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动物园那只中国唯一雌性斑鳖,在苏州去世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怎么去 长沙动物园那只中国唯一雌性斑鳖,在苏州去世了

长沙动物园那只中国唯一雌性斑鳖,在苏州去世了

2024-01-20 1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便进行人工授精繁殖。(图/新华社)

在2016年6月11日,湖湘地理就曾关注到斑鳖,那时候,我们还期待它的孕事。不曾想,两年多过去,它留下了一个坏消息。

与恐龙一样,斑鳖来自遥远的中生代。只是,恐龙灭绝了,斑鳖依然顽强繁衍至今。

▶湖湘地理对斑鳖的报道

2016年5月30日,一个偶有阳光的日子,我们到了苏州西园寺,“方方”和“圆圆”的全尺寸铜塑被安置于放生池的西岸。相对于在池岸岩石上晒背的龟鳖,长约150cm,宽约80cm的铜塑显得至伟。尽管寿终或遁迹已多年,“方方”与“圆圆”还是以“大”得出奇的体型吸引着人类的目光。

“方方”和“圆圆”的拉丁学名为“斯氏鳖”。因其脖颈处散布着显著的黄色斑点,近20年来,它们有着更接地气的名字——“斑鳖”。

在西园寺,“方方”与“圆圆”被比作夫妻。至少在百年间,它们做着如此角色扮演。同样在苏州,还有一对身负重任的斑鳖夫妻。它们没有名字,却担负着物种繁衍的希望。因为,除2008年在越南发现的一只野生斑鳖之外,它们是地球上目前能找到的、仅存的斑鳖夫妻了……

▶2016年4月7日,苏州动物园池塘内的雄性斑鳖。

这是它从长沙迁园至苏州第十一年

如果这只斑鳖还在的话,2019年五月,是它从长沙迁园苏州的第十一年。

关于这只斑鳖娘子的身世,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这只斑鳖1950年代捕自黄浦江,先是在烈士公园,后被移至长沙动物园。另一说法则更为具体:1949年前,长沙一动物展团在苏州巡演期间发现了这只“巨鼋”,斥资买下后将其参入动物展团。1956年“公私合营”,动物展团与相关单位合并组建了长沙动物园,“巨鼋”自此在长沙动物园定居,直至2008年嫁至苏州。

如果第二种说法属实,长沙斑鳖的这次“远嫁”,也是对斑鳖原始栖息地域的回归。

▶2016年4月7日,中外专家再次为斑鳖夫妻进行人工授精繁殖(新华社)

鼋与斑鳖同属龟鳖目鳖科。在我国,鳖科动物还有中华鳖、小鳖、砂鳖、东北鳖、山瑞鳖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型鳖类均为“鼋”。

1994年,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在对两只“癞头鼋”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此大鳖非彼大鳖,而是久未被国际学术界提及的斯氏鳖。怀揣这一“惊喜”发现,赵肯堂教授生前一直为斑鳖正名与保护而奔走。

2007年,赵肯堂过世。同年,长沙动物园内的“斑鼋”被正式更名为“斑鳖”。

极濒危名录中的新成员

其实,早在长沙斑鳖被更名的前一年,国内为斑鳖保种的联合努力就已展开。

2006年9月19日,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动物园协会主办的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存活的斑鳖个体有5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西园寺2只(“方方”于2007年8月死亡)、上海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2016年1月死亡)。

然而,就在这一年的12月16日,上海动物园的雌性斑鳖死亡。在当时尚存的4只斑鳖个体中,仅有西园寺中的“圆圆”为雌性。只是,“圆圆”已多年未曾露面,生死未知。刚启动的斑鳖联合繁育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2007年初,长沙动物园内的“斑鼋”被鉴定后更名,为联合繁育工作带来新的希望。

“不仅是斑鳖,而且还是雌性,每年都有产卵”。WCS两栖爬行动物项目协调员吕顺清教授用“振奋”两字形容当时的心境。自2006年第一次斑鳖保护研讨会开始,作为项目协调方,WCS直接参与了其后9年间斑鳖联合繁育所有重要活动。

仍未参透的生命谜题

2016年6月1日,搬迁至苏州上方山森林公园的苏州动物园正式开园。在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的动物园老园区,斑鳖是唯一未搬迁的动物。

在即将入夏的阳光中,斑鳖夫妻迎来它们一年中最为惬意的时光,活动量、采食量都有增加。

午间时分,浮出水面的斑鳖夫妻,缓慢泅游。长时间,它们则半淹于浅水中保持静止的姿势。间或,被淹在水下的鳖头会抬头呼吸。伴随着吐气,会有小股水柱从鳖口中喷吐而出。而后是张嘴掀鼻吸气,10-15秒钟后鳖首又沉没于水中……偶尔,斑鳖也会上岸,匍匐于阳光下的小岛,四肢伸展、脖颈高企……像是在张望远处的风景。

