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M代工企业倍加洁收购品牌商薇美姿,能否碰撞出火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薇美姿公司 ODM代工企业倍加洁收购品牌商薇美姿,能否碰撞出火花?

ODM代工企业倍加洁收购品牌商薇美姿,能否碰撞出火花?

#ODM代工企业倍加洁收购品牌商薇美姿,能否碰撞出火花?|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1953期文章

新消费导读

前方之路,并不平坦。

作者:fong

编辑:竺天

审核:Single、ZZ

来源:新消费智库

近年来,随着“口腔健康”成为火热赛道,不少资本故事围绕着牙刷、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日常用品上演。

2月3日,倍加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薇美姿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共计16.4967%的股权,交易价格47,114.69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持有薇美姿32.165%的股份,或将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图片来源:薇美姿官网

今年的第一笔股权收购案,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牙刷第一股”倍加洁和“新势力”品牌薇美姿上。

“行业第四”薇美姿

创始于2006年的薇美姿,曾经冲击上市,憧憬着成为“国货牙刷第一股”,也曾遭遇被郑渊洁公开维权的尴尬事件。

2016年,薇美姿曾将与旗下品牌“舒客”同音的“舒克”注册成了防御性商标。2019年,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对此发起公开的维权。这一侵权事件以薇美姿落败、商标被宣告无效告终。

2006年,王梓权和曹瑞安瞄准了牙膏这一品类,创建了薇美姿,并通过差异化的方式脱颖而出,成功地脱离了宝洁和其他国产品牌的竞争。他们的产品在包装方面与传统国货有所不同,营销方式则模仿大牌,投入资金较多,主要集中于KA渠道。因此,他们可以被视为国际日化品牌在本地市场的第一代学徒。

现在的薇美姿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业务是提供一站式口腔护理服务,舒客(Saky)和舒客宝贝(Saky Kids)是公司旗下的两大品牌。从牙膏起步,薇美姿已经布局了口腔护理全线产品,包括漱口水、电动牙刷、口腔喷雾、牙贴、冲牙器等。

图片来源:薇美姿官网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薇美姿的营业收入呈现上扬趋势,分别实现了16.62亿、16.16亿和18.13亿的收入,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49.4万元、2.11亿元和-4.46亿(经调整后为1.9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薇美姿未经审计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和1.07亿。

众所周知,消费者在选购牙刷和牙膏这类日常快消品时,其消费决策往往依赖于过往的购物习惯和品牌效应。因此,我国的口腔护理行业集中度很高。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我国口腔护理行业前四大品牌分别是高露洁、云南白药、宝洁和薇美姿,分别占据19.9%、11.6%、11.6%、8.7%的市场份额。

与成立于1806年的美国品牌高露洁、前身创立于1971年的云南白药和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宝洁相比,薇美姿显然可以被称为“国产新势力”品牌。

在许多细分市场,薇美姿已然成为龙头,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在儿童口腔护理市场、美白牙膏市场中,薇美姿都已是行业前列,分别占据了20%和11.3%的市场份额。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电动口腔护理赛道上,薇美姿也以4.3%的市场份额名列第四。

快速成长的薇美姿,也成功地吸引了不少资本入场。2014年,薇美姿获得了君联资本A轮融资。2016年,薇美姿获得了兰馨亚洲投资基金和钟鼎创投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而倍加洁此前就对薇美姿青眼有加。2021年,倍加洁就通过两只基金间接持有薇美姿15.6683%的股份。

资本加持之下,薇美姿无疑是一支稳健成长的潜力股。去年年初,薇美姿拟赴港股上市。可惜的是,随着上市失败,一路顺风顺水的薇美姿,也不得不承受来自资本市场的质疑。

研发费率不足2%,薇美姿上市失败

2022年2月8日,薇美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和法国巴黎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不过,直至港交所招股书有效期结束,薇美姿仍未通过聆讯,上市失败。

