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症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腰椎病体格检查主要内容是哪些 坐骨神经痛症状

坐骨神经痛症状

2024-07-08 19: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坐骨神经痛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主要分为两大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到要选择哪种治疗方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病因。

保守治疗:吃药,局部封闭(即打封闭针),局部按摩等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传统的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髓核消融、臭氧治疗以及新兴的椎间孔镜。

image

坐骨神经痛打封闭可以治好吗?

无法根治,但可缓解症状。

坐骨神经痛封闭治疗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坐骨神经干封闭、腰椎旁神经根封闭、骶管硬膜外封闭、局部痛点封闭。

注射的物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有些疼痛科医师还会加入麻醉药物,使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疼痛学会的指南指出,硬膜外注射治疗对于坐骨神经根性痛的病人,是值得推荐的一种非手术疗法。显效时间约需 6 天,但建议一年不超过三次。

坐骨神经痛吃药可以治好吗?

对于椎间盘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治好」这个概念不同于一般的感冒咳嗽、发热腹泻等病症,更多的是指缓解症状。

吃药可以缓解疼痛,让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但要彻底解决坐骨神经痛还是需要解除压迫,如采用手术松解压迫在神经周围的组织。但是,手术也不是治愈的保证,手术会造成新的损伤、新的疤痕,可能再次压迫坐骨神经。

对于坐骨神经炎引起的坐骨神经痛,通过消炎,营养神经,治疗原发的感染性疾病,是可以治好的。

坐骨神经痛牵引治疗有没有效果?

有效果,国内外的研究都认为,牵引能短期改善症状,但是长期来看效果并不显著 [2]。

不同的牵引重量对于疗效没有影响,国外研究显示, 5 公斤到 50 公斤的牵引重量,对改善症状的程度是一样的。所以,有些人认为牵引重量越重越好,其实不然,只要这个重量能改善你腰腿痛的症状即可。

牵引的时间也没有很大差异,以舒适为度。在缓解期没有必要进行牵引治疗,它对远期疗效贡献不大。

以上讲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适合牵引,而梨状肌综合征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不适合牵引。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还能运动吗?

运动是否对缓解坐骨神经痛有效还没有可靠的证据。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英国有一项研究,对比了运动疗法、卧床休息和不做任何处理这三组人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疗效之间没有差异 [2]。

所以,刻意地去运动对坐骨神经痛没有益处。但在缓解期,也就是没有腰腿疼的情况下,可以运动增强腰背肌肉力量,如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

坐骨神经痛有没有饮食疗法,怎么吃?坐骨神经痛有什么忌口?

没有饮食疗法,也没有任何忌口。网络上各种偏方,不用信。

坐骨神经痛使用腰部护具对于治疗有用吗?

研究认为,腰部护具(腰部支具,护腰)是对卧床休息的一个补充,能够在急性期对腰部提供支撑和保护,从而避免坐骨神经在下床活动的时候被反复压迫刺激。

但护腰不能长期佩戴,期限为 1 个月,腰部肌肉长期不用力,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

坐骨神经痛是否需要一直卧床休息?

坐骨神经痛急性期一般建议根据自己的情况睡硬板床 1~6 周,但没有必要除吃饭和大小便外,一直卧床休息 [4]。

有研究对比了卧床休息和正常生活,看看这两种方式在缓解疼痛及治疗功能障碍两方面的效果:卧床休息可能对缓解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和腰痛症状无益;相反,继续维持日常活动更有利于症状的康复。

是否卧床休息取决于自身情况。疼痛无法忍受则卧床,觉得日常活动可减轻症状,那就继续日常活动。

腰痛伴有腿麻的坐骨神经痛,在家能做哪些康复训练?

动作名称:仰卧坐骨神经/胫神经滑动练习。

练习目的:改善神经的滑动,帮助降低下肢的放射痛(串麻)。

腰腿痛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在家能做哪些康复训练?

腰腿痛(腰痛伴下肢疼痛)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可以做下面几种动作实现运动康复:

动作名称: 站立位躯干侧移纠正。 练习目的:纠正因为避痛导致的不良体态,避免影响后续治疗。

动作名称:俯卧 McKenzie 伸展保持 / 重复。

练习目的:帮助症状由腿部向腰部向心化(但腰部症状可能会有所增加)。

坐骨神经痛的运动康复疗效如何巩固?

坐骨神经痛通常会和不良姿势的长时间保持相关,或者活动时的核心控制不足相关,因此需要核心力量的练习和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参与才能提高我们身体机能。

动作名称:四点跪位抬手 / 抬腿核心稳定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核心区域的稳定控制能力,帮助姿势管理,本姿势下脊柱压力较小,适合疼痛较明显的患者进行。

有氧运动(轻量)

练习目的: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改善身体的耐受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心情,降低对于疼痛的过度敏感。 练习内容:在不引起疼痛加剧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如快步走、自行车、游泳、跳绳、跑步等,通常以 15~30 分钟为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