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我办丑小鸭中学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这所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格拉底有多丑 詹大年:我办丑小鸭中学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这所学校。

詹大年:我办丑小鸭中学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这所学校。

2023-04-25 0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些抑郁的孩子,会有多种可能】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中小学生抑郁的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杨老师是云南第一批心理高级教师,他说:“严格地说,几乎所有‘问题学生’都患有抑郁症。”

目前,丑小鸭中学很多孩子(比例非常高)被诊断为中度或者重度抑郁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但是,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孩子在丑小鸭中学治愈。全国一些知名医疗专家在看到这一可喜的情况后,指出“药物治疗+教育”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最佳方案。

据医学专家分析,抑郁症与教育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有重大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家庭的教育环境不改变,家庭的能量不增加,“问题孩子”回到家庭以后极有可能出现“反弹”。医学资料显示,这种“复发率”达到46%。并且,高危险性和间断性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

刚刚开始办学的那几年,对送到学校的抑郁症孩子,我每次都犹豫“收"与”不收“的问题。但后来几年,随着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竟然不小心地摸索出了一套治愈抑郁症的方法。阳光、运动、群体等活动竟然被专家们肯定为最好的疗法。

在丑小鸭中学,孩子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因为一些家长抵触、怀疑或者不愿学习,学校的确无能为力。

“问题孩子”的问题,基本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设计、教育环境带来的。一些教育者却无法认识到这些。他们只希望学校可以替他们改变孩子,或者从学校得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改变孩子的方法。

我一直认为,教学有方法,教育只有“做法”。

丑小鸭中学的孩子们在寝室过生日

【我们对生命的真相知之甚少】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先哲苏格拉底的话。

生命是个奇迹。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真相知之甚少。生命真相是未知的,又是可知的。人类的努力围绕满足自身的生命需求而展开。

教育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是不可能什么都有预案的;教育更不是万能的,甚至可能会失败。不理解这些,那就是对教育的迷信和无知。

有时候,孩子“不爱学习”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不爱学习”了,而我们却偏要跟他“找原因”。孩子到了青春期,爱情就悄悄地来了,这其实是个生命问题,但我们偏要说是ta的问题。

孩子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他本身的问题,或许是生物学问题,或许是心理学问题,或许是教育学问题,或许是社会学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是未知的。

我突发奇想,希望有一个社会机构可以把医学界、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研究青少年抑郁问题的人才组织到一起,形成一股有效的力量防治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目前单纯的医学界、单纯的心理学界、单纯的教育学界对青少年抑郁的疗效是非常有限的。

其实,青少年的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无知、恐惧与麻木不仁。

特别是丑小鸭中学的孩子,被认为是集“疑难杂症”于一身的。 面对这些孩子,除了保护他们,很多时候真的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时候甚至是一筹莫展。

“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个奇迹,很多问题不是很快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甚至根本就不会有解决方案,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这是我跟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孩子不上学怎么办?”】

“孩子不上学怎么办?”——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遇到这个问题才把孩子送到丑小鸭中学的。

在成年人看来,“上学”只是一种行为,一个动作。但在“不上学”的孩子心里,“上学”是一种心态,一种力量,根本就不是一种行为。就如,“我爱你”这三个字读出来很容易,说出来却很难。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看到一只小狗把我妹妹追赶到哭,从那时候起我就怕狗,尽管我爸无数次说过“狗有什么好怕的”,但我还是害怕,一直等我到20多岁才不害怕了。

因为孩子“不上学”了,家长不爽了。所以,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其实,孩子“不上学”只是一种表象,背后有很多的让孩子“上学”很“不爽”的因素。从本质上说,没有一个孩子的内心不渴望上学,但是这些背后的因素消灭了孩子上学的内心力量。

力量,是生长出来的。生长,需要时间。

孩子“为什么不上学”的问题,就如成年人“为什么赚不到大钱”一样,其实都是生命生长的根本问题。

生命成长的问题,不是谁来“开导开导”就可以解决的。

【那些“早恋”“抽烟”的孩子】

早恋、抽烟这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情况——我甚至还没有发现哪所学校的校长能宣称他的学校没有这种情况。

一次,有位母亲对我说:“詹校,我的儿子在丑小鸭中学这一年确实很多方面都进步了——但问题来了,我发现他好像喜欢女同学了......”

