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战勤班”是个什么“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营级经典战例 “高学历战勤班”是个什么“班”?

“高学历战勤班”是个什么“班”?

#“高学历战勤班”是个什么“班”?|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营把博士硕士编成一个“班”

■乔松柏  李建文  张 雷

“以前常有人质疑,博士、硕士放在基层连队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在近期记者到中部战区空军某团的一次采访中,该团政委周诚志非常肯定地说:“二十年前也许是。现在,真不是!基层新装备部队,正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周诚志告诉记者,早在10年前,面对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演训模式日新月异的新趋势,该团就抓住基层部队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契机,依托地导某营,组建了以博士和硕士军官为主的“高学历战勤班”。

夜间暴雨组织部队等级转进。

“高学历战勤班”到底是个什么班?制导连连长张少平就是这个“班”里的佼佼者。在训练场,记者看到他一边熟练操作各类装置按钮,一边指挥全连密切配合,完成了一次干净利落的对“敌”攻击。

这位拥有硕士学位的“尖子”连长,毫不避讳自己刚毕业时曾经历的彷徨和困惑:“就像很多高学历干部刚到基层时的心态一样,总是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巨大落差,还面临着到机关还是下基层的艰难职业路径选择……”

直到张少平加入了该团地导某营成立的“高学历战勤班”,他的心态才开始好转。

战勤班李佳恒检查装备连接情况。

在这个“战勤班”,张少平遇到好几个跟他一样的高学历干部,有的还是博士学位。他们都为了相同的从军梦而步入军营,平时既相互鼓励,也暗暗较劲,都想早日把自己的知识优势,转化成演训场上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在“高学历战勤班”,这些博士、硕士军官既感受到了归属感,也找到了施展拳脚的最佳平台。也就是在“高学历战勤班”经历的一次“败仗”中,张少平真正想明白了自己到底要走怎样的路。

那次演习首日,张少平和战友在蒸笼般的指控舱里,密切注视着雷达显示屏上的空情。突然,一架“民航”飞机在靠近该营守卫要地后,瞬间改变航线,向地导阵地发起攻击。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张少平维护装备。

“坏了,我们被敌人伪装蒙骗了!”指控舱里,张少平发出一声惊呼。原来,对手故意沿民航航线飞行,并进行无线电静默……

那次演习是该营换装后参加的首次体系对抗演练。经验的欠缺,让这个“高学历战勤班”在第一次“战斗”中败北。张少平作为负责战法研究的“小诸葛”,竟然在演练中被对手的战术骗过。这些高学历军官蓦然意识到,空军的演习演训内容和方式已经发生了质变,而他们还尚未做好准备。

年轻的“高学历战勤班”面临着巨大考验:“如何应对航空兵低空突防”“如何抗击反辐射导弹”“如何快速机动保存有生力量”……这群博士和硕士军官需要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解决作战问题的方案。

高学历战勤班维修电路板插件。

在随后的演练中,“高学历战勤班”开启“学霸”模式。他们仔细分析比对“敌”机的突防模式,有针对性地研究对抗方法。张少平还利用在校所学知识,迅速开发出多款软件,大幅提升了地导阵地的侦察和抗击能力。

胜利,最终垂青于肯钻善学的年轻人。在后续演习中,“高学历战勤班”引导该营转败为胜:累计取得22个体系战果,击落8枚反辐射导弹,2次成功抗击过程被导演组收入空军经典战例库,创下地面防空兵部队获得体系战果最多和所占比例最大两项纪录。

“从那时起,我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它带给我的快乐!”张少平告诉记者,就是那次从大败到全胜的演习,让他认识到,随着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演训模式越来越创新,高学历人才在基层部队大有可为。他当时就立下了“扎根基层当连长”的阶段目标。

部队等级转进。

多年来,该营“高学历战勤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骨干成员基本保持在一定数量,其间虽有人员进出,但相对稳定。

“高学历战勤班”为该团高学历人才发挥知识特长提供的舞台虽小,但作用很大,前景广阔。该团领导说,他们不但自己勤学苦练,还带出了一支技术骨干队伍,更带动了全营技战术水平稳步提升,成长为催生战斗力的中坚力量。

“高学历战勤班”宣传视频《下一站,战场》

“高学历战勤班”是个什么“班”?

——走近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高学历人才群体

■乔松柏  李建文  段江山

“充分的信任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激励”

刘晓鹏是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高学历战勤班”第三位博士成员。

刚到营里报到的时候,营长田忠业就问:“想去什么岗位?”

