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人民英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雄故事名片 不朽的人民英雄

不朽的人民英雄

2024-05-10 0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心之选,“把这一生都交给党”

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羊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在他出生前,他的爷爷被土匪砍死在长江上。5岁那年,杨根思的父母,先后被地主逼死。他便和哥哥羊龙玺相依为命。

后来,哥哥随姑母到上海做工谋生,10岁的杨根思被迫给地主去放牛、做工。1937年冬,杨根思到上海投奔哥哥,在资本家的地毯工厂做童工,签下了“关书”,上面写着:“羊庚玺……进厂学徒,五年满师,在此期间,不得离厂,如遇疾病工伤死亡,命由天定,概与厂方无涉……”“关书”就是杨根思的卖身契,“羊庚玺”就是杨根思的本名。

1939年7月29日,新四军火烧虹桥机场,群众奔走相告。杨根思也得知这一消息,心中认定,这是穷苦人自己的军队。加入新四军、为亲人报仇,成为他人生的朴实之选。杨根思后来曾对战友说:“与其被地主逼死或饿死,还不如到战场上多打几个鬼子战死。”

1942年初,地毯厂倒闭,杨根思带着病重的哥哥回到了家乡泰兴,在家乡当起了民兵。1943年秋天,哥哥病重不支,离开人世。这一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

1944年2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参军热潮中,杨根思光荣地参加了新四军,成为新四军1师1团1营3连的一名战士。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的名字,杨根思答为“羊庚熙”却被听成了“杨根思”。这个名字便一直被保留了下来。1团团长是廖政国,黄桥战役后,廖政国带官兵在室内研究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手榴弹突发意外,他宁可让手榴弹在自己手中爆炸,也不让部属涉险。结果廖政国右臂被炸断,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这样做”。杨根思极为震撼,像团长那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他追求的目标。

入伍后,他努力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觉悟提高很快。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攻打伪军据点,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在随后的战斗中,杨根思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行军中,他不怕吃苦,多方帮助照顾战友。革命斗争的锻炼,使杨根思同志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杨根思随连队参加了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扫荡。最激烈的一仗,连续打了42昼夜,大小130余次战斗。还有后来的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这一打就是一年,这段时间,也是杨根思经受炮火洗礼,不断历练,逐步成长的一年。

1945年初,杨根思随部队南下浙西,参加了浙西抗日根据地的自卫反击战。同年2月,杨根思申请入党。杨根思作战英勇顽强,在新登战斗中,他第一个冲上山去,救下了身负重伤的营长;在桃花山战斗中,他第一个冲上桃花山;孝丰城出击时,他仍然冲杀在前,因而浙西自卫战胜利结束后,他被评为全团的战斗模范。9个月时间,杨根思从向往光明的普通一兵,迅速成长为甘愿为党奋斗终身的先锋战士。

1945年11月在江苏涟水,杨根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决心要像优秀的共产党员那样去战斗,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这就是杨根思的初心之选。

无畏的人,“当了英雄更要努力学习”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是杨根思的座右铭,始终用来鞭策自己、激励官兵,使他演绎了一条学英雄、当英雄,一次获荣誉、一生做标杆,从平凡到辉煌的传奇之路。

1946年6月,在山东省泰安战斗中,杨根思所在班冲在最前边,由于地形不利,全班无法施展火力,为了尽快消灭碉堡里的敌人,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一人向敌人展开攻击,终于用手榴弹摧毁了敌人的堡,保证了部队继续前进。在战斗中,杨根思的鼻部受了伤,但他不顾伤痛,坚决不下火线,虽然包扎伤口时蒙住了眼睛,不能看东西,班长叫他下去休息,他却从地上摸起手榴弹,问道:“班长,朝哪个方向打?”“左前方!”按照班长说的方向,杨根思同志不断地把手榴弹甩向敌人,一直坚持到底。战斗结束后,他被评为战斗模范。