尽管薇美姿成功地在一众老牌和国际品牌中冲出一条血路,但“行业老四”仍然与其他龙头有着不可轻易逾越的距离。

图片来源:舒克官方微博

薇美姿旗下品牌舒客主要定位在中低端市场。以电动牙刷为例,在淘宝上,舒客最为畅销的几款电动牙刷,价格区间位于100元至200元之间。舒客官方旗舰店中,产品价格分布在十几元至五百元之中,大体上瞄准了大学生、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群体。

在一百多元的价格带上,舒客的产品胜在性价比高,但是却不具备十足的竞争壁垒和核心竞争力。尽管舒客通过精细化营销和线上渠道布局,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飞利浦、小米等“科技”属性更为突出的品牌仍然占据电动牙刷市场的主流。

同时,成也营销,败也营销。舒客重营销的策略,也使得其招来“骂名”。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前三季度,薇美姿销售费用率分别是44.2%、39.1%、41.3%,而云南白药同期销售费用率分别是14.01%、11.59%、10.14%。

舒客对营销的偏重,意味着对研发的忽视。招股书显示,薇美姿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放在研发开支的支出仅为0.25亿元、0.27亿元和0.12亿元,研发费率不足2%。薇美姿的研发人数占比也不足4%,据传研发人数为25人。此外,薇美姿的112项专利中,52项专利为外观设计专利。2022年,云南白药的研发费用则达到了1.29亿元。

同时,为了削减成本,薇美姿采用OEM代工模式。代工模式与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导致薇美姿难以有效地筛查和控制产品质量,带来了不少产品质量问题。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消费者的投诉涉及舒客电动牙刷的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以及售后等方面。薇美姿旗下包括电动牙刷、冲牙器、牙膏在内的多款产品,也曾被有关部门检出标志和说明不合格、产品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图片来源:薇美姿官网

目前,口腔护理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口腔护理市场零售额达到884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522亿元。

但是,行业大环境欣欣向荣,并不意味着薇美姿可以继续乘风破浪。要给出能让消费者真正信赖的“口腔护理解决方案”,薇美姿不能仅在产品外观和营销上下功夫。科技实力和产品实力才是支撑薇美姿在长期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核心。

4.7亿,倍加洁或将成为薇美姿的最大股东

通过2021年和2023年的两次“出手”,倍加洁或将成为薇美姿的最大股东,而联想旗下的君联资本则将彻底撤出。此次“联姻”,对于倍加洁和薇美姿而言,都将是一次互相成就的共赢。倍加洁收购薇美姿的公告一经发布后,也给倍加洁的股价带来了提升。

图片来源:倍加洁官网

倍加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成立于1997年的扬州明星牙刷有限公司整体改制而设立的股份公司。2018年3月2日,倍加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倍加洁的发展史,体现了ODM代工企业的典型发展轨迹。倍加洁依靠给品牌商做代工起家,并以口腔护理为基础逐步拓展产品线,从牙刷产品拓展到包含牙膏、牙线签、漱口水、电动牙刷等产品,同时涉及湿巾等一次性卫生用品。

但是,代工企业总是会面临“天花板”的局限。随着倍加洁在代工领域市场份额的提升,企业的营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2022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41.72%营收来自牙刷业务,34.30%营收来自湿巾业务。与此同时,代工模式下,倍加洁的毛利水平并不理想,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仅为22.46%,净利率5.70%。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倍加洁将目光投向了自主品牌。近两年,倍加洁将打造自主品牌视为了重点战略。根据倍加洁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倍加洁的自主品牌打造主要有两个发力点,即通过社媒矩阵营销实现用户裂变,同时辅以明星代言人的引流效应,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

但是,当下口腔护理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下,消费者心智已经被充分占据,新品牌的崛起异常困难。根据倍加洁招股书,2015—2017年公司国内自主品牌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是15.38%、12.92%、11.79%。近几年,公司公告并未披露其自主品牌实际销售情况。可以预计,倍加洁的自主品牌之路并不顺利。

图片来源:倍加洁官网

自此次收购公告发布以来,倍加洁的股价于2月3日上午涨停,报22.51元,创下自去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这表明资本市场将倍加洁和薇美姿的合作视为利好消息。