“斑鳖是变温动物,它们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体温,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帮助它们杀灭病菌。”吕顺清解释斑鳖的晒背行为。

▶2015年5月6日,在苏州动物园拍摄的雌性斑鳖。

除了阳光,洁净的水体、领地、食物,以及水边沙地,都是斑鳖栖息繁衍的必需。

居留苏州已8年,雌性斑鳖似已适应当地的水土,体重略有增加。作为繁殖力正处旺盛期的雌鳖,它十分尽职:每年都产卵2-4窝,年产卵总量介于100-200枚之间。只是,不论是先前6年的自然交配,还是自去年开始的人工授精,都没有受精卵的出现。

“我们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吕顺清说。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一种象龟,人工孵化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依然没有成功。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黑箱系统,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受孕的失败。比如这只雄斑鳖,在遇到长沙雌性斑鳖之前从未交配过,它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精子的活性是否有问题?再比如,人工饲养的环境下,斑鳖的饮食结构和野外会有些不同,这对它们的生育能力是否有影响?很多问题,只能一点一点去寻找答案。”

▶2015年5月6日,苏州动物园,

中外动物专家对雌性斑鳖进行人工授精。(新华社)

在生态学中有“繁殖种群”的说法。按此说法,斑鳖在繁殖策略上属于繁殖时产生大量新个体,但是后代成活率不高的物种。一旦辅之以人工干预,有可能快速提高幼体的成活率,从而增加个体的存活数量。除斑鳖繁育项目,吕顺清手头还有另一项工作正在进行——对人工繁育扬子鳄的野外放归。

“在安徽省宣城市,尽管扬子鳄的野外种群数量依然不足200只,但实践证明,将人工繁殖的个体重新引入野外,重建野外种群是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不乏人工干预下成功复壮的物种先例。

按斑鳖联合繁育小组之前公布的斑鳖产卵信息,雌性斑鳖在迁园苏州后第一窝卵最早产于5月31日(2009年),最晚产于6月16日(2010年)。

距离4月初实施的人工授精也已过去两个月,吕顺清和他的同事们一直等待着今年第一窝斑鳖卵的诞生。“在人力与自然力的协作场域,尽管我们已无回旋的余地,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先放弃希望。”

▶湖湘地理对斑鳖的报道

那次去探访斑鳖,地理君还和WCS两栖爬行动物项目协调员吕顺清进行一次对话。

“物种的有害是相对的,物种的有益是绝对的”

H:湖湘地理

L:吕顺清(WCS两栖爬行动物项目协调员,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1

有关斑鳖繁育

无法克隆,也不能体外受精

8年来没有受精卵出现,

繁育第一步是先获得受精卵

H:在斑鳖联合繁育过程中,WCS具体的分工是什么?

L:WCS最早主持召开了斑鳖保护研讨会(2006年,苏州),发起并协调斑鳖保护项目的开展。2007年,作为合作者之一,与长沙动物园、苏州动物园、龟鳖生存联盟(TSA)共同开展了斑鳖人工繁育项目,并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一直作为协调方和直接参与方,参加了本项目的所有重要活动(包括3次人工授精)。

H:雌鳖产卵在即。是不是产卵后,我们即可确认有无受精卵?按正常孵化过程,从受精卵至幼鳖出世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L:从斑鳖近缘种的受精卵情况,我们可以类推斑鳖卵是否受精。因此,雌性斑鳖产卵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有无受精卵。另外,更可靠的办法是经过一段时间孵化,检查卵是否有发育。鳖类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从一个多月到两个多月不等。

H:人工授精自去年开始,在此之前,我们更多倚重的是斑鳖的自然交配。想知道,这一繁育策略转换的背景是什么?

L:自然交配长期不能成功,是促成繁育策略转换的重要因素。现在看来,转换是必要的。

H:有报道称,在雌鳖迁园后的第二年即有受精卵的出现,但一直未能成功孵化。报道指称,未能成功孵化的原因可能在于雌鳖的摄入营养不全导致的卵壳过薄,也有可能是由于雄鳖的精子活性不够。而我们的人工授精,已从去年的泄殖腔转移至今年的输卵管,联合繁育工作的重点似乎还是着力于提高受精卵的数量和比例。不知道,自雌鳖迁园至今年,受精卵在数量、比例上有无变化?据您的观察,受精卵未能成功孵化的原因现在看起来可能是什么?

L:经Geraldkuchling博士(TSA专家,澳大利亚西部大学龟鳖繁殖学教授)检测,8年来没有受精卵出现。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当然是获得受精卵!

H:大家都希望有好的结果出现。但按最坏打算,如果人工授精仍无突破性进展,联合繁育小组还有可能采取哪些技术手段?

L:据我所知,人工授精是目前我国拯救斑鳖最有效的手段了。由于斑鳖是卵生动物,限于技术等原因,斑鳖的繁育还不能进行体外授精,也无法采取克隆的方式。

2

关于物种保护

如果人类不帮助,斑鳖肯定灭绝

任何物种一旦灭绝,

其所在的食物链甚至生态系统也可能崩溃

H:对于斑鳖,我们有过长时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伤痛过往。想了解的是,鼋这一物种目前的留存现状。相对于斑鳖,不知道它们是否有着更好或更坏的命运?

