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西北大学赵小刚老师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2024-07-10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北大学赵小刚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暑期学校作学术讲座 2021-07-16  兰州大学文学院

   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7月11日、12日,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小刚教授分别于逸夫文科楼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天山堂作了题为“动态视阈中的字构与字用”和“语言的变与不变”的讲座。讲座由兰州大学陈晓强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陈烁教授、兰州大学魏宏远教授、2020级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本科生、2019级及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了讲座。

   在“动态视阈中的字构与字用”的讲座中,赵小刚教授从“字构”与“字用”两个角度展示了汉字动态前进的过程。在“字构”部分,他在梳理历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两类指事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结合记事方法的演进,史前遗存的非象形性、约定性符号的考古成果,文字与语言初步结合的发展规律,指出指事构字法当在象形构字法之前,并提出“不独指事法,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法都是交替运用、动态前进的结果”。在“字用”部分,赵小刚教授认为,形声字的职能转换体现了汉字动态调整的特点。他以“怕-泊”“勝-胜”等常用汉字举例,从字符移用、字符代用、字符简用、字符活用、字符分用、字符派用六个角度对汉字的动态调整进行了深入剖析。

   陈烁教授总结发言,认为赵小刚教授带给我们的启发首先是推陈出新。他融合研究史与考古成果、文字与语言发展规律等多种方法,论证了指事法居六书之首的推论;其次,赵小刚教授将形声字的职能转换概括为汉字动态调整的特点,对大家深入学习汉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语言的变与不变”的讲座中,赵小刚教授认为,汉语表达形式与其意义的关系处于恒常的变化之中,不变才是暂时之态。他以汉语成语为中心,详细讲解了从“赤手空弮”到“赤手空拳”的形变、“不胜枚举”的音变、“不亦乐乎”的义变等示例。随后,赵小刚教授指出,不少成语的形音义变化是以误用为开端的,可以说误用是语言变化的动因之一。他详细讲解了“误用被人们认可”、“误用未被人们认可”以及“介于误用与认可之间”的三种情况。他强调,同学们在使用两可成语的过程中应持谨慎态度,不宜盲从新的使用现象。

   赵小刚教授还以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固守成语语境、语义的错误案例,通过讲解诗句、成语、常用词语的意义、用途泛化的示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语义迁转的现象。他强调:“一切都在变化中,语言中的成语在变,其他语言形式也在变!”

   陈晓强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同学们不应只从讲座中学到具体的知识,更应该思考“大家何以是大家”,要在听讲过程中认真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论证问题的治学方法。他还鼓励同学们学习赵小刚教授做学问严谨、踏实、认真的精神。魏宏远教授认为这场讲座启发了自己将常识变为学术的进一步思考,要围绕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与研究。

   赵小刚教授应邀参与到兰州大学文学院暑期学校的课堂,是古文字学方向强基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搭建强基工作平台,整合国内外教学资源,让强基计划在更高平台上行动起来的有力一步。

上一篇:西北师范大学田河教授应邀为兰州大学文学院暑期学校作学术讲座

下一篇:文学院举行兰州大学第二届模拟求职大赛获奖同学汇报与简历制作交流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