“指控舱!”刘晓鹏毫不犹豫地回答。

“好小子!”田营长笑了。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高学历干部最大的冲劲,就是到最重要的岗位挑战自我、证明自己。

原营教导员杜博经过多年观察发现,高学历干部其实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最怕的是不能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价值追求,让他们空有一身“功夫”,却得不到施展的平台和机会。

高学历战勤班进行课题研究。

他深有感触地说:“给高学历人才交任务压担子,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和能力的平台,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信任,而充分的信任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激励!”

刘晓鹏感受到了这种信任。到部队报到仅10天,他就受命随部队出发执行防空反导演习任务。

营党委把刘晓鹏编入“高学历战勤班”,让他在与其他博士、硕士的切磋中,快速进入“迎战”状态。

在筹备演习过程中,刘晓鹏从最基本的理论书籍学起,向身边的战友和懂行的战士请教。在极短时间内,他就掌握了雷达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装备使用维护要点。

演习开始后,刘晓鹏还施展所学,利用图像仿真处理软件,制作出不同型号导弹飞行航迹图,将抗击目标的飞行轨迹精确描绘出来,为优化射击流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反导演习最后那精准的“致命一击”中,他制作的航迹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牛刀小试即露锋芒。刘晓鹏实现了由高学历学员转变为高素质战斗员的突破。在与“高学历战勤班”其他博士、硕士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他迅速找到了归属感。他感到,“高学历战勤班”就是自己梦想中的军营大舞台。

营长与张少平查看装备情况。

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到底有多大吸引力?

制导连连长张少平的选择最能说明问题。他不仅多次拒绝地方公司的高薪聘请,还主动放弃在师机关当参谋的机会,坚持到装备一线、训练一线、基层一线服役。

在“高学历战勤班”这个平台,张少平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参与设计出多款软件系统,改造指控舱通信集成线路,为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执行重大任务屡创佳绩作出突出贡献。

过硬的能力素质为张少平赢得了更大的信任和平台,上级放心地把整个连队都交给他带领。他也越来越热爱热火朝天、激情燃烧的基层训练和生活。

“如果不回来当连长,我可能会错过那么多防空反导演习的精彩瞬间。所有苦和累,都在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时刻,变得微不足道。这样当兵,值了!”说这话的时候,张少平满脸自豪。

“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他们的理想”

刚毕业时,“高学历战勤班”硕士军官何锋第一次进入连队指控舱,就被舱内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和指示灯惊呆了,满舱的外文标注更是让他眼花缭乱。

啃书本、请教战友、练操作、排故障……从新学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截获员,何锋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这期间,他经历了20余次重大任务的磨砺,多次因面对复杂装备故障而焦虑到几近崩溃。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剪影。

由于长年在狭小的方舱内紧盯显示屏训练,何锋的视力从入伍时的5.2,变成500多度近视,手指磨出厚厚的老茧,腕部留下难以治愈的腱鞘炎。也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冲劲,他成长为演训场上闯关夺隘的“牛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他们的理想!”回顾“高学历战勤班”的历史,该团政委周诚志说:“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当下和平时期,都有高学历人才怀抱理想,不断加入我们的队伍。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依靠。”

刚毕业那年,为快速掌握天线舱的操作方法,天线舱技师景晓龙把数百个开关和按钮,按照兵器车上的位置,画成一摞摞图纸,随身携带,随时模拟操作练习,硬是将所有开关、按钮全都“刻”进了脑子。

当年年底的技师培训考核,他作为新技师,竟一举夺得专业理论、战斗操作、装备维护3个满分。

在一次演习中,天线舱信息交换突然出现严重混乱。这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故障。景晓龙快速查阅90多份技术资料,测量800多个技术参数,彻底查清原因、排除故障,确保演习正常推进。他还摸索总结出“通道对比法”“参数因果法”等排除故障方法,在作战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下阵地。

景晓龙不仅精通本专业,还积极学习兵器系统其他专业,掌握了发射装置、雷达系统、电源系统等专业的理论和操作,实现由“专”到“博”的跨越,成为“专业通”,并开始在装备创新、训练革新等更高领域崭露头角。

那年,景晓龙和两位战友起早贪黑自主编程,开发出新装备模拟训练操作平台。这套模拟训练程序软件被推广应用后,提高了部队官兵的训练效率。

“请将不如激将,挑战越大他们越有干劲”

一次,营长田忠业问景晓龙:三天后营里有一次实弹射击,敢不敢负责某项参数调整?

