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特色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苦学的好处 武汉大学特色建筑

武汉大学特色建筑

2023-07-18 1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行政楼】

    武汉大学行政楼,是武大赫赫有名的早期建筑。追溯它的历史,它竣工不到三年,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医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武汉大学工学院被撤销,学校便将工学院大楼改作办公大楼,并一直使用至今日。

        行政楼是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在珞珈山这面天然的“屏风”上形成一幅镶嵌画,使原本平缓的山体陡增钟灵秀气。在政管院办前的空地观望行政楼,总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好似你穿越了时间的隧道,来到了古代。在行政楼的一侧,种满了樱花。春天,这里不乏是赏樱的好去处。星星点点的樱花与行政楼交相辉映,甚至在毛毛细雨的天气里会让你有种置身于“岛国”的错觉。

 

(樱花掩映下的行政楼,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吴昊明)

【理学楼】

作为武大武大早期建筑之一的理学楼,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背临东湖,隔着奥场与行政楼遥遥相望。理学楼和很多武大老建筑一样,其貌不扬但总暗藏玄机:理学楼主露穹窿圆屋顶隔着奥场和行政楼的四角重檐攒尖顶遥相呼应,“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理念便完美展现在眼前。而教室里的石柱,又使中式外表的理学楼增添了少有的欧式风采。因此可以说理学楼达到了中西结合的美感。

        历史上,理学楼中部主体曾为科学会堂,首层有三个阶梯教室(也是中国最早的阶梯教室),二层为理、工学院的教室,三层为生物系的标本室和数学系的模型室。两侧配楼为化学楼和物理楼(实验室),楼高4层,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会堂与配楼有连廊相通构成整体。而如今,理学楼主要作为教室在使用,它的侧楼则作为办公室。

        理学楼不仅外观甚美,它的内部也值得一提。它内部结构复杂,通道楼梯连向哪里只有走了才知道,走过一个转角,也许又出现了一排教室,兜兜转转,十分特别。并且理学楼总给人一种年代感:宽敞的走道、斑驳的台阶、一个八角形的大窗子镶在墙上,窗外的爬墙虎或藤蔓紧紧贴在窗子上,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这里来来往往都是身着中山装的男同学和身着民国裙装的女同学。

樱顶建筑群:

【樱顶老斋舍】

 

(老斋舍,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余星娴)

        老斋舍便是现在的樱园宿舍,是武汉大学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武大老图书馆南侧,整栋建筑与狮子山相连。沿着有108级台阶的楼梯拾级而上,登上樱顶俯瞰整个武大校园。老斋舍最有韵味的地方,是按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久、辰宿列张”来为十六个门洞取斋名。从门洞里走出,会有一种从历史里走出的感觉,回头再看看已近脱去颜色的几个红底的字,仿佛那把倚在门边的椅子上正坐了个短发的女生,穿着民国学生裙装,安静地看着手里的书。

 

【樱顶老图书馆】

 

(老图书馆,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赵璐)

        老图书馆,这是一座能让人怦然心动的图书馆。它处在山颠,古朴典雅、朴实庄重,有容纳的气势。而故宫式的房顶上那块小小的牌匾的上的三个篆书图书馆则静静的见证着它一样长久的历史。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凝固的音乐。而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到明亮高穹的大厅,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那是一种空灵飘逸的感受。那是一个唯美的景色,在夕阳西下时,踏进老图,宽大的老式的落地窗户漏进来短短的红光,洒在校园里最好的红木桌椅上,洒在一个个俯头苦读的学生身上,那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樱顶】

(雪后初晴的樱顶,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韩天洋)

        樱顶一直是武大最美的地方。坐落在狮子山上,绝妙的高度把整个武大一览无余。春天时,看武大樱花漫漫;夏天时,看武大树木葱茏;秋天时,看武大“层林尽染”;冬天时,看武大白雪轻笼。樱顶上还矗立着三座古色古香的的建筑,琉璃飞瓦,飞檐勾角。武汉大学校学生会和校辩论队便在此办公。

 

【宋卿体育馆】

 

     宋卿体育馆(武汉大学体育馆)是以中华民国初年的大总统、武昌首义都督黎元洪之号命名的。作为武大早期建筑的宋卿体育馆是中国古典宫殿的飞檐结构,铺着蓝色的琉璃瓦,钩角的屋檐上还有些动物的石刻。体育馆四周绕有回廊,屋顶采用三铰拱钢架结构,形成当时西方非常先进的建筑工艺——巴洛克式轮舵形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馆内还做了只有宫廷或者高规格庙宇才采用的斗拱。这样中西合璧建筑会让你一饱眼福。此外每年的排球、篮球决赛都会在这里进行,热闹非凡。

