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色彩基调“丹韵银律”,解锁你不知道的城市色彩规划新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色彩基调图 北京色彩基调“丹韵银律”,解锁你不知道的城市色彩规划新启示

北京色彩基调“丹韵银律”,解锁你不知道的城市色彩规划新启示

2023-03-22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2923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发布,确定北京城市色彩主旋律为“丹韵银律”。从丹韵银律的北京、黄韵银律的西安、粉墙黛瓦的苏州,到米色调的巴黎、咖啡色调的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美学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本文将带你从五朝古都北京的色彩蝶变之路开始说起。

作者| 刘舜欣(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闵斯婵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5798字 |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科学研究者称,人们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中色彩感觉占到80%。我们目睹远方的红装素裹,绿草如茵,虽不知如何言表,心却早已为之荡漾,色彩于城市而言已是如此。

如果说城市是一件艺术品,那么胡同阡陌、山川河流就是艺术品上的装饰,色彩则是最浓墨重彩的点缀。从丹韵银律的北京、黄韵银律的西安,到山水金城兰州……你所在的城市又是什么色彩?

近日,《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印发,确定北京城市色彩主旋律为“丹韵银律”,即由丹韵引导的红色系与银律引导的灰色系构成,丹韵之暖与银律之冷和谐交融,相得益彰。

而除北京外,西安、兰州、柳州、黄石等国内城市及日本奈良、意大利都灵等国外城市都进行过精致的色彩规划,背后藏着怎样的色彩奥秘?又为我国城市色彩设计带来哪些有趣的启示?今天,我们不妨先从在色彩蝶变上很有故事的一座城市——北京开始说起。

从灰瓦素城到丹韵银律,揭秘北京城的“色彩基因”

说起古都北京,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传统气派,左右对称,四方四正,传统建筑规制完整。其实不止城市格局,北京的色彩格局一样明确有序,彩绘彩饰等级森严,和皇城气质十分吻合。

总的来说,北京城的色彩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建国前,“红黄金碧、灰瓦素城”是主基调。那时候,传统建筑规划完整,皇家皇城红墙黄瓦,居民胡同灰瓦灰墙,整体城市外素内彩。

△建国前的北京色彩

建国至改革开放,则变成“暖韵低艳,大城经典”。新中国成立,“十大建筑”引领,路网纵横,建筑多用天然石材,城市总体呈暖灰色基调,展现出大城经典的风貌。

△建国至改革开放的北京色彩

这里所说的“十大建筑”指的是1958年8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在首都建设的十项重大建筑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十项建筑,且全部由国人自行设计,既延续了民族特色,又体现了时代风貌。

△十大建筑

到了改革开放至2000年期间,色彩主基调则为“丹色米调,晶石交辉”。此时,丹色和米色调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大型商业综合体涌现,街道拓宽,高楼林立。同时,反射率高的玻璃、金属等建材增多,构成了趋向透明的城市色彩风貌。

△改革开放至2000年的北京色彩

到了2000年至今,主基调则为“银灰清新,熠城彩市”。此时,金属构件与淡蓝色、微绿色玻璃幕墙被广泛使用,城市色彩向新颖多变、银灰清新方向发展,熠城彩市正成为新建城区色彩风貌的趋势。

△2000年至今的北京色彩

而从2000年至今的主基调中,又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波澜变化。

其中在2000年8月,《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实施,但并没有给出关于城市建筑外立面粉刷颜色的指导意见,引发了广大市民思考: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色彩?谁来规范城市颜色?这场大讨论引起了政府重视。

同年11月,《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粉饰推荐色样》发布,明确了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采用以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

再到2017年,北京新总规发布,提出充分汲取古都五色系统精髓的要求,形成典雅、庄重、协调的色彩形象。这就不得不提到古都北京的五色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中有“尚五”文化,源自人体的五个手指,先人对五指的感性认识不断引申,使得“五”成为华夏民族的数字沉淀之一。

从社稷坛的五色土(明清时每逢大祭前要更换北京社稷坛上的土,这些土从全国各地运往京城,具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到成为尊卑等级符号并应用于衣食住行的五色形制;从红墙黄瓦、五彩檐下的传统古都色彩到米白立面、绿荫掩映、水绕京华的当代城市样貌,如今的北京城正是在传统“青赤黄白灰”五色基础上,形成古今交融的色彩体系。

时间一晃来到2020年,丹韵银律成为了城市主色调。这次,《导则》分区、分类、分轴进行色彩管控,可以说是一次很规整的色彩规划。

在分区上,将北京划分为古都色彩控制区、现代色彩控制区、平原色彩控制区、山区及山前色彩控制区四个分区进行色彩引导。

在分类上,则把北京建筑分为皇家建筑、传统民居建筑、现代大型地标建筑、商业商务建筑、公共建筑、现代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七类,聚焦建筑单元给出引导。

