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机长晚年成清洁工,功勋隐藏半个世纪: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蒋道平是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空军机长晚年成清洁工,功勋隐藏半个世纪: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空军机长晚年成清洁工,功勋隐藏半个世纪: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2023-08-05 1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空军机长晚年成清洁工,功勋隐藏半个世纪:曾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在上海同济大学曾有这么一幅“特别”的风景:由一位老人带头的“清洁队伍”在大学里的宿舍楼之间穿梭着。

原来这十几位退休老人都曾是军人,他们一起负责11幢学生宿舍楼的卫生清理,而牵头的这位老同志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扫帚大叔”。

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按时“上班”,督促勤务人员搞好学生宿舍卫生。看到宿舍大楼有不干净的地方,就亲自动手打扫;发现个别违章用电的,就耐心劝阻;少数学生有思想波动,他协助老师做思想工作,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

得益于扫帚大叔和他十几位同志的“尽忠职守”,两年后同济大学学生宿舍的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改善,同济大学还被上海市高教局评为卫生文明先进单位。

看起来,这本是一种平常事情,可是,他的这一行为不但在同济大学学生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就连上海的大小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一时间他成了新闻热点人物。

蒋道平

可是一个普通的“临时工”,怎么会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反响?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位“扫帚大叔”曾是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飞行员、空军某部原副军长蒋道平。

蒋道平身为空军英雄,因战绩优秀八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可是从抗美援朝结束到上个世纪末,他的功绩将近半个世纪无人知晓,甚至到最后成为了一名默默无闻的“扫地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英雄的菜鸟期

空军部长和“清洁工”给人带来的反差很大,谁也想不到整天在宿舍楼里转悠检查卫生的大爷,竟在战争时曾开着飞机在朝鲜上空开火,利索的击落敌机。

任别人如何猜测,蒋道平可从没觉得自己当清洁工有什么不妥,甚至还乐在其中。

蒋道平是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人,1930年5月14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十六岁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二年就顺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他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杭州等战役及浙江剿匪,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

那个时候努力的人总会有回报,蒋道平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务,可谓是实打实的一步一个台阶,从低到高从小到大。

1952年的时候蒋道平才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别看他现在功勋卓著,其他蒋道平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刚开飞机时也是个菜鸟。

当时抗美援朝的第一阶段作战已经完成,停战谈判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但美国一直在停战条件上“胡搅蛮缠”,企图拖延时间,我国意识到,战争并没有结束。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空军进行第二番作战,也就是空军抗美援朝史上有名地“加打一番”。

虽然我国空军在这一年多的战火洗礼里经历了千锤百炼,也取得了显著战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像蒋道平这样初出茅庐的新飞行员被紧急调往前线。

此前蒋道平在锦州航校有10个月的学习经验,在螺旋桨飞机上由教练带飞了50多个小时。毕业后紧接着就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空军第21师,学习飞米格-9战斗机。

此时蒋道平只有19个小时的单飞经验。

米格-9是一种并不成熟的试验性产品,因为它是二战后前苏联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中国一开始从前苏联进口的就是这种型号。

但是要跟朝鲜上空的美国飞机匹敌,米格-9还不够格,只能在后方作为高级教练机使用。在前线进行空战的都是前苏联为中国提供的米格-15,共有375架。

1952年6月,为了补充参与抗美援朝的空军人员,空21师中队长以下的飞行员全部被调出。蒋道平被调配到空15师45团一大队二中队,随后进驻辽宁凤凰城机场,正式开始入朝作战。

这一帮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此时还在基础训练科目上严重缺乏知识,但已经没有时间慢慢学习了,他们必须在与美国空军正面厮杀中快速积攒经验。

从前只学过米格-9的蒋道平开上了最先进的米格-15。了解新事物自然要有一个学习适应期,但留给他的时间只够学会起飞和降落,空中的特技动作乃至最基本的编队要领,只能靠自己在空战中去摸索了。

当时蒋道平刚接触新机,以为自己什么都不会惴惴不安,但其实能很快掌握米格-15起飞、降落的新飞行员已经是相当优秀的了。

这种飞机的速度快,起落架是前三点式,也就是一个起落架在前,两个在后,落地时很不稳定,容易弹跳,操作难度与新飞行员习惯的螺旋桨式教练机不可同日而语。学飞米格-15过程中的事故并不少见,甚至出现过一个飞行员摔掉3架战机的情况。

蒋道平对起飞、降落没什么问题,他的难题是飞不好编队,并且这个难题蒋道平很长时间都没克服,反反复复出现多次,以至于多年后在抗美援朝的聚会上,老战友们还会拿这个事打趣他。

