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文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苗族仪式有哪些 苗族民间文学

苗族民间文学

2023-12-28 0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天辟地神话。主要有《开天辟地》《砍日树月树》《天为什么是蓝的》等。《开天辟地》说:混沌初开,天地相叠,云遮雾幛,日月相近。那时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春夏秋冬。盘古来开天,南火来辟地,才形成地壳天顶,才定了日月星辰。从此,天地分开,四季分明,草木茂盛,鸟兽成群。大地生了阿剖豆(地公),苍天生了阿娘耐(天婆)。地公天婆生了把喜农,生了把喜国……天地形成后,因太阳离地面很近,于是苗族先民们又有了许多关于改造太阳的神话。《砍日树月树》这样讲: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地上热得不得了,岩头岩脑都被晒熔了,人们只好躲在岩洞里。苗家小伙子阿割(公)高杰,打了把八百四十斤重、二丈五尺长的大斧头,去砍日树月树。从此,世上只剩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白昼交替,冷暖分明。

类似的太阳神话还有《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神农请太阳》《张果老射日月》《明那雄射日月》《皮肚金沙抓太阳》《盘古开天》等。

洪水神话是关于洪水成因及人类在洪水中毁灭和再度繁衍的神话。苗族神话《阿陪果本》说:人世间有个叫阿陪果本的人,他力大无穷,生有一儿爸龙和一女德龙。果本与天上的雷公原本是老庚。后来果本得罪了雷公,雷公来劈果本,反倒被果本捉住关进铁笼子里。雷公向德龙、爸龙骗得火子,烧毁铁笼逃跑了。雷公降雨报仇,乌天黑地,飞沙走石,瓢浇的大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世上顿时洪水滔天。德龙、爸龙坐在南瓜里随水漂流。十二个太阳晒了九九八十一天后,洪水消退了。两兄妹从瓜里爬出来,世间找不到一个人。德龙、爸龙兄妹成婚,一年后,生下一个儿子,眼、耳、口、鼻都没有,像一个磨岩。德龙将磨岩儿敲得稀烂,抛撒四方。第二天,四处炊烟,满地人家。磨岩儿碎片挂在屋上长成的子孙姓吴,丢在垄坡里的姓龙,缠在麻秆上的姓麻,悬在蓼草上的姓廖,摆在石头上的姓石……每年秋收后,苗家举行隆重的“挑笼”活动,纪念祖先德龙、爸龙。这一神话,既有洪水淹天、人类再生的内容,又涉及了苗族各主要姓氏的来历。德龙、爸龙,在一些苗区称为伏羲、伏妹,或盘哥、瓠妹,或爸傩、乃傩,还傩愿中则称做傩公、傩母,他们被尊为人类始祖。

苗族祭祀。封面湘西配图

(2)英雄神话传说故事

英雄人物,是一个民族勇敢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苗族英雄人物神话传说故事,上可追溯到族源神话传说,下可延伸至近现代起义斗争人物和名人传说故事,纵贯苗族社会各个历史阶段。

远古英雄神话传说。蚩尤,是苗族津津乐道的远古英雄人物,称做“阿普蚩尤”。阿普,“祖公”之意。传说阿普蚩尤是一个力大无穷、英勇善战的战神。过去,苗族每年举行祭祖活动时,要由苗巫咒祝,请阿普蚩尤享用酒肉祭品,以示对祖先的崇敬。还有驩兜的传说。说驩兜被打败后,被流放到湘西崇山,后死于此。至今,湘西许多苗族地区都传说有驩兜墓。《剖果哨和黄帝分管天下》讲述了阶级社会形成之初苗族先民经历过的社会斗争情景和苗族社会复兴的盛况,描述剖果哨率领七个部落和黄帝部落联盟抗争的原因、经过及战后双方如何分管天下的结局。

起义斗争人物传说故事。其内容有二:一是关于苗民起义斗争的传说故事,二是关于革命斗争的传说故事。这类传说故事,大部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稍作加工而成,有些则是根据苗族人民的意愿演绎夸张而来的。

名人传说故事。指湘西籍苗族名人的传说故事。如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吴天保、吴八月、石柳邓的传说故事,名将杨岳斌、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传说故事等。

(3)其他传说故事

包括习俗传说、地方传说、动植物传说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童话、寓言和笑话。它们除了丰富的想像外,更具有现实性的色彩,从多方面反映了苗族社会历史、经济生活、文化娱乐、生产环境、民族心理状态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例如在服饰方面,有《苗族刺绣和花架》《花带的传说》《花腰围的故事》《包头帕的由来》等传说,叙述服饰始发的经过、功能,显示了苗族妇女心灵手巧、富于创造的精神。《闪光的银项圈》《苗家银钗的来历》等传说,则说明苗族妇女佩戴的银饰除具有装饰功能外,还起到避邪驱妖、迎吉纳福的作用。