L:鼋在我国的前景也堪忧,不过在东南亚的境况要好一些。特别是泰国、柬埔寨等国,都进行过人工孵化、将幼鼋放归的活动,很成功。

H:斑鳖算是我国两爬类极濒危物种的代表。作为WCS两爬类项目协调员,你怎么评价我国两爬类物种的生存现状?

L:我国绝大部分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都在下降,甚至快速下降,很多物种都处于易危、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的状态。栖息地减少和质量下降、人类过度利用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H:扬子鳄算是人工干预、成功复壮的幸运物种。据您了解,在国际范围内还有哪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

L:扬子鳄还不能说成功复壮,毕竟野外数量还不足200只。中国成功的例子有海南坡鹿、朱鹮、大熊猫、藏羚羊等等。国际上,美国的密西西比鳄、印度的老虎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另外,巴布亚新几内亚对湾鳄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也值得称赞。

H:有关两爬类物种保护,斑鳖保种的难点、意义在哪里?

L:生态学上有一个最小可生存种群的概念,即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小于某一个值,那么这个物种就无法自然繁殖壮大,最后只能灭绝。但人工繁殖有可能拯救这类物种。比如朱鹮,最少时只有7只。目前经过人工繁育,数量已有上千只了。毫无疑问,如果人类不帮助,斑鳖肯定灭绝。任何物种都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经过艰苦的生存竞争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任何物种一旦灭绝,其所携带的海量的生物学信息(比如基因信息等)都随之消失,其所在的食物链甚至生态系统也可能崩溃,这不但对地球、而且对人类都是巨大的损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物种的有害是相对的,物种的有益是绝对的”!

H: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而言,我们除了关注斑鳖能否成功繁育,还有哪些工作很重要但又是我们长时间忽视的?

L:我们国家有长长的重点保护动物、植物名录,那些物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没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保护,何况没有列入名单的呢?就两栖爬行动物来说,凡是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基本上都存在过度利用问题。我们的眼光只盯住那些明星动物(大鲵、扬子鳄、斑鳖、鳄蜥等等),而忽略了其他大部分物种。

▶图来自@央视新闻

斑鳖大事记

▶1873年,英国动物学家Gray以标本提供者罗伯特·斯文豪(RobertSwinhoei)的名字,将采自上海的大鳖定为新种——“斯氏鳖”(OscariaSwinhoei)。这是有关该物种最早的科学记录和拉丁学名。后因分类观点的不同,斯氏鳖长时间被误作为鼋或中华鳖而被忽视。

▶1988年,国外学者Meylan和Webb以斯氏鳖第8对肋板退化为区别特征,将其定义为新属——斑鳖属(Rafetus)。

▶1994年,赵尔宓建议将斯氏鳖的中文名改为“斑鳖”。

▶1999年,斑鳖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2005年,赵肯堂认为,古籍和资料中所指的鼋(癞头鼋、斑鼋、绿团鱼、太湖鼋等)应都是斑鳖。

▶2005年10月,未及被正名,北京动物园的一只斑鳖离世。

▶2006年9月,“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召开,确定保护和人工繁育斑鳖的基本路径。同年12月,上海动物园的雌性斑鳖过世。

▶2007年1月,长沙生态动物园(当时还称为长沙动物园)的雌性斑鳖被正名。

▶2007年8月,苏州西园寺的雄性斑鳖“方方”被发现死亡。此前,园中的雌性斑鳖“圆圆”已多年下落不明。国内斑鳖仅存长沙生态动物园、苏州动物园2只。斑鳖保种,苏州、长沙两地斑鳖联姻是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2007年12月,在前期人工授精方案被否决后,长沙生态动物园同意将园中雌性斑鳖迁园苏州。

▶2008年5月,长沙“斑鳖新娘”回到“出生地”苏州(关于长沙斑鳖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说捕自黄浦江,一说1949年以前购自苏州。本文取第二种说法),与苏州动物园的“斑鳖新郎”联姻。当年,斑鳖夫妻即有交配行为,且雌鳖有产卵,但未发现受精卵。

▶2009年-2014年,在雌鳖迁园后的7年间,斑鳖夫妻每年都有合笼交配。雌鳖每年都有产卵行为,但都未能成功孵化。

▶2015年,斑鳖联合繁育小组开始尝试对斑鳖夫妻进行人工采、授精。

▶2016年初,越南还剑湖斑鳖被发现死亡。世界范围内,斑鳖个体仅剩三只(除国内两只外,另外一只2008年在越南北部被发现)。同年,人工授精继续进行。若一切顺利,在雌鳖被正名后的第10年,新生斑鳖有望问世。

END

文字 | 马金辉

微信编辑 | 伍婷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