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解析无损音源Hi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midi软件升频 关于高解析无损音源Hi

关于高解析无损音源Hi

2024-06-26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近在整理手头上的音源,大约有2TB各种格式,去粕存精。真是件费时费神的事情。然后扒了些网络上的帖子学习。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学艺不精,皮毛见解,只为抛砖引玉,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喷子&杠精请绕道。

首先要先区分无损和高保真。

无损:

就是我们常说的CD音质。码率为44.1KHz/16bit。这个码率,一般认为是人耳能够辨别的最高码率。所以以前的CD的录制都是以44.1KHz/6bit为标准,即使是老碟(模拟)转录。一首5分钟的歌曲大约是30M左右,一张CD的标准容量650M,大约可以存放20首歌曲。这也是为什么通常一张CD的曲目是20首左右。无损的转制格式通常有无压缩的WAV,无损压缩的FLAC,APE,ALAC(苹果标准)。现在Apple Music上推出的无损就是ALAC。

高解析:

Sony推出的Hi-Res,以及Sony和Philips联合推出的SACD,后来又有类似的HDCD LPCD等。

Hi-Res:起步是48KHz/24bit, 更常见的是96KHz/24bit,也有更高的192KHz/24bit。但是我已经听不出96/24和192/24的区别的,人耳不能辨识了。我觉得光从听音乐的角度来讲,192/24都只是处女座和强迫症的极致追求了。Hi-Res最常见的格式时FLAC,偶尔有WAV。至少我没见过有APE和ALAC格式。

SACD:起步码率是2.8MHz。注意这里是M不是K。所以可想而知保存的信息量比一般的CD要高多少倍。一张标准SACD的容量大约是7.4GB,就是一张DVD的容量。另外SACD封装了特有的加密技术,光用拷碟的方式的复制盘是不能播放的。所以也打击了盗版。即使把SACD整碟ISO出来,在电脑上用虚拟光盘软件(如UltraISO或者Winmount)也是读不出来的。如果要在数播上播放,就要把SACD的音轨拆封为DSD或者DSF格式(文件)。通常的作法是用Foobar2000安装SACD和DSD插件之后,抓ISO音轨转制。

这里再补充几点:1,没有单独的DSD/DSF,都是从SACD ISO转至出来的。某宝上单独卖DSD音源的,只要问一句,有没有ISO源。没有的,一般都是假的。2,常见的SACD/DSD/DSF音源,主要是以古典音乐为主,流行音乐非常少见。主要是古典音乐的信息量大,用SACD/DSD/DSF方式能保存更多的信息。流行音乐相对来说信息量少很多,所以基本没有厂家会对流行音乐做SACD。所以某宝上的DSD制的流行音乐基本上都是假的,极有可能是CD音质的FLAC/APE/WAV/ALAC转制的。3,DSD/DSF也有可能是假的。SACD标准是1999年推出的。然后之后只有很少的几家大厂在做SACD片源。流行的不了解,古典的话,就是日本环球,二嫂,美国RAC,一部分买了原来大厂(DG,Decca,飞利浦等)的老碟版权,然后用专业设备重制(remater)。包括DG也把一部分经典老碟重制成SACD,但是数量很少(大概50张专辑不到)。所以,某宝上认准这几家大厂的碟源吧。其它的,基本上都是CD用普通电脑升频重制的。想想看,1999年之前,发行了那么多CD,哪有什么SACD啊,都是CD。

一句话:高码率Hi-Res,认准Sony。DSD/DSF: 认准有没有大厂ISO片源。 本帖最后由 詹士邦 于 2021-8-12 11:40 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