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和低氧血症敏感性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血液中h浓度变化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部位是 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和低氧血症敏感性的研究

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和低氧血症敏感性的研究

2024-07-15 2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Q:如何理解PaCO2对中枢的敏感性>外周?

A:先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颈动脉体含有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Ⅰ型细胞起感受起作用(考点)。窦神经(颈动脉体是窦神经,主动脉体是迷走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分支与Ⅰ型细胞形成特化接触,Ⅰ型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一定途径使细胞内Ca2+(考点)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释放。

    CO2较容易扩散进入外周化学感受器细胞,使细胞内H+浓度增加,而血液中H+则不宜进入细胞。因此,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较H+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没有明确的解剖结构(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头端和尾端),因此对其研究不够深入。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而不是CO2;但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使化学感受器周围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升高,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是深快不是深慢!!!深慢是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 ,肺通气量增加。由于脑脊液中碳酸酐酶(CA)含量很少,CO2与水的水合反应很慢,所以对CO2的通气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另外,血液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血液pH的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较弱,也较缓慢。

 

    有了上述书本知识,我们不妨大胆假设(Hypothesis):化学感受器,不管是外周感受器还是中枢感受器,本质上只有一个受体:H+受体!

    而且外周感受器的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质内;中枢感受器的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

 

    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H+进入脑脊液的能力较弱,而CO2是通过“自由扩散”的作用,所以血-脑屏障对CO2的阻碍作用“形同虚设”。

    再根据九版生理学P173数据:

去除外周感受器的作用之后,CO2引起的通气反应仅下降20%左右;动脉血PaCO2只需升高2mmHg就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出现通气增强的反应。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需动脉血PCO2升高10mmHg

    可见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2引起的呼吸调节中起主要作用(但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敏感性产生适应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详见后文)

    而CO2进入脑脊液后,在CA的作用下,最终解离出H+。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脑脊液,中枢的H+受体敏感度>外周的

    因此,H+的效应在脑脊液:中枢>外周

    所以,在整体上看,对PaCO2的敏感性:中枢>外周

    但是在动脉血中,H+的效应:外周>中枢(因为最先刺激外周感受器)

PS.无论如何有一点需要明确:感受器细胞不可能存在CO2受体!!!!!

CO2较容易扩散进入外周化学感受器细胞,可以快速使细胞内H+浓度增加,而血液中H+则不易进入细胞。因此,对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说,刺激作用 PaCO2>H+。

Q:如何理解COPD患者只可以低流量吸氧

A:   C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效应是极小的(只占CO2刺激全身作用的20%),同时也小于PaO2的效应。

        因此,在长期缺氧状态下,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产生适应,此时主要靠低PaO2对颈动脉体的刺激维持呼吸,而非PaCO2

        所以在COPD患者,不可高流量给氧。

拓展

Q: 为什么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变深变慢,库斯莫尔呼吸是快而深?

A: 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变深变慢,是由于血液中氢离子增加,反射性的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兴奋,深慢呼吸,促进酸性物质排出。这是代偿功能健全的时段,酸中毒短时间内既可以纠正。

而KUSSMAUL呼吸的快而深,属于重症病例,大部分感到疲乏。软弱,嗜睡,重者烦躁不安等,这是失代偿开始时段的表现,因此呼吸深而快。较前属于重症,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时。 

(转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32056932.html,有删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