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军的军服发展史(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海军起义是哪一年 聊聊我军的军服发展史(上)

聊聊我军的军服发展史(上)

2024-04-16 18: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军服作为一种特殊的制服,既展示着军人的仪表和精神风貌,也伴随着时代脉搏不断变迁,是国威、军威的外在体现。一部军服发展史其实就是军队发展史的缩影。

因而,军队正规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统一的军服,没有军服也操枪弄炮的那叫游击队或敌后武工队,或者敌方的叫侦缉队、特工队什么的,更不入流的可以叫土匪。

要说我军的军服史,也是伴随着我军的95年建军史一路发展完善的,从不太统一到现在比较高大上,大体可以区分为九代(建国前三代和建国后六代)。

给我脑海里留下印象最深的历代军服照,其实是我军校刚毕业工作时,连队俱乐部挂着的那八大英模画像,这是全军统一都要挂的,现在已变成十大英模画像。

连队俱乐部因为是全连官兵开会及每晚收看《新闻联播》的场所,所以每天我都要看到这些英模像好几次,除了深深为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激励外,也让我对我军过去不同时代的军服有了深刻的印象。

八大英模里,张思德穿得是八路军军服,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服,其他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服。

(军队八大英模画像)

再顺带说说没有统一军服的武装,这个特别是我们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这拔人,应该印象颇深,印象主要来自于各类抗日电影电视剧及连环画。

比如说到敌后武工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头上围着白肚毛巾,怒目圆睁、浩然正气的武工队长。

再有反面角色,比如《地下交通站》里的伪军侦缉队队长贾贵。各类抗日剧里出现的,挂着盒子炮、戴着黑礼帽、骑着自行车的汉奸。

话题有点扯远了,还是回到聊正规军军服。

随着“八一”南昌起义一声炮响,中国共产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正式武装。因此,我军的军服史应从1927年8月开始书写,主要包括红军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时期三个阶段。

今天这一篇主要写新中国成立前我军的军服情况,后面再具体写写建国后我军的军服发展史。

先上一张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当年做的一张图,基本反映了建国前我军的军服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是蓝灰色军服、八路军是土黄色军服、新四军是灰色军服、解放军是黄绿色军服。

但这只是个大概的归类,实际上受当时条件所限,衣服的染料和材料来源紧张,造成军服的颜色五花八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各个时期的部队从来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同一种颜色制式的军服。

这也就是为什么画像上张思德的八路军军服是灰色的,而下图里却是黄色的,这确实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间——中国工农红军(1927.8-1937.7)

南昌城头打响第一枪时,因为都是起义部队,和敌方都穿着一样的国民革命军军服。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怎么区分敌我,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戴个红领巾。

(八一南昌起义)

而南昌起义后的秋收起义,是我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领导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和革命士兵举行的武装起义,因此人员组成五花八门,根本没有统一的军服。部队中有人穿着国民革命军军服、有人穿着矿工服、很多人甚至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为了统一指挥,毛泽东指示官兵统一带上红布绣章,既方便了识别敌我,也表明了工农红军献身革命事业、改变国家命运的热血激情。

(秋收起义)

从南昌起义一直到井冈山会师,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没有统一的军服。真正第一次有统一的军服始于1929年,红四军第一次制作了4000余套统一的军服,彼时军服设计参考了苏联红军军服(苏联红军1924式),衣服按中山装式样,领章为红色领章。帽子使用八角列宁帽,帽徽为红色布制五角星。军服以深灰色棉布为料子,总体呈现为灰蓝色。当时,陈毅对军服为什么用这个颜色有个说明,他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没想到陈毅元帅除了打仗在行,文采也不弱,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铁汉柔情吧!