在居住方面,苗族房屋外形多呈倒“凹”形,凹进去的部分称为“籽蹬”;堂屋与火塘间靠后方位的第二根大柱称为“图乃”(意为“母柱”),选材必须为枫树;安放米桶处的那根柱子称为“米桶树”,选材为水果树。关于这一系列独特的习俗,均有传说。如《苗家籽蹬》《母柱》《砍米桶树》等。这些传说,神话色彩浓厚,圣洁而严肃,规范着建房主人与匠人的行为。

在故事方面,特色最浓、流传最广的当数“谎江山的故事”,它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群,大大小小几十个故事。如《谎江山与老虎》《谎江山与强盗》《谎江山与守备老爷》《老谎背魔鬼》《老谎走岳父》等。谎江山就像阿凡提一样,是机智人物的化身。他的故事,含蓄而幽默,给苗族人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2、民间歌谣

苗族人民在椎牛祭祖、婚丧喜庆、节日娱乐、谈情说爱、生产劳动中喜欢用歌来追述历史、传承文化、交流情感,形成了诸如古歌、风俗歌、山歌、情歌等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歌谣,统称“苗歌”。在保存母语地区,苗歌基本上是用苗语演唱,在其他地区,则多用汉语演唱。苗歌,伴随着苗族人民的迁徙繁衍、喜怒哀乐,绵延千载而不衰。它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是苗族民间文学的强宗大项。

巴代雄祭祀。欧勇 摄【封面湘西配图】

(1)古歌

古歌,亦即史诗。湘西苗族古歌,包括已翻译整理的和未翻译整理的有几十部,其中流传于花垣、凤凰、吉首等县市的古歌最具代表性,歌手叫它做《鸺巴鸺玛》,汉译为《苗族古歌》。每逢举行盛大祭祀或庆典活动,苗老司们必临场作诵。翻译整理后的古歌长达1.931万行,分四大部分,即《创天立地》《种植歌》《在中球水乡》《部族变迁》。

第一部分《创天立地》,由《创天》《立地》《定时辰》《龙人》构成,是远古苗族祖先力图探求自然奥秘,对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的形成、人类始祖的诞生所作的臆测和遐想,同时解释了苗族历法的来历。

第二部分《种植歌》,分为《种谷》《植棉》《砍梭罗树》3节。反映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情景和发明创造的经过。

第三部分《在中球水乡》,含《斢船》《奶略》《役牛》《跳鼓舞》4节。叙说苗族的来历、迁徙历程以及椎牛祭祖的缘故。

第四部分《部族变迁》,分为《迁徙》《十二个部落宗支》2节。叙述苗族迁徙的原因和历程。

《苗族古歌》产生于原始时期,经后世不断充实丰富,定形于封建社会初期。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经过口耳相传,累世磨砺,难免不遭到岁月的增删和涂抹,但它仍不失为苗族的一部珍贵的民族史诗。

2011年,“苗族古歌”入选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代扎祭祀。欧勇 摄【封面湘西配图】

(2)仪式歌

苗族在举行重大活动时,都伴随着一定的仪式歌。这些歌谣,从内容到形式都已基本固定,像无形的纽带,把民俗活动事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民俗活动既有形的外壳,又有神的内涵,给人留下神秘之感。

苗族有句俗语:“歌即是话,话即是歌;唱出是歌,说出是话”。在歌手看来,歌和话几乎没有严格的界限。这里的“话”,即是有一定韵律的辞(词)。遇歌则唱,遇辞则诵。

仪式歌分为祭祀歌、节日歌、人生礼仪歌、祝词和礼词等。

祭祀歌。是在酬神祭祖庆典活动中所唱的歌。流传于花垣的《椎牛巫词》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史诗》,含《引子》《混沌初开》《造日造月》《万物滋生》《划定时辰》《玛古出世》《部落迁徙》《家族谱系》《尾声》9节,其内容与《苗族古歌》大同小异。第二部分《祭词》,含《椎牛古根》《买牛》《除怪》《祝愿》《敬家仙》《接客》《赎利赎名》《喂牛水》《送牛》《散客》10节,说明椎牛的原因,为主人消灾祈福。

