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莆田的特产 莆田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

莆田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了解多少?

2022-11-29 0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莆田,民间传统节日过的隆重热闹,且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的民俗风情更是精彩灵动。

凡是作为节日活动的节目都具有浓郁的莆仙乡土文化气息。本地精美的特色小吃,更是诱人招客,让人吃饱了还想兜着回家。

元月25日,我们在莆田市群众艺术馆见识了“莆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十音八乐”,传统舞蹈“皂隶舞”,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及本土特色小吃。

龙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更是权力的象征。人们在节日“舞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是大家美好的祈愿。

“舞龙”也叫“龙灯舞”“耍龙灯”。人们在喜庆的节日里“舞龙”,祈祷龙腾福至。

精彩的“舞龙”活动不但是祈福,民众发挥自己的智慧自娱自乐,还给传统的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从春节到元宵佳节,莆仙民间过节都有舞龙舞狮表演的习惯。

毎年仙游枫亭镇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游灯节”,“舞龙舞狮”活动也是博人眼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围观。

虽然不是第一次观“舞龙”,但因为每次都是人挤人,没法近观。

此次因站的高,看的清。但见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的红色、黄色长龙,金光闪闪,气势如虹。

扎制龙的节数为单数,多见九节至十三节可舞动,十五至二十九节因较为笨重,用来观赏。

那些训练有素身姿灵活的女子舞龙队员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动双龙。我们看到“蛟龙漫游、龙摆尾、金龙追逐宝珠……”

在动听的锣鼓声中,看着眼前的双龙,时而飞腾跳跃上空,时而入海破浪,又时而擦身并头齐飞,时而抢球戏珠……

这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舞龙”的精彩表演,让男女老少都忍不住热情地喝起彩来。

我们还见识了闻名而少见的仙游枫亭村麟山宫的“皂隶舞”。

源自“夏商周时期”的皂隶舞,其实是分“皂舞和隶舞”。

因当时的国家和城市已经形成,而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当官。

当时的衙差,多由轻微犯罪的人(为邪魔入侵)或痞子等组成。官与衙差,是正压邪的组合。

“皂隶舞”,这种结合原始图腾信仰、驱鬼逐疫、祭祀的舞蹈,是古人表达自己敬天地、弘扬正气祈盼。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阴阳平衡的仪式。

“麟山宫皂隶舞”,在枫亭镇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游灯中是作为迎神接驾的仪仗和娱神娱人的民间舞蹈。

广场中央的舞台上演奏的“十音八乐”,悠扬动听,引人驻足。

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民间的说唱曲种,又是器乐演奏的乐种。“十音”,也称“十番”。

在莆田,“文十音”所用的十种乐器是:丹皮、檀板、云锣、奚琴、四胡、尺胡、三弦、八角琴、九弦琴、苏笛”。

仙游的“文十音”所用的乐器与莆田略有不同。分别为:琵琶、三弦、笙、箫、横笛、老胡、二胡、轧筝、云锣、拍板。

“八乐”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间俗乐,以“十音为基础”,加入唢呐、锣、鼓、钹等打击乐,减去云锣。

锣鼓点渗透到唱腔中,以演唱为主,还能吹拉弹唱的“八乐”,有八人组成的管弦乐器伴奏队,还有大小钹各一人,大小锣各一人,掌鼓一人,大吹二人。

“或悲伤、或隆重、或喜庆的“的十音八乐,演奏的的场合不同,所选的曲牌也有区别。

如敬神演奏《进香敬神》,妈祖诞演奏《圣母颂》,祝寿演奏《金辉玉震》,中考演奏《满江风》等。

在家里的大门及窗户等处贴红纸黑字的对联,是我囯民众过新年最具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莆仙也不例外。

广场内,有热心的书法家在简易的木板摊上义务为大家写春联。来往的观众纷纷上前围观并求字。

在家里贴上语调平仄相对,抑扬顿挫节奏明快,而寓意又美好的对联,不但体现了春节文化的底蕴,而且还深藏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是的,“平安是福”!在大年三十贴上寓意美好的春联,大家都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开始后,一年四季都是春风得意马蹄轻,万事腾意!