我说:“你家的桃树不是因为种在我的园子里才开花的。春天来了,桃花就开。”

还有一位女同学对我说:“詹校,我们学校有同学偷偷抽烟......我不想在这里上学了。”

我说:“中学生抽烟肯定是坏事,但抽烟的同学不是坏人呀。如果因为别人抽烟你就远离他,那样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再说,人家只是‘偷偷抽烟’,也应该不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吧?我看,不想上学,应该是你的个人选择,‘有同学偷偷抽烟’只是你不想上学的借口。如果你真不希望看到同学抽烟,你应该善意提醒他,而不是远离他。”

我承认,我教书41年,遇到过无数的抽烟的孩子和恋爱的孩子,我从来没有成功地让他们彻底“戒烟”或者“戒恋”。我只是告诉他们如何对待这些事,在他们困惑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帮助他们。

有人说:“一个好苹果放到一篮子烂苹果里,就会变成烂苹果。”

这个道理好像很对,但绝对是一个混蛋逻辑——烂苹果是没有生命的,而孩子们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的生命体!怎么把“烂苹果”和活蹦乱跳的孩子放在了一起做比较呢?!

有些简单的道理不一定是谁都可以明白的。

那么,承受后果,也是一种结果。

【焦虑时的家长往往看不到问题的实质】

李同学是个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孩子, 刚刚入校的那段时间,话题都是“想死”。

为了“救活”这个孩子,学校找了多方面的专家。3个月后,孩子基本恢复了正常——能正常参加学校的活动,能正常交往。

父母看到孩子“改变了”又马上对孩子提出了“学习要求”,并且希望“德高望重”的詹校长跟刘同学“好好谈谈”。

我回答:“不能谈。现在家长和老师已经找他谈过很多次‘学习’的事了。如果我再去谈,可能会给他更大的压力。孩子还刚刚‘活过来’呢。就当他在医院治疗吧。跟药物治疗相比,丑小鸭中学的效果已经很好的了。其实,作为校长,我真应该跟孩子谈学习。但有些孩子不一样,他们就是因为恐惧学习而患上抑郁症的,请家长理解,我目前不能和孩子谈学习。”

一个不和孩子“谈学习”的校长,家长能理解吗?既然丑小鸭中学是学校,怎么能不谈学习?不谈学习,那还上学干嘛?——很多父母,把孩子送来丑小鸭中学是为了“改变孩子”,继续“望子成龙”的梦想。他们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相比较。

还有这样一位家长,一年多前就是我的网友了。她的孩子已经快两年没有上学了,也基本不与外界接触。我注意到主要问题的是亲子分离问题。

今年下学期,这位妈妈终于下决心把孩子送到了丑小鸭中学,但因为不放心,孩子入学后她还在学校周边租了房子住着。孩子入学30多天后,这位妈妈直接到学校接走了孩子,没有跟学校说任何理由。

大概一个月后,这位妈妈多次电话分别上访到市县教育局,包括“学校没有保管好孩子的香皂”都成了她“告状”的内容。

家长的焦虑和失落演变成一场家校关系的纷争。可想而知,家长的心思不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教育资源自然不会好。

还有一位父亲,把孩子送到丑小鸭中学后三更半夜会轮流打各老师的电话,同样的话题要跟不同的老师反复说。特别是生活老师本来就跟学生住在一个寝室里,接电话吧影响其他同学,不接电话吧家长会不停地打。家长还会投诉:“丑小鸭中学就是这样对待家长的吗?”

类似的情况,丑小鸭中学经常遇到。

教育,是被成年人控制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呢?

李镇西老师说过:“学校教育确实重要。但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老师,是为家长“打工”的。老师能有什么办法呢?

