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中的“太阳”为什么是“白”的而不是“红”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落日黄昏是什么颜色 “白日依山尽”中的“太阳”为什么是“白”的而不是“红”的?

“白日依山尽”中的“太阳”为什么是“白”的而不是“红”的?

2024-07-05 2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随着中文在国际上的逐渐流行,这首五言绝句也受到了一些爱好中文的外国友人的热捧。它气势壮大,场景开阔,借观景来喻理,语言浅显易懂且高度概括,读之如临其景如临其地,真不愧是五言绝句中的经典诗作。

然而关于这首诗,有一天,我的一个韩国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是”白日依山尽“,而不是”红日依山尽“了?太阳明明是“红”的呀?怎么会是”白“的呢?一时间,我愣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故作高深的告诉她:这是中国古诗的意境问题,一句两句说不清。

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人似乎都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过。因为我们心里并没有觉得这是个问题。在中国人眼中,太阳究竟是红的还是白的,并不重要。重要得是这首诗写得好不好,读起来够不够悦耳,能不能让人有一种美的心理感受。

换言之,中国人作诗历来讲究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押韵,为了营造一种唯美的意境,很多诗词里的景色是虚的,并不是眼前真实所见之物,不能以字面意思来理解。那么,这首《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也是虚景吗?它到底是”红“的还是”白“的呢?

那什么是虚景呢?就是诗词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或者为了营造某种氛围,作者会有意地选用一些并没有在眼前真实存在的景物或物象。这些景物只是一种泛指。比如在中国古代很多的边塞诗中,”玉门关“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很多诗人吟诵的对象,可是诗人在应用它的时候,不一定就是真的在玉门关或就是指玉门关,而是将玉门关当成边塞的泛称。

再比如,在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中:作者望云思友,见月怀人,但实际上作者可能并没有真的在看月亮和白云;在李煜的《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中,作者并没有说主人公的丈夫真的在”鸡塞“从军,而只是一种边塞的泛指。其他如形容女子容貌的”秋水,春山“等都不能以字面意思来理解。

联系到这首《登鹳雀楼》以及王之涣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应该是实景,也就是说诗中所写的景色是作者登高望远时的真实所见,是一种实境描写。那么,根据诗句意思,作者此时看到的”太阳“应该是即将落山的夕阳。而夕阳一般都是”红色“的,而且颜色绚烂壮丽。作者怎么会用一个单调的”白“来形容如此美丽的夕阳呢?

关于”夕阳“ 的美丽和绚烂,我们可以通过几首诗句来暂做一观,例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在这些诗句中,夕阳的颜色都是红的,而且美丽壮观灿烂无比。

为什么”王之涣“眼中的”夕阳“会是”白”的了?这要从“日”作为词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讲起。作为与地球息息相关的一个星体,太阳在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屡屡被人们提到。在先秦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太阳”还没有颜色,简称为“日”。例如《诗经》中“日居月诸,照临下土。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等等,几乎都以”日“来称太阳,既不说”白日“,也不说”夕阳“。

那么,”白日“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大约是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开始出现的。例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作为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深影响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审美风向 。其后,建安诗坛和魏晋南北朝的诗坛上,“白日”便开始大量出现了。

例如曹植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阮籍的“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陶渊明的“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鲍照的“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谢眺的“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左思的”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等等。

在这些诗句中,”白日”全都是指夕阳,也就是落日。可是,在人们的视觉感受中,落日应该是暖色调的。至于是什么暖色调的,因为地域的原因,可能有的地方会感觉是橙色的,有些地方会感觉是红色的。但肯定不是白色的。

可是,为什么汉末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本来没有颜色的太阳忽然就有了颜色,还是白色的呢?一,这与人的感觉有关。《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开始出现时,正是东汉末年。此时,各地的军阀割据势力连年纷争不断,处处民不聊生。很多人被迫离开家乡,漂泊无依。于是一些文人便开始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动荡社会的不满和对人们悲惨生活的同情。

那么,当人们奔波了一天,等到夕阳要落山的时候,日色是一天中最淡的时候,心情是一田中最劳累和最伤感的时候,那么人们眼中看到的景物自然就也就带上作者自己的心情:暗淡无光,凄凄惨惨。如此,“太阳”就变成了单调无光的白色,更加映衬着主人公当时的悲凉心境。作者之所以用“白日”不过是想营造一种感伤惨淡凄凉的氛围。在这种情形下,还有什么词比“白”更能描述作者当时的心情呢?

二,在诗歌中,一些意像会在文人心中形成一种习惯被保留下来。也就是说,从《古诗十九首》后,只要提到落日,提到游子,提到心情惨淡,提到漂泊异乡,不管是红色的太阳还是橙色的太阳,“落日”一律都成了”白色的太阳“。没有为什么,只是一种习惯,或者就是一种文人的喜好。从《古诗十九首》开始,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朝,“白日”作为一个文学词语被保留并继承了下来。

三,唐诗中出现的“白日”是受汉魏风骨的影响。汉魏风骨历来受到文人大家的高度赞赏和推崇。它的精神信仰,它的审美标准,它的文学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及其作品。而唐朝诗人尤其崇尚魏晋风骨中关于诗歌的审美标准,继承了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用”白日“来指落日。

总之,”白日依山尽“中的太阳究竟是白色的还是红色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白日“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夕阳西沉,即将没于高山;大江涛涛不绝,流淌不息;黄河就像一条白练一样滚滚东逝。

在这样的场景里,作者登高望远,思绪万千。此时唯有一轮“白日”才合乎作者此时的心境,意境阔达而辽远,苍茫而壮美。这真是一副极美的画卷!至此,足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