 

【人文馆】

(人文馆,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牛开)

    1990年11月20日竣工的人文科学馆,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和爱国人士邵逸夫爵士捐款和原国家教委拨款共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新颖,建造精良,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综合性人文科学大楼。1991年4月10日,由原国家教委组织的邵逸夫先生第二批赠款建设项目评选活动结果在天津大学揭晓,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荣获一等奖,专家评议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宋泽芬教授称赞其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里的最美的一栋建筑”。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

【半山庐】

(珞珈山上的半山庐,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郑蔚然)

    半山庐,又称单身教授宿舍,位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北麓山腰,高达7米。1932年开工,1933年竣工。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工程造价2.03万元,由胡道生合记营造厂中标承建。

    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小巧玲珑、环境幽雅。由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屋檐毫无装饰讲究,整栋小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及显质朴,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浑然一体。据说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

    在1933年-1937年,来武汉大学的任教的知名单身教授住在此处。

    在1937年-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的重要政要在此下榻。

    半山庐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为武汉大学董事会、武汉大学校友会办公地。

【珞珈山上十八栋】

(珞珈山上的别墅,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韩天洋)

    位于武汉大学珞珈山腰东南的教工住宅群。建筑风格整体采用英式乡间别墅风格,但每一栋建筑都自有其特点,一共十八栋,后增盖四栋。日军侵占武汉后,将有些别墅的内构造改成日式的,并拆除了一栋。(后来人们仍沿用习惯叫法称之为十八栋)周恩来旧居与郭沫若旧居即在其中(分别为一区19栋27号、12栋20号)。

    周恩来旧居是一栋标准英式田园别墅,红瓦青砖,地基开阔,庭前屋后被参天大树环绕,通往山下的是几条石阶小径。别墅由两个哥特式风格的拱形门栋分开,楼栋之间有一精致花园,种有一棵大芭蕉树。武汉会战时期,因国共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安置周恩来与邓颖超下榻与此,两人时常到东湖边散步。邓颖超在世时,有人建议把这里建成一个纪念馆,被她否定了。与周恩来旧居相邻的是同为政治部副部长的黄琪翔旧居。

    郭沫若1961年曾故地重游,在其旧居前留影,在其抗战回忆录《洪波曲》中也提到了这段经历,称“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区域,应该算得是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此外还有苏雪林故居,隐现于一条盘树而上悬于半空的老藤与古树的臂弯之间。杨端六、熊国藻、葛扬焕、刘博平、桂质廷等都曾居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授们大多被迫搬出,改由讲师、助教合住。文革开始后,老教授们又被赶回,只能挤着合住,不少人即冤死其间。而章蕴胎和程千帆更是栖居在九区“三户不成村”的地方。文革结束后,老教授们大多主动搬出,现还有部分建筑内有人居住。

【新图书馆】

 

           武汉大学新图书馆又称为武汉大学“文理分馆”,是于198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新图书馆建在风景优美的珞珈山下,是一幢具有仿古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建筑物。银灰色的水刷石墙体,墨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在绿树丛中显得高雅、宁静。

    新图书馆于2011年11月扩建成功。无论是书馆书籍典藏量,环境舒适程度还是硬件设施,新图书馆都带给大家“前所未有”的体验。

【珞珈广场】

(珞珈广场,金秋摄影大赛优秀作品,作者:成呈)

    珞珈广场位于武汉大学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前,东侧是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生命科学学院和化学与分子学院,距武汉大学正门有100多米。珞珈广场是武汉大学最大的绿色广场,占地面积约5.9万平方米,其绿化面积在全国也居于首,是武汉大学的景点之一。春天之际,小草像绿得出油一样,充满了生机。盘坐在草地上,晒晒太阳,感受春天的温暖,驱走冬天的严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是,买一、两只风筝,迎着风放飞它;或是,倚靠着草地里的大树,惬意地看看书,聊聊天,也是颇享受的。2008年珞珈广场的草坪全部经行了更新,种植了新的草种。2013年,珞珈广场新种植了校友捐赠的树木,称之为校友林。

【“变形金刚“大楼,即工学部主教】

       武汉大学工学部主教位于东湖南路上武汉大学工学部主门内侧,高18层,是武汉大学乃至整个东湖沿线最高的楼房。站在顶层观赏“极目楚天阔”的东湖风光,大气十足。

    由于外形酷似变形金刚,工学部主教也被武大学子亲切地称为“变形金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