而在两轴上则聚焦于“一横一竖”的中轴线和长安街,中轴线力求塑造有北京文化特色的色彩氛围,强调延续历史文脉。长安街则以沉稳、厚重、大气为主,强调与大国首都风范相符合的色彩形象。

从北京城建国至今的色彩演变中,我们不难发现,北京的城市色彩一直与红、灰两色相伴,尤其以灰色调为主,且色彩不断趋向多元,这无疑和城市的历史人文、发展进程、地理气候息息相关,造就了今天的京城色彩风貌。

同时,皇城根的文化气质,五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说明城市文化一直是影响城市色彩的重要因素。正是城市文脉,在有形无形间塑造了城市的色彩脉搏。

可别看北京的色彩设计规整有序,还真不是所有城市的色彩规划都能这么优秀。

色彩垃圾,暴力色彩……这些亮瞎眼的城市颜色你见过没?

除北京城外,还有很多城市的色彩规划之路其实并不那么一帆风顺,花哨用色、色彩垃圾、色彩暴力等不正当的色彩规划分分钟亮瞎你的眼。

色彩垃圾、色彩骚动……视觉污染有多辣眼睛?

城市的色彩垃圾并不少见。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城市建筑就曾经历过“花哨用色”阶段。建筑师出于反传统目的,将鲜艳的色彩组合应用于单体建筑,使其与周围环境构成强烈对比,从而达到突出自我的目的。这股旋风曾一度波及日本。

日本的城市在使用色彩方面也走过不少弯路,一段时间里,日本建筑色彩设计总较多考虑建筑单体而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导致建筑师为了标新立异,不惜以破坏总体景观为代价,暴力色彩导致的视觉污染由此出现。

而在上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的东京也曾遭遇“色彩骚动”事件——当年为迎接奥运会举办,东京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强烈的饱和色或对比色。很快,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立面、玻璃幕墙、霓虹广告让市民出现眼睛酸痛、头晕目眩、心绪烦躁等症状。面对各方批评,市政府在1972年完成了《东京色彩调查报告》,随后,川崎、大阪、京都等城市陆续进行了色彩规划。

此外,也有一些建筑刚建成时很好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日晒雨淋却因退色而大变样,丑不单止,维护起来还颇费周折。例如广州塔旁一栋建成时外表“贴金”的房地产新理想华庭在历经多年风吹雨打后就摇身一变外表土黄,更被网友称为“恶俗的典型代表”。

同时还有城市色彩应用的混乱与失控,如部分建筑外墙不考虑所处环境和位置而涂刷成高彩度颜色,还有部分开发商费尽心思想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特意选择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导致令人不适的色彩失控。

其实,色彩混乱与失控现象在城市的户外广告、车体广告中表现更为突出。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色彩学科带头人崔唯曾表示,建筑色彩、广告色彩、灯光色彩是产生国内城市色彩污染的三大根源,还会对人们生理、心理产生刺激和伤害。

△北京色彩艳丽的建筑外立面

有媒体曾报道,某次涂刷翻新中,北京某高层住宅南立面被全部刷成大红,使对面居民楼的老人血压升高。还有三亚的商业中心黄金广场也曾一度为提升关注度而被刷成浓烈的橙色,反而给来此休闲的游客增添焦虑……

“千城一面”愈演愈烈,城市色彩的雷同功不可没

“千城一面”越来越成为中国城市的特征。有人说,每座城都会有一条雷同的步行街、一堆形似的商铺、还有一个超大的广场、一个国外设计师设计的大剧院、一个建筑好看却没啥内容的博物馆……这个讽刺可谓十分到位。但可别忘了,城市雷同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色彩的雷同。

色彩特色的丧失主要表现在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色彩逐步消逝,大量现代建筑采用相似的中性色彩,房产开发商在各地使用模式化、标准化的居住区色彩外观、公共建筑和园林绿化,而忽略了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质,更与城市气候、环境等因素缺乏关联,使城市色彩可识别性荡然无存。

一位古建筑专家曾表示,“在中国几十年的大规模城市更新中,各地传统建筑大量消亡,原本的传统色彩已变成了镶嵌其间的碎片。”本应被无限放大的传统色彩现在变成了零零丁丁的色彩碎片,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是千篇一律的色彩光芒,千城一面也就不足为奇。

师法自然、留住历史……城市色彩“点石成金”的奥妙

古往今来,不少城市都借助色彩规划“点石成金”,对此,众多学者都对城市色彩规划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其实都不外乎两点,那就是和谐与特色。

和谐共生,师法自然

城市色彩的和谐美首先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大自然色彩应成为城市色彩规划的引导、参照,而绝非要与城市色彩一争高下。桂林的城市建设就是以桂林山水作为大背景色,建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既体现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又融入了山水之中。

