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衡阳大火让我们反思消防体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衡阳特大火灾是哪一年 新京报:衡阳大火让我们反思消防体制

新京报:衡阳大火让我们反思消防体制

2024-06-29 0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童大焕

  震惊世人的“11・3”衡阳大火过去了,20名消防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向这些烈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们注意到此次事件中的一个细节,在商住楼倒塌之前,衡阳16辆消防车尽数赶到了现场,采取了四面突击的方式,高压水枪从各个方向喷水,楼塌之前又采取了内攻。对此,深圳一位有着8年救火经验的消防员说,假如一幢大楼按常规在三级大火中燃烧三小时才会倒塌,一旦消防队加入救火,大楼的倒塌就会加速,这时消防员往里冲就可能有危险。

  当然,现在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消防官兵的牺牲与此有关,而且国家联合调查组也认定了此次塌楼完全是意外。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借此对我们的消防体制进行反思。

  我们的消防训练机制长期以来消防训练强调的都是“体能第一,技能第二”,结果是我们不少消防官兵连《国家建筑消防规范》这样的法律法规都不清楚,该规范明确说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经火焚3小时后会遭破坏。既然钢筋混凝土房屋经烈火焚烧3小时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而大量的消防注水又会使倒塌加速。因此,我们在进行抢险时似乎可以换一种方式。

  其次是我们的消防机构管理体制。我们现在的消防官兵编制是义务兵编制,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8年军队服役制度改革以后,士兵(义务兵,法定二年)―――士官(军官预备役,一二三级每级三年)―――军官构成了一个军人的理想轨迹。在任何一级上止步不前,都可能意味着三年期满退伍或转业。也就是说,许多人还没有熟悉消防工作,就已经面临退伍或转业(他们一旦离开部队,其消防专业技能将毫无用武之地)。而接替他们的,是又一批没有任何经验和技能的新兵。而“一个消防队要用三年时间打基础,熟悉所有消防工具,要既会开车、又会使用水带、还懂得给水枪加压等。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专长与位置。此后才能做到从基础到程序,实现安全进入与安全救人。”

  现实的矛盾尖锐地摆在那里。深圳的做法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国内惟一的公务员编制职业化消防队。重心由向体能要战斗力转为向科技要战斗力。但是紧接着的问题是,这样做耗去了地方政府的大量编制和经费。

  从理论上说,消防队伍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地方,地方当然有义务为消防队伍建设出钱出力。但是消防的军队编制也有好处,那就是无可比拟的战斗力和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军人素质,这在危急关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种折衷的方案,就是“军办民助”,基本经费由国防支出,还是军队编制,但是把消防官兵打造成一种特殊的“特种部队”,实现消防官兵的长期化职业化;同时,在训练中引入“科学(技能)第一,体能第二”的新观念。这方面,在今年的抗洪救灾和抗击SARS的战役中都已经有了现成的新经验,“科学抗洪”、“科学抗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毕竟,消防官兵的生命,和我们一样重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