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葬礼进行曲视频 故事

故事

2023-11-12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故事|肖邦受骷髅启发所作的《葬礼进行曲》,揭开了他自己的葬礼

受骷髅启发而创作?

《葬礼进行曲》?

别害怕,我要讲的并不是恐怖故事,而是关于肖邦创作的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肖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肖邦脸色苍白,目光凝滞,裹着一条被单,紧靠着骷髅坐下。突然,画室沉寂的空气被宽广、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所打破,原来他在钢琴上创作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后来成为《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1849年10月30日,在巴黎圣玛大肋纳教堂举行的肖邦葬礼上,法国作曲家雷贝尔特地把这首葬礼进行曲改编为管弦乐曲,作为葬礼的前奏。另一首伴随着他下葬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

当然,《葬礼进行曲》不止有一首,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另外两首——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另一首葬礼进行曲是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该乐章通常被认为是“英雄之死”,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着英雄的棺柩”。这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所透露出的庄重、哀伤,又充满美感和独特的感情张力,由简单主题发展出多种变化,是贝多芬成熟风格的代表。

李桐树《葬礼进行曲》

管乐合奏《葬礼进行曲》,1947年由作曲家李桐树创作完成,自创作以来至今一直被国家定为国家正式仪式用曲。当年的葬礼上,由于没有专用的哀乐,只能播放或演奏肖邦版的《葬礼进行曲》。这让李桐树感觉到很不安心,毕竟中国人总要用自己的礼仪用曲。至今这首曲子仍然与哀乐一起,在各种葬礼场合播放。

除此之外,在中国,关于《哀乐》,有三种说法——

集体创作《哀乐》

1936年,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缔造者——刘志丹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以“人民艺术家”马可同志为主的延安音乐工作者们搜集素材,最后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以马可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这一说法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刘炽等人改编《哀乐》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丧葬仪式上的《哀乐》,是刘炽等人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吹奏的《风风岭》演化而来,乐曲在1949年9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阅,被正式批准为典礼用乐曲。1942年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音乐工作者刘炽、张鲁等随河防将士访问团到米脂采风,听到唢呐艺人常文青演奏的《粉红莲》蜜意悲壮,特别动人。刘炽等人遵照这首唢呐曲作了改编,由多种民乐演奏,在成吉思汗安陵仪式和迎送刘志丹灵榇仪式上作为哀乐,这便成了《哀乐》的雏形。1956年,刘炽在影戏《上甘岭》音乐创作中,再一次将它加工成为双管管弦乐队加大锣的追悼音乐,成为了我国丧礼上通用的哀乐。

展开全文

罗浪改编《哀乐》

还有一种说法是,《哀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调改编而成的。《哀乐》是他影响最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据罗浪说,看到死难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搏斗的姿态,他觉得哀乐不仅仅是哀悼,还应该表达缅怀并牢记英雄丰功伟绩的情感,所以创作时他在降E小调的基础上,于全曲最强音处采用临时转大调手法,使曲调在呜咽、悲哭之后又激昂而坚决。

9月24日,古典乐坛炙手可热的90后钢琴天才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将带来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宽广、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回荡在演奏大厅里的美妙感受,期待与您一同分享!

© Dario Acosta / DG photos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文字摘自“百度百科”、《葬礼进行曲》。)

肖邦:《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变奏曲,作品2

肖邦: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