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APP」产品分析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花瓣里采集是什么意思 「花瓣APP」产品分析报告

「花瓣APP」产品分析报告

2023-07-13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爱上花瓣,从网页到APP,在感受花瓣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中我也大学毕业了,将我的第一份产品分析献给陪伴我几年时光的花瓣,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提出改进意见。

1. 产品概况1.1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 6s

系统版本:ios 11.4

APP版本:4.3.0

体验人:菜菜鱼

1.2 产品介绍

产品名称:花瓣

产品类型:图片社交

产品slogan:陪你做生活的设计师

产品logo:

产品定位:一个给用户提供灵感、素材收集与分享的图片社交平台。

产品介绍:花瓣APP是花瓣网的移动端产品,不管是在界面还是模式都类似国外的“Pinterest”,瀑布流展示方式,都是利用视觉化版面服务用户。花瓣作为国内专业图像搜索平台,大量的图片素材可以成为用户的“灵感库”,随时随收集、分享喜爱的图片到画板,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进行关注和互动。同时也提供在线设计服务、商业图片购买、Live课程等功能(PC端)。

花瓣PC端与移动端:

花瓣PC端:功能丰富,主要侧重于做高质量的图片服务于图片爱好者提供素材采集,用户可以通过采集、喜欢、评论等收集分享,同时提供活动、美思、美物、花瓣Live板块。

花瓣移动端:发布的定位更侧重于社交功能,网站对于用户更多是对素材的采集和整理,而移动端则是希望用户能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上传,通过内容与他们进行互动、分享,其他板块涉及较少,移动端更加符合“随时随地发现、收藏你喜欢的一切”的特性。

1.3 迭代分析

1.3.1 迭代路径

这里选取了部分有重要功能更新的版本。花瓣从开始就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功能,重大功能更新频率基本保持在三个月到六个月更新一次,。

1.3.2 迭代分析

从花瓣的迭代路径中可以看出,从2012年APP上线开始,花瓣的注意力都在软件本身,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和增加辅助功能,如修复bug,增加稳定性等,直到2014年新增的“互动”板块本意是想把花瓣往社交方面引,后续重大更新也是希望能引导用户进行社交,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好的效果。

1.4 用户分析

1.4.1 用户群体

「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发现:在花瓣的用户人群中,男性用户仅仅只占了25.18%,女性用户高达74.81%,这可能跟女性的爱收集、分享图片,注重生活质量和内心情感有关;使用花瓣的年轻用户占比稍多,24岁以下的人群占40%,24-40岁的每个阶段人数接近在20%;在城市的分布上,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人数占了64.13%,这群用户受教育程度和消费程度较高,也可能是这些城市中在设计行业工作的人较多。」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花瓣APP的用户以年龄稍年轻的大学生和上班族为主,以女性用户为主力军,主要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喜爱收集图片、工作于设计/摄影行业的文化水平较高,且具有中高等的消费能力注重生活质量的人群。

1.4.2 用户特点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花瓣的受众群体比较特殊,除了受过高等教育、经济基础较好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分享喜爱的图片,不管是摄影、插画、设计,各个类型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经过总结,该APP的主要用户特征为:

集中在大学生和上班族,以女性为主。

知识水平较高,注重美的享受。

需要累积素材,收集图库寻找灵感。

1.4.3 用户使用场景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花瓣用户从早上6点开始,活跃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用户在吃早餐,上学、上班路上利用鸡肋时间进行图片浏览和阅读,除了午休时间人数降低,全天上班时间数据呈相对平稳状态,可以看出用户在工作中常常会用到花瓣,作为素材库、灵感来源等,22点到23点是活跃人数最多的时间段,直到1点之后使用人数呈下降趋势,可能和设计相关职业有关。」

「再根据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可以看出,用户的停留时间一般在15分钟-30分钟,最高在40多分钟,说明用户的停留时间较短,收集完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就会关闭,也许是因为花瓣APP以图片为主,精力集中在海量的图片中,社交性较差,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没有新意,无法长时间驻留。」

