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五首腊月中的古诗,感受古人的独有意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腊月23的古诗 品读五首腊月中的古诗,感受古人的独有意境

品读五首腊月中的古诗,感受古人的独有意境

2024-07-10 14: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赏析】

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叹和爱赏。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

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虽在贬斥之中、处境艰危,但诗人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并不消减的乐观态度。(《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桂州腊夜

唐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大历年间,在桂州李昌蘷幕府任内,时李昌夔任桂州桂管防御观察使。诗写异乡腊夜,构思比较精巧。从“坐到三更尽”,到“雪声偏傍竹”,再到“晓角分残漏”,写的都是听觉。晓角声,落雪声,声声入耳,反映了环境的冷寂和诗人独守寒灯、长夜难熬的孤苦寂寞。而每一次声音入耳都激起诗人乡思的波澜,以致在朦胧睡意中也梦回家乡。现在晓角声响,长夜已去,诗人注意到了眼前的孤灯。一个“碎”字表明灯花已落了许多,这是漫漫长夜的标志。

旧夜已去,新晨已到,但诗人却感到了更大的悲哀。为什么呢?因为“二年随骠骑”的“二年”系承接前文而来,它的涵义是:旧的一年自己异乡客居,新的一年将到还是“辛苦向天涯”,意味着乡思仍将延续下去,因而触发了诗人更多的忧愁,并给读者也留下无穷的联想。

腊月

宋 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赏析】

今年冬天霜雪不多,寒冬腊月最不喜欢厚重的衣物。去园林溜达溜达,天气暖和不必发愁炭火不够。山坡上泉水在流淌,村中街市上柳枝柔软。我也不用食物紧缺,每日都能吃到不错的菜蔬。

这是陆游难得的休闲时光,但是并不说明他一味隐居,不闻国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不能像历史上伊尹、吕尚那样辅佐明君,有功社会,他才放下长剑拿起纸笔,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家国情思。

十二月

唐 李贺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赏析】

李贺有着天才的聪慧和敏感,对于自然气息的那种感受和提炼有着别人很难达到的高度和深度,那么他是如何描写十二月的呢?十二月的太阳,那太阳光如脚,淡淡地走过天地,那光线是温润带着金红的美。同样这句话可以形容十二月的朝阳和落日,因为此时光线不强烈,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升起和落山时,那种红而圆润。此时仍旧是霜雪严寒,你看那树枝上依然是玉树琼花,冰霜不化。

李商隐最喜欢李贺,想必李商隐那些朦胧多歧的诗句也是从李贺诗中找到了激射的灵感。依稀有温和的气息,慢慢消解着冬天的严寒。最后一句看似平淡,却分外奇丽。此时,十二月到来,那是向着太阳行走,白天已经开始变长,晚上不再那么漫长。这是李贺的十二月,清朗大气,且又有哲理,又有感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