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解读老舍代表作《茶馆》,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茶馆第一幕写到哪些人物 132. 解读老舍代表作《茶馆》,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

132. 解读老舍代表作《茶馆》,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

2024-07-17 0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嗯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解读老舍的茶馆。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话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自发表以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从1958年在北京首演,到1980年茶馆带着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再到去年二月份,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话剧茶馆在首都剧场再度公演,该局创造了超700场的演出记录,每一次公宴都引发观众热捧,已经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它不再是一次普通的观剧体验或文化消费,更像是一种仪式,像大师,像艺术,像经典。

现代文学家曹禺说,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他的成就前无古人,盖世无双。作家王蒙评价,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时间是检验经典的唯一标准。茶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老舍的茶馆。茶馆创作于1956年,整个故事分为三幕,以老北京裕泰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幻,社会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幕剧的故事情节。茶馆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因发了一句牢骚,说大清国要玩,被两个特务抓进监狱。说媒的刘麻子来了,要把康65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味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这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它有最浓郁的市井生活和风土人情。

里面的每个细节都是有神韵的文化符号,所有情节,每句对白都高度浓缩,但又没有一点儿紧迫的感觉。写这个时代的北京,没人能超过老舍,整部戏的人物超过七十个,刚开场就连续有二十几个人物登台。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很大,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其中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茶馆掌柜王利发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强干,老于世故,虽然有点儿自私,但心地善良。他的人生只有一个主题,就是想尽办法把这家茶馆经营下去,维持一家生计。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茶馆的房东阔少出身的秦仲印,是个报复很大的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做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但他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却悟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儿。在这一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的特点。八旗子弟常四爷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敢作敢当。他满怀爱国热忱,却救国无门,饮恨终生在剧末,他悲伤地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第二幕在第一幕之后大约20年。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阀混战时代,小茶馆展现出一副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以后,自食其力,靠卖菜为生。辣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买一个老婆,清朝的老师,特务宋恩子,吴祥子依然稳操就业茶馆生意清淡,苦心经营。王利发实行改良,把茶馆的一半改成了出租公寓。虽然经常受大兵和特务勒索,但还能勉强维持到第三幕。

抗战虽然胜利,民生却日益凋敝。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世道动荡,群魔乱舞,前两幕的特务打手,人贩子和江湖骗子后代都子承父业,比父辈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混得风生水起。唐太监的侄子要在西山当皇上,小刘麻子勾结棺面要霸占茶馆。茶馆因为它们的存在更加没有亮光,王利发也成为一个垂垂老者,和同样走投无路的秦仲义。

常四爷胡诉不幸,含泪洒了纸钱祭奠,自己上吊自尽了。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茶馆的三幕剧历史跨度半个世纪,小小的裕泰茶馆成为三个时代具体而微的缩影,无不昭示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茶馆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又有独特的喜剧样式,还有深刻的主题。一个成功的作家总是试图用最简洁的文字揭示最深刻的社会背景,刻画尽量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茶馆里的经典台词,比如,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你还能把那点儿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都不是简单的俏皮话,而是把中国人的心理琢磨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再比如说相面的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王利发说,那你可真要发财了。可他接着说,我改抽白面儿了。每次到这儿,观众都哄堂大笑。至于接下来,唐铁嘴又说,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儿,这福分还小吗?即使不知他底细,单凭这句话就知道他是一个无耻之徒了。老舍写出来的话看起来平常,但是和诗句一样。从此以后,这个意思别人没法表达得更好了,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引用它。

老舍一向被誉为幽默大师,茶馆全剧的基调是喜剧的,虽然有不少悲剧性的画面,但是最悲惨的情节也是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正是因为悲剧中的幽默的运用,使得讽刺意味更加明显。剧中的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构成了欲悲于喜,啼笑皆非的茶馆,起到了强烈的反讽艺术效果。老舍在1940年说,想写一本信,名曰最悲剧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之后,他曾以四世同堂对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李空山一众汉奸的夸张描绘,第一次实践了充满无耻,笑声,最悲的悲剧的写作。

而茶馆里几十个反面人物的纷纷登场,是四世同堂延长线上的极端尝试。老舍后来发表文章,进一步说明自己写茶馆的初衷。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它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老舍先生抓住茶馆这一独特的文化特征加以创作,这才有了老舍先生这部盖世无双的名著茶馆短短两个小时的三幕剧。三个时代,两代人的苦难生活,老舍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把悲伤藏在嬉笑中,笑和泪并在一起,唱出了一曲笑中带泪的悲歌。茶馆就为您分享到这里,解读经典书籍,快速了解好书精华,每天听本书。感谢您的关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