1.4.4 用户建模

用户:小凡,女,21岁,在校大学生,平面设计专业。

特征:严重拖延症,喜欢做设计但想法较少,享受生活,注重生活质量。

场景:老师布置的设计作业明天就要交了,今晚熬个通宵做吧,没有想法,没有思路!!!怎么办,去素材网上下载拼拼凑凑,老师又不是傻纸,随便做应付一下,怕是会死得很惨......开打花瓣APP,搜索关键词,出来一系列图片,发现这个图的创意点挺好的,可以参考一下,只要有了创意点,做还不简单,安心地敷着面膜熬夜了。

用户:瑶瑶,女,25岁,UI设计师,摄影爱好者。

特征:常常加班,工作压力大,喜欢一切美的东西。

场景:加班到晚上,疲惫地走在路上,无意间发现路灯照在路边一排小黄的身上,产生的影子构成一副很有意思的画面,立即拿出手机拍了下来,上传到花瓣的画板里。回到家疲惫地躺在床上,打开花瓣,发现有好几个人采集了自己的图片,瑶瑶十分兴奋,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被这么多人喜欢着,决定将自己更多的摄影作品分享到花瓣,也打算去申请认证设计师,把喜欢她风格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

1.4.5 用户需求

根据花瓣的产品定义以及功能在产品中的表现形式,可得到以下需求:

基本需求:搜索图片,采集图片。

期望需求:高质量图片,图片栏目归类,相关图片推荐,极简风格页面。

兴奋需求:商业高质量图片,社交功能,有奖设计活动。

移动端暂时没有活动板块,假设A提出一个活动功能,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提出人开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这个功能能带给用户什么,遇到的问题有那些,怎样解决这几个方面去进行了分析:

从上图可得知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对于功能的期望点也不一样,想要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需求,务必需要进行更缜密的需求调查和分析。

2. 产品分析2.1 产品结构

花瓣APP总共分为首页、发现、消息、我的四个部分,层级较浅,产品层级不超过四层,信息呈现清晰,总体来看比较容易上手,但可以发现才出的“发现板块”信息较多,分类较散,给人杂乱感。

花瓣APP最大的特点就是瀑布流图片,花瓣的首页分为三大部分,搜索栏,内容部分,底部tab,极其简洁的页面让人觉得舒适,信息家在过程十分的流畅,从花瓣的版本迭代来看,花瓣的首页一直在做“减法”,列举花瓣的几个版本页面:

从以上三个版本来看,第一版首页能够清晰的看到每个搜索条目的信息内容,但只有文字的方式让用户不能直观感受图片的冲击力,与花瓣定位差太多。图2相对于图1,页面采用了banner+瀑布流的形式,使页面变得简洁,上方添加两个功能键,整体风格从繁到简。最新版本更加简化了页面布局,强化了搜索功能,添加的悬浮键可以直接进行编辑、分享、采集。底部的tab也从图标加文字的形式变到了只有图标,留下“关注、发现、消息、我的”这四个部分。整体来说,花瓣首页的风格从繁琐古板厚重到如今的简洁文艺轻快,对整体色彩把握越来越准确,更加符合产品的定位,符合年轻人使用。

优点:花瓣首页采用瀑布流的设计方式,可以让用户直观感受图片的冲击力,界面简单明了,悬浮键的添加可以让用户在首页完成自己想要的交互动作,减少层级的跳转。

缺点:瀑布流的首页导致社交元素不明显,形式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加载时间过长产生不耐烦心理。底部tab过于简洁新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辨识度图标作用。取消内容中banner板块导致无法获取官方消息。

2.2 产品功能及流程

2.2.1 核心功能

花瓣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是将喜爱的图片采集到自己的分类画板:

缺点:采集完成后“成功采集到画板X”提示语在顶端,黑白文字字体较小,用户不能清晰地得到反馈。

2.2.2其他功能

视频功能

花瓣的视频为第三方渠道“看了吗”内容,分为创意、生活、动画、广告、匠心这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都是精心挑选的,视频WIFI下自动播放,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小视频,给用户一个放松、愉悦的过程。

但视频板块只是满足用户“看”,并不能对喜欢的视频类型进行直接评论、关注、采集等操作,如想要转载、评论等还需要跳转到另一个平台,用户会认为这是一件麻烦事,产生厌烦心理。