在日本,虽然建筑色彩由不同的设计师自由设计,但都有一种共同的理念——与自然界取得联系,这也是国人常说的“师法造化”,以自然为师。

在日本建筑界还流行一种“协作”,建筑家、园林专家、灯光、色彩专家在设计初期就开始合作,共同确定建筑风格,如园林设计家在选用花卉、树种时就要考虑颜色是否与建筑色彩搭配,强调和谐的整体美感。

中国的苏州在城市颜色使用上也取材自然,使建筑颜色和当地土壤颜色形成完美融合。

其次是城市色彩和建筑环境的和谐。以悉尼歌剧院为例,建筑主色调为白色,整个剧院与蔚蓝的湖水交相辉映,尤如大海中远行的船帆。色彩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建筑色彩与气候的关系,如晴天建筑是暖色则形象更突出,白色使建筑更显高大,深色建筑则显沉稳厚重,在阴天却略显沉闷。美国为纪念肯尼迪总统而修建的肯尼迪图书馆就是以黑色为主,表现出对总统的沉思和缅怀。

△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的肯尼迪图书馆

再者是城市主色调和缤纷城市的和谐。城市主色调主要根据城市历史、地域、经济等特点制定,主要由占据城市景观约70%的建筑外墙颜色决定。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咖啡色基调就是以城市主体建筑颜色构成。

△咖啡色的阿姆斯特丹

但与此同时,城市绝不可能只有一种主色调,缤纷城市也是不少城市色彩规划的方向。关于如何协调主色调和缤纷城市的关系,北京服装学院崔唯教授提出的“大统一,小变化”色彩策略倒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即先确立以建筑外墙面色彩为主色的基调,再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景观的功能给予色彩指导。

如在巴黎、伦敦等城,许多沿街建筑在一层以上的颜色都是统一的,而一层的商店则色彩斑斓,个性十足,在确保城市色彩基调一致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群体多层次的色彩诉求。

凸显特色,留住历史

展现城市特色首先要在色彩规划中契合城市文化,留住城市历史。在日本奈良和京都,建筑因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

直至今天,两座城市还完好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林木中,古意盎然。这份对于色彩的保护正来自当地人对文化的自觉与尊重。

还有摩洛哥北部的山城舍夫沙万以蓝色建筑闻名。这座城最早的开创者是一批宗教避难者,象征故土安达卢西亚的白色与犹太教推崇的蓝色共同塑造出独特的文化印记。宗教文化、故土文化的注入成就了这座被称为“摩洛哥蓝色闺房”的土地。

△“摩洛哥的蓝色闺房”——山城舍夫沙万

其次,要精准找到城市的特征色、主导色。在日本,设计师普遍形成一种共识,认为一个地区总有可供挖掘的特征色。这些特征色与当地特有的土壤沙石、花草树木及建材有关,因此在今天的日本,建筑依旧很不习惯使用花哨色彩,而倾向于选用与当地环境、气候、原材料相匹配的颜色。

此外还有城市的主导色,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所长宋建明曾表示,主色调选择要考虑城市色彩基础,他发现中国很多城市怎么也找不着主色调,因为中国城市发展是快速破旧立新,新旧交杂参差的,城市主色调总被不断消解甚至完全消逝。

所以探讨中国城市色彩,很难用所谓贵族灰或水乡绿来简单归纳,但可以用“主旋律”概念取而代之,如宋建明为杭州做色彩规划时推导出的主旋律“水墨淡彩”就延续了江南水乡的别样诗意,也意味着城市色彩之美可以如交响乐一般有主旋律、副旋律,也有不同时段的演绎旋律。

再者,有特色的城市色彩还要彰显出城市功能,这既包括城市的整体功能,也包括分区功能。在整体功能上,商业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其色彩自然应当有所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使色彩略显混乱也可以接受。但对于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色彩混乱则必将损坏城市形象。

△古都西安

从城市区域的划分来看,城市行政中心色彩一般凝重单调,偏冷色,商业区则活泼醒目,工业区简洁明快,文化区雅致含蓄,办公区理智沉稳,居住区则素雅柔和……这些基本的城市色彩规划通则不管怎么标新立异,该遵守还是得遵守。

结语

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一方人,也养育着一方文化,一方色彩。色彩的规划可以创新,但也别忘了他有一座城的记忆与根基所在,那是城市的文化、历史、气质、自然,还有源远流长的城市故事……

至于什么样的城市色彩才是好看?我们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关于城市色彩规划这个专业活儿,我们或许不懂其中色彩学的专业原理,但其是否和谐美妙,让人舒适,与自然共生并彰显地域文化,却是每座城市亘古不变的追求,也是城市中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的所在。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城市色彩规划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