源于周朝的“桃符”,应该是春节门联的前身。

莆仙的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中国古老的木偶戏剧种之一。小时候看过,现在不多见。

因流传的历史比莆仙戏早而为莆仙戏“戏兄”的莆田木偶戏,已于2010年入选“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以食为天,莆田特色小吃,绝对会让你胃口大开,爱不释口。

如每年祈拜妈祖的供品,源于信众对妈祖的尊仰,供品食材广泛。花样精美繁多的美食一定会让你目晕嘴馋。

用面粉起“馒头母”后,加入面粉和红糖做的红糖馒头,柔糯又香甜。里面若是夹点核桃糖露,那就成了核桃包,咬一口,流香四溢,能甜到心坎里。

看那冒着热气,由皮和馅组成的红团,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大吉大利,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的美食。

每次一看到红团,就仿佛回到那个一家人聚在一起做红团的童年。

莆田盛产制作豆腐的黄豆。离乡的游子,对家乡的炸豆腐一定会情有独钟。把豆腐放入油锅中,外表炸到金黄色再搭上来吃,又香又脆。

有一种卥水豆腐,是莆仙地区独特的做豆腐方法。(市面上的很多豆腐是以石膏入浆凝结的)

营养价值高又好吃的豆腐,做法程序繁琐。从泡豆、磨浆、滤浆、点膏、冲浆、压块,每个步骤都有讲究。

看到一条小巷中塞满了人。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在淘美食。

兴化地区的小吃“莆田泗粉”,是地瓜粉制作的。因其外观状若鼻涕,故名泗粉。

吃的人虽多,但老板和老板娘手脚麻利的样子让人看的眼花。

看老板在热气蒸腾的锅中下泗粉,再把泗粉捞起来放入碗中。

老板娘接过装泗粉的碗,加入油盐酱料,加几块炸豆腐丝,再加入葱花用汤匙搅一搅。

瞧着碗里的泗粉,粉嫩汤清味醇诱人口舌。忙挑起几丝泗粉麻溜入口,滑爽的很。

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的泗粉丝吃下去,立马驱走冬季带来的一身寒气。

隔壁一个冒着热气的小摊,被人围的“水泄不通”。老板只看见眼前一只只伸出碗的大小手,有的食客的脸都找不到。

莆田西天尾的燕皮扁食,因风味独特,做工精细而闻名。

又香又Q弹的燕皮扁食,扁食的馅少而香,而包扁食的外皮弹性好有嚼劲儿。

燕皮扁食,在于从皮到馅都是纯手工制作。所谓“燕皮”,在于皮必须是猪排骨上的肉剔下来,然后用木槌使劲捶打,两斤须两小时左右。

把捶成浆糊状的肉加入木薯粉又继续捶打,直至变成薄如纸张的扁食皮。而肉馅,则由猪前腿肉加入虾皮手工剁成。

忍不住也伸长手讨了一小碗,慢嚼细品余味无穷,大叫“老板,生的给我两包”,好吃但不过瘾,还想兜回家吃个够。

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莆田风味小吃,色香味形俱美。让人唇齿留香,滋肠健胃润肺饱腹又解馋。看到榜头的赤饼、小时候常吃的加红糖花生芝麻的糯米甜糕……

还有那一只只“青色的龟”,是清明时节用地里的清明草加糯米制作的“清明龟”。咬一口,甜糯软又有草香味。馅里若装入花生芝麻沫粉,更美味。

“清明龟”的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磨粉和温水揉成团,再用龟形木质模印制作成龟状,再放入蒸笼蒸熟。

色淡黑、质韧、昧香又可口能健胃的“清明龟”是莆仙最有特色的节果,也是清明节上山扫墓祭祖的供品之一。

外香内甜的“牛脚蹄”,是用面粉加白糖揉搓成条,后切段放入锅中油炸的食品。学生时代常吃。

俗称“马蛋”的小吃,食材是用糯米粉加白糖揉匀。外圆沾满白芝麻,里面包的是白糖花生浆的馅。搓成圆球,然后放在油锅里炸至外皮呈金黄色捞起冷却后食用。咬一口汁甜味香皮脆,配上花生浆或豆浆是很美味的早餐。

土笋冻是一种色香味俱全的特色风味小吃,相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发明的,也说与戚继光有关。起源于福建泉州。历史上最有名的土笋冻,应该是晋江安海制作的。

土笋形似蚯蚓,也名涂笋,生于海滨,身长两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经冷却即凝冻成块状。

土笋冻晶莹透明,呈灰白色,富有弹性咬一口滑嫩清脆。若调上好的酱油、永春老醋,蒜蓉调料,味道更为鲜美。土笋冻乃是春冬季节的时令佳肴。

看到这些富有乡村气息的农用家用品 ,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

这些旧物,应该曾是身在农家的父母辈们手头的宝。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环境与习惯也逐渐在改变。

这些精巧的农家用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花开百家,智慧是根本。一天之内见识了莆仙的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聆听了传统音乐,进一步了解了本地部分民俗风情,并品尝了特色美食,感概万千。

这些弥足珍贵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火味十足,美观精彩,实用。前人智慧的结晶和辛勤劳动创造的成果。应该得到我们的传承与保护。

文字、摄影:余美云,网名虞美人,美术教师。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莆田市诗词学会会员、市摄影协会会员、仙游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仙游飞山诗社社员、仙游蔡襄书画院成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