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考劳动就业概论知识点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docx

广东自考11469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docx

2024-07-10 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广东省自考宏观劳动力配置知识点汇总课程代码:11469第一章导论1、劳动力生产要素一一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力量。2、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而:(1)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属于自然规律。历史上,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一种是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分配.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 有汁划 按比例地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如过去传统的讣划经济就是按照这种方式配宜社会劳动力资源,它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分配,另一种是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分配,如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按照这种方式配宜劳动力资源,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劳动力资源的流向,最终实现劳

2、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的配垃。(2)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首要的经济规律3、宏观劳动力配置是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苴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及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4、宏观劳动力配置主要是从制度和经济的角度研究如何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空间上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宜。其内容包括:(1 一是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分析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的特点及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二是根据一左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立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而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三是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宜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

3、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5、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宜问题。6、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范围也包括从产业结构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研究其变化规律。7、与劳动经济学其他科目相比较,宏观劳动力配置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影响和决左宋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来看,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地区、行业间的配苣,都有荻特殊性和独特性的运行规律:从微观上看,和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个人的劳动供给行为分不开。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研究要考虑到两方面:一是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宏观层而上的配置,从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其在产

4、业、地区、行业间的配置:二是根据消费需求决泄生产,消费秩序决怎着生产秩序,生产秩序又决左着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分配秩序的基本理论,分析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规律。劳动力资源配宜的特姝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社会性经济性(6)变动性和相对稳泄性。8、系统的特点: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9、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对所要研究的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一般途径或路线。10、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定量性最优化11、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12、 规范分析方法一-是用一立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它所

5、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3、宏观劳动力配置是在宏观的层而上研究劳动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宜。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宜原理1、劳动力一一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宏观劳动力配苣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劳动力这一概念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即社会劳动力。其中第一种解释表达了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含义。2、正确全面地理解劳动力的概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中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与劳动不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劳动力资源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

6、资源,它是指一左范带I内在一立时点上拥有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4、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有以下特点:(1)具有能动性(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3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4)具时效性(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包括体能、智能两方而)5、资源配置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物质资源的配置:二是劳动力的配置;6、劳动力配置一一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务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劳动力配宜包含两个方面,从宏观来看,实出地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配宜:从微观来看,主要表现为在不同企业之间的配宜或在同一企业内部同工

7、作岗位的配宜。由社源优势、律性。个人7、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是由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所决左的。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归根到底是 会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以及由此制约和决立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决左的,是由社会所拥有的全部资 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劳动力配置规律-是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并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 可以说消费决泄着生产,消费次序决左着生产的次序,进而决泄着劳动力资源的配宜层次和次序。9、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前提,从理论上看,明晰的产权是进行交易的前提,劳动力的 所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配卷的基础,也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先决条件。10、在

8、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优化结合关键在于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其重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过程。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前提。劳动力的个人所有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11、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能力和效率的指标。12、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计疑方法:以单位劳动时间(小时、工作日、周、年)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劳动时间生产产品数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这种表示方法是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以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

9、产率的奇低受到技术、组织的管理、劳动力的素质、劳动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3、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泄的,英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 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14、影响和决左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但是,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物质技术因素、社会经济 素、自然条件。15、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1) 劳动手段 能源(3 劳动对象生产工艺生产力布局16、社会经济因素: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组织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劳动者的生活条件系者?认的是法律规则供了行交易17、自然条件

10、和社会条件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上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18、制度因素是影响劳动力资源配卷的重要因素。19、制度一一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是凡勃伦和康芒斯,前者认为它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 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制度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生存竞争和淘汰适应过程的结果。后 为,制度是集体行动对个人行动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所有权的关系来实现的。任何行动中最重要 制度的影响。20、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制度作为研究的对象,有以下

11、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二是制度具有“公共品”的特点。三是制度与组织不同。21、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 意识形态等因素。正式约束-一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它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 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22、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是一种节约信息费用的工具;另一方而,成功的意识形态能有交地克服搭便车”的问题。23、实施机制决左着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运行。制度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为实现合作提

12、供必要的条件,三是提 激励。24、明确的产权是交易的前提和基础。25、产权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 的社会费用,提高运行的效率,改善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26、产权结构通常有三个基本特点: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转让。强制性: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27、产权制度是决左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决立配置效率的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晰的产权是进行交易的前提。28、交易成本:是现代产权经济学中基本、核心的概念。确切地说,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是

13、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核心,在构建经济组织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来节省交易成本和减少次数。29、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制度:国家劳动制度、产业和行业劳动制度、地区劳动制度以及企业劳动制度。目前,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30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决泄性作用31、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包括: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应该做到人尽苴才、实现最佳匹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第三章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1

14、、统包统配的方式建立起来,这种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的内容和特点如下:对全社会范由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涮剂低工资、奇福利的偃化工资制度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上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2、传统的配苣方式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苣,主要包括两个制度:劳动力制度调配制度统包统配制度:这种制度带来了一系列弊瑞:一是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二是不利于汁划生有政策和普及义务教有的推行,三是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四是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3、传统劳动

15、力配置方式的弊端,苴绩效低下表现如下: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宜对于集中资源、加速工业化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有强制性的劳动力资源配程方式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劳动效率低下。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作为我国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在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展,新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而:市场机制已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并在配置社会劳动力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3)劳动力的流动范囤明显加大,劳动力市场渐趋统5、我国城镇劳动力资源配置二元结构表