倍加洁此次的收购将借助薇美姿在市场份额和营销能力方面的优势,增强自主品牌的实力,并有望促进倍加洁牙刷业务的快速扩张。同时,这次收购对于在供应链方面存在短板的薇美姿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倍加洁的加入有助于降低薇美姿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其产品质量。

倍加洁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购薇美姿符合倍加洁“口腔大健康+”的战略发展方向, 符合“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并购”的发展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倍加洁在中国口腔护理领域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同时有助于补齐倍加洁在品牌等方面的短板。

前方之路,并不平坦

在风起云涌的口腔护理赛道上,强强联手也并不意味着倍加洁和薇美姿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虽然上市失败的薇美姿已经冲到了行业老四的位置,但在当下新品牌层出不穷的时代,其品牌价值是否具备长期性、市场地位是否稳固,仍然是未知之数。

薇美姿的主体客群是年轻消费者,而年轻人本来就对尝试和体验其他品牌保持着开放态度。随着新品牌崛起,薇美姿的消费者能否保持粘性和忠诚度,将对薇美姿的品牌价值构成考验。

现在的消费者愈加重视口腔护理和口腔健康,牙膏和牙刷不再能够满足消费者精细化的护理需求。漱口水、冲牙器这些产品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痛点,有助于解决口腔护理的焦虑感。

图片来源:倍加洁官网

京东发布的《口腔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相较于传统品类和基础品类,近年来大火的便携冲牙器、漱口水等产品增长更快;同时,随着新消费成为趋势,消费者也越来越倾向于尝试新概念产品。

从资本角度来看,漱口水、冲牙器这些产品日常使用频率高、消费客群年轻化,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口腔护理赛道上有大批品牌获得资本青睐。

2021年上半年,口腔护理赛道融资事件频繁,20家左右的公司获得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其中,“参半”仅仅在2021年就完成了六次融资,七月份的一次B轮融资就为参半带来了4亿元的资本。除了参半,BOP、冰泉、牙博士、清汁科研等大批新势力品牌也声势浩大地席卷消费市场。

新品牌的崛起,对市场上的所有品牌都是一次考验。有些品牌,比如高露洁、宝洁,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壁垒,积累了高粘性的用户客群,这是新品牌很难与之较量的。而诸如舒客、usmile等由营销催化的品牌,尽管入局时间早,且建立起了自有阵地,但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长久的品牌价值。

在这个市场上,营销是最不稀缺的,新品牌也如长江后浪一般快速更新迭代。依靠营销起家的薇美姿,是否真正具备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品牌价值?年轻消费者又能否提供稳定的客群价值?这些疑问,都将为倍加洁和薇美姿的品牌“联姻”披上更多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件:

【1】《倍加洁:倍加洁关于收购薇美姿16.4967%股权的补充公告》,倍加洁,2023年2月6日

【2】《倍加洁“蛇吞”薇美姿,拿下“舒克”是不是值得?》,深水财经社,2023年2月6日

【3】《薇美姿上市,最后的突围方式?》,新熵,2022年3月18日

【4】《市场降温、产品质量存疑,薇美姿的上市路难走》,于见专栏,2022年7月6日

【5】《股价连番上涨,倍加洁抱团薇美姿能取暖吗》,北京商报,2023年2月9日

【6】《倍加洁收购“舒克”母公司薇美姿,ODM制造商与品牌商联合,股价大涨是否合理?》,金融界,2023年2月9日

【7】《倍加洁拟收购舒克牙膏母公司薇美姿16.5%股权,后者赴港上市招股书已失效》,蓝鲸财经,2023年2月4日

【8】《倍加洁将成为舒克母公司第一大股东!》,青眼号外,2023年2月9日

【9】《薇美姿冲击“国货牙膏第一股”,占领洗漱台夜奔口腔大健康》,松果投研,2022年2月10日

【10】《一支牙膏卖31.8元,薇美姿冲刺港股“国货牙膏第一股”》,IPO日报国际金融报,2022年2月18日

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