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中「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演有几个派别类型的 表演艺术中「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表演艺术中「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2024-05-08 0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体验派的美学追求就是真实,一切都是为了让演员的表演达到一种接近生活、接近下意识的真实感。任素汐的表演就是非常典型的成功的体验派的表演。

《驴得水》海报

“方法派”传承自体验派,但有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方法派允许演员替换交流对象,而体验派不允许。

举个例子,还是直男演同性恋,让他爱上一个男人。方法派允许直男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而体验派不允许。体验派要求你必须从这个同性身上找到你爱的部分。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方法派是体验派传到美国之后变化发展而来的,而在美国电影逐渐成为表演的最大舞台。在电影的拍摄中,演员不是每次都能有一个真实的交流对象,而且最真实的表演只需要一条就够了,不用反复重复。所以在电影拍摄中,演员替换交流对象有时既是必须也无伤大雅。这和舞台剧的要求不同。

“表现派”不强调从自我出发,而是强调在内心中先构建出一个“角色的形象”,强调模仿。同时表现派不提倡下意识生活在情境里,而是强调拿捏和设计。

有人说体验派就是斯坦尼,表现派就是布莱希特。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不对。布莱希特提倡的“间离”是一种演出效果,更多通过编剧和导演手段来达到,而非一种表演手段。布莱希特在他自己的演剧实践中,希望观众能间离,但仍然要求演员是体验的。国内某些表演者为了给自己的表演方法找理论依据,拉了布莱希特来当大旗而已,很多人受骗了。

至于有人说体验派是由内而外,表现派是由外而内……也是错的。体验派要求内外同时有机完成的“下意识”。而斯坦尼晚期的“形体-心理动作法”其实就是导演为了帮助演员达到下意识而带领演员进行即兴练习的方法,并非某些人顾名思义的“斯坦尼晚年从由内而外变为由外而内”。有时候我真佩服国内一些人顾名思义的能力,以及他们大胆臆想、“创新”别人既有理论的勇气。

《如果,我不是我》剧照

虽然各个派别的追求和方法之间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表演中不可能做到100%纯粹。表现派演员不可能完全不动真情实感,体验派演员也不可能完全不设计。所以“某派的演员”是说该演员认同某派的美学追求,主要使用某派的方法,而不是说他完全不使用别的方法。另外,由于国内缺少成体系的表演教学,大部分演员并不遵循某一个派别,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合适自己的表演方法。

优秀的演员往往是感性强于理性,加上他们需要综合运用各个派别的方法,所以演员自己阐述自己的表演派别,未必能说得清楚准确。比如有的演员主要使用的是表现派的方法,却说自己是斯坦尼的追随者。这样的例子很多,也造成了大众的一些误会。

我是老司机,我开过许多车,还造过车,相信我的。不要相信那些没开过车的人评车,纸上谈兵害死人。

文章来自 周申:编剧、导演 ;代表作《如果,我不是我》《驴得水》

想获取艺术、艺考相关内容及资讯,微信公众号搜索学艺特长生,或加QQ群:656578364交流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