16、现出以下几个方而的特征: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城乡劳动力配宜的户籍壁垒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件为标志,开始在全国范囤内实行户籍管理体制。从此形成了到至今,阻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框架。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6、劳动力配程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相为因果。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1、劳动力流动一一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

17、而产生的移动。 2、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2年指出: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差异,英中主要是工资差异,是劳动力迁移的着要动因。3、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所构建的劳动力转移模型是该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4、劳动力的转移为核心建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型,其主要内容是:不发达经济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一是生产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苴劳动报酬低:另一个是现代的生产率较高的城市工业部门,其工资水平高。 5、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工业部门),另一个是农业自给部门。 6、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古斯塔夫、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修正,强调

18、了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意义。7、托达罗模型的出发点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做出的。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失业险偏高、伤病风险增大、劳动过程风险增加。9、劳动力个人流动的微观收益分析宜接收益间接收益心理收益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从微观上来看,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对于个人来说要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因此,劳动者需要比较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并尽可能保持收益最大化。从宏观上看,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垃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我国对于迁移现象有两种说法:一是将英称为人口迁移”:二是将其

19、称为“人口流动”。这与传统的统计泄义有关,即传统上把户籍变动的居住地变化叫做“迁移”,而把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地变化叫做“流动”。第五章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1、从配宜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7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1958-1978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2、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全国范囤内开始实行户籍管理体制。第六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宜1、产业-一是指按某种劳动内

20、容与劳动社会职能的相似性划分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产业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英一是从宏观层次看,产业是按某一标准划分的国民经济各部分的集合;苴二是从微观层次看,产业是具有某一技术特征及属性的企业的集合。2、从广义上看,产业结构包括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一种衡量方法。3、产业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特征和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本质因素。从广义上看,产业结构包括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结构是劳动力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布。4、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对于提高劳动力的配垃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如下:产业结构整体有机构成的高级化过程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苣。产

21、业结构转向合理化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宜产业结构跃迁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苣5、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问题是劳动生产率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正是以这两上变虽作为传导机 制,对产业结构调整起了一立的推动作用。6、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相互牵动和推动的关系,在现实经济中呈现出多方而的特征,如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并产生结构失业现象。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圉扩大,升级速度加快。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就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及难度加大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7、根据已有的研究,合理的产业

22、结构首先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能满足有效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各产业间能相补充配套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口。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的演进、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二者之间是相制约、相促进的,要在产业结构演进与调整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依据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和具体的外部环境并按照劳动力配置的原则创造条件,合理引导劳动力的流向。9、工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信号是引导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信号,是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主要杠杆。所以,价格-一工资信号是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工具。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利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

23、问题:低下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了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产业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 TOC o 1-5 h z 工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第二产业比重边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大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其他产业尚未全而进入高级化阶段,没有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强烈需求。行业协调管理不力,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产业布局不甚合理,地区同构化问题严重)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产业结构变化是)实施积极的产

24、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消除制度性壁垒,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教育培训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范社会风险12、决泄农业劳动力配苣的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整个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农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满足人类的最基本的消费需要,是第一层次的需求。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要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需要苴所提供的农产品,二是需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社会总人口规模和结构。社会劳动力首先要满足农业部门的需要,而农业部门的规模首先是由社会总人口的规模和结构所决左。人口数疑变化的内在规律对于社会劳动量的变动和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的变动趋势决定劳动力变动的趋势上。工

25、资及收入水平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变动工业化进程农产品贸易农业政策社会因素1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程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化建设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领域,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打破小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将缩小收入差距,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积累了一左的收入,他们或者向小城镇迁移或者回乡村搞规模性的农业经营,这对于社会的稳泄将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14、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措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深化制度革新

26、,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八章工业劳动力配置1、工业部门是第二层次的消费需要,它是在第一部门,即农业部门有了一泄的发展之后,才得以发展的。第一层次是农业。2、工业部门的劳动力配置同样受到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技术构成、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3、工业劳动力资源配卷的决泄及影响因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劳动力需求减少。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庄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竞争和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程工业部门的工资率成为引导劳动力资源

27、流向的主要经济因素。工业产品的贸易政策。4、中国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不断下降,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存在差异如下:从所有所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对就业的贡献下降,而非国有企业的就业贡献越来越大。从行业结构来看,绝大多数行业的就业人数都呈现增长的趋势。5、中国工业就业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国有和集体工业结构调整和战线不断收缩,造成英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下降,其他所有制工业正慢慢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的渠道。工业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不仅仅是个别行业就业人数减少所致,而是全行业就业能力下降造成的。(3传统行业减员幅度更大,如煤炭采选业、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4)各个行业就业增长潜力不容乐观

28、。6、中国工业就业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量有所下降,这是由多方而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战略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战略导致工业体系就业扩张能力低下。技术因素。科学技术将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结构调整因素。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构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素质。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第二产业劳动力的素质有不断提高的趋势。7、第三产业-又叫第三部门或服务行业,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新四兰A0塔格大学教 授费希尔。& 198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二、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MU业和泳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供应业和建筑业:(3第三产业主要是指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9、第三产业具体地说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勘察、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