1947年秋,时任一团政委 的 曾如清在带队对杨根思立功考察评价报告中写道:杨根思同志,是在挣脱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的锁链之后参加人民军队的,从小就孕育了强烈的阶级仇恨。在党的教育下,他懂得了为谁打仗的道理,从而使阶级仇恨上升为自觉的阶级觉悟。他对敌人势不两立,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这正是杨根思在作战中英勇顽强的力量源泉。荣誉应该属于这样的同志!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杨根思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苦、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党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荣获爆破大王、战斗模范、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据悉,华东野战军一级人民英雄奖章,总共只颁发了45枚,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高荣誉。在获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后,他说:当了英雄更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保持光荣称号。

1950年5月,20军在上海嘉定召开英模大会,选举出席全国英模大会的代表。杨根思事迹报告的题目是:“无畏的人”。组织评价他:有百折不挠战斗意志、高度忘我牺牲精神,这是当英雄的基本因素。他从100多名功臣中脱颖而出,出席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大会,被表彰为“全国一级战斗英雄”,也被誉为“开国英雄”,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接见。全国参会战斗英雄258人,整个华东军区及三野共78人,20军仅4人。从北京回到部队以后,他担任了三连连长。

入朝作战 ,每一天都是生死考验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1950年11月7日,杨根思随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由于紧急北上,这个长期驻守南方的部队,连棉衣都没有换上。一部分战士是在火车和车站上领到一些棉衣,有2/3的官兵没有棉衣。

当他们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后,迎接他们的是东部最为寒冷的盖马高原。这期间,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刚刚一个月,大批部队入朝,后勤供应难以承受。在严寒的冬天,别说作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都是奇迹。

恰在这个季节,朝鲜北部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很多战士是第一次看到雪。皑皑白雪,摄氏零下30到40度的严寒,北方冬天的冷酷和严峻首先袭击了这些年轻的战士。还未曾打仗,他们便开始面临生死的考验。

大部队在莽莽雪原上行军,要想隐蔽也非常困难。美军的飞机不断轰炸扫射,兵团运输物资的汽车被炸得所剩无几。所有重型火炮只有丢下,部队只能带一些轻便火炮和轻武器前进。

在饥寒交加中,战士们艰难跋涉。连长杨根思鼓励战士们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严寒,并发动大家想办法抵御严寒,战士们把毛巾、军毯、棉被、雨衣等一切能御寒的东西,包裹在身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1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杨根思奉命率领第3连3排坚守下碣隅里1071.1高地东南方的小高岭阵地。营长王贯一向3排下达命令:“要记住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

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这里是卡住敌人南逃的咽喉,也是志愿军必须坚守的要地,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杨根思向全连讲了三个“不相信”:“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亲自率领第3排战士乘着夜色进入小高岭阵地,并对固守小高岭作了周密的部署。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中,杨根思烈士的遗物

29日下起大雪,气温骤降,杨根思带领3排坚守在用积雪、冻土筑成的工事里。由于入朝作战准备仓促,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还穿着单衣,脚上裹着玉米包叶。前一天晚餐每人只吃了一把半生不熟的黄豆,官兵们早已是饥肠辘辘,但比饥寒交迫更严峻的考验,则是敌人的疯狂进攻。

拂晓时分,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以数倍于我军的兵力,向高地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企图夺路而逃。

密集的炮弹落在阵地上,巨大的爆炸声,尖锐的呼啸声响成一片,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小高岭不再是原来的高度,而是被削去一层,改变了原貌的山丘。眼见美军爬向小高岭,杨根思沉着冷静,在敌人距离山岭只有三四十米时,他发出战斗的命令。轻重机枪首先开火,一颗颗手榴弹在敌人堆里爆炸。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接连两次进攻被打退了。

稍事休整后,美军又以坦克开路引导步兵发起第三次攻击。杨根思看着不断向阵地开来的坦克,决心首先干掉它。他身先士卒,抱起炸药包准备炸毁敌坦克,刚跃身而起,就被战士赵有新一把拉住:“连长,我去!”赵有新抢过炸药包,向敌坦克奔去。杨根思下令火力掩护,赵有新猛地向坦克扑去,将炸药包塞进坦克履带,敏捷地转身上山,炸药包一声巨响,坦克在烟雾中一动不动了,其他坦克见状掉头就跑。就这样,敌人的第三次攻击又被打退。