社交功能

花瓣的定位是图片社交,以简洁清新、文艺的风格吸引了许多用户的喜爱和追捧。

但花瓣的社交性很差,用户打开花瓣,注意力集中在海量图片库过滤图片,不会像一般的社交软件一样刻意去注意是谁发布的,也没有评论的冲动。而且在花瓣中用户之间的关系仅仅只有关注、评论、私信,文字内容是容易被忽视,虽然消息一栏直接放到了首页底部tab,但用户信息直接被图片掩盖和弱化了,谁转载了我的采集基本被忽视。所以社交性不足也是导致花瓣的社交黏性不高,停留时间也不太长的原因之一。

上传采集功能

花瓣的上传采集功能分为相册上传、拍照上传、网址采集三个方面,相册采集可以批量采集,对于想要大量上传图片的用户十分便捷,把自己感兴趣、拍摄的图片放在分类画板里,可供用户随时永久浏览,也可以作为灵感给予工作上的帮助。

作为花瓣的老用户,产品体验中发现如果我要上传采集,功能键在右上角的位置并不方便,而且需要进行4个步骤的操作流程,操作步骤略麻烦了一些:

2.2.3 产品数据

从数据来看,花瓣作为摄影摄像和社交类别在APPstore里的排名略后,可能是因为花瓣的社交性太弱,摄影摄像不突出,用户不会通过此类别去搜索它。花瓣在图片社交里的排名为7,此类别共有50多款产品,可以看出花瓣的排名仍不是太高,但通过数据的显示,花瓣排名呈略微上升趋势,并不稳定。

如今在图片社交领域活跃人数为2,205.54万,而花瓣的活跃人数仅占了88.61万,说明花瓣APP只占了图片社交市场的一小部分,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提升市场占有率。

2.2.4 产品评价与评分

仅仅只是AppStore里面的评分,选取了最新4.3.0版本,搜集了三分及以下评分的评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效建议:

花瓣4.0.0版本所有评论为90条,三分及以下评论为14条,频率最高的问题如下:

卡顿,闪退很严重,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时而登录显示帐号不存在,反映客服后无果。

用户反馈希望新增功能为:屏蔽用户、粉丝移除、私人画板功能,全公开的性质使其困扰。

3.竞品分析

通过数据显示,在图片社交领域中,花瓣排行为7,我选取了排行榜的第2名:堆糖APP来作为竞品分析,最初两款软件的定位是一致的,之后堆糖的逐渐偏向于社交和在线商城。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与堆糖相比,花瓣在排名、活跃用户人数、使用时长等方面与堆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堆糖在早期已转型为社交、商城平台,从现在的结果看来效果还不错,而花瓣对于社交方面反应慢了半拍,以致于虽然花瓣目的性很强但社交太弱,用户黏性太低。

3.1.1页面分析

堆糖与花瓣的首页对比分析:

相同点:

首页主题结构大致相同:搜索、推送、底部tab三大板块。

不同点:

1.花瓣采用三区单栏布局的形式,而堆糖采用的是三区双栏的布局形式。(堆糖首页看起来很挤、很繁琐,相比之下花瓣的首页更加简洁大方,感觉空间很大,比较符合移动端轻的特性。)

2.堆糖搜索栏下方有功能按键,花瓣没有。(这一栏显得堆糖的首页更挤了,而且功能栏里的按键并非高频操作按钮,完全可以采用转移、隐藏、手势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可以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

3.在底部tab的设计中,堆糖在图标下方写了提示词,并用点击红色来提示;花瓣的底部tab只有图标,点击为黑色。(对比起来花瓣的底部tab更简洁,也不给人挤、小的感觉。)

4.首页内容的推送,堆糖是大面积的banner+推送的文字;花瓣显示的是关注的人最新采集的图片。(堆糖首页推送的内容是可以运营人员控制的,而花瓣的首页仅仅为自己关注的内容。)

总结:

花瓣目的明确简单,显得专业;堆糖丰富多样,更像社交软件。

从线框图可以可以更清晰的感觉到,堆糖的首页给人感觉“信息非常丰富”,整个页面想要传递的信息太多,但却找不到重点,注意力在上方的banner处,给人感觉很杂乱人无从下手。花瓣的首页十分简洁,只有关注人最新大图,突出重点,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想关注的内容,有效吸引人的注意和“采集”的欲望,但是花瓣首页缺点也很明显:社交元素不足,图标信息不明确。

