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陇德院士:把脑卒中防治网络建到基层中去 - 丁香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脑卒中防治工程是哪一年成立 王陇德院士:把脑卒中防治网络建到基层中去 - 丁香园

王陇德院士:把脑卒中防治网络建到基层中去 - 丁香园

2024-02-10 17: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近 9% 的速度上升;脑卒中患者幸存者中 75% 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 重残;据估算,县以上医院每年脑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 120 亿元,间接费用高达 400 亿元以上。2011 年,我国成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脑防委」),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日前,《中国县域卫生》记者就脑卒中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进行了专访。

联动五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慢性病,无论是心血管病、糖尿病还是肿瘤等,发病率都在快速上升。但是我国对慢性病的应对策略、工作体系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我国,脑卒中位居肢体致残原因的第一位,因此,当年从脑卒中入手,来探索慢性病到底应该怎么去应对,脑卒中防治工释应运而生。」王陇德介绍说,国家行政部门,比如原卫生部、财政部,对脑卒中防治工作都很重视,卫生部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委员会,财政部设立了专线,一方面开展危险因素筛查,另一方面开展技术和人才的培训。到现在,脑卒中筛查项目已经开展了 5 年多,培训开展了 3 年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我们多年以来形成的医疗工作体系中,医院基本上是各级干各级的事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不相往来。而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有限,很多危险因素无法筛查。要开展危险因素筛查,必须让各级医疗机构联动。」

通过 5 年的努力,脑防委在全国选定了 306 家三级医院作为基地,又联系了 1000 多家二级医院和 2700 多家社区卫生机构,组成了一个防控网络。三级医院的医生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乡镇社区,主动面向 40 岁以上的特定人群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找出高危个体并提出干预方案。情况较轻的,由基层医生落实干预,需要做复杂手术的则直接转到三级医院。

「最近 5 年,我们已经筛查了 500 多万人。通过这样一个大量的数据,我们基本上能把握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我国现在有脑卒中患者近 1300 万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王陇德强调,「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意识到社会发展了,生活方式变化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慢性病肯定会伴随而来。」

重中之重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首先就是争取财政和政策的支持,这项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得行政领导支持才行,不设立项目,没有支持经费,就做不了筛查。」王陇德说,「一个脑卒中患者进了 ICU, 一天花个成千上万元并不少见。如果能把工作放到前边,一个患者筛查平均才花 50 元钱。很显然,这可以大幅度减少疾病负担。这个问题要说服领导,因为很多领导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不了解情况,需要我们去做工。」

另一个方面的工作就是把防控网络推广到各地。王陇德介绍说,5 年来,通过上述网络每年能筛查 100 万人,但是 40 岁以上的人口有 5.6 亿。「仅靠国家这个网络,得筛到什么时候去?所以,脑防委希各省都能够建立自己的筛查网络,尽快让更多的人受益。」

再一个就是建立卒中中心和急诊救治绿色通道。「脑卒中这种病有窗口期,比如缺血性脑卒中,如果能在 4.5 小时之内用溶栓药,就会大幅度减少死亡,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而超过这个时间段,溶栓不仅效果不好,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王陇德希望,全国能够建立起按地区分布的卒中中心,基本上能开展预防工作,能开展急诊治疗,不是很急的患者,则可以去大医院做手术,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拓展救治范围。

基层网络

县市一级的医院作为当地的医疗技术中心,应该把乡镇社区连接起来。王陇德认为,县级医院应该能够指导乡镇及社区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并作为当地的卒中中心开展急诊治疗。同时,县级医院还要对高危人群进行追访,督促他们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开展脑卒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经过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在危险因素的筛查、干预、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加。「像溶栓,项目初期基本上就是 1000 多例,现在是 15000 多例,患者明显受益了。」因此,脑防委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 1000 个卒中中心、300 个高级卒中中心、十余家国家 (高级) 示范卒中中心。

未来规划

脑防委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的重大策略、事项和工作。对于脑防委未来的功能设计,王陇德说,未来几年,将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建设区域性的脑卒中防控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多单位、多专业、多学科相互协作的工作格局。

二是广泛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多方参与危险因素控制。探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新樟式。

三是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促进脑卒中多学科规范化防治。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由国家(高级)示范卒中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卒中中心组成的三级脑卒中中心网络,统一规范全国的技术服务质量标准,提高急性期脑卒中的救治和防控水平。

四是制定脑卒中防治技术规范,调整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重心逐步由治疗向预防转移,推广规范化筛查、三级预防、早期康复及随访干预等专业技术,建立起完整的脑卒中规范化防治流程。

五是重视随访干预,完善健康管理机制。从 2015 年开始,不再开设新的筛查点,而是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各地已经建立的筛查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有效控制上,通过长期固定干预队列的建立,为国家提供慢性病防控的决策依据。

六是积极提升脑卒中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探索解决医疗机构信息化孤岛的困境。

编辑: yufang    来源:2016 中国脑卒中大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