家庭、学校、孩子之间的三角形的信任关系一旦被破坏,所有的教育手段都是无能为力的。

要建构信任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读书”理解为上学读书,是一件很无语的事】

深度学习、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等等,其实也基本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围绕知识灌输的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对这些孩子来说基本上是无效的。

朱永新先生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揭示了教育的“生活”本质。与其说丑小鸭中学是一种教育模式,倒不如说丑小鸭中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书多,是丑小鸭中学的最大亮点:每个孩子人均拥有400多册图书。学校的教室、走廊、食堂、寝室、操场都成了“书吧”。孩子们可以随手就拿到书。

但是,有一些教育者,总是把“书”和“课外书”对立起来。因为,他们不顾一切地把学习指向了唯一的目标——考试。

活动多,是丑小鸭中学的又一特点。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体验。在体验中,教育会自然发生。丑小鸭中学每天的三节活动课,还原孩子活蹦乱跳的样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正常了”,就以为是“改好了”,又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回原来的环境中。

保护生命,建立规则,发展学习力,是丑小鸭中学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其实也是很难的。因为必需的时间往往得不到。

一个是在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是在语重心长地听——这是李镇西老师在批评我吗?

【那些又苦又累的丑小鸭老师们】

师资队伍不稳定,是所有民办学校面临的问题。丑小鸭中学,一是面向根本无法在其他学校正常上学的孩子,二是学校在一座大山上(这里没有商店没有饭馆甚至每天只有三趟公交车),教师能留下来还真难能可贵。近5年来,除了考入公务员的情况,很少有老师流动。

因为365天都有学生留在学校,丑小鸭中学的老师还在实行周六制,寒暑假只能轮休,放假时间还被“克扣”,杨柳校长连续在学校陪着孩子们过了9个春节。办学这12年,所有老师在一起吃顿饭都做不到,这一直是让我感到愧疚的事。

在丑小鸭中学,因为每天都要陪伴孩子,老师的校外培训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幸亏,朱永新等老师给老师们寄了很多书,李镇西、杨东平等大先生走进了丑小鸭中学。特别是李镇西老师,前后10多次来丑小鸭中学,对老师们的影响特别大。李老师自告奋勇当了丑小鸭中学的兼职教师,把“禁止体罚学生”作为一条铁律告诫全校教职工。我当了30多年校长,从来没有要求老师们共读某一本书,但这一次,我几乎是武断地要求全校老师人手一本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并且要求读书分享。

教师素质的提高永远走在路上。

【努力到无能为力】

豫章书院一类的管教式机构在全国不少。用恐惧的方式控制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更何况是针对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喂养几条凶残的藏獒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培养老师。非人性的“学校”是教育的敌人。

如丑小鸭中学一样把“问题孩子”集中在一起的普通初中非常少见。丑小鸭中学尽管走过了12年,但探索越多,却发现问题越多。教育,只有情怀和智商是远远不够的。

看见孩子,发现教育,永远在路上。

善意的批评和善良的帮助,是丑小鸭中学教师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我的一些朋友,他们一直在宣传丑小鸭,支持丑小鸭,表扬丑小鸭,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批评詹大年,告诫詹大年,帮助詹大年。比如李镇西、茅卫东。

我们努力,但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候。

努力到无能为力!

我没有奢望丑小鸭中学能存活多久,但非常希望丑小鸭中学能多存在一天。

丑小鸭不会失败,但必须有面对牺牲的心态。

办学校容易,做教育却很难。

我对来丑小鸭中学采访、拍摄的每一位记者说:“请你们关注孩子,关注现实。如果你们的报道能引起社会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和对教育的反思,就算丑小鸭中学因为报道而消失了,也是值得的。”我对一家大报的记者说,“丑小鸭中学的价值不在于把学校办下去。”

面对生命,不敢放弃。

我肯定:丑小鸭中学,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未来的学校,一定都看得见每一个孩子。

说明:我写本文,并不只是为了表达“丑小鸭中学不是十全十美的”,更重要的是希望成年人尊重教育常识,尊重孩子当下,尊重生命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