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各县区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莱州市疾控中心电话号码 淮安各县区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

淮安各县区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

#淮安各县区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淮安各县区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清江浦区电话为0517-83601053、淮阴区:0517-84983018、淮安区:0517-85988991。更多电话查看全文即可了解。

  以下为淮安各区县疾控中心咨询电话汇总:

  清江浦区:0517-83601053

  淮阴区:0517-84983018

  淮安区:0517-85988991

  洪泽区:0517-87231283

  金湖县:0517-86882706

  涟水县:0517-80698110

  盱眙县:0517-88226909

  防疫小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你必须知道的39个知识点

  1.新冠病毒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目前奥密克戎(Omicron)株感染病例已取代Delta株成为主要流行株。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3.传播途径:①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②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③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5.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6.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 强免疫接种。

  7.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总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是动态清零。

  8.防控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组织保障:健全指挥体系、强化信息支撑、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物资保障、强化督导检查。

  10.病例发现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监测,一旦发现发热等可疑患者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病例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发热等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尽早发现疫情。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高风险职业人群、纳入社区管理的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送医开展核酸检测。

  11.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并将其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做好体温、症状等监测,减少流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12.密接的密接:密接的密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确定,如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其密接的密接第1、4、7天核酸检测阴性,可于第7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其密接的密接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至期满14天。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

  13.转运:发现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应安排专用车辆在规定时限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集中隔离场所,转运过程中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出院或解除隔离后,要尽快返回家中,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

  14.隔离管理:合理选择集中隔离场所,按照“三区两通道”(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严格做到单人单间。要配备配齐工作人员,落实对外封闭管理、内部规范管理、清洁消毒和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等措施,并做好服务保障和心理支持。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居家医学观察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单独居住或单间居住,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

  15.社区(村)管控:健全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建立街道(乡镇)干部、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民警、志愿者“五包一”社区防控责任制,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健康宣教、环境整治、人员排查、居家管理、关爱服务等网格化管理措施,重点加强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管理和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落实社区管控措施,配合专业部门做好人员转运、流行病学调查、环境采样检测以及终末消毒等工作,做好居家观察人员的管理服务、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包保机制,加强节假日返乡人员的登记摸排和健康监测,落实各项管控措施。

  16.多渠道监测预警:按照点与面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

  17.疫情处置:疫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体系,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划分风险等级并动态调整,做好分区分级精准管控。低风险区域要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置相关准备。中高风险区域要果断采取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依法依规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和实施交通管控等措施,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18.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19.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等传统媒体作用,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群众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倡导居民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提倡节庆文明新风,不大办婚丧嫁娶等。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策略措施培训,消除恐慌心理,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引导公众养成自觉的防疫行为。

  20.心理健康服务:各地要制定受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干预方案,梳理当地线上线下各类心理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心理干预队伍。

  21.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22.疫情防控“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对车站、机场、码头、农贸(集贸)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场所和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要落实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体温监测等防控措施。发生疫情后,重点场所要根据当地风险级别,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营业时间,控制人员密度,避免聚集性活动,降低公共交通工具的满载率。

  23.疫情防控“重点机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24.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25.特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26.“四应四尽”:“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27.疫情防控“快、准、严、实”:快,以快制快,需要发现快、处置快;准:精准应对,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严:以防控“确定性”应对疫情“不确定性”;实:防控措施要实,民生保障也要实。

  28.疫情社区防控“三级包保”制度:是指县(区)干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包户。

  29.社区防控“五包一”:1名街道或乡镇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1名社区民警、1名及以上志愿服务者,开展社区防控工作。

  30.疫情防控三个关键字“封、筛、隔”:封就是要足不出户,管控到位、服务到位、健康监测到位、宣教到位、关爱到位;筛就是核酸筛查,如果是全员筛查,要做到一个不漏,同时有序组织;隔就是集中隔离,坚决迅速隔离密接、次密接人员。

  31.社区防控“敲门行动”:摸排队伍一对一认领任务,逐户敲门,以面对面方式开展“地毯式”入户摸排工作,精确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建立台账、组织检测。

  32.“停不得”企业: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

  33.农村地区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坚持“三加强、三减少”: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诊治,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风险。

  34.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把城乡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街(镇)干部、民警、基层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进网入格,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各司其职,联防联控。

  35.封控(闭)区

  定义:主要是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及阳性个案的发现点、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及周边区域。

  管控措施: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居住人员赋予黄码,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到足不出户、车不出区,所需生活物资送货上门。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实行闭环管理。

  封控区全体人员“只进不出、严禁聚集”,并进行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

  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①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②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③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36.管控区

  定义:主要是阳性个案的密接、次密接及共同暴露高风险人群的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及周边区域。

  管控措施: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等防控措施。管控区原则上居家(参加统一核酸筛查除外),每户每2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划区域、分时段、限人员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

  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及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除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外,其他密闭公共场所全部关闭。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控。

  ①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

  ②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

  ③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37.防范区定义:指封闭区、管控区以外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的活动区域。以三区的划分,形成差别化的圈层管理。管控措施: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从严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划定购物区域,限制购物时间,实行错峰出门。防范区内,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限制客流,餐饮场所禁止堂食,其他娱乐密闭场所暂停营业。解除标准: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出行政策:已公布的封控、管控、防范区内人员,非特殊需要,未经市、区(县)疫情防控部门批准的不得离开当地。市内其他区域居民非必要不离当地、不出本省。

  38.教育教学防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并严格按照属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启动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复课具体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不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属地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的高校和中职中专院校,一律实行封闭管理,并做好留校人员在校学习和生活等相关工作。不在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内院校,按照属地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所有校外培训机构一律停止线下教学工作。管理机制:管控区和防范区如在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新增感染者,则升级为封闭区管理。封闭区14天内没有新增感染者,则解除封闭管理;管控区7天内如没有新增感染者则解除管控,转为防范区管理7天;防范区如7天内无新增感染者,则解除防范区管理。形成管理闭环机制,确保低风险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确保人流、物流有序流动。

  39.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淮安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进出淮】可获取进出淮安最新防疫政策(通知)、管控措施解读、各县区疫情防控咨询电话等。

手机访问 淮安本地宝首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