该项参数调整十分复杂,稍有差池,就会导致发射失利,以往一直由随队专家组实施。即便如此,景晓龙还是接下了这项任务。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张少平维护装备剪影。

“这也许是高学历人才的天性,请将不如激将,挑战越大他们越有干劲。”营长田忠业说,景晓龙受领那次任务后,重温操作原理,仔细研究参数调整的步骤和技巧,没日没夜地模拟操作练习,终于攻下这个难关。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实现了大的飞跃。

高学历人才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就在于丰厚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但这些要素与实战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还隔了薄薄的一层“窗户纸”。重大任务的摔打、重大挑战的考验恰恰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的契机。

“第一发弹‘跑了’!”在换装后检验性实弹打靶任务中,第一个开火的兄弟单位首发失利的消息传来,让“高学历战勤班”的博士、硕士军官顿时紧张起来。

这次发射的某型导弹性能优越,按说不应该发生脱靶的情况。

“肯定哪里不对劲。”截获员何锋和战友一起,沉着地进行兵器参数检查。几分钟后,何锋发现一项不起眼的参数,与自己的计算结果有微小出入。

这是个新情况!何锋判断,兄弟单位发射失利与此有关。他果断请示进行兵器参数调整。

营长与张少平研究作战问题。

在此之前,各单位对该型导弹的各项参数,都已经做了统一的标校。新一轮的实射马上就要开始,在场的专家和领导都不同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进行参数调整,以免影响兵器稳定。

“这个装备我最熟悉!如果不调整这项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下一发弹肯定还会‘跑’。”何锋的自信和坚持,终于让指挥组同意了这项参数调整申请。

“高学历战勤班”快速完成了相关参数调整,兵器再次开打。

“发现目标!截获!跟踪!发射!”他们一气呵成,完成一整套战斗操作。导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目标。该营夺得团换装后首发命中目标的殊荣,并且创造了此型兵器射击的多项纪录。

一份份“战地捷报”表明,“高学历战勤班”的高学历骨干成员已经全面成长成熟,并成为带动整个单位战斗力提升的关键支撑。在上级组织的一次防空反导演练中,“高学历战勤班”引导该营,成功击中某新型目标,名扬整个空军。

这,仅是在过去的演习和试验任务中,“高学历战勤班”斩获的诸多荣誉之一。

未来,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团队还将取得更大成就,也将为基层高学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多启示。

微电影《硕士,请入列“一号班”》

让更多高学历人才建功营连

■乔松柏

营连级作战单位如何吸引高学历人才、稳住高学历人才、发挥高学历人才作用?这是萦绕在我心中多年的疑问。这次采访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高学历战勤班”骨干成员,我也希望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实中,个别领导对高学历人才求全责备,不能以包容之心容人之短、用人所长,对一些学历高但个性强的同志缺乏教育引导的耐性,在他们融入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过于苛责,甚至“闲置起来”不用。这种现象虽是少数,但影响较大,造成了不好的识才用人氛围,伤害了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由此思考,那句流行语“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固然从高学历人才融入部队的角度看是正确的,但不应成为无条件的泛泛要求。要知道,在部队,博士、硕士首先当然是战士,但我们部队的领导也不能只把他们当战士用,而应该把人才当成人才用,好钢用在刀刃上。

高学历战勤班人员张少平组织夜训。

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让高学历人才多舒心、别烦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随着我军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硬件条件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一些单位在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上还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而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往往正是这些“软环境”。

在与“高学历战勤班”骨干成员座谈时,我明显感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家常年进行艰苦的训练,参加各种演训活动,克服了许多家庭和个人困难,都是为了取得更多的成绩,能够更好地锻炼成长。高学历干部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过于看重物质的东西,他们更看重的是有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和平台,让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创造出价值,并享受由此带来的那份获得感和成就感。

“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他们的理想!”该团政委周诚志的话令人印象深刻,把知识优势转化成打赢胜势,是“高学历战勤班”骨干成员共同的追求。他们虽然并非天生的军事精英,但扎实的技术知识功底和超强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历次挑战中,始终能够冲在最前列。

我们的部队领导应该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每一个人才用对其位、用当其时、用而出彩。采访到此,我突然想起一位领导谈科学用人观的一句话,感觉颇有哲理:你把人才当人才用,小才常能成大才;你不把人才当人才用,高才最终都能变庸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强军兴军伟大事业中,没有一个人才是多余的。大才有大用,小才有小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真应该向优秀的民营企业多学习让人人“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让每个人才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也让每个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感觉不错请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图片综合:中国空军网

本期编审:牛锐利

责任编辑:刘军毅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中国空军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