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的茉莉花情结比较浓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茉莉花开舞蹈含义是什么呢 为什么中国人的茉莉花情结比较浓厚?

为什么中国人的茉莉花情结比较浓厚?

2024-07-08 16: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茉莉为木犀科素馨属(Jasminum)常绿灌木,茉莉花具备清新优雅的花香深受人们的喜爱,广西横县是我国最大的茉莉花种植于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茉莉花之乡”。茉莉花的香气之所以能够弥弥不散,是因为茉莉花中含有萜类化合物是其香气成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茉莉花的花色洁白,玲珑精致的花朵相间着一片片深绿色的小叶,透露着一股典雅的气质。茉莉花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因此其原产于印度,但是目前在中国南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茉莉花的种植。

在印度尼西亚,毛茉莉就是他们国家的国花;在菲律宾和突尼斯两国,茉莉就是他们的国花。而毛茉莉其实就是茉莉花的一种变种,因此可见茉莉花不仅在中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其在世界各国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意义。

中国是“诗”与“歌”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大自然中的万物似乎都能被我们歌颂,这也是人与自然共处的表现之一。美丽的茉莉花又怎么逃脱艺术家的视线?又怎么不被人们所喜爱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茉莉花”文化如何体现在在艺术与生活中。

茉莉花之“民俗”文化

茉莉花不是中国的本土花,它原产于印度,关于其流传于中国的途径,目前来看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茉莉花原产于印度,而宋代诗人王十朋在其诗作中就有相关记载,即:“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

“佛国”就是指印度,其名称的梵语就是Mora,这里又涉及到了茉莉花名字的由来,将Mora音译过来就是“末利”、“末丽”等,用中国的造字文化来看,只要和植物有关往往都会再加一个草字头,这就成了现在广泛使用的“茉莉”。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茉莉花的祖先是在亚洲的西南、中国西域波斯这个地方,同样也有相关诗作予以记载,晋代嵇含的《板房草木状》中载:“耶悉茗,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这里就是说因被茉莉的芬芳吸引了,所以也都去种植它了。从年代来看,魏晋时期要早于宋代,由此可见,茉莉花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

常将茉莉当做香薰使用,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茉莉花香可以有效的驱蚊虫,所谓“一卉能熏以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茉莉花的花苞其实也多维夜晚开放,在夜间会焕发幽幽的香韵,其味道浓郁且袭人。人类的感受往往都是共通的,因此在印度茉莉花又被称之为“林上月光”以及“夜之美妇人”。

在中国,茉莉花作为饰物作为女性佩戴的饰品。古代的商品没有当代那么多,用茉莉花做成的小饰品,就足以那时候的女子欣喜不已。《广东新语》载:“女子以彩丝贯之,素馨与茉莉相间,以绕云鬓,是日花梳。”宋代诗人杨巽斋在其诗《茉莉》中写道:“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

这些诗句或者民俗志都将女性喜欢将茉莉花当做装点自己的饰品,而且还喜欢茉莉花味道的香薰。这些都够生成了以“茉莉”为主题的中国民间的一幅美丽风俗画卷。

茉莉花之“诗”文化

中国的诗文化,从文字角度来考虑,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但是我们相信在无文字时代就已经有这些文化韵味十足的诗歌被传唱。花儿作为诗文中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但是每一次出现都会有新的色彩,因此永远也写不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来自宋代诗人的两首以“茉莉”为名的诗篇。

其一来自宋代诗人许裴的《茉莉花》一诗写道:

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回犹觉鬓边香。

在这首诗中主要凸显的就是茉莉花的香薰功效,小巧洁白的茉莉花给夏季的长安带来了一丝清凉,只要有茉莉花香的陪伴,那么就有一晚的好梦。这是对茉莉花的赞美,也是对茉莉花香的依赖。

其二来自宋代诗人姚述尧《行香子.茉莉花》(节选):

笑江梅,雪里开迟。

香风轻度,翠叶柔枝。

与王郎摘,美人戴,总相宜。

这首诗与上一首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强调了茉莉的作为饰物的装饰作用,这也是古代民俗图景中女子常佩戴的一种花卉。因此茉莉花也构成了古代民俗装饰文化的一部分。

茉莉花之“歌”文化

《茉莉花》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但是旋律上有着不同,也有着地方特点,这也反映了该首民歌的变异性。

《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其演唱的版本流传度较为广的目前是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轻快明朗的,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快;另一种是低吟浅唱型的,节奏相对较慢一些。但是不论是哪个版本的《茉莉花》,其悠扬的旋律都已经走向了国际。

虽然《茉莉花》作为一首民歌来说在中国民间很多地方都有传唱,而且大多都融入了各自地域的特色。据记载,鲜花调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开来,被改编为不同的版本,其中以江苏扬州的最为闻名。《茉莉花》起源于江苏,原名为《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最早刊印乾隆年间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原来《茉莉花》歌曲背后是有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的,虽然是通俗易懂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但是其极具东方意境的旋律就证明了,这是在古国文化的熏染之下酝酿已久的旋律。在异国他乡一听到《茉莉花》的旋律,乡愁自然泛起在心田,这是来自文化的力量。

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在编辑《音乐辞典》的时候,就将《茉莉花》收录与“中国音乐”之中。中国民歌如此繁多,不论是带唱词的或者是不带唱词的,可以体现中国文化的都是数不胜数,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具有中国特色旋律太多了,但是《茉莉花》却是无可替代的一曲歌。

1942年,著名作曲家何妨搜集整理了民歌《鲜花调》,于1957年完成改编,《茉莉花》成为这一曲调的官方名称。其旋律蕴含着文明东方古国的特色,在看这首歌的词:“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通俗的词却完全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茉莉花》的传唱度十分广,一是因为旋律,而是其词通俗易懂,迎合大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志平,汤希雁,陈方胜.茉莉花香精油的提取与应用研究[J].化工时刊.2019

[2] 孔明霞.浅析中国民歌流变[J].赤峰学院学报.2019

[3]田鹤瑶.浅析民歌《茉莉花》之美[J].戏剧之家.201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