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神”原来就在苏州天平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范仲淹有关的天平山景观 “考神”原来就在苏州天平山!

“考神”原来就在苏州天平山!

2024-05-29 1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世纪40年代的忠烈庙“第一流人物”匾额

范仲淹纪念馆内朱熹题写的“第一流人物”匾额

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曾评价范仲淹“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这也成为后世对范仲淹的主流评价。范仲淹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北宋景祐元年(1034),担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兴办了一所地方公办学校——苏州府学,开创了地方官办学校的先河,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苏州府学一共走出了3000多名进士,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人才摇篮。

范仲淹纪念馆

纪念馆内关于范仲淹办学的资料展陈

此外,范仲淹还在苏州建立了家族慈善机构——范氏义庄,开中国慈善史之先河。义庄名下置有义田,义田产生的收益用以维持义庄正常运转,帮助生活困难的族人。同时,由义庄派生出义学,让范氏子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可以说,苏州崇文尚德的城市精神,就是由范仲淹奠定的。

1948年范氏后裔印行的范仲淹画像

天平山景区内伫立的范仲淹铜像

不仅对于苏州,范仲淹还深刻影响了此后一千年中国的政治走向。在庆历三年(1043),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向宋仁宗提交了一份改革方案,名叫《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改革主张。改革的重心是整顿吏治、推行法治、改善民生。当时的大宋行政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不少官宦子弟通过“恩荫”捧上了铁饭碗,导致真正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管理效能一直上不去。

寄托着“鲤鱼跳龙门”寓意的龙门一线天

范仲淹上奏仁宗皇帝,要不咱们今后定个规矩,以后凡是进政府部门当官都得通过科举(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提拔干部得凭能力和政绩说话。宋仁宗被范仲淹的改革建议打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庆历新政”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虽然这场变法最终没有成功,但在历史上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铭刻范公精神的先忧后乐坊

在范仲淹的努力下,科举考试在朝廷官员遴选体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由科举步入仕途的文人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文人治国在宋、明两朝达到了顶峰。明代状元首辅申时行,清代苏州状元石韫玉、状元帝师翁同龢,还有被大家熟知的明代弘治年间应天府乡试解元(相当于今天的省考第一名),有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伯虎等一众“考霸”,都曾来到天平山瞻仰范仲淹遗迹。

清代状元翁同龢日记中拜范文正公祠的记载

明代苏州状元申时行草书天平山诗

如今,在天平山庄后院的位置,还伫立着一棵有着近500年树龄的古罗汉松,枝干婆娑,宛如虬龙,在连片的古枫香树中显得尤为独特,相传这棵古松正是唐伯虎当年亲手种下的。

天平山唐伯虎手植罗汉松 陆锐 摄

到了明、清两朝,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范仲淹已经成为和文昌帝君几乎同等重量级的“考神”。在苏州地区,纪念范仲淹的民俗传统尤为兴盛。十年寒窗的苏州学子们在步入考场之前,都会去瞻仰一下范仲淹,一来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从此走上人生坦途,二来也借此表达自己继承“先忧后乐”精神,将来学成之后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

内容来源:苏州园林官微 天平山景区

通讯员:俞正阳

编辑发布:局融媒体信息中心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