流传于凤凰的《接龙歌》,分为《对唱》《龙公龙娘赞》《求雨歌》《耍龙谣》《敬龙神》等几个部分。在接龙时传唱,使接龙活动形声并茂。

节日歌。是唱民族节日的根源或节日活动内容的歌。有《调年歌》《三月三歌》《四月八歌》《六月六歌》《赶秋歌》《跳香歌》等。每一类歌,都有其成套的唱词。

人生礼仪歌。出生有《看月贺喜歌》,接亲嫁女有《娶亲歌》,死后有《丧堂歌》。其中尤以接亲嫁女歌最为生动。

贺词。是祝贺颂扬之词。讲究声韵,朗朗上口,适于吟诵,一般不唱。有《上梁歌》《看月贺喜歌》《赶秋歌》等。

理词。纠纷双方说理辩驳之词。每遇田土纠纷、打架斗殴、夫妻不睦,当事双方请“理老”评论是非曲直。双方辩论时,常使用韵律十足的“词”,滔滔道来,一气呵成,不容对方有插嘴之机。这是运用诗歌展开辩论的一种特殊文体。

苗族对歌场。封面湘西配图,秧云群供图

(3)山歌

苗族山歌,形式短小、曲调爽朗质朴、节奏自由灵活,像大海中的浪花,自由跳荡,光彩夺目。

劳动歌。劳动歌是山民们在生产劳动时用以解除疲劳的醇醴。苗族劳动歌,有协调劳动动作的《油匠打油跑锤歌》《拗岩歌》《抬轿歌》,追述生产发展历程的《棉根歌》,传授生产技能的《十二月歌》《下种歌》《栽秧歌》,体现山区生产特色的《采茶歌》《纺线歌》《推豆腐》《打糍粑》,赞美劳动技能的《床机》,解除疲劳的《黄牛下田把田耕》《黄牛冤枉挨几鞭》,等等。这些歌谣,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苗族的农耕生活,体现了苗族人民勤劳俭朴的品格和同大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

生活歌。以家庭社会为主题的生活歌,反映了苗族人世间的生活知识、生活信念、生活情趣和生活状况。如《莫让歌路长青苔》:

哥妹共把歌路开,山歌越唱越开怀,

求妹快把山歌唱,莫让歌路长青苔。

苗族苦歌在生活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长期以来,苗族人民受到阶级、民族的双重压迫和歧视,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苦歌真实地描绘了苗族人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愤慨与不平,表达了他们对剥削者、压迫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如《瘦了苗家肥了官》:

一望谷子九望田,年年没有米过年。

苗家为啥这般苦?为啥天下不一般?

苗家开的大好田,傅鼐贼子来霸占;

寸土不留我一分,瘦了苗家肥了官。

这是对清王朝实行“屯田制”以后,加倍剥削和压迫苗族人民,给苗族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的血泪控诉。

时政歌。时政歌表现苗族人民对“时政”的态度。湘西及湘西南是老革命根据地,不少苗族热血男儿参加革命,留下了许多激情澎湃的时政歌。如《送儿当红军》:

不怕绹来不怕捆,不怕杀头和判刑;

昨日送儿坐班房,今天送儿当红军。

苗家生得好儿郎,天生本是骨头硬;

当得红军打天下,砸烂官府你家门!

(4)情歌

苗族青年恋爱,向来是比较开放自由的,恋爱择偶的钥匙,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恋爱从初识“讨糖”起始,经过“讨话”留日子,“讨彩”交定情,到多次幽会对歌加深了解,直到互赠“把凭”——定情信物,以心相许,从而获得爱情成熟的果子。苗族恋爱择偶习俗的开放性和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苗族情歌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是苗族歌谣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苗族情歌从内容上可分为试探歌、赞美歌、挑逗歌、初恋歌、迷恋歌、盟誓歌、分离歌、相思歌、团圆歌及抗婚歌。这些歌中,有许多内容饱满、体制宏大的传世精品,如流传于凤凰县腊尔山区的《翠鸟》。这首叙事长诗讲述了松哥与柳妹悲壮的爱情故事,由《序歌》《龙塘河对歌》《四月八跳花》《六月六定情》《柳妹失踪》《松哥寻妹》《蛟龙逼婚》《鸳鸯报信》《灯盏戽龙潭》《百鸟顶恶浪》《松哥变翠鸟》《尾声》12部分组成,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又如流传于保靖县吕洞山区的《吕洞与雅角抢亲歌》,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讲述近百个山头、地名互相搏斗抢亲的神话故事,场面宏大,紧张激烈,令人惊心动魄。

苗族情歌在形式上多采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恰如其分的比兴、大胆的夸张、丰富的幻想等民歌艺术创作手法,使情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全文完)

版权信息: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后台邮箱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联系本站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邮箱发送邮件。

封面湘西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