战争结束后,蒋道平也曾在媒体访谈中回忆过他的“菜鸟”经历。

当时他第一次跟随队伍在空中实战,远处敌机出现,中队长李世英一声令下:“准备攻击!”随后一个剧烈侧转,带队进入攻击位置。

蒋道平自以为是随着编队一同动作的,但是此时出了个大乌龙,等他飞稳,别说敌机,连自己的长机都找不到了。

他的长机宋义春也立刻发现蒋道平掉队了,在无线电中向他呼喊:“我来向你编队!”可是宋义春此时已经在和敌机缠斗,根本无法在空战中脱身。

在空战中落单是非常危险的状况,必须尽快脱离作战空域返航。手足无措的蒋道平只能驾着飞机一个人返回了机场。

着陆后,蒋道平又是悔恨又是自责,因为自己的失误,连累长机宋义春陷入危险。紧张的空战结束后,飞机们都开始返航,但指挥所多次呼叫宋义春,却一直没有回音。

为此蒋道平一直没有走出机舱,年仅22岁的小伙子在里面偷偷抹眼泪。直到无线电中终于传来宋义春“我在上空”的回话,才让蒋道平和众人都放下心来。

2.第一次击落敌机

1953年1月22日,空15师的16架战斗机完成一次巡航任务,蒋道平所在的中队,在机场上空盘旋,掩护团里其他12架飞机先行着陆。

前面飞机着陆以后,空联司即命令最后一个中队着陆,就在蒋道平操纵飞机缓缓地降到700米,正准备进入着陆航线时,无线电里却传来指挥员的紧急呼叫:“机场上空发现美军飞机!”

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始终掌握着的制空权,就是凭借着战机数量和飞行员素质的优势。然而此时机场上空只剩蒋道平一架中国战斗机还在盘旋,这仅剩的一个飞行员还是刚驾驶新机不久的新人。

蒋道平还没来得及慌张,就感到机身一震——他的飞机被美军击伤了!说时迟那时快,蒋道平猛拉操纵杆,脚用力踩下方向舵,飞机急速上升侧滑——这是一个违反操作规程的危险动作,是老飞行员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摆脱“秘籍”。

蒋道平虽是新人,但好在这一手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就在他蹬舵把飞机拉起来的一瞬间,“唰”的一声,一架F-86战斗机猛地冲到前面去了。

蒋道平回忆这件事时说道:“我一看这个飞机,喷的是花颜色,离我很近,那个飞行员戴着头盔,还回过头来看我,他显得有些胆怯。这时,我俩就像编队一样,忘了向敌机开炮。好像有人提醒似的,你怎么不开炮?”

瞬间回神的蒋道平立刻把机头对准敌机,瞄准后按下炮钮,当时三炮齐发,眨眼那架飞机就翻身冒着浓烟落下去了。

蒋道平后来和人谈第一次击落敌机的感受:“第一次打下这架飞机,我没有多大的体会,要问我有什么经验,就是突然之间我被敌人攻击了,我处于劣势,敌人是处于优势,当时谁犹豫谁挨打,那就是一瞬间的事。”

除了这样“孤胆英雄”式的作为,蒋道平还是战友们口中的“福将”——运气似乎很眷顾这位飞不好编队的“菜鸟”。

在同年1月31日的一次空战中,蒋道平是飞机中的最后一架,一面跟长机编队,一面监视敌人,由于注意力分配欠妥,蒋道平又一次掉队了。正想发力追赶自己的编队,没想到在途中遇到了一架同样掉了队的美军飞机。

神奇的是那位美军飞行员并没有发起攻击,可能是根本没分清敌我,还摇晃着翅膀示意蒋道平一同编队。

那这明晃晃地“捡漏”机会肯定不能错过啊。蒋道平立刻老实不客气地贴了过去,他收油门,放减速板,使敌机冲前,即刻瞄准开炮,三次开炮,才将敌机打了个空中开花。

蒋道平回忆说,那时他飞行技术应该说是比较差的,能击落敌机靠的是过硬的射击技术。

菜鸟当然不可能一直是菜鸟,到1953年3月的时候,蒋道平已经击落、击伤了4架敌机,战绩见长,但原本的编队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是时不时的掉队。

所以后来空15师把蒋道平送到了沈阳的军用机场,跟着抗美援朝空战战绩最好的空3师教官“补课”。

左王海右张滋

空3师的领航主任张滋是第一批参加对美空战的飞行员,经验丰富,但听说新来的学生的战绩后还是吃了一惊,继而亲自带着蒋道平飞了一圈。

着陆后,张滋对蒋道平说:“这还有啥学的,你完全能单飞了,回去吧。”于是蒋道平只是进行了个“沈阳空中一日游”,当天去当天就驾机又回到中队了。

3.偶然的“普通战绩”

1953年4月12日7时35分,在团长樊玉祥率领下的12架战斗机编队,正按空联司令部的命令飞向龟城、清川江地区上空,其作战任务是保护水丰发电站和鸭绿江大桥。

按照地面指挥所指示的航向、高度,编队飞到龟城附近上空以后,蒋道平搜索敌情时没有注意到编队转弯,转眼一看自己又成了单机。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掉队了,蒋道平有些懊恼。也就是在这个瞬间,他发现一个敌机大机群正迎面而来。他发现敌机从南向北编成纵队,每批4架,总数有三十多架,一批接着一批向北飞去。

