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移民人口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

2023-08-28 07: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北不是明初吸收移民的地区,一方面,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明朝官方史书中有关移民的记录是相当简略的,见于记载的只是当时数百万移民大潮中的一束浪花。另一方面,元末明初的苏北与江淮、湖广、四川、华北等地一样,异常荒凉,人口极其稀少,迫切需要迁入大量人口;而苏州人烟稠密,百姓富庶,与苏北距离又近,是理想的移民输出区。

在元末的战乱中,苏北也遭受浩劫。元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泰州白驹场盐贩张士诚率众起兵,五月攻克泰州、高邮等地。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并继续向周围扩展。元朝命丞相脱脱调兵镇压,十一月元军围高邮城。但不久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兵权,围城诸军闻讯解散。至正十五年(1355),苏北一带发生严重饥荒,张士诚遣部将渡江向江南发展,次年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张士诚自高邮迁往平江。由于张士诚主力外迁,红巾军趁机进攻淮安,朱元璋军攻下泰兴,进占高邮。青军元帅张明鉴驱逐元朝镇南王,占据扬州。由于饥荒战乱,张明鉴无粮可筹,据说只能靠屠杀城中居民吃人肉为生。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攻下扬州时,城中只剩下18户居民。此后朱元璋忙于与陈友谅和元军的争战,张士诚重新占有苏北。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取苏北,克泰州、通州,围高邮。张士诚以水军支援,朱元璋亲自出征,击败援军,至次年四月,明军攻下高邮、淮安等地,完全占有苏北。

尽管明朝的官方史料中对明军的杀戮多所隐讳,但常遇春以好杀著称,苏北遭受的损失可以想像。从地方志的零星记载中可见一斑:在局势平定后,扬州城中土著居民仅回升到40余户。江都县仅存火、郝等十八姓,淮安城中只剩下“槐树李、梅花刘、麦盒王、节孝徐等七家”。兴化县“土著绝少”。盐城一带,“地旷衍,湖荡居多而村落少,巨室少,民无盖藏”。其他各县的情况大同小异,整个苏北平原一片萧条。

元朝的平江路(相当于以后的苏州府)有人口200多万,明军攻克苏州时,城中还有军兵20余万,与苏北有天壤之别。所以尽管在元末明初苏州已向淮北、南京输出了大量移民,依然可以有大批民户迁往苏北。

不过,迁入苏北的移民还有其他来源。例如,民国《泰兴县志》称:“试征诸氏族谱牒,大都皖赣名族,于元明之际迁来。”《甘棠小志》记载的今江都市邵伯镇13族中,有5族明确是在明初迁入的。另有阮氏从江西迁来,而据《雷塘庵主弟子记》,迁入的时间也是明初。其余各族迁入时间不详,但原籍分别为浙东3族,江西2族,徽州1族,山西2族,山东1族,并非都来自苏州。其他可考的迁出地还有常州、无锡、湖州、吴兴、昆山、句容等地。可见元末明初迁入苏北的移民主要来自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也包括皖南、江西和其他地区。

移民的数量相当可观,特别是由于原来的居民所剩无几,移民成为人口中的主要部分,各方面占有压倒优势。例如兴化县元末仅8600余人,洪武九年(1376)增加到75700余人,增长了8倍多。估计苏北的扬州、淮安二府在明初接受的移民有近60万,如果加上迁入的卫、所将士和他们的家属,总数约有65万。由于来自苏州府的移民占了很大的比例,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最突出。

直到明朝后期,以苏州阊门为故乡的现象还不普遍。如兴化李春芳是嘉靖末年的状元,他的祖籍明确记载为句容。他的孙子李思成在《陆氏家谱序》中谈到兴化县的望族时,也只说是从“他郡”迁来,而不专指苏州。有趣的是,李春芳的后人以后却自称是从苏州迁来。又如阜宁吴氏的始迁祖超凡是常州府宜兴县人,但嘉靖以后的族谱中就记为“自姑苏,用迁斯土”,“因鼎革之乱,由苏迁盐(城)”。到了近代,移民后裔几乎都自称来自苏州阊门,甚至明初的土著家族后裔也变成了苏州人的后代。

很明显,阊门或阊门外不可能是移民的真正故乡,只是一个重要的移民集合、出发地。但由于苏州府甚至附近其他府县的不少移民从这里出发,那些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就将这个地名传给了子孙。年深日久,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来历的后代就只能以此为原籍了。当苏州移民后裔中出现了名人和大族,认同“苏州阊门”的移民后裔就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以往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情况:张士诚的军队扩展到江南,张氏本人迁至苏州后,肯定会有大批苏北人迁往苏州和江南。到张氏覆灭,这批苏北人中没有被迁往淮北等地的幸存者肯定会迁回苏北。他们虽是迁回故乡,但实际是降俘人员,身份比一般移民要低,所以子孙冒称江南移民是很自然的。但他们并无江南“原籍”可称,只能随大流用“苏州阊门”。

苏州在近代上海兴起以前,是江南最繁荣发达的地方,而苏北却越来越衰落,到了近代更成为难民灾民的输出地,使江南一带形成鄙视苏北人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以“苏州阊门”为祖籍,未始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必然使“苏州阊门”后代日益增多。

今天,对大多数“苏州阊门”的后代,我们已经无法查清他们的真实故乡了。既然他们的祖先与苏州移民一起,栉风沐雨,含辛茹苦,使苏北重新得到开发和发展,那么与苏州移民受到同样的纪念也是理所当然的。

来源:百度文库。原标题: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苏北的苏州移民。作者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秉承简洁明了,传播袁氏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