所以两者的首页对比来说,花瓣在整体上更加强调整洁大方,突出重点,设计感很强,图片质量较高,但同时体验相对比较单一,但也许是花瓣主打图片素材采集,设计人群多一些,而堆糖转型之后主打生活灵感,已经从采集中转型向社交,购物,作为专业的图片收集软件质量一般。

4.个人总结

根据以上的产品分析,可以发现花瓣是一款特色鲜明的软件,但是由于目前软件形式过于单一,产品黏性差,社交性太弱导致产品使用人数呈减少状态。总的来说,花瓣在我心中仍然是一个很优秀的产品,但依旧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将使用SWOT分析法对花瓣进行总结:

产品优势:

现在人们对于图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花瓣对于图片的管理做到了极致,分类管理非常方便,累积了部分忠实用户,优化产品可以更好的提升忠诚度。

瀑布流高质量图片,基本没有广告,没有多余的信息干扰给人“良心感”

文艺范、极简风的设计让人享受,操作方便快捷。

产品劣势:

同期产品的成功转型让花瓣落后一步,花瓣希望打造社交的体验效果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找到突破口。

用户对于产品存在的自身细节问题反馈较多,且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修复。

产品功能较单一,趣味性较低无法让用户更多时间停留,降低了用户黏性。

产品机会:

花瓣目前在做发现这一板块,这一板块如果成功运营,会增加用户之间的社交,对于提升用户黏性或许有帮助。

花瓣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于广告投放这一块做的很少,影响产品自身的利益从而无法更深度的优化与发展,如果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许是产品发展的好机会。

产品威胁:

自主的图片上传对于图片审核要求更严,对于涉及政策的违规图片界限不好划分。

与花瓣同期、同类型的软件往社交方面转型较成功,花瓣以一个追赶的脚步去做,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5.个人改进意见

1.对于新版块的运营要更加慎重,如果偏向社交,可以增加图片分类社区,如求图板块、求建议板块等等,有提问和解答的过程可以让喜欢共同风格的用户有交流的平台,也给专业用户一个展示作品风格的机会。

2.移动端更偏向与社交,然而瀑布流的首页会导致社交元素不明显,形式较单一,加载时间过长不耐烦心理等问题,是否可以在内容顶部增加banner自动滑动页面,发布官方内容或活动消息,让用户在等待期间能够了解有关讯息。

3.花瓣对于广告的投放一直很少,网站建立初期我在官方消息里看到花瓣说要做无广告产品,这在我心里是加分项。但如果产品要长远发展,必定要盈利,希望花瓣能够进行更深入的需求调查,进行多方面考虑,以免造成老用户的流失,在增加变现渠道的同时能够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提高用户转化的同时勿忘初心。

4.从下载市场的评论可以看出,用户对产品本身吐槽较多,需要更加加大对产品本身的优化,不断完善产品的兼容性,解决产品卡顿、闪退等不流畅问题,在每次版本更新前能够仔细测试,尽量减少bug,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5.尊重并最大程度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如花瓣图片全公开的性质使部分用户困扰,是否能增加屏蔽用户、粉丝移除、私人画板等功能,需要更多的权衡与考虑。

6.产品图片来自于用户自主上传,偶尔会存在违规图片,产品举报按钮在“分享”中,这样的设计会导致用户难以找到“举报”按钮,希望能将举报按钮放在显眼的地方同时也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

7.花瓣的推广与运营力度较低,在同类产品推广中很少看到花瓣的身影,希望能综合一些有意思的运营策略,比如花瓣官方举办的设计活动、人人参与的图片创作等,提高产品用户的拉新、留存等。

8.与花瓣同期上线,同类型的软件转型较成功,花瓣以一个追赶的脚步去做,必定要想出不同的策略吸引用户,这对于用户、品牌本身以及整个行业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9.对于产品体验的优化:比如采集完成后的提示语反馈不够清晰;首页底部tab过于简洁新用户无法第一时间辨识;视频板块仅仅只满足“看”;上传采集功能步骤繁琐等方面的建议。

注:这是我的第一份产品分析,算是一次非常非常非常认真的练习,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找到了数据查找与分析的正确姿势,基本了解和梳理了产品分析的大概流程,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前辈多多留言交流与指教~

本文由 @菜菜鱼o 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