幸好蒋道平此时和敌机不在同一高度,正好还有些薄云作掩护,幸运的没被发现。不过即使不幸被发现了,估摸着也不会跟蒋道平这样的单机纠缠,这样的大机群出现,显然是有其他的重大战斗任务。

蒋道平左转弯插进去,咬住两架敌机,由于离敌机偏远没有被发现,跟在敌机机群后面,等候着狩猎的机会。

蒋道平回忆起这件事时说过,当时自己的飞行技术差,打下敌机全凭射击技术过硬。但明眼人都能听出来话里的谦虚成分。

空战不比陆战,攻击受的限制更多,比起单机,团队配合十分重要。所以蒋道平一个单机面对三十多架敌机还敢发起攻击,足以说明他的胆量。而后来的战绩也表明了蒋道平此举并非鲁莽行事,而是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蒋道平想,你向北飞,早晚会转弯。他就等着那个时刻,切半径过去,半路截杀。果然不出所料,在视线所及之处,最后两架敌机开始转弯。蒋道平压下机头,猛冲过去。

距离被很快拉近,蒋道平迅速用瞄准光环套住了后边的敌僚机。射击距离进入800米时,他狠狠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可惜这几炮并未击中,那架僚机做了一个机动规避动作,想要逃走。蒋道平自然不能放过他,赶紧又套住敌方长机,在距离600米处三炮齐发、连续开炮,直到终于击中这架F-86。

蒋道平瞄了一眼时间航空时钟,此时正是7时55分,地点在朝鲜龟城的上空。

被击中的那架敌机冒着滚滚黑烟,歪歪斜斜的飞向黄海海面。隐隐约约看到上面的飞行员在飞机落海之前跳了伞。

蒋道平只有单机一架,也不恋战,击落敌机之后马上拉起,蹿升至万米高空,随即返航。

每一架战斗机机炮都有一台同轴同步的照相机。在机炮开火的同时,照相机就开始连续拍照,以此来记录炮弹击中敌机或者敌机凌空开花的画面。

照相机毕竟只是拍照,高速运动和高速开火并不一定都能正好捕捉到,更遑论飞机上的飞行员。所以蒋道平此次击落的飞机,只是被当成一次单纯的击落战果记载下来,为他增加了一个击落数。

此时蒋道平已经击落了五架敌机,晋身王牌飞行员之列。正沉浸在兴奋中的他还不知道,这一次的“普通战绩”,将会在半个世纪后让他闻名天下。

4.美方自己说漏嘴引发的“追根究底”

1957年,美国的空军上校詹姆斯·T·史蒂华撰写了一本书——《空中威力—朝鲜战争中的决定力量》,在书中吹嘘美国空军的救援行动是如何迅速高效。

书里提到当年联合国军的战斗飞机在遇到困难时通常是飞向黄海,以取得救护机的救援。朝鲜战争中的美军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上尉,从被击中的F-86飞机跳伞后,仅用六分钟,就被直升机拉上去救援带走了。

约瑟夫·麦克康奈尔曾在朝鲜战争中创下击落米格-15喷气战斗机16架的记录,被美国空军确认为“三料首席王牌飞行员”,号称“米格杀手”。

知名度高的人自然更容易被注意到,此后,美国出版的许多有关朝鲜空战的书和故事片,都把营救麦克康奈尔当作范例来炫耀,大肆宣扬美国的救援能力。

麦克康奈尔

然而这样的吹嘘却不小心揭穿了美国隐藏多年的事实,暴露了麦克康奈尔曾被击落的事实真相。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国空军第八研究所副所长秦长庚和沈自力、邵福瑞两位教授,在筹建抗美援朝空军馆整理抗美援朝史料时,意外发现蒋道平的战绩和麦克康奈尔的“被救援”事件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

虽然很兴奋,但教授们基于对战绩核实的严谨态度,还是对这两件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比对。

美方自己大肆宣传过麦克康奈尔的黄海救援,这在调查上还帮我国省了不少事。对于调查,蒋道平本人却毫不知情。

虽然功勋卓著,但战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蒋道平晚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身体状况的下降使蒋道平53岁时就选择了退休。

左三为蒋道平

蒋道平的家和同济大学离得很近,因此他时常就会来到学校散步。清闲的退休生活当然不能让这位曾经的英雄满足。蒋道平后来直接向学校申请,想要去寝室楼内打扫卫生。

所以在研究所教授们细致调查的时候,蒋道平正兢兢业业地打扫教学楼。完全没想过自己曾经的一项普通功绩,会“重见天日”,震惊世人。

2001年10月29日,经过严谨调查,空军司令部最后以公函的形式,确认蒋道平曾击落麦克康奈尔,战功尘封48年后终于辉耀彪炳。

原本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蒋道平就已经是特等功臣了,还被授予空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8年7月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章;八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收到这封迟来的嘉奖函之前,蒋道平已经是战功赫赫。在这项功绩大白于天下之后,蒋道平又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在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可以说,当年蒋道平这一“意料之外”的战绩又为志愿军空军的史册载入了精彩的一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