦项目、绿地全球贸易港项目、丝路(西安)前海园项目,谋划成立高新区融资担保机构。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重点实施中国电科太极西安产业园项目、和利时西北总部基地项目、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项目,谋划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应用软件等项目。

研发设计产业。重点实施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南区项目、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项目、华勤通讯丝路总部项目、西安传化科创中心项目、西北中交城总部基地项目、陕西有色金属研发大厦项目,谋划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项目。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重点实施西谷微电子西安检验检测产业园项目,谋划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分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测试项目。

现代物流产业。重点实施阿里巴巴中国智能骨干网西安高新区核心节点项目、中安智能制造供应链与工业服务产业园项目、综保区能级提升系列项目,谋划新能源汽车创新谷铁路货运专线项目。

商务服务业。重点实施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项目、人才大厦项目、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秦商国际中心项目,办好全球创投峰会、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网络安全大会、西安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和全球程序员节等“四会一节”品牌活动。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重点推动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西安南站交通枢纽,构建“三横两纵” 高速体系、“四横四纵一联”快速路体系,建成统一的智能交通云体系,实现“外部交通高速化,内部交通快速化,结点交通智能化”的发展目标。

以新西安南站为抓手,引入西十、西渝等4条高铁,加快地铁8号线、12号线、15号线、16号线及有轨电车试验线项目建设。实现3小时覆盖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长安中心(新西安南站):该项目是西安市规划的四主一辅铁路枢纽的四主之一, 选址高新区CID核心区侧坡村。

西高新至天桥高速公路:该项目北起南二环路,终点位于现有京昆高速与鄠周眉高速交叉处,全长43.4公里,设计速度120km/h,双向八车道。

同时,将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计划开工建设人才保障住房项目15个,占地772.66亩,总建筑面积203.3万平方米, 总投资141.1亿元,建设人才保障住房22522套,其中,11个人才租赁住房项目,占地480.5亩,13527套;4个公租房项目,占地292.16亩,8995套,涉及软件新城4个地块、城市客厅8个地块、草堂基地1个地块、集贤园2个地块。

并将持续推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重点工程,在教育、医疗、养老、美丽乡村等方面继续优化,加大投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