决战小高岭,人在阵地就在

对于这块必争之地,敌人当然不肯就此罢手,但时时攻不下,敌人恼羞成怒,集中了重炮及“B-29”型轰炸机,将炸弹、烧夷弹、凝固汽油弹,都倾倒到这座小山顶上,阵地成了一片火海。

与此同时,敌人又用八辆坦克,掩护两个连的步兵,向高地发动了集团冲锋。杨根思同志率领战士,用炸药包炸毁了敌人坦克,杀伤了大量敌人,杨根思带领的勇士们仍然屹立在山头,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的进攻打了下去。

▲ 画作《杨根思》

其间有一次,敌人爬上半山腰,杨根思命令8班班长带上半个班,从山腰插向敌人侧面拦腰打去,其余人由3排长率领,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从小高岭往下冲。志愿军战士们越战越勇,如猛虎下山一般杀向敌群。敌人遭到两面夹击,惊慌失措,留下数十具尸体,狼狈逃窜。

战斗愈来愈激烈,我军的机枪手在战斗中中弹牺牲,3排副排长在用枪托砸烂敌人的脑壳后也倒了下去。时年28岁的杨根思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但这样残酷的战斗,他也是头一次经历。三排的战士伤亡很大,全排只剩下五六个人,随着人员和弹药的减少,杨根思和战士们知道更惨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他们。

美军在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杨根思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7次进攻。上午10时,敌人的第8次进攻中,8班班长一手端着自动步枪,一手拿着手榴弹跳出工事,一边射击一边投掷手榴弹,中弹光荣牺牲。战士刘玉亭见此情景,一把扯去包扎在头上的纱布,端起机枪,站起来一阵猛射。一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爆炸,被弹片击中的他使出浑身的劲,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

当阻挡了美陆战第一师的八次进攻后,3排全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鬼子眼瞅着又要冲上来了。负了伤的共产党员杨根思平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对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连长,那你……”杨根思说:“我留下坚守阵地,有我在,阵地就在,你们快撤,这是命令。”杨根思斩钉截铁地说。这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搜集了阵地上能够使用的每一件武器和一包炸药,选择好地形,隐蔽起来,准备迎接再一次战斗。

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小高岭在片刻的宁静后,响起了巨大的枪炮声,陆战第一师40多个美国鬼子冲了上来。他们没有想到,此时,小高岭上还有一个人,已负伤的杨根思抱着阵地上仅有的一个5千克炸药包,坚守在阵地。敌人挥舞军旗、叫喊着涌了上来。说时迟,那时快,杨根思猛地拉燃导火索,从阵地上一跃而起,抱着点燃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一声巨响,敌人倒下一片,而杨根思同志也为保卫祖国,为朝鲜人民的解放,壮烈牺牲。

当一部分增援部队赶到高地时,山上山下敌尸累累,而1071.1高地仍然是敌人无法跨越的屏障,年仅28岁的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终于守住了小高岭,为当晚志愿军向下碣隅里敌人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基辛格到访,“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

11月4日凌晨,58师从山东兖州紧急开赴中朝边境;11月7日晚率连从辑安入朝,28日晚进入小高岭一线阵地,至29日杨根思牺牲,22天的生死之战,杨根思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壮丽的悲歌!

1952年10月15日,杨根思生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把杨根思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在安东市(现丹东市)锦江山麓。1955年7月,杨根思烈士墓进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杨根思墓

英雄永载史册,名字永远闪亮。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杨根思所在连最终只有4名官兵活着回到国内。三营参谋长王国栋(原江苏泰县人)确认了杨根思牺牲的消息。杨根思践行了人在阵地在、一生交给党的铮铮誓言,尤其是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2005年5月12日,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到访杨根思连,听事迹、看内务,手抚鲜红连旗,说:“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他从一人壮举,看到了一国信仰;并挥毫抒怀“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英雄永远被时代铭记。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也是志愿军中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根思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三个不相信”精神,是英雄血性的突出体现。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军魂,这就是中国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铮铮宣言,激励着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接力传承优良传统,始终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续写英雄连队新篇章。

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血沃中华的先烈,魂壮千秋的英雄。是你们,为了民族事业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仰望丰碑,我们将追着你们的梦想、踏着你们的足迹——前进!

(创作:刘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