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护理研究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脑卒中急性期护理目标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护理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4-06-29 0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运动习惯改变以及患者自身合并症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是各种病理因素引起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病性以及坏死,最终引起临床相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目前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期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较为流行的是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区分,包括:①超早期:在发病6小时以内,大部分病人需要进行急性溶栓治疗;②急性期早期:指发病后6-72小时,完善相关CT、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进行脑保护治疗;③急性后期:指发病72小时到1周内,主要是预防感染侵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治疗,以及神经系统的用药治疗;④恢复期:指发病1周到6个月,主要是针对患者开展以肢体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⑤后遗症期:指发病6个月以后,仍然以康复治疗训练为主。急性期患者处于脑水肿期,脑水肿一般是从发病的时候即开始出现,约4~5天进入水肿高峰期,约一周左右的时间脑水肿才会慢慢消退。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为进一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护理应用价值,本研究特开展此次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识别是判断疾病以及治疗疾病的关键时刻,因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毫无征兆,一旦发病后则进展迅速,因此临床相关研究指出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会因人而异,而且多数患者由于送医时间的差异,导致各类临床表现程度不同,因此护理干预对病情评估和疾病分级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对入院24 h内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国立卫生院卒中研究量表评分,并采用WORSEN评分对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WORSEN评分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呈正相关(r=0.424,P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