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一出汗就长红斑,这是怎么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脖子上起红斑不痛不痒图片 天热一出汗就长红斑,这是怎么了?

天热一出汗就长红斑,这是怎么了?

2023-12-28 1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期案例选自丁香医生线上问诊公开问答。有位用户反映,天热一出汗,身上就会长红斑,虽然不痛不痒,但反反复复很糟心。医生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做出了花斑癣的诊断考虑,并给到了后续的处理建议、用药方案。你可以看看医生的回答对你是否有帮助。

如有需要,,你也可以像下面这位患者一样,不出家门就能联系到全国优秀三甲医院专家医生,高效省心,减少非必要奔波。

*注:根据国家相关药品宣传推广法规,案例截图中药物商品名进行了打码处理;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患者

皇医生,你好。

我在天气闷热或者身体出汗的时候,上半身和脖颈处就长满了这些红斑,到夏天就特别严重,不痛不痒。这种症状持续了两三年,今年特别严重。

我自己用了地奈德乳膏,用了后红斑会慢慢消失,但是身体感觉闷热出汗时,这些红斑又出来了,反反复复。

请问医生,这种情况可以怎么办?

*出于隐私保护,此处不展示患者上传的图片资料

皇幼明 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编者注:此处解答较为详细,可上下滑动查看

您好,抱歉久等了!

根据您提供的图片来看,主要是躯干(颈部、前胸和后背)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似乎也有一些细薄的鳞屑,有部分融合成大片,不痛不痒。

目前根据皮疹形态来看,基本上可以判定是花斑癣(也叫汗斑)。如果要确诊的话需要去医院刮起皮屑,做真菌的镜检,如果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孢子和菌丝的话,可以诊断为花斑癣。

花斑癣是由马拉色菌感染皮肤角质层导致的皮肤浅部的真菌病。脖子上痘痘样的皮疹,有可能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但看上去量不是很多,不算特别厉害。

花斑癣一般没有特殊感觉,但是容易复发,可以持续好几年,有可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 ,但是有些人可能会持续存在。

如果突然出现花斑癣,要寻找有没有一些诱因,比如劳累、经常出汗、皮肤比较油,一些因素导致免疫下降的因素,也可能会诱发花斑癣。

一般来说,花斑癣冬天轻夏天重,因为夏天天热,人出汗出油更多,如果衣服还闷热不透气的话,花斑癣的风险更高。

因本病有一定自愈性,减少局部潮热刺激、出汗后,一般也会慢慢消退,或是等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了,也就慢慢消失了。但有些人可能自行消退会比较慢。

如果想好得更快,也可以先按下面的方法先进行治疗。

治疗建议:

1. 一般是选择抗真菌的药膏,比如联苯苄唑或特比萘芬,两者任选一种,疗程要两周左右。

2. 洗澡的时候,可以选用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同样也是任选一种,像沐浴露一样均匀涂抹,停留 5~10 分钟后擦去,每天一次,连用 2 周。

3. 如果上述药物治疗两周仍然没有效果,那么可能还要口服药物,比如伊曲康唑胶囊,每天 200mg,需要连续服用两周。当然,如果外用药物能够解决的话,暂时就不要口服。

平常还是要避免潮热刺激,尽量减少出汗,出了汗要及时擦干。尽量少饮酒、少吃甜食油腻食物等,少熬夜,保持作息规律。

希望我的解答能给您提供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还请继续交流!

*注 :文中用药指引仅针对本次咨询个例,处方药使用请具体咨询医生。

患者

我脖领处有白斑,照片不明显,擦了地奈德乳膏后,红斑褪去就能看到,偶有脱皮的情况。这要紧吗?

*出于隐私保护,此处不展示患者上传的图片资料

皇幼明 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脖领处的白斑也是花斑癣的表现,花斑癣也可以呈现浅色。

因为马拉色菌可以分泌一种壬二酸,这种物质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白斑。用药和处理的方法,和我之前提到的一样就可以。

*注 :文中用药指引仅针对本次咨询个例,处方药使用请具体咨询医生。

患者

是先用二硫化硒洗剂洗完后,再擦联苯咔唑乳膏吗?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出于隐私保护,此处不展示患者上传的图片资料

皇幼明 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

对的,用二硫化硒洗完之后再擦药膏,确实是这么一个顺序。

至于饮食方面,没有特别的禁忌,总体上看,就是注意营养均衡。酒要少喝,另外就是油炸、甜腻的食物,需要稍微控制一下量,但是没有说绝对不能吃某类食物。

*注 :文中用药指引仅针对本次咨询个例,处方药使用请具体咨询医生。

* 以上内容选自丁香医生平台医患问答公开内容。出于患者隐私保护和避免药品宣传,以及文章表达的通顺流畅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对内容和表达在原始内容基础上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处理。

策划制作

审核专家:李锦 皮肤科主治医师

策划:猴鸽 | 监制:费菲

封面图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