(红四军军服)

1932年以后,各地红军着装基本驱向一致,上衣为灰色中山装,四个带盖加扣的明袋,领口上辍一副红布领章,军帽为改良后的小八角帽,帽徽为红布五角星,下衣则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装式军裤,但由于当时各部队材料来源不一,因此颜色也不是很统一,蓝的、灰的、黑的、青的都有。

(1936年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干部,军服颜色差别很大)

1936年11月14日,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率先发表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陕北苏区的访问报道,刊登了这张毛泽东身穿红军蓝灰军服、头戴八角帽的传世经典照片。

(1936年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在陕北的照片)

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2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因此,军服的式样与国民革命军基本相同。

军帽是德国陆军将军西克特根据欧洲的滑雪帽,为国民革命军设计的。为适合东方人特点,特意将帽檐缩进了不少,上面缀钉一枚“青天白日”图案的圆形金属帽徽(国民革命军陆军帽徽)。

军上衣分夏服和冬服,制式相同,各级军官同一制式,为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均有袋盖。

军上衣不分大小号码,长度一律“二尺五”。经常看到一些照片上八路军小战士、女战士穿着又长又大的军装,像短大衣似的,这都是因为大小号码不分的“二尺五”。当然,条件好时,也专为小战士、女战士作了短小的军装。

军上衣左臂佩戴白底蓝字长方形布质臂章,八路军的有“八路”“十八集团军”“18GA”几种,新四军则为“新四军”或“N4A”等。

本来八路军、新四军改编之初,军服是国民党政府按编制人数配发的,颜色为灰色。杨成武上将在回忆录中曾写道,红军改编八路军后第一次发军装,“那天,我和大家一样,也领到了一套崭新的灰布军装和一顶圆军帽。”

(左图:佩戴“18GA”臂章的八路军干部。 右图: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但随着抗战的进程,条件越来越艰苦,各部队普遍缺粮少衣,只能根据现实条件就地取材制作军装,在布料和染色剂都缺乏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能凑齐军服就很不容易了,更别奢望服装颜色和用料的统一。

实际上,直到抗战胜利,各部队的服装颜色仍是五花八门,能领到什么样的就穿什么样的,绝无可能是《亮剑》里那整齐划一的八路军形象。

(1944年在延安南泥湾,蹲在地上吃饭的八路军警卫员)

当时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装虽然颜色多样,但最主要是还是两种颜色。二战期间援华的美军飞行员,每人的口袋里都带有一副小卡片,以识别中国军队、游击队、农民和日本侵略军,防止误伤友军。小卡片上八路军、新四军服装颜色为蓝灰和黄绿两种,即当时我军军服的两大主流色。

抗日战争时的八路军干部军服(1940年)

抗日战争时的新四军军服(1940年)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1945.9-1949.10)

解放战争前期,我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国民党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服装的筹措比较困难。服装制式与抗战后期的服装制式基本相同,明显的变化是去掉了"八路军"、"新四军"臂章,服装材料有粗布也有细布,颜色以土黄色为主,中原军区部队仍着灰色军服。

甚至解放战争大部分时期,我军各部队服装颜色都不统一,有灰色、青灰、草绿、土黄等颜色。著名作家柳青的作品《铜墙铁壁》中提到他所在部队穿的是蓝灰色军服,行军途中遇到其他主力部队穿黄绿色军服觉得很惊诧。

例如,前面的八大英模画像中,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发生于1948年5月,当时身着的军服就是黄绿色。

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军需工厂已初具规模,并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扩大了军服生产能力,为全军统一服装样式、统一生产、统一供应提供了物质条件。从下图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军官军服基本式样接近,材料、颜色有所差异,无标志符号,唯一能表示他们干部身份的只有他们右胸衣袋的钢笔。

( 1948年摄于北京郊区的解放军军官着装)

直至1948年12月,召开全军后勤会议,才对统一军服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专门指示,如果军服统一不起来,起码全军要统一军帽。

1948年12月23日,中央军委首次下达“统一全军军帽式样”的命令:“各区军队现已常在同一战场作战,为易于识别起见,明年单军帽统一样式,现军委已规定样式,交各区来开后勤会议的同志带回,望各区即照军委规定的新式样制造,不再自定样式”。

1949年2月,第一野战军四位首长在西北前线,他们军服颜色仍各不相同(从右至左):副司令员赵寿山(蓝灰色)、副司令员张宗逊(草绿色)、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灰绿色)、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土黄色)

实际直到1949年初,我军才确定全军服装颜色为黄绿色。但由于战事紧迫,各大野战军又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作战,全军军服式样和颜色并没有很快统一,至少1949年上半年还是“各行其是”。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我军军服才陆续统一为黄绿色。

统一的解放军军服为黄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圆形短檐帽(即解放帽),帽徽为八一军徽。

以上,即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军军服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旧时代迈向新时代的发展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