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芝加哥公牛队名字由来简介 04

04

2024-06-09 0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4-05赛季NBA全攻略:芝加哥公牛队教练及球员介绍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新浪体育讯 主教练: 斯科特-斯凯尔斯

  斯凯尔斯是公牛队的第15任主教练,上个赛季的后半段,斯凯尔斯接手公牛,并最终取得了19胜47负的战绩。在执教公牛队之前,斯凯尔斯在太阳队任教。

  斯凯尔斯1964年3月5日出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在年轻的时候,斯凯尔斯也曾经是

NBA联盟中的球员。他在NBA中打了十个赛季,一共效力于五支球队,米尔沃基雄鹿,印第安纳步行者,奥兰多魔术,华盛顿奇才(当时的华盛顿子弹)和费城76人。他一共打了600场比赛,其中有371场首发亮相。在斯凯尔斯的职业生涯中,他平均每场拿到11.1分和6.5个篮板,他的罚球命中率达到了88.9%,排在NBA历史上的第四位。另外,斯凯尔斯还有一个光荣的记录。他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NBA单场助攻的纪录,在1990年斯凯尔斯代表魔术队的一场比赛中,他一场比赛就送出了30次助攻。同样是在1990年,斯凯尔斯被NBA选为进步最快球员。

  队员:

  科尔克-辛里奇:辛里奇是公牛队在去年的选秀中以首轮第七顺位选到的球员,虽然身体素质并不出色,但是辛里奇良好的大局观和无私的秋风却让这位年轻的球员隐隐有了大将之风。在上个赛季的比赛中,辛里奇平均每场比赛拿到12分和6.8次助攻,对于一名新人来说,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辛里奇出色的表现让他入选了新秀全明星队,也成为了上个赛季最受球迷欢迎的公牛球员。在新的赛季中,辛里奇的身边又会多出不少更加年轻的选手来,不知道作为场上核心的辛里奇将起到怎样的一个表率作用。

  泰森-钱德勒:身高2米16的钱德勒是公牛队先发阵容中的第一高度。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术,钱德勒都无可挑剔,他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的伤病过多。在上个赛季的比赛中,钱德勒由于伤病仅仅参加了35场比赛,平均每场比赛得到6.1分和7.7个篮板,但是这绝对不是钱德勒的真正实力。只要钱德勒养好自己的伤势再披挂上阵的话,那么,这名大前锋的成就将远远的超出现在的一切。

  埃迪-库里:虽然身高只有2米11,但是彪悍的体型让人们将库里和奥尼尔终结者联系在一起。的确,除了在身高上稍逊一筹,库里在体型和脾气火爆程度上都可以和奥尼尔抗衡。在库里效力公牛的三个赛季中,他每年都在进步。上个赛季,库里平均每场拿到14.7分,抢得6.2个篮板,何况,库里作为从高中直接进入NBA的球员,在年龄上绝对占据优势。就算不能够成为奥尼尔,那么变成一个加大号的本-华莱士总是有可能的吧。

  安东尼奥-戴维斯:看看上个赛季戴维斯的数据统计,足以让两名年轻内线球员汗颜。这位35的老将在上个赛季的比赛中平均每场比赛能够贡献8.4个篮板,为全队最高。比起两位年轻人来,戴维斯在身体条件上不占任何优势,能够抢得这么多篮板,除了自己积极拼抢之外,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公牛这么一支年轻的球员,戴维斯的存在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本-戈登 :作为今天的探花秀,戈登被公牛队寄予了厚望,自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公牛队的首发得分后卫。不过戈登在季前赛中的表现却实在不敢恭维。在几场季前赛中,戈登的各项技术统计都在几位新人中垫底。这样下去,戈登很有可能失去首发位置。不知道戈登什么时候才能够找到在大学中比赛的感觉,这样才能够用自己的实力在NBA竞争中站住脚。

  安德雷斯-诺西奥尼:都说诺西奥尼是吉诺比利的加大版,但是从季前赛的表现看来,诺西奥尼自身的技战术风格鲜明,是介于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之间的摇摆人。虽然同胞吉诺比利已经在NB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诺西奥尼应该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拥有NBA的一片天空。

  埃里克-皮亚特考斯基:从火箭队转会而来的老将,外围的投篮精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皮亚特考斯基的三分命中率达到了40%。在这支年轻的公牛队中,皮亚特考斯基也已经被算入是老将的一员了。给新队员言传身教,也是皮亚特考斯基义不容辞的责任。

  罗尔-邓:和诺西奥尼一样,邓也是一名介于得分后卫和小前锋之间的摇摆人。邓在季前赛的表现相当出色,平均每场得分达到了14.2分,每场篮板也有5.5个。虽然现在诺西奥尼和邓都很难坐稳首发的位置,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出色,将和可能取代皮亚特考斯基的地位。当然,如果戈登表现不佳的话,两人联袂登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奥特拉-哈林顿:从火箭到尼克斯,从尼克斯到公牛,不知道这位蓝领工人在芝加哥会有什么样的前景。

  克里斯-杜洪:这个赛季的新秀,但是有辛里奇和帕戈在,杜洪很难获得多少上场时间,也许等待是